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魂灵;钦差大臣
字体: 16 + -

死魂灵;钦差大臣2——钦差大臣_果戈里大事年表

果戈里大事年表

1809年4月1日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出生于乌克兰(时乌克兰属俄罗斯少数民族)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钦镇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喜爱乌克兰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

1821—1828年就读于波尔塔瓦省涅仁高级中学,受到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和普希金的诗篇以及法国启蒙学者著作的影响。

1828年底抱着投身司法界的理想到彼得堡。

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作为一名抄写员,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1829年,以“阿洛夫”的笔名自费出版长诗《汉斯•古谢加顿》,分送书店寄售,结果书没有销路,却出现了否定的评论,珍惜个人名誉的果戈里只好将书一一收回,并付之一炬。

1830年,发表《圣约翰节前夜》,引起了诗人茹克夫斯基的注意,并约见了他。从此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1831年辞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通过茹克夫斯基的引荐,果戈里有幸结识了普希金。

1831—1832年,年仅22的他以《狄康卡近乡夜话》步入文坛。

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里在文坛的地位。

1834年秋,果戈里曾在圣彼得堡大学任世界史副教授,对乌克兰史和世界中世纪史进行过研究。次年底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5年,创作《三等符拉基米尔勋章》《婚事》等喜剧。出版了《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后来又称为《彼得堡故事》)两部小说集,其中有著名的《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记》《鼻子》等。作家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

1835年12月,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完成,并于1836年4月首次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

1836年6月,在《钦差大臣》遭到政府和反动文人的攻讦声中,加上病魔缠身,果戈里决定到国外去治病。此后来来去去,多在国外,少在故土。在国外,他一边养病,一边从事早在1835年就已开始的《死魂灵》的创作。

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站在了普希金留下的位置上,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

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841年完成《死魂灵》第一部,1842年该书问世。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鸿篇巨制,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动的描绘,有力地揭露了俄国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吃人本质,极大地震撼了整个俄罗斯。

1847年,他发表和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宣扬君主制度、超阶级的博爱和宗教神秘主义,为专制农奴制的俄国辩护。同年,别林斯基写了《给果戈里的一封信》,严肃地批判了果戈里的思想错误。

1848年开始创作《死魂灵》第二部。后来长期侨居国外,大多住在罗马,但经常往来于意大利、法国与德国之间。在此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逆转,转而保护、赞美农奴制。

1848年春,果戈里在朝拜耶路撒冷之后回国,定居莫斯科友人家中。其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内心矛盾、与朋友的争论和对立、生活的烦忧和精神病痛的不断发作中度过的。

1852年果戈里在病中将续写的《死魂灵》第二卷稿件付之一炬,人们目前看见的第二卷,是他的出版商舍维廖夫根据他的遗稿整理出来的。

1852年果戈里3月4日辞世。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