黑蔷薇传奇
字体: 16 + -

第47章 旅程



从科威特城出发前往巴格达,总共大约有六百公里的路程,以“总部”的速度来说,大概要不了九个小时就可以到了。

离开科威特城最后一个检查站之后,大家原以为能轻松一点,谁知道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有相当多的美军军车,偶尔也能看见涂着英国国旗的吉普或者卡车。这些美国佬或者英国佬都无心说笑,表情严肃的踩着油门从客车身边超过,偶尔还会有人对这边的两位女士吹口哨,但也仅止于此。

从这一点来看,战争气氛已经非常浓厚了。

从科威特城到科伊边境的不到一百公里的公路上,光是美军的检查站就有七八个之多,他们也不是每次都完全不检查,如果克里夫的记者证不起作用,那么就轮到安娜和凯瑟琳出面了。她们手里有美国驻科威特大使发出的证明,说明了她们为什么要离开科威特。

即便是最谨慎的美国大兵,看完大使的证明书之后,也就随便扫了车内一眼便放行了。这样可给大家减少了不少麻烦,至少那些榴弹、手雷什么的被发现了总是需要花时间解释的。

科伊边境的聚集区已经被清空了,居民都已经临时搬走。在九一年的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和伊拉克边境有十五公里都是非军事区,这一带本来就没有伊拉克人来,科威特人也不愿意占这块地,只是在边境线后面很远的地方才有居民区的建筑。

美军已经占据了这块区域,“总部”在经过了检查站之后进入居民区主干道,这条街上的军人比科威特城还要多,到处都可以看见穿迷彩装的人,各种军车、装甲车、军用吉普也到处都是。街面上还有店铺在营业,但大部分都是餐馆、酒吧之类的日常服务业。

街上几家餐厅几乎家家爆满,里面坐着的全都是军人,大部分都是美军士兵,也有一些波兰人和澳大利亚人。克里夫受托去街上打听消息,他仗着自己是cnn的记者,就在大街上拦住走路的军人询问问题。

李承志看着直摇头,他瞅着附近有个报摊,于是走过去买了一份报纸,顺便问问老板有什么最新消息。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科威特人,手里拿着烟卷,忧心忡忡的答道:“你是要去乌姆盖萨尔吗?我建议你别去了,美国总统刚刚发布了最后通牒,限令萨达姆父子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我看最后还是要用子弹说话。”

“听说伊拉克北方已经打起来了?”李承志一边翻动着报纸一边询问报摊老板,报纸上的头版果然是最后通牒,还配上了美国总统布什和萨达姆的头像。

“还没有确切消息,据说库尔德人组织起来对萨达姆开战了,这些可怜虫,我猜他们最后还是会失望。”报摊老板大概是很久没遇到个肯听他分析时局的人了,说起来滔滔不绝:“英国人提供了武器,但伊朗和沙特都表示中立,现在就看伊拉克能坚持多久了。”

“你认为呢?”

“我?哈,估计三个月之内吧,随便说说啦,不要当真。”老板打着哈哈坐下了,似乎不想再谈这个话题,“我这里有卖的最好的花花公子,客人你要

吗?”

“车上有女客,不用了。”李承志的意思是不好当着女人的面看那种杂志,但是老板硬是理解歪了,露出了**荡的笑容。

回到车上,李承志把报纸递给凯瑟琳,这里除了李承志之外只有她看得懂阿拉伯文字,克里夫很快也回来了,上车之后兴奋的说道:“我有一个好消息,因为小布什发出了最后通牒,所以现在去巴格达的路上很安全,我们可以加快速度,明天早上就可以看见弧形门了。”

弧形门是巴格达市区外的一座横跨公路的建筑,上面用阿拉伯语写着“巴格达欢迎你”。

安娜没有理解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李承志向她解释道:“小布什发出了最后通牒,但萨达姆肯定不会乖乖的走,最后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伊拉克在九一年就吃过亏了,现在更是陷入了信息战,根本不敢随意调动部队,所以他认为会很安全。”

安娜很聪明,听出了李承志的想法:“你觉得他说的不对?”

“伊拉克军队显然是没空管你,但是别人可就不一定了,总之小心为好。”选择连夜赶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伊拉克的武装匪徒可没有夜视仪,晚上他们应该是不上班的。

稍事休息之后,趁着夜色客车再度开上大路,这次换克里夫开车,马卡洛夫和李承志都穿上了携弹背心,拿起了突击步枪,戴上夜视镜随时准备应付突然袭击。

越过科伊边境的最后一个检查站之后开了十多分钟,看着外面黑漆漆的沙漠,安娜终于说话了:“这里怎么像无人区?”

这一带是非军事区,连凯瑟琳都知道,但安娜显然不清楚,幸好凯瑟琳也觉得有点紧张,没有出言讽刺她。两个女人遵照男人的要求躲在后面休息区里,这里空间宽敞还有一张单人床,她们可以挤着睡一下。但是两个女人现在睡不着,只好一边低声说话一边猜测巴格达的情况。

过了十五公里非军事区范围之后,又开了四五公里才看见第一个伊军前哨。一个可怜的平顶带窗建筑,加上旁边那个木制横杆,粗粗一看倒像是哪家学校的门卫。

“总部”停在栏杆前,从旁边的沙包后面站起一个精神萎靡的伊拉克士兵,他手里端着ak74,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俩土黄色的中型客车。克里夫从车窗里探出头去说了几句,但那个伊拉克士兵充耳不闻,还是站在那里发呆。

过了快两分钟了,平顶建筑里才磨磨蹭蹭的出来一个军官,帽子也没带,举着ak74对准克里夫叫他下来。克里夫只会简单的阿拉伯语对话,他转头看向后面,李承志只好主动向那个军官解释:“我们是去巴格达的平民,还有俄罗斯的客人。”

马卡洛夫这时候也从窗里冒出头来,说了几句俄语,意思是询问他为什么要拦下车。伊拉克人多半都会一两句俄语,因为自从西方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之后还肯与他们做生意的基本就剩下老毛子了。

那个军官看见马卡洛夫就放下了枪,嘴里不伦不类的说了句:“哈拉绍。”然后就示意那个站着发呆的士兵放行。车

子开出去马卡洛夫还对那个军官敬了个礼,那家伙慌慌张张的也回了个军礼。

“看看这些伊拉克军人,他们自己都没信心坚持,”克里夫开车也停不住嘴,“照这样下去,哪怕有俄罗斯支持他们,乐观的估计最多两个月就得完蛋。”

马卡洛夫不怎么说话,只是看着窗外抽烟,李承志应付的答道:“好好当你的记者吧,操萨达姆的心干什么,打不过总跑的掉吧,除非他要坚持打游击。”

克里夫哈哈一笑道:“是啊,萨达姆可是有钱人,带着钱跑出去当个流亡富豪也不错嘛。不过我猜他搞不好还会在背后做小动作,搞搞复国运动什么的,不然时间可难熬。”

从第一个伊军前哨开始,每隔大约三五十公里左右就有一个检查哨,但都是那种简陋的沙包或者平顶建筑,附近连个战壕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永备火力点了。而且路上也是空空荡荡,除了这辆客车就再也没有别的车跑,简直就像在无人的荒漠里。

相比之下,科威特那边的检查站附近重火力和防护设施齐备,连单兵防空导弹都有,加上密集的车流,两边一静一动简直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开始的时候安娜和凯瑟琳还比较紧张,但随着旅程的过半,始终没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她们俩也开始昏昏欲睡。两个女人挤在单人**,本来还说一个睡着另外一个要保持清醒的,结果随着车辆的颠簸两人全都睡过去了。

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把她们彻底惊醒,安娜和凯瑟琳按照李承志的交待从**爬下去,躲在窗户下面,尽量缩小自己的体积,然后开始观察车内的情况。

克里夫还在继续开车,马卡洛夫在车左侧戒备,李承志则在右侧拿着夜视望远镜在看着什么。远处的小山包上似乎正在发生一起战斗,步枪射击的火焰清晰可见,间或还有爆炸声、火光和男人的喊叫。

凯瑟琳拿出安娜的望远镜往外面看去,那个山包距离公路只有两百米左右,山包下翻倒了一辆带机枪的吉普,车上已经燃起了大火,铁架上挂着一具穿黑袍的尸体,看起来像是武装匪徒。

其他的地方光线不充足。安娜的望远镜没有夜视功能看不清楚,但目测对战双方实力并不一致,一方人数较少,正靠着地利进行坚守,另外一方则是山包下的进攻方,人数多而且相当散漫。

本来“总部”开过去就算了,谁知道那帮山包下的匪徒发现了这辆半夜赶路的客车,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派出了两台越野车试图把客车逼停。

李承志一发现对方的两辆越野车出现,就立刻放下了望远镜,对车后还在窗口拿着望远镜的凯瑟琳吼道:“蹲下!不要命了!”

马卡洛夫丢掉烟头,抓起一袋榴弹,提起m4a1走到车尾部,从旁边的车窗探身出去对后面的越野车进行阻挠射击,李承志则更干脆的估算了距离,打开车窗往外面丢了一颗破片手雷。

几秒钟过后,一声爆响,可惜只差了半个车身没有炸翻对方的车,反而刺激的他们开枪乱射一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