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

第287章 陈留大屠杀

安禄山是有钱有势的大佬,获得的资源很多,因此,他的享受也是超级水平的。这一点,从他的马车暖箱就可以看得出来,暖箱的面积很大,摆了一张能躺下两个姚明的大床,剩下的空间也不小,还有地方放置两个巨大的暖炉。

此刻,暖炉燃烧的正旺,热气氤氲,将寒冷赶出了暖箱。

安禄山扔掉了狐狸皮大氅,舒服的躺在了大**。

谁也怪不得安禄山懒惰,暖箱虽然很大,但因为天棚过低,胖大的安禄山站着费劲,坐着也感到压抑,还是躺着最好。

高尚将狐狸皮大氅卷起来,放到了安禄山的脚下。

安禄山心中有事,看到高尚慢条斯理的,不耐烦的说道:“高尚,快点说话。”

“大王,您可知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故事?”高尚往暖炉中扔进了几块木炭,看着炭火说道。

安禄山摸准了高尚的脾气,知道这厮又开始卖萌了,于是也不说什么,躺在**舒服着。

高尚很清楚安禄山的德行,躺**就迷糊,如果晚说了几句,很快就会听到呼噜声,于是自顾自的说道:“在南北朝后期,赫连勃勃的后人赫连昌攻击长安,都城统万城空虚。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领大军从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出发,经过将近半个月的行军,于十一月到达黄河中游君子津的渡口。当时,虽然已是隆冬时节,黄河却没有封冻,赫连昌因此没有派兵据守,就跟我们现在的情况一样。”

安禄山听到这里,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就要到了,立刻从**爬起来,大睁着双眼,紧紧地盯着高尚。

高尚看到了安禄山的焦急表情,也就不敢卖关子,直截了当的说道:“太武帝拓跋焘生在草原,很清楚牧民的习性,自然了解对付河水的办法,马上命令将稻草均匀的洒在黄河水流的缓慢处。大军背负柴草,铺设于黄河之上,水流缓慢,一夜之间,黄河封冻,二万大军得以越过黄河,其他书友正在看:。”

安禄山听罢,顿时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在寒冷到来的时刻,总是有水草的河汊处先结冰。这个现象让他很费解,不过,这不是自己应该懂的事,也就没有探查原因。今天听到高尚的提醒,高兴得无以复加,马上命令停车,搭设大帐,让将领们迅速前来参加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安禄山命令各队将领挑选精壮的军士,悄悄地采取行动,半夜里动手,将搜集到的破船、野草、木材集中,然后把这些东西拴到绳子上,连成一片,用小船牵引着,从北岸拉到南岸固定好。

安禄山对莫名其妙的将军们叮嘱道:“半夜动手,不要点火把,防止让唐军发现,其他书友正在看:。”

安禄山的命令传达下去,叛军将领们蒙在鼓里,不过,安禄山令出如山,没有任何人敢于表现怀疑,于是,各队将领们立刻进行了如法炮制。

在黑夜的掩护下,叛军忙碌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安禄山来到了黄河岸边,发现连夜搭设的浮桥结满了冰,他让步兵上去试了试,河冰很厚实,重装步兵能够安然的渡过黄河。

安禄山大喜过望,命令大军在黄河北岸列队,步兵迅速过河,建立滩头阵地,搭设营栅,布设陷马坑和梅花坑,阻截唐军的袭扰,保护骑兵和中军渡过黄河。

安禄山一声令下,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先渡河,在他的身后,5叛军步兵渡过了黄河。叛军步兵渡过了黄河,在渡口沿岸抢占了滩头阵地,设立了营寨,防备唐军攻击正在渡河的主力部队。然而,安禄山的一番谨慎喂狗了,直到全部叛军安然渡过了黄河,唐军一个踪影都没有见到。

安禄山过了黄河,以手加额,暗叹神仙保佑,自己的大业可成!

感谢了神仙,安禄山又暗骂大唐朝廷群臣无能,李隆基昏庸透顶,这样险峻的渡口,自古以来就应该布置军队据守,唐军甚至警戒部队都没有派出,可见,唐军将领们都是草包,军队都是乌合之众。

不过,安禄山很欣慰,如果唐军训练有素,将领们都是诸葛亮一样的人物,自己也就没有机会渡过天险了,起码没有如此顺利的渡过黄河天险。

这一天被历史永远的记忆。当年的十二月二日,安禄山率叛军从灵昌渡口渡过黄河,越过了天险,然后,叛军迅速到达了灵昌郡,几乎兵不血刃的攻克了灵昌郡。在大杀大抢一阵以后,满身缠满了金银珠宝的叛军迅速向军事重镇陈留进军。

经过了数日行军,这一天凌晨,叛军潮水般的出现在陈留城下,迅速实现了合围,守军龟缩在城中,传说中的抵抗没有出现。

叛军在晨曦中摆出了攻击态势,安禄山在将领们的簇拥下出现在陈留城外。

安禄山抬头仰望着城墙,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陈留处在汴河水系流域,这里土地肥沃,河网纵横,交通便利,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心地带之一。但是,因为这里是平原,缺乏山岭的依托,无险可守,防御能力很差。然而,陈留处在河北的中心地带,任何王朝都无法忽视陈留的政治军事地位,因此,历代王朝很重视陈留城的城市建设。在数百年的不懈经营下,陈留的城墙高厚,护城河很深,城防设施严密,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安禄山暗暗发愁,自己的军队过关斩将,但都是相对防守较弱的城市。这次不同了,陈留有兵过万,又有如此好的防御工事,看来,马上就要迎来了一场苦战啊!

不过,陈留是通往洛阳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安禄山是绝不能放过这座城市的,不管需要多少性命为代价,也要夺取陈留,占领这一座事关生死的战略要地。

叛军迅速到达了攻击战位,安禄山亲自下令擂鼓攻城。

随着鼓声“隆隆”响彻云天,数万叛军推着工程车,扛着云梯,越过冰冻的护城河,向陈留城发起了进攻,好看的:。

叛军在向陈留迫近,安禄山的困倦涌上了心头,折哈赤,回到了中军大帐睡觉去了。

回到了中军大帐,大帐中炉火正旺,暖洋洋的,其他书友正在看:。安禄山的脑袋刚刚挨上枕头,亲兵们来报:“大王,我军前锋已经夺取了陈留城,城内唐军缴械投降,请大王亲临视察。”

安禄山以为自己听错了,等到亲兵重复了好几遍,才让他从不相信中醒来。

安禄山觉得奇怪,陈留的城墙那么高,就是守军不抵抗,任由自己的军队爬墙头也不会这么快,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安禄山披着狐狸皮大氅,走出了大帐,在登上暖车那一刻,他才彻底的清醒了,不由得骂道:“张介然,你个兔崽子,逗老子玩么,咋就这么快就玩完了!”

不过,安禄山骂归骂,心里的兴奋可是写在脸上的,胖大的脸上一片袖润。

在暖箱之中,高尚向安禄山汇报,军队能在一瞬间破城,是因为陈留太守不敢抵抗,下令开城投降所致。

高尚以此为例,劝说安禄山能够善待陈留百姓,只要陈留没受到破坏,以后,唐军将士才能望风归降。

安禄山觉得有道理,马上答应了。不过,安禄山的诺言没有屁大的功夫,他就变卦了。

安禄山作为一方统帅,狡诈是他的天性,非常缺乏信用,但是,为了给手下的小弟树立榜样,他说出的话,一般都是兑现的。

那为什么这么快就变卦了呢?

原因很简单,安禄山看到了张贴在城门处的公告。

安禄山进城以后,下令不许随便杀人,然后率亲兵巡城而转,却见到处张贴着河南道悬赏购其脑袋的榜文,不由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这也就算了,毕竟,自己反了吗!安禄山跳脚骂了几句,摇头苦笑。正在这时,他的儿子安庆绪拿来了朝廷斩杀自己儿子安庆宗的告示。

看着告示,安禄山目瞪口呆,忍不住放声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喊道:“李隆基,你太狠了,我儿子有什么罪?你们就把他杀了!”

安禄山哭的有道理,他以“清君侧”名义反叛,就是留着一条后路,日后和唐玄宗李隆基谈条件,用土地或是俘获的唐军将领交换自己的儿子。

现在,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安禄山怒火中烧,用手一指投降的士兵,命令斩杀投降的唐军将士。

安禄山一声令下,叛军内心的野蛮膨胀,开始了残酷的屠杀。在叛军的屠刀下,陈留城成了人间地狱,一万余唐军将士就这样逝去。朝廷火线提拔的张介然也没有跑得了,被一刀剁了。

首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是唐朝历史上最短命的节度使,从上任到死亡,仅仅十几天的时间。

告示就是一张纸,而这张纸却搭上了近一万条人命,史载:“血流入川”所以,鲁迅先生说过,笔也可以杀人。

自古以来,文人是弱势群体,文人的笔是用来歌功颂德的,说笔能杀人,原来我不信,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信了。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就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