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征伐天下
字体: 16 + -

第291章 战和政策

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和政策

经过数天的安抚,庞统、魏延在楚军军士的陪同下进入边塞的将军府,来向马超辞行。

已经恢复了秩序的边塞马队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马超亲自迎接楚王派出的庞统、魏延等数名将军。

在盛大的仪式之后,和寒暄之后,施礼后的庞统回复道:“将军,我等已经完成汉朝楚王的使命,就要回邺城交差,我等向马超辞行,并预祝马超将军能够镇守此地。”

马超看着魏延、庞统要走,便含着感激之情说道:“将军救全之恩没齿难忘。只是匈奴单于呼厨泉仍重兵集结于边境线上,虎视耽耽,居心叵测,我军的军团仅仅才有三万军马,一旦大批并州楚军撤走,匈奴单于呼厨泉必再来攻击,到那时我又安宁无日了。请将军代为奏告楚王,早日派出大兵。彻底消灭匈奴这块心腹大患。”

听到这些话之后,庞统与魏延互相对视后。

庞统忙躬身道:“我等一定向大王转达将军的请求!只是,我们现在一时间也没有他法,你看能不能我们把并州的全部军马留下来,然后将军坐镇太原,这样您就曾经五万精兵,此外张秀军团跟随我们一同南归如何?”

马超听到之后,无奈的叹道:“也罢,为了守住这方来之不易的地方,我就驻军进入太原城,指挥整个并州军团。”

经过数天的跋涉,魏延、庞统回到了邺城。

刚刚迈进邺城城中的他们突然看到人群拥挤在闹市两边,争相观看风尘仆仆的他们。

魏延、庞统两个人,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阵势,不过他们瞬间便适应了这种环境。

庞统、魏延骑在侧翼的马上,接受着市民们的欢呼。

有几个持酒的市民冲入道路中央,向魏延、庞统献酒。

庞统在马上接过市民的酒便一饮而尽,尽显出书生的意气奋发。

而魏延谦逊地将酒洒向身边的军马及兵士,他的这一碗酒是向那些前线的将士们敬酒,敬酒的人无不对这个将军表达一份份敬意。

他们的每一举动,都引起市民的欢呼。

马上的庞统对魏延说道:“冀州邺城的人太需要这样的振奋了,这是要告诉他们楚王上台之后,就是要别那个袁绍强,不过他们的夹道欢迎我们,更显示出他们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君王!”

魏延则马上抱拳答道:“大王更为需要这样的胜利!”

而这个时候楚王聂泽风特地安排冀州投降的官吏,和没有投降的官吏静静的迎候从并州归来的魏延、庞统。

而这些冀州投降的官吏中以沮授最为贤德,而以韩琼最为重。

沮授低低地说道:“我等低估了大王,楚王,不亏是吞吐天地的君王,不仅仅是楚军的战斗力凶悍,而且还擅长战略。”

韩琼佩服道:“是呀,我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究竟是我等老了,还是大王的运气太好!”

这个时候,聂泽风由众多侍卫簇拥,步行由城门下走出,一脸的喜气。

鼓乐齐鸣,景阳钟,朝鼓响了起来,把庞统、魏延迎接进了,一直迎接进入楚王宫的议事大殿之中。

此时,众位将领坐落之后,便开始进行了一场酒宴之中。

宴会进行的热闹而流俗,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席间觥筹交错,言语欢畅,其乐融融。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人人都无聊得紧,彼此之间不过寒暄敷衍,歌舞升平不假,却是宫中数见不鲜的东西,让人只烦不奇了。

宴会进行了半个时辰之后,聂泽风对着旁边的袁买示意,然后袁买当众命令道:“歌舞撤下,宴会结束,闲杂人等推下。”

袁买的话音刚刚落下,其他人纷纷的退去了,大殿之中也就是剩下了一些文官武将。

聂泽风定眼一看,他们分别是贾诩、荀彧、沮授、马良、徐庶、诸葛亮、庞统、孔融等人,而武将则是魏延、刚刚北归的赵云、黄忠、韩琼、甘宁、刘和、高顺等人。

这个时候,聂泽风命令马良再次讲道要彻底解决北方问题,最起码要一起解决匈奴、乌桓、鲜卑这三个民族,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长久以来,捉摸不定,随时可能进攻边塞城市,所以聂泽风则夺取江东、益州、南蛮就必须解决这三个少数民族的事情。

但是在谈论还是有一些人会反对,这个时候,双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而反对的这个人竟然是这次选贤中的一个学问不错的博士而已。

在一幅巨大的舆地图,聂泽风的对面地图面前,无数的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原先的楚国旧臣依旧是战争,但是刚刚归降的将军们和谋臣则是主和,但是真正的主和号角却不是其中的名士而是一个名为狄山的博士。

狄山站在地图前面说道:“自公元198年的大王起兵以来,楚军的领土扩张了五十倍有余,继重创袁绍之后,大王把开拓疆士转向四方,天下三分,已占其二,军旅数发,占领荆州,进拒司隶地区,兼并青州、幽州、并州、冀州,当然还有淮南地区。真所谓:西荡河源,东澹海?,北动幽崖,南耀朱垠,远度龙堆,横绝沙漠,西越葱岭,威震中亚。圣风之靡,英华浮沈,洋溢八区,莫不沾濡,盛哉乎斯世……”

这个时候,刚刚从并州归来的魏延再也无法忍受了,然后站起来厉声问道:“先生,你到底要说什么?”

这个时候,王朗不屑的插嘴道:“先生是在歌功颂德呢!”

魏延有点不解的说道:“先生,你是做学问的人,何以沾染上市井恶俗之气。”

狄山忙用手止住说道:“慢!将军,我刚刚说的都是图上画着的,也就是面子……”狄山走过去,走向地图的更前面,将吊悬的舆地图朝墙壁那边翻转去,露出舆地图的背面。

大殿上面的众人面面相觑。

狄山继续解释道:“臣刚刚说完了面子,现在该说说‘里子’了!”

众人个个面呈出兴趣。

狄山说道:“表面上看去,大王想办的事,几乎是没有办不到的,大王的开拓事业登峰造极。可臣以为:大王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所有的人听到这个时候,全部都惊愕住了。

魏延不解的问道:“噢,赢了面子,输了里子?怎一个‘输’法呀,你倒是说说看。”

狄山转眼看了看这位刚刚归来的将军说道:“国家并非是越大越好,国土也并非越广越好,秦统一个六国,大是大了,可是一个陈胜振臂一呼,土崩瓦解也是顷刻之间。今大王征发四夷,辟疆拓土,有得必有失,得大于失,自然皆大欢喜;得失相当,臣民也不会有太多的烦恼,华夏的百姓是最能忍耐和谅解的,可如果‘得’甚少,而失太多,那就难免万民遭殃,怨声载道了。”

魏延问道:“先生以为,现在的情况是你所说的哪一种?”

狄山夸张地指着背反着的舆地图:“将军下,在国家面子的后面,今天下百姓的生活可是太苦了!”

本来就有点反对出使征伐的那些冀州、其他地方投降的官员开始频繁的点头。

狄山还是在大殿上大放厥词道:“连年征战,倾河倒泻般地耗用金钱,民穷财尽,国库枯竭,但征战不止,兴建不停,巡幸照常,祀神依旧钱从哪里来?只好重用兴利之臣,榷(que缺)酒酤(gu 姑),管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然而杯水车薪,无助于危机的解决,何况有些实际是盘剥百姓,盘剥百姓的结果,必然是寇盗并起,民怨沸腾,局面一触及发。当年徐乐上书指出,国家的最大灾难,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何为‘瓦解’?诸侯造反就是瓦解。何为‘土崩’,秦王朝末年陈胜那样的暴民造反,即为土崩也!”

全场一片静声,魏延只擅长谋略,并不擅长辩论,所以这个时候,他只是慢慢地座到自己座位上。

黄忠突然站起来说道:“狄山博士,我感觉你这样说的不对,正如前线大将军所言,匈奴、乌桓、鲜卑、辽东的实力正走向衰落,我们现在不应该停止了征伐,我们要其继续征伐,逼其归附楚军,俯首称臣!”

这个时候赵云站起来附和道:“臣也是如此看法!”

聂泽风看向魏延。

然后又看向了沮授问道:“先生是何主张?”

沮授看到问道了自己,便认真地说道:“臣一直思量,对匈政、乌桓、鲜卑策似乎不只是个军事问题,也不单纯是一对外政策,因此,臣以为,应从全局上作通盘关照……”

而这个时候,聂泽风大袖,也学向说点什么,但是又有点欲言又止住了。

不过,聂泽风最终还是大声斥责道:“先生的胆子并不小呀。”

狄山觉着已往豁出门去了,然后硬着头皮回复道“臣只会说实话。”

聂泽风想了想,然后试探性的问道:“你反对征讨匈奴、乌桓、鲜卑,倘若我命令你管辖一个边郡,你能使三个贼众不入寇吗?”

狄山想了想,老实地回复道:“这不是臣之所长,臣不能制止这些游牧民族入寇。”聂泽风又问道:“管辖一个县呢?”

四周均已看出了大王的酷烈之气,等待地。

狄山垂头丧气地回复道:“也不能”

聂泽风紧逼地:“让你把守边地的一处障塞呢?”

恍然明白的狄山自知再无选择,硬着头皮,声音低低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