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套装)
字体: 16 + -

第一章 暮政维艰_一 落拓奇士隐秘出山

一 落拓奇士隐秘出山

日落时分,一辆遮盖严实的黑篷车驶到了丞相府后门。

篷车停稳,驭手利落下车轻声两句,厚厚的布帘掀开,一个胖大苍白的黑衣人扶着驭手的肩膀走了下来,头无高冠,身无佩玉,散发长须,简约得看不出任何身份。黑衣人低声吩咐一句,驭手将篷车圈赶到了对面一片柳树林中。一眼瞄去府门紧闭,黑衣人从容走了过去轻轻叩门。方过三声,咣当吱扭两响,厚重的木门落闩开启,一颗雪白的头颅从门缝伸了出来:“先生何人?家主不见后门来客。”黑衣人不说话,只将手掌对门一亮,雪白的头颅倏地缩了回去。黑衣人一步跨过了门槛,方过影壁,白头老仆匆匆赶来:“大人且缓行几步,容老朽禀报家主。”

“不用。”黑衣人大袖一甩,径自绕过影壁向里去了。

穿过一片竹林一片水面,一道草木葱茏的土石假山横亘眼前。山麓一座茅亭,亭下一人红衣高冠,正在暮色中悠悠然自斟自饮。黑衣人遥遥拱手:“燕士齐风,信哉斯然!”亭下红衣高冠者哈哈大笑:“孟春之月,万物章章,安国君也活泛了?”黑衣人笑道:“新相秉政,理当恭贺。”红衣高冠者离座起身,罗圈步摇到茅亭廊下一拱手:“新政未彰,蔡泽愧不敢当。”说罢一招手,“垫毡。”已经碎步赶到亭外的白头老仆一声答应,将一方厚厚的毛毡片垫在了茅亭下的石礅上。黑衣人道:“丞相关照入微,多谢了。”在对面石礅上坐了下来。“燕人粗筛孔,何有入微之能?”红衣高冠者呵呵笑着,“若非应侯多方交代,蔡泽何知安国君畏寒忌热也。”黑衣人一声感喟:“应侯离秦,未能相送,诚为憾事矣!”

“逢得此等人物,安国君却是拘泥俗礼了。”蔡泽悠然一笑,“名士特立独行者,无如范雎也。君恩未衰,力请隐退。两袖清风,不辞而去。何等洒脱!当年穰侯罢黜出秦,十里车马财货满载铜臭熏天,两厢比照,何异霄壤之别?而今想来,范雎在相,曾遭秦人恚骂;范雎离国,秦人万千惋惜,几是天下一奇也。此人此行,送与不送都是一般,安国君无须自责。”

“理虽如此,心下终是不安。”安国君叹息一句转了话头,“应侯辞官之际,唯丞相与之盘桓三日,不知何以教我?”一副殷殷期待教诲的神色浓浓地堆在了脸上。蔡泽不禁笑道:“三日交接国事,一板一眼,实在是寡淡不当聒噪,岂敢言教?”安国君一声长嘘:“非是嬴柱强人所难,实是丞相有所不知也。父王年迈无断,丞相新入无威,我虽储君,游离于国事之外,如此等等,嬴柱寝食难安。原指望应侯指点歧路,不想他却径自去了。”蔡泽哈哈大笑:“安国君所虑者,子虚乌有也!秦王沧海胸襟,大事孰能无断?蔡泽新入无威,亦有国家法度在后,安国君稳住自己便是,无须杞人忧天。”

“敢问丞相方略何在?”嬴柱不觉嘲讽,立即跟上一问。

蔡泽目光一闪:“安国君心下有虚?”

一阵默然,安国君不知如何说了。立储废储素为邦国头等机密,莫说蔡泽不知情,纵是知情又如何能公然说明?更有一层,蔡泽乃新任丞相,自己是王子封君,此等隐秘造访虽说不上有违法度,却也大大的不合时宜,私相谈论立储机密,更是不妥。范雎虽则离秦,也还有“去职不泄国”的天下通例。蔡泽若将范雎作为国事交代的立储之见泄露出去,岂非种恶于人?想得明白,安国君起身笑道:“叨扰丞相,告辞了。”

“且慢。”蔡泽突兀一问,“安国君子女中可有能者?”

“我嫡妻华阳夫人向未生育,二十三子十三女,尽皆庶出也。”已经走到廊下的安国君叹息了一声,忧心忡忡道,“其中两子尚算有能:一个行六名傒,勤奋好学,文武皆可;一个行十名异人,自幼聪慧,只可惜一直在赵国做人质。”

“两子师从何人?”

“秦法有定:庶出王子皆由太子傅派员教习。”

蔡泽笑道:“我举荐一人,做公子傒老师如何?”

“好事!”安国君精神陡然一振,“不知丞相所荐何人?”

“士仓。”

“河西名士,智囊士仓?”

“士仓之学,法墨兼顾,正合秦国。”

安国君苍白的脸上大起红潮,深深一躬道:“子嗣若得有成,丞相便是恩公也。”蔡泽一阵哈哈大笑:“荐师之举,原本与蔡泽无涉。”从大袖中摸出一支铜管递给安国君,说声收好,摇着罗圈步湮没到晚霞竹林去了。安国君恍然一笑,将铜管揣进贴身皮袋,大步出门对驭手低声吩咐一句,黑篷车向王城辚辚而来。

春寒犹在,暮色中的咸阳城大是萧瑟。清风过街,车马稀疏,连入夜灯火汪洋的尚商坊也变得星光寥落,国人区更是湮没在暮霭的灰黑里。间或有店铺官署的灯光闪烁,如点点萤火飞动,更显这座关西大都的幽暗深邃。若非王城的一片灿烂灯光,任谁不会相信这是往昔车水马龙热气蒸腾的大咸阳。

黑篷车一路驶过空旷的长街,一辆官车也没有遇上。进入王城,车马场空荡荡一片,灯火煌煌之下,幽静得仿佛进入了一道世外峡谷。黑篷车木闸咣当落下,回声响彻王城,慌得场边石屋中的中车府吏惶惶然小跑过来,老远一声喝问:“非官车不得擅入王城!不知道法令么?”安国君悠然一笑:“自己没长眼还怨人不知法令,倒是好执事。”已经跑到面前的中车府吏连忙一躬:“小吏没想到此刻有车,慌得没认出安国君,大人毋罪小吏。”安国君一点头:“不消说得,你去验车。”转身匆匆踏上了宫前三十六级天步阶。

除了冷清寂寥,王宫一切如常。每个转角都立着两座六尺高的铜人风灯,每道大门都笔挺地站着四名带剑甲士,每间殿口都守着一名面无表情的老内侍。几个转弯,安国君到了通向王室书房的长廊,远远见肃立在廊下的老内侍一闪身进了书房,及至他从容来到门前,老内侍恰好迎出,拱手低声道:“我王正在暮寝,请安国君稍候片刻。”

嬴柱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在廊下漫步转悠起来。往昔臣子晋见,只要进入书房长廊,老内侍远远一声报名传呼,只要事先没有特殊禁令,只这一声传呼,臣子便可径直入内议事。这原本是父王在长平大战期间立下的规矩,宗旨只是六个字:“废冗礼,兴时效”,为的是尽量快捷地处置紧急国务。倏忽六年,这讲求实效的快捷规矩不知何时没有了。细细想来,父王确实老了。一个六十余岁年近古稀的老人,纵然心雄天下,也是难以撑持了。白起死,范雎辞,王龁、王陵两次攻赵兵败,再加郑安平败军降赵之大耻,六国合纵复起,秦国重陷孤立。短短六年,风云突变,秦国出人意料地从顶峰跌到了低谷。在接踵而来的危机面前,父王能够苦撑不倒已经是不易了,还能要他如何?近年来,父王日暮便犯迷糊,迷糊得一阵醒来,则是彻夜难眠。于是,有了这“朝暮不做”与“宵衣旰食”同时并存的新规矩:日暮**,王宫中最是幽静;一过初更,有急务的臣工方才纷纷进宫,直到四更尾五更头,王宫书房一直都是灯火通明;次日清晨,父王又是酣然大睡,直过卓午。如此一来,要见父王办事只有两段时间:午后一个多时辰,中夜三个多时辰。安国君事有隐秘,这次只想单独与父王诉说,日暮时来撞撞运气,但愿父王没有暮寝,不想依然如斯,只有耐心等候了。

“灯亮了。安国君可入也。”老内侍轻步走过

来低声一句。

秦昭王蓦然醒来,侍女已经点亮了四座铜灯,捧来了一大铜盆清水。用冰凉的布面巾擦拭一阵,秦昭王顿时清醒,在厚厚的地毡上转悠起来。这是他暮寝之后的例行规矩,或长或短转得片刻,惺忪之态一去,便要伏身书案彻夜忙碌了。

“儿臣嬴柱,见过父王。”安国君毕恭毕敬地深深一躬。

“呵,柱儿,进来。”秦昭王转悠着一指座案,“有事说。”

嬴柱清楚父王厌恶虚冗的禀性,只肃然站着恭谨率直地开了口:“嬴柱庶出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已经十三年,日前托商贾捎回羽书一件,说在邯郸备受赵国冷落,生计艰辛,请王命召他回国;若不能召回,则求千金以资生计。嬴柱无奈,特来禀告父王,呈上异人书简。”

“异人是你的儿子?”秦昭王沙哑的声音透着一丝惊讶。

苍白的嘴唇猛然一个抽搐,嬴柱迅速平静下来,依旧一副平静率直的国事口吻:“异人乃儿臣之妾夏姬所生。十三年前,异人奉宣太后之命为质于赵,今年已是二十余岁。”

“商贾传书?异人没有侍从?”秦昭王突兀一问。

嬴柱没有说话,只默默地低着头。父王与祖母一起做过十几年人质,人质之艰难何须他说。惟其不说,才是对父王最好的提醒。果然,在这片刻之间,秦昭王摇头低声含混嘟哝了一句,回过头来长嘘一声:“人质难为也!异人书简交行人署,着其与少内署商议处置。千金之数,只怕难为也。”咳嗽一声,苍老的声音显然滞涩了。嬴柱心中一酸,不禁慨然一句秦人老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生计维艰,对王子也是历练,父王无须伤感。”两道白眉下目光一闪,秦昭王脸上倏忽绽出了一丝笑容:“王族子弟多奢靡。子能体恤邦国困境,难得也。你却说,异人能召回么?”

“不能。”

“为何?”

“秦赵两困,寒铁僵持,彼不为敌,我不破面。”

“好!”秦昭王难得地赞叹了儿子一句,轻松地坐到了宽大的书案前,“舍身赴难,义士之行。王者大道,要洞察全局而决行止。你能窥透秦赵奥秘,以大局决断异人去留,比赴难之心高了一筹。实在说话,为父没有想到呵。”

“父王激励,儿臣不敢懈怠!”嬴柱顿时精神抖擞。

“哪日闲暇,我去看看孙子们。”秦昭王慈和地笑了。骤然之间,嬴柱心下一热,正要拜谢诉说,听见书房外脚步轻响,两名内侍已经将一大案公文书简抬了进来,按捺下心头冲动,只深深一躬便要告辞,却见父王忽然一招手,便大步走到书案前俯下了身子。

“你的病体见轻了?”秦昭王轻声问了一句。

“禀报父王,儿臣本无大病,只是阴虚畏寒。一年来经扁鹊弟子奇药治疗,已经大为好转,几近痊愈。”嬴柱声音虽低,却满面红光。

“好,你去。”秦昭王说话间已经将铜管大笔提到了手中。

匆匆回到府邸,嬴柱兴奋得心头怦怦乱跳,连晚汤也无心进了,走进池边柳林漫无目的地转悠了小半个时辰,方才渐渐平静下来,吩咐卫士将公子傒找来说话。盏茶工夫,一盏风灯远远向石亭飘悠过来,快捷脚步托着一个英挺的身影,已经到了亭外廊柱之下。

“守在路口,任何人不要过来。”嬴柱对卫士轻声吩咐了一句,对灯下身影一招手,“灭了风灯,进来说话。”英挺身影“嗨”的一声,将风灯一口吹熄,咔咔两大步进了石亭。暗夜之中,喁喁低语湮没在了弥漫天地的春风之中。

次日清晨,一队骑士簇拥着一辆黑篷车出了咸阳北门,翻上北阪直向北方山塬而去。这片山塬位当关中平川之北,河西高原之南,虽无险峻高峰,却是土塬连绵林木荒莽越向北越高,直抵北方的云中大河。时当初春,草木将发未发,沟壑苍黄萧瑟,这荒莽山塬又无官道,车马只有在间不方轨的商旅猎户小道上艰难跋涉。如此三日,前方突兀一片青山,黑篷车后的骑士们顿时噢嗬嗬欢呼起来。

“君父,桥山到了!”紧随车侧的英挺骑士翻身下马,掀开了车帘。

“好。下车。”

篷车中话音落点,一名健壮的少年仆人先行跳下车来,回身将一个胖大的黑衣人背了下来。英挺骑士已经将一方厚厚的毛毡安放到了一棵大松树下,少年仆人将黑衣人靠着松树轻轻放下,转身快步从篷车上拿下一个皮囊,向骑士手中的铜碗注了一碗清水。骑士喂水,少仆捶背,一阵忙碌,黑衣人苍白虚胀的脸才泛起了一片红晕,睁开眼睛长嘘一声:“傒,这便是桥山?”英挺骑士笑道:“没错!我等兄弟行猎,来过桥山多次。”黑衣人沉下脸道:“黄帝陵寝,是行猎之地么?”骑士连忙道:“君父误会,我等兄弟历来只在桥山外围狩猎,从来不进桥山松柏林。”黑衣人点头道:“秦人护黄陵。越人护禹陵。这是天下大规矩,坏不得。”说着话扶着少年仆人站了起来,从怀中摸出一方折叠的羊皮纸抖开:“看看这张图,能找到么?”骑士接过羊皮纸图端详片刻道:“看图上地势,这个所在是黄陵之后,沮水河谷。孩儿没去过,大略知道。”黑衣人道:“如此便好。吩咐车马人等在此扎营,只你随我进山。”骑士急迫道:“君父体虚,不宜跋涉,还是车马进山好。”黑衣人脸色一沉:“傒呵,你已到加冠之年,不知访贤求师规矩么?”骑士红着脸一躬:“是!孩儿知错。”转身马鞭一扬,“车马人等在此安营造饭,巡查等候!”众人一声领命,开始了忙碌扎营。骑士一回身,见父亲已经大步走了,连忙快步赶上,抢前开路进山。

“君父,士仓敢居桥山,忒是怪异。”骑士边走边说。

“好在没犯法。”黑衣人一挥手,“先找见人再说。”

“也是。君父随我来。”骑士用长剑拨打着枯黄的茅草,沿着山麓绕了过去。

这桥山乃是天下一奇。奇之根源,在于华夏上帝——黄帝陵寝在此。自从黄帝葬于桥山,桥山成了桥陵,秦人呼为黄陵。原本,桥山只是沟壑纵横的河西高原的一座寻常土山,与周围山塬一样,只生杂木野草,每到秋天枯萎萧瑟茫茫苍黄。可自从有了黄帝陵寝,这桥山便生出了四季常青的万千松柏,郁郁葱葱地覆盖了方圆十余里的山头,加之沮水环山,桥山竟成了四季苍翠的一座神山。逾千余年来,遍山松柏株株参天合抱,枝干虬结纠缠,整个桥山被苍松翠柏遮盖得严严实实。但有山风掠过,遍山松涛如怒潮鼓荡,声闻百里之外,那浓郁的松香随着浩浩长风弥漫了整个河西高原。

自秦人成为东周开国诸侯入主关中,桥山黄陵便成为秦人顶礼膜拜的圣地。在华夏传说中,黄帝生于上邽轩辕谷。轩辕者,天龟也,玄武之神也,西方上帝也,四灵之根也。这上邽之地位于华夏西部,恰恰是老秦部族立国之前生存的根基。这轩辕谷,这玄武天龟,这西方上帝,则都是老秦人在西方游牧部族的包围中艰难自立时的佑护神灵。黄帝虽非秦人直接先祖,秦人却是在黄帝根基之地生存壮大而起的。唯其如此,秦人对黄帝的景仰膜拜,与对自己直接先祖的景仰膜拜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祭祀者的足迹与香火,秦法禁止农人猎户靠近桥山十里居住。秦人尚黑,其源多出,根源之一,甚或第一个根源,是对黄帝玄武之神的崇拜,后来才是阴阳家的水德论证。

如此一座神山圣陵,却有人在此隐居,如何不令造访者忐忑不

安?

“君父,你看!”

胖大黑衣人顺骑士指向看去,遥遥一帘瀑布从对面高山挂下河谷,苍黄草木中一缕炊烟袅袅直上,其下一座茅屋隐隐可见。端详有顷,黑衣人笑道:“前有满山松柏,后有天河飞瀑,脚下滔滔清流,左右修竹成林,好个所在也!”除下皮靴布袜,卷起长袍裤脚,说声走,大踏步走进河中。骑士高喊一声:“君父且慢,我背你涉水!”连忙赶上,见父亲头也不回,也不再说话,只抢到前方趟水去了。

春日河枯,水流清浅,不消片刻二人涉水到了对岸。瀑布茅屋炊烟已经不见,唯闻水声如隐隐沉雷,面前竹林遍山摇曳,与对岸桥山的万千松柏恰成遥遥呼应。黑衣人也不整衣衫,赤脚向竹林山坡爬了上来。将到半山,骑士忽然停下:“君父你听!”

山上传来悠长的吟诵,在隐隐沉雷中若断若续:“……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以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的语合事,得人实也……”

“咿咿呀呀念叨个甚?”骑士一脸茫然。

默默沉思的黑衣人突然道:“傒儿,还记得为父那篇《天吟》么?”

“记得。”

“好!为父气力不足,你与他一唱。”

骑士一清嗓子,放喉唱了起来,粗犷的秦音顿时贯满山川——

天有长风 我无帆篷

天生惊雷 我做困龙

天为广宇 我思鲲鹏

翼若垂云 何上苍穹

歌声方落之际,山腰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好!其志可嘉也!”

黑衣人再不说话,猫腰大步向山坡爬上。精壮骑士连忙飞步抢前,拨草寻路,拉着父亲上山。爬得一阵,眼前一片平地,茅屋炊烟隐在竹林深处,那道飞珠溅玉的大瀑布却挂在茅屋北侧的山腰。茅草中一条小道直入竹林,隐隐可见茅屋前发黑的竹篱与幽静的小庭院。黑衣人喘息打量一阵,深深一躬:“秦,安国君嬴柱,拜会先生。”

“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

随着长声吟诵,瀑布旁的山崖上突兀现出一人,须发散乱虬结,精悍黑瘦,几是一个山民猎户。骑士看得一眼,大皱眉头道:“君父,回去算了。”黑衣人凌厉的目光向骑士一扫,回身遥遥拱手:“敢问先生,何以称谓?”山崖之人朗声笑道:“河西士仓,等候安国君多日矣!”黑衣人肃然一躬:“请先生回庄,嬴柱父子登堂拜谒。”山崖人朗朗一笑:“士仓茅舍,向不待客。安国君稍待,我片刻来也。”笑声落点,倏忽不见了山崖人身影。

客不当道。嬴柱父子刚刚走上竹林旁山坡,一束松枝火把高高抛向林中茅舍屋顶,山坳处一团烟火骤然升腾。伴着扑鼻松香,一阵大笑传来,茅舍庭院顿时被大火吞没。

“洒脱不羁,真名士也!”嬴柱不禁高声赞叹。

“君父,忒煞怪也!”骑士惊讶地嚷嚷起来,“这烟火不向四山蔓延,烧到竹林松柏火便住了!”

嬴柱板着脸:“这是桥山,黄帝陵寝,不知道么?”

骑士不说话了,只皱起眉头盯着渐渐飞散的烟火。此时,山坡竹林中一阵婆娑,精悍黑瘦的身影已经站在了小道中间,一身布衣粗针大线地钉满了各色补丁,肩头一只包袱脏污得没了本色,手中一口短剑也是锈蚀斑斑,加上长发长须赤脚草鞋,活生生一个落荒难民。骑士想笑不敢笑,硬生生憋出一个响亮喷嚏。安国君顾不得呵斥连忙迎了过来:“山路崎岖,先生顷刻而至,嬴柱佩服。”来者哈哈大笑:“士仓常居山野,与鸟兽争食,身轻体健而已,安国君谬奖了。”嬴柱笑道:“敢问先生贵庚几何?”士仓道:“老夫已过耳顺之年,六十有三也。”“六十有三?”嬴柱惊讶地打量着劲健轻捷的士仓,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长长一躬:“先生真世外仙人也!”士仓一摆手道:“范叔扯出老夫,要给哪位王子点拨?”

嬴柱对山坡骑士一招手,回身拱手道:“久闻先生大才,我父子同为先生门下,回到咸阳行拜师大礼。”一指骑士,“此儿乃我六子嬴傒。傒,拜见老师。”

嬴傒板着脸走过来浅浅一躬:“嬴傒拜见老师。”

士仓目光飞快地向嬴傒一扫,淡淡一笑:“公子不好书,不深思,只醉心剑戈骑射,何以称文武俱佳?”

嬴傒顿时面色涨红,昂昂高声道:“刀兵天下,剑戈骑射有何不好?”

“竖子无礼!”嬴柱呵斥一声,回身颇为难堪地一拱手,“国事幽微,不得已出此考语,尚请先生见谅。若得补上此子学问见识,嬴柱一门永不负先生之恩。”

士仓哈哈大笑道:“此儿不学无术,却不失本色,老夫姑且一试也。”

嬴柱心中大石顿时落地,当即吩咐嬴傒背老师下山。士仓一摆手,说声老夫自在山下等候,已从草木间掠下山坡去了。嬴柱板着脸看一眼儿子道:“你既好武,追上先生是本事。”嬴傒顿时精神抖擞,口中好字未落,人已飞身下了山坡。山腰到河谷大约二里许,路程不长,却是荆棘丛生草木纠缠,要想快步下山谈何容易。嬴傒自恃精壮,顺着来路趟开的毛道,连跳带滚地来追落拓老士。说也奇怪,分明看见前方身影悠悠然如履平地,连跳带滚的嬴傒却总是无法望其项背。眼看再过一道山坎荆棘便是河谷草地,老士身影还是遥不可及。情急之下,嬴傒一个大跳和身滚过荆棘山坎,要在大下坡的河谷草地追上老士。不想刚滚下山坎荆棘丛,便被一名武士扶起道:“公子莫慌,我正在候你。”

“我慌个甚!”嬴傒一脸汗污一身泥土,又气又笑,“你说在这里候我?”

“正是!”武士赳赳挺身,遥遥向河对岸一指,“那个老药农说的。已经有两人去接安国君了,公子莫慌。”

“你才慌!”嬴傒没好气吼得一声,大踏步趟水过河去了。上得岸边,却见士仓大开两腿骑坐在一方滚圆的大石上,悠悠然兀自吟诵着嬴傒全然不懂的古奥句子。嬴傒赤脚走过去冷冷一笑:“先生腿脚好利落。”士仓头也没回道:“老夫利落,何止腿脚?你小子却没得一件利落。”嬴傒红了脸道:“滚山爬坡算个甚?剑戈骑射才是真功夫!”士仓回身哈哈大笑:“滚山爬坡尚不利落,却有真功夫?小子当真可人也。”嬴傒愤愤然道:“我是黑鹰剑士!先生知道么?”士仓呵呵笑道:“纵是鲲鹏名号,你小子也是蠢猪一头。”嬴傒大急,正要冲上来理论,却听身后哗哗水响,回头一看,父亲正沉着脸站在河边,连忙低下头走到旁边预备车马去了。

嬴柱赤脚走过来一拱手道:“先生之意,歇息一日再走,还是即刻便行?”

“但凭安国君。”士仓晃荡着枯树枝般的大脚,“老夫只一样,毋得张扬。”

“如此甚好。”安国君笑道,“我不如先生健旺,歇息两日启程了。”回身正要吩咐军士造饭,山道上一马飞来,片刻已到面前。骑士跳下马顾不得擦拭淋漓汗水,对迎上来的安国君一阵急促低语。安国君听罢,回身一声吩咐:“即刻拔营启程!嬴傒前骑开路,我与先生同车。”一阵忙碌,骑士小队护着那辆大黑篷车轰隆隆出了桥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