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侯
字体: 16 + -

第4节 董卓之死(一)

三国诸侯(上部) 第四节 董卓之死(一)

操控朝政之后,董卓变本加厉,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其残暴不仁的凶性毕露,常常派遣手下将领兵士四处强取豪夺,不从者杀之,更甚全家灭族,悬首城楼、车辕之上。妇女、财物源源不断送达洛阳。百姓怨声载道,董卓还美其名“搜牢”。搞得洛阳好好的一座繁华大城民不聊生、鸡犬不宁。

残忍手段还不仅仅如此,某日的宴会之上,酒过三巡,董卓神秘的告之众人:“某新为诸位大人奉上精彩节目,好好欣赏!“说完哈哈大笑。

百官不敢有拒,饱含苦笑看之。

一队士卒押解上数十北方反叛俘虏,令兵士先割其舌,挖其眼,后断其四肢,谓其“肢解”或剥光俘虏衣物,紧缠布条全身,扶其头下脚上倒立,后泼其燃油全身,再令兵士点上竹火,任俘虏满堂哀嚎致死,谓其“点天灯”。鲜血场面惨不忍睹,让在场的文武百官面面相惧,作呕难耐,胆小者黄白之物四溢,屎尿皆流。

曾担任过太尉的卫尉张温,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也一直视张温为眼中钉,为了除掉这一心头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布谣言,诬蔑张温与虎贲中郎将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在董卓的**威逼迫和阴谋陷害下,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和朝中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铲除消灭。

相国府内的董卓此刻根本就无法得知,最近一段时日的张狂早已令百官深恶痛绝,纷纷欲杀之而后快。

时任议郎的杨勋与左将军皇甫嵩私下秘密商议,准备兴兵共同讨伐董卓,然后来董卓以天子的名义征调皇甫嵩御寇驻边,杨勋势单力薄,无奈就此罢休。

但这仅仅是开端。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柚、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等10余路人马都纷纷起兵反对董卓,从此反抗董卓大旗的斗争浪潮揭开了序幕。不久,长沙太守孙坚率领豫州各郡军队也纷纷起兵响应征讨董卓。

正月十五,各路联军会盟河内,共发檄文,令主薄陈琳撰之,公布天下: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奸而已。

丞相董卓: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而得免其罪。获得先帝器重,封凉州刺史、加前将军、鳌乡侯。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方以卓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忤逆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然十月,怨望作诗,杀之有名,叱武士绞死唐后;以鸩酒灌杀少帝。又越骑校尉伍孚,,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卓命牵出剖剐之。卓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卓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

如律令!”

兵锋直指洛阳。

洛阳皇宫。

董卓恼怒正持剑发泄道:“袁绍、曹操小儿,某当初放汝一命,不诚报恩,今领兵驱将来伐某,何等反复小人。恨之~恨之~!”

堂内首席谋士李儒神色也约显紧张道:“想关东诸州郡联军号称三十万西寇洛阳,而洛阳现存西凉大军也不过十二万,再加上收编洛阳残军五万余,也不过十七万左右,当要慎之!”

一魁梧武将打扮的将军拱手道:“何甚惧之!某甘当前部以拒敌。”话声洪亮、简洁。

众人细看,原乃徐荣帐下大将华雄(无字)。因随将军徐荣转战西凉各地,凭战功逐步升迁至骁骑校尉的骁勇善战之将领。

董卓听闻欣赏不已:“观某现兵强马壮,岂能惧怕关东小儿。如华将军这等忠勇之士阖全军之力当可破敌。”

董卓如此的乐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飞将吕布的存在。吕布自拜骑都尉后曾在军营内练武,后营内诸将不服,纷纷上前挑战,结果先是一人,后至六、七人,然吕布无惧!运用手中画戟和勇武打得诸将毫无招架之力,不得不接受失败之局。董卓听闻后,当下大赞:“有此天下第一,有何所惧!”

董卓遂侧目,瞪着一对鼠眼询问李儒:“既敌寇聚众河内,吾军应如何应对?”

“兵来将档,水来土淹!”李儒故作轻松道。

董卓似乎知道李儒还有下文,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甚为喜爱的女婿,静静期待。

果然,李儒说完接着道:“敌军势众,于平原对垒恐军力不足吃亏,具儒得知,河东军汇聚时间仓促,攻城器具奇缺可利之。观洛阳城郊有一汜水关雄伟,可派一智勇双全的将领拒守之,待敌军疲惫后,可见机行事。”

董卓环顾堂下众将,吕布勇者勇也,但缺少智谋,然洛阳城内也需安抚,故不能派遣。其余诸将,如“凉州五将“李催、郭汜、樊稠、张济、徐荣之中,只有李催、樊稠在洛阳城外军事要地驻扎,余者皆还在西凉大本营防御边境乱军,恐抽调不及。而李催、樊稠也都少智,当不得李儒所说的智勇之将,何人能独档一面呢?

华雄本乃彪悍之人,自少从军,一直跟随徐荣杀敌夺城,积累军功乃至骁骑校尉,可现在瞧董卓仍未重视之,内心难忍怒火,上前大吼:“主公!某愿立下军令状,关在人在,关灭人亡!”其身上散发的无边肃杀霸气充斥整个大堂。

“唔!将军大才!某当用之!取其虎头军符递上。”董卓思虑了下后吩咐左右。

“义父!儿臣举荐一人,可辅佐华将军守城。”吕布丈高的身影自董卓背后闪出拜道。

“喔!吾儿快快引荐。”

吕布战立转身,道:“传并州高顺(无字)。”

一阵盔甲摩擦之身响起。头戴亮银盔,衣着银甲,年纪甚轻的小校快步登阶。进得大厅后拜倒道:“并州高顺拜见董相国。”

“起来回话。”董卓又开始习惯性的眯起鼠眼打量高顺。

“喏”

吕布见高顺见礼后,再次说道:“高顺乃儿臣在并州军里发掘的人才,性格冷静,擅长阵法操控,对于练兵一道颇有心得,现在的并州军儿臣也放手让其训练,效果明显,这次正好利用关东军检验下成效。望义父允之。”

董卓高兴得意致极,袖口一甩:“准!着高顺为华雄将军帐前先锋,随华雄出征汜水关。”

“喏!”华雄及高顺拜首离去。

汜水关又名虎牢关!(经资料查询核实,两关其为一关,演义中为各不相同的两关是错误的!)

东临荥阳,西连洛阳,中有汜水蜿蜒而得名。为洛阳京畿东面的雄关!号“中州之枢”,名列中州七关之首《汜水(虎牢)关、壶关、潼关、箕关、函谷关、武关、蓝田关》,古时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荥阳洛阳,后人于是用巨石加以修筑两头方成此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洛阳都城的东面门户。关外东门树立一碑,上书“虎牢关”三个大字,因此也叫虎牢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难怪李儒首选此关乃御敌之所,可见眼光独到之处。

“将军!顺观此关丈高三尺余,只需多加箭矢,檑木、石块、滚油等守城器械,固守半年都不成问题。”高顺冷静的道。

正位于巨石雄关之上的华雄看着眼前地势,耳闻高顺见解,也赞同点头说道:“高将军所言正何某意。”随后招手亲卫:“快马回报军师大人,望军师多多预备防御器具尽快运送汜水,雄当拒敌寇于关外数月。速去,不得有误!”

就在董卓军团抵达汜水后的第三日,关东联军也率众而至。大军遥望面前如巨兽一样的汜水关,再看关隘上飘展的军旗,兵士饱满的斗志,让联军不敢丝毫乱动,于是后撤至城外五十里下寨扎营。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