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
从西汉老祖宗刘邦开始,直到司马昭先生为止,外姓人获得王爵的都是什么人和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就知道这个爵位是不是一般人能拿和敢拿的了。西汉初期的时候,拥有王爵的都是些国家顶级功臣和姓刘的皇族子弟,像军神韩信,人家就是王爵。可是不久,不姓刘的外姓王基本被英明神武的汉高祖刘邦用尽各种办法杀了个精光,从此以后,刘邦就规定王爵是仅供皇族享用的待遇,不姓刘的人敢称王,任何人都可以杀掉他。
刘邦死了以后,他的老婆吕雉把持了中央实权,封了几个自己的亲属,即吕家人为王,结果还没有威风多长时间,在吕后死后,那几位吕姓亲王们就被西汉的刘姓王族联合重臣兼忠臣杀了个干干净净。从此,这不姓刘的亲王,几乎是见不到了。400多年以后,就是东汉末年,有两个不是皇族的外姓人获得了王爵的待遇,这就是魏王曹操、曹丕父子。魏王曹操升天后不久,他的宝贝儿子曹丕就把皇帝一脚踢开,自己当了皇帝,开创了魏国。当然,魏国也设置了王爵待遇,可是规定了,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封王。
现在,魏国的皇帝姓曹,而晋王可是姓司马。
自刘邦之后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能当上亲王既然不是靠血缘,当然是靠实力了。而靠实力得到王爵的人,基本就是两个结局:被皇帝干掉和干掉皇帝。中华专制的历史上下两千年,绝无例外。司马家族是靠实力得到王爵的,所以他们必须一代一代的坚守着已经掌握在手中的这份权力,一直到成功的干掉皇帝。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享受王爵的人,他的王爵并不能传给每一个儿子,只能指定一个儿子去继承他的王爵,其余的再说,继承这个爵位的人就叫世子。比如说,被司马昭指定要继承他这个晋王王位的人,就是他的世子,也就是晋王世子。
但是,在晋王司马昭已经完全掌握魏国实际权力的情况下,这个晋王世子继承的,可不是通常的几个县或者几个郡,那将是整个国家,大半个中国,和成为未来的皇帝。
一般情况下,成为亲王们世子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必须是嫡子,也就是说是大老婆生的,小老婆及二奶三奶生的统统的不行;第二,是嫡长子,也就是说是大老婆生的大儿子。
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完美的世子人选了,然而作为嫡长子的司马炎现在还不是世子。为什么呢?
司马昭的大老婆王元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司马炎,小的就是司马攸。司马攸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很乖很稳很和善。一个人呢,如果家里极端的有权有势,甚至可以说到后来是全国第一有权有势,那么这个人不嚣张已经是难能可贵,如果还特别孝顺,待人还特别和善,为人处事还特别稳妥,还特别多才多艺,那就简直是一个完美好男人。
司马攸就是这样的一个完美好男人。所以大家都更喜欢司马攸,包括他的老爸司马昭。司马昭特别宠爱这个小儿子,一见到司马攸,就会指着自己的座位,叫着司马攸的小名说:“桃符,这将来可是你的位置啊!”
而且,司马昭常常和大臣们解释为什么要传位给司马攸:因为已经去世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让他继承司马师的家业。由于司马昭是接哥哥司马师的班,所以自己死后,就应该让名义上已经是司马师儿子的司马攸再接自己的班,来报答当年司马师传位给自己的恩情。
以我个人来说,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借口。
古代皇帝或者享有爵位的贵族们,除非出现儿子已经死绝等重大变故,他们的位子是一定要传给儿子的,绝对没有传给侄子们的道理。由于司马攸已经被过继给了司马师,所以从法律上讲他就已经不是司马昭的儿子了。但是司马昭实在是太宠爱这个小儿子了,所以就想尽各种借口来让司马攸继承自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透过这些事情来看,司马昭是真喜欢司马攸,比司马炎要强得多。
然而对司马炎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了。
我才是嫡长子啊!我才应该当世子啊!
司马炎痛苦的在心底呐喊着,他知道,老爸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就因为他宠弟弟,自己就要做不成世子,所有的规矩就要被打破。
不行!即使是亲弟弟也不行!我才够格!
然而直接让老爸改变对弟弟的宠爱,是绝对不可能的,挑拨老爸和弟弟的感情,很可能会招来老爸的厌恶,世子就更做不成了。
然而司马炎毕竟是司马炎,是三国后期最诡计多端的司马懿的长孙,他的身体里留着的血天生就是五颜六色的,他的头脑里的办法天生就是层出不穷的。
既然不能直接改变老爸,就改变老爸身边最亲近的人好了。
在古代,凡是当官儿的人,不管是多大的官儿,身边总是会有特别亲近的下属,这些人们,总是围绕在他们的上司身边晃来晃去,所以就有更多的机会影响上司的看法,这些人,行话叫做亲信。
当然了,在名不正言不顺就执掌全国最高权力的情况下,司马昭这样的国家第一重臣,自然更需要一大批绝对忠于他的亲信。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炎是怎么搞定老爸司马昭的亲信的。
裴秀,字季彦,河东郡闻喜人(山西闻喜),他的爷爷裴茂和爸爸裴潜,分别担任过东汉和曹魏的尚书令(国务院总理)。裴秀十分聪明,八岁就能自己写文章了。裴秀的叔叔裴徽在当时也是名人,每天来的好友fans不计其数,但是在看过裴徽之后,都要到还是少年的裴秀那里再聊一会儿。
裴秀的妈妈是裴潜的小老婆,当时小老婆和他生的孩子是很被人低看一眼的,裴秀爸爸的大老婆宣氏也是这样,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总是让裴秀的亲妈去给端茶倒水,可是客人们一见裴秀这么优秀的青年的亲妈为他们服务,赶紧都站起身来。宣氏一看裴秀小小年纪就这么受人尊敬,慢慢的也就不再为难他和他亲妈了。
当时人们就评价裴秀,说他是当世青年人中的领军人物。后来曹爽当权的时候,曹爽一党的名将毌丘俭曾大力向曹爽推荐裴秀,对裴秀的能力赞不绝口,曹爽因此让裴秀在手下做了个小秘书。不久,裴秀的爸爸去世,裴秀就继承了三级侯爵——清阳亭侯的爵位,并升官到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
司马懿政变之后,裴秀因为被曹爽提拔的原因而被免职,但不久就得到原谅,以廷尉正(司法部办公室主任)的官位复出。从此之后,裴秀一直作为司马昭的亲信参谋之一出谋划策,随着司马昭一步步进入曹魏帝国权力的核心。诸葛诞叛乱的时候,裴秀和当时的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陈泰、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钟会一起,作为高参参与平叛;诸葛诞叛乱平息之后,裴秀因为出谋划策有功,转任尚书(国务院部长)、同时晋封二级侯爵鲁阳乡侯、增加千户人家的赋税;司马昭
立曹奂当皇帝以后,裴秀又晋封一级侯爵、增加七百户人家赋税,并且升任了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
但是裴秀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给司马昭出谋划策,而是搞地图测绘。如果一般人不认识裴秀,那并不丢人。如果您是搞测绘的,和地图打交道,但是不认识裴秀,您就丢人丢大了。
裴秀是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开山祖师爷,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地图才开始向着精确化、等比例化的方向前进。裴秀还组织人绘制了当时最为精确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之后作为重要文献收藏,在图的前面,裴秀还写了序言,详细谈到了他绘制地图所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制图六体”,一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绘有经纬线的世界地图在中国传播,中国才停止使用“制图六体”。
当然,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代,即使像裴秀这样的科学大师,也还是特别迷信的。古代人十分重视人的相貌和身材,认为相貌和身材反映了一个人的命运。老祖宗们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有一头飘逸的、特别长的、站起来可以扑到地面的头发,是富贵的象征。如果这个男人的手臂又特别长,站直了手都可以摸到大腿膝盖以下,简直就是最最富贵的长相。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怎么想,都觉得这样的长相很像大猩猩或者是原始人。但是毫无疑问,古代人就认为这样的长相是“极贵之相”。
根据众多的史书记载,我们的司马炎兄弟长的就是这种返祖模样。司马炎有一天见到裴秀,就让裴秀看自己的头发和手臂,和裴秀说:“人能不能从外表上分出贵贱呢?”裴秀也不知道是看司马炎长的像猩猩吓的,还是认为长的像猩猩是一种特别尊贵的长相,反正从此以后,裴秀对司马炎就刮目相看,坚定的支持起司马炎来。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河南周口淮阳)。何曾的爷爷的爷爷何熙,在东汉时代做过车骑将军。从那个时候起,何家就已经成为世世代代都做官的名门望族了。何曾的爸爸何夔(魁),曾经做过曹魏帝国的太仆(皇帝仪仗部长),受封三级侯爵——阳武亭侯。
何曾年轻的时候就很好学,在本地相当有名气,后来他继承了爸爸的爵位,并顺利的步入了仕途。在何曾早期的职位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和毌丘俭一起给平原侯当过文学(文化顾问),这个平原侯,就是日后的魏明帝曹睿。
曹睿当上皇帝之后,何曾当然是跟着高升,成为散骑侍郎(皇帝骑马侍从),之后又下到地方上当了汲郡(河南新乡)的典农中郎将(屯垦部队司令),不久又调回曹睿身边当了给事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官)。在这段时间里,何曾给曹睿写了一封信,建议他秘密的派人深入民间,以不公开监督的方式考核官吏,避免监督总是从上到下而流于形式,得到了曹睿的高度评价。
不久,何曾升任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成为曹睿身边为数不多的亲信。司马懿远征辽东的时候,何曾还给曹睿写信,说远征军的责任太重大了,为了防止独断专行、上下不服、甚至图谋叛乱这些情况发生,就必须给司马懿配个资历老的副将一同出征。不过,曹睿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得住司马懿,就没答应何曾的请求。不久,何曾又外调到司马家族的老家河内郡(河南武陟)当了太守,由于政绩卓著,又调回了中央担任侍中(皇帝高级顾问),后来赶上老妈去世,就按照当时的规定辞官回家,给老妈守丧。
应该说,在这个时候,何曾还是曹魏皇室的忠臣,虽然他和司马懿关系一直不错,但从根本上讲,他是靠着曹睿才一路混上来的。可是,像当时绝大多数大臣一样,何曾也并不待见曹睿临死前指定的首辅大臣曹爽,等到司马懿和曹爽闹崩退休以后,气愤不已的何曾也跟着就告了病假,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何曾也积极参与;司马懿掌权以后,何曾担任了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的要职,继续为司马家族保驾护航。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官职继续执政。因为当时局面非常复杂,司马师就大力培养自己的情报机关来监视朝中的大臣,结果手下的校事(情报主任)尹模,就利用自己的特权作威作福,大肆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拼命的为自己敛财,大臣们因为怕尹模给自己说坏话,吃了亏也不敢说,只有一向被司马家族视为亲密战友的何曾不管这一套,首先公开给皇帝写信检举尹模,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尊重和交口称赞,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了公私分明的司马师。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聪明的何曾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司马懿把大家都忽悠了。他当初参与这场政变,本来是为了拯救曹魏,可是司马懿一旦大权在握,却开始逐步架空曹魏,而到了司马师的时候,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不久,司马师就废掉了皇帝曹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何曾为了自己的家族,抛弃了曹家,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司马师的一边,积极的在旁边出主意,让司马师废曹芳能够做得合情合理。何曾在司隶校尉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多年,后来升任尚书(国务院部长),在公元255年左右,何曾升任镇北将军,持节(持有皇帝二级符节)都督河北军事(黄河以北各军区总司令),成为司马家族整个北方的守护者。临走的时候,司马昭派他最宠爱的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昭一起去送行,一直送了几十公里,何曾专门叫人宰了牛、摆了一桌十分豪华丰盛的猪牛羊全宴来请司马炎哥儿俩大吃大喝了一顿,才算是依依惜别。不久,何曾又升任征北将军,从原来继承爸爸的三级侯爵——阳武亭侯,被加封为二级侯爵——颍昌乡侯。
公元264年3月17日,也就是司马昭成为晋王的前两天,何曾被封为司徒,成为名义上的大臣领袖。在古代,那是三公之一的高官,历来仅次于皇帝。然而这个司马昭已经是魏国实际上的老大,他复活了古时候一个比三公还高的官职,叫做相国,让相国成为大臣里最高的官衔。按照级别来说,相国和三公都比一品还高,而相国又高过三公,那么就是司马昭的官级顶多比何曾高半级。按照正常的礼仪制度,何曾见了司马昭只要鞠个躬就行,可是他偏不这样。
一般以我们平常人来认为,在所有场合中,即使你和一个人平时私下里关系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不应该过于亲密,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们的何曾大人在每次公开拜见司马昭的时候,都是下跪,这就向所有人挑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就是司马昭的人,司马昭就是我的主子。何曾这种一直对司马家族公开表示极端亲近的态度,当然获得了整个司马家族的深深认可和尊敬。
这么一个人受老爸信任的人,司马炎却不用特别巴结,关系也能特别好。
因为,司马炎和何曾的宝贝儿子何劭(少)从小关系就特别好,是同年生的发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年
青人,碰巧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大公子,碰巧和你儿子又是发小,碰巧他特别需要您的帮忙,就很有可能接班当国家领导人,你说能不支持他吗?
这就是司马炎的纯天然盟友,何曾。
还有个贾充,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司马炎讨好贾充的记录,但是日后在司马昭面前极力夸奖司马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贾充对司马炎的好感与偏向。
因为当贾充公开的向司马昭表示,司马炎具有当领袖的天才,他不当谁也没资格当。
司马炎搞定了爸爸身边最亲近的人,当他的爸爸司马昭一问起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谁更适合接自己的班儿时,司马昭身边最信任的几个人都会十分一致的倒向司马炎。搞定了爸爸身边的人,还要直接搞定爸爸,让爸爸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力。
司马炎绝对是个有心计的人,但是和弟弟司马攸的多才多艺比起来,确实差了一点儿,这也是弟弟特别招人喜欢、特别容易被爸爸看重的优点之一。一般来说,听话的好学生是最让爸爸喜欢的。既然如此,司马炎也下了要当好学生的决心。不过小的时候,司马炎的学习劲头确实比不上弟弟,所以到了争夺世子这个关键时刻,临时补习实在是来不及了,被逼急了的司马炎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帮手和枪手,一样能拿好成绩!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人(山东新泰)。羊琇的来头可是十分的大,他出身于有着至少五百年历史的羊氏家族。羊琇的爸爸羊耽,做过曹魏帝国的祭祀部长(太常),哥哥羊瑾,后来做过西晋的尚书右仆射(国务院副总理),他的堂姐羊徽瑜,就是司马师的老婆。
从法律关系上来讲,羊琇和司马家族有着姻亲关系。从辈分上讲,羊琇是司马昭的平辈,是司马炎的小叔叔。这位羊琇小叔叔按照实际岁数来说,和司马炎差不多大,并且,和前面说过的何邵一样,羊琇和司马炎也是发小,也是一起玩尿泥、下饭馆儿的铁哥们儿。有一次,羊琇和司马炎开玩笑说,哥们儿,你将来如果能像你家里人一样有出息,就让我在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司令)的位置上,一个干他十年!司马炎乐呵呵的就答应了。
像羊琇这样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在那个时代当然是很容易就做了官,而且和当时的很多士族关系都非常深厚。钟会将要伐蜀的时候,就向司马昭要羊琇做自己的随军参谋。羊琇的妈妈叫辛宪英,是曹魏帝国高官辛毗(皮)的女儿,据说非常有政治头脑,早就看出钟会野心过大,绝对不是那种领着大兵在外还能忠心耿耿的人。
辛宪英知道羊琇要跟钟会去打仗,恐怕儿子凶多吉少,又伤心又着急,羊琇听了老妈的话,就去找司马昭坚决辞职,可是司马昭那时一心伐蜀,正全力支持钟会调兵遣将,所以不肯给羊琇走后门儿。羊琇无奈,只好勉为其难的跟随出征,临行前,老妈告诉他说:“儿子啊,去吧,但要提高警觉,想要在军队之中畅通无阻、平平安安,只有靠心胸宽大。”钟会谋反前,羊琇曾经苦苦劝阻,但无论是钟会和杀掉钟会的魏军将士,对一贯厚道的羊琇都没有半点儿伤害。全身而退的羊琇回到洛阳之后,被司马昭封为关内侯。
现在的羊琇充当了司马炎头号狗头军师的角色,他以才学和机敏充当了司马炎身边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每当司马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羊琇就尽力教他,直到司马炎会为止。不仅如此,羊琇还表现出了专业替考的职业素质,他还根据大考官司马昭的考察套路,给司马炎预备了很多种司马昭可能考察的问题的答案,以备司马炎应付老爸的临时考察。最bt的是,羊琇还撺掇司马炎主动出击,积极的找到老爸司马昭,说出对很多国家大事的看法,并且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天长日久了,司马昭对司马炎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伴随着的,就是一个爸爸对长子期待值的提高,以及对小儿子期待值的降低。
决定司马炎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由于对小儿子确实太宠爱了,司马昭一直想把他的乖宝宝司马攸立为世子,让他接替自己的事业,虽然司马昭知道,当大哥的首要条件是诡计多端而不是听话乖巧。
到底应该是立司马炎,还是司马攸?
立了司马攸,这个乖宝宝能镇住我们司马家的天下吗?
理智和情感一直在司马昭的头脑中争斗不休,所以立世子的决定被司马昭一拖再拖,终于有一天,司马昭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自己再拖了,因为无论是自己感觉,还是看医生们的表情,司马昭都知道自己必须作出选择了。在两个儿子中间,他只能选一个,作为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落选的儿子将从此成为另一个儿子的附庸,甚至累赘。
身体已经严重衰弱的司马昭,召开了最后一次确立世子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司马昭召集了所有的亲信,听取他们对于世子最佳人选的意见。
司马昭的组织部长,主管人事工作的山涛,是当时最著名的知识分子“竹林七贤”之一,名声好,声望高,最为人称道的是评价他人的能力。山涛提出了他的意见:“长子还在,却要排除长子,提升次子,违背最根本的政治规则,是不详的征兆啊!”
一向以公正严明而著称的山涛的这句话,是有很大的分量的。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曾经一度十分强大的军阀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宠爱小儿子,把小儿子立为接班人,结果引起长子怨恨,最终在他们死后,曾经强大的势力立即陷入分裂,最后被曹操轻松的消灭,直接奠定了曹操成就曹魏帝国的基础。这些事情算起来,也不过就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情,没准儿亲身经历的人还有活着的。
山涛无疑是在警告司马昭,如果立了你的宝贝小儿子,司马炎一定不服,你司马昭一死,你的儿子没准儿立刻就要自相残杀,为了司马家族的长治久安,您还是好好想想吧!
接下来发言的,是司马昭的左膀右臂、头号助手贾充,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贾充对于司马昭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只需要听听贾充对于司马炎的评价:“司马炎有人主的品德,不可以更换!”
贾充这句话,也就是和司马昭说,司马炎天生就是当老大的料,他不当就没人够格当,我挺定他了!
最后出场的是司马昭的顾问裴秀和老亲信何曾,他们两个人评价司马炎必须当世子的根据十分讲究科学性——相学。
大家一致结论:我们支持司马炎!
看着身边这四位骨灰级的亲信,听着他们诉说着司马炎继承自己的必然性,司马昭感觉到一种无奈和欣慰。
看来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得到重臣的一致效忠了!
也是,如果连这些人都搞不定,如何能继承我的事业呢!既然你这么用心,我就成全你吧!
将近三十、见惯了政治血雨腥风的司马炎开始行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