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280章 搜查安府

第七卷 奸臣贼帅 第280章 搜查安府

安禄山在磨刀霍霍,寻找着干掉安禄山的借口,然而,这个任务注定很难完成,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依然还在眷顾着安禄山。

有一天,李隆基和高力士唠家常,忽然说道:“朕今老矣,打算将管理国家的大事付之宰相处理,边境上的事让安禄山统帅诸将把持,你这个老东西还担忧什么!”

高力士听到李隆基得心里话,有如晴天霹雳,唐玄宗李隆基疯了!他选这两个都不是好鸟,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但是,比较起来,杨国忠就是贪,还没有危害朝廷的野心。如果将边境上的兵力都‘交’给安禄山,那么,这是鼓励安禄山造反啊!

想到这里,高力士顾不得给李隆基捶‘腿’了,急忙跪禀道:“老奴听说,云南边境屡次折兵,朝廷兵源紧张。现在,安禄山手握重兵,一旦谋反,圣上将何以制之?老奴恐怕万一有变,天下的大势不可挽救!”

高力士的话揭开了李隆基长久刻意回避的问题,因此,让他的思想变得恶劣,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于是未置可否,喃喃地说道:“爱卿别说了,朕头痛得厉害,且容朕好好想想。”

想来想去,唐玄宗李隆基依然认为安禄山忠诚可靠,值得信任。不过,中国的人世间有句俗语,就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对于这句熟的不能再熟的俗语,中国人是很了解的。然而,对于这句话的体会,相信是因人而异的,安禄山一定会深有感触,虽然他很没文化。

公平的说,唐玄宗李隆基是十分相信安禄山的忠诚的,而且一直相信了好多年,这一点,对于安禄山来说,是十分幸福的事,因而保证了他的飞黄腾达。然而,杨国忠的昼夜不停地劝说,让李隆基的内心多少有了一些怀疑。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一旦有了疑心,那么,很容易找出怀疑的地方。这些天以来,得到了安禄山身体多病的报告,唐玄宗李隆基的内心就犯了核计。

安禄山胖是不假,这些年来,就没看到他苗条过,特别是当了平卢节度使以后。正因为他心宽体胖,李隆基才认为他就知道吃,没有别的心思。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所谓父子情深,儿子成婚,父亲却不到场,这是有悖于常理的。从理论上说,而有悖于常理的东西,是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

唐玄宗李隆基手端着茶杯,心里慢慢琢磨着,安禄山不敢到长安,是因为身体不好,还是怕见到我?

忽然,唐玄宗李隆基想起来一件事,在安禄山上次离开长安时,地方官来报:“安禄山乘坐大船,昼夜不停,过郡县不下船,日夜数百里。”当时,自己心里还暗笑,这个土包子,这么想家都是媳‘妇’勾的。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儿,安禄山或许是害怕我。

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的人没有畏惧,有了畏惧,就是有了‘私’心!安禄山如果心里没鬼,为什么要害怕?想到这里,唐玄宗李隆基浑身一‘激’灵,几乎冒出了冷汗。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

人一旦怀疑上谁,那么,曾经的种种好处都变成了别有用心。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符合人类的本‘性’的,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如此的‘阴’暗心态,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如此。

唐玄宗李隆基的疑虑无法化解,因此心事重重,思来想去,这么怀疑不是办法,于是准备进行火力侦察。

唐玄宗李隆基的炮弹就是派出特使,反正他是老大,派人看望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弟不犯‘毛’病。

唐玄宗李隆基的特使是朝廷的给事中裴士淹。

给事中是一个古老的官职,大唐朝廷延续下来,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

当时,按照年初的计划,给事中裴士淹恰巧要前往河北考察干部,顺便慰问当地驻军。而河北正是安禄山范阳军镇的中心地带,顺便看望安禄山名正言顺,不惹人怀疑。

裴士淹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秘密授意,马上出发,稀里糊涂的考察了干部,然后如期抵达幽州。

裴士淹是中央领导,按理说,京官出城长三级,各地的大佬不管是级别高低,一定会热情接待,因为打狗看主人,不给京官面子,就是不给皇帝面子。但是,让他无比意外的是,他受到了结结实实的冷落。

以前,每逢朝廷使节前往范阳,不管职务高低,节度使安禄山都会热情地出城迎接,然后携手进城,及尽地主之谊。然而,自从长安胜利大逃亡后,安禄山改了规矩,对于朝廷的使节,一般不再出城迎接,而只是在城中的节度使衙‘门’接见了事。

任何事情的改变都有一个理由,安禄山也不例外,他的理由很简单,有病,胖得走不动道。

裴士淹‘性’格宽厚,虽然有些不爽,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安禄山是郡王,郡王有点架子也正常。然而,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安禄山不仅不迎接,而且闭‘门’不见,一直冷落了他20多天。

裴士淹被晒在了馆驿,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几乎都要疯了。他无数次的询问了陪同人员,得到的答复符合标准答案:郡王身体欠佳,正在休养。

不仅如此,裴士淹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到哪里都有当地官员陪同,仅限于小范围活动,不能出幽州内城一步,到城外走一走就更不可能了。

时光在等待中消失,焦虑万分的裴士淹终于等到了“郡王召见”的消息。

裴士淹兴冲冲的来到了范阳节度使府衙,不过,他的心情很快变得灰暗。他惊讶的发现,安禄山的神情落寞,有些漫不经心,‘肥’大的胖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傲慢。

裴士淹早就听闻了安禄山用心不轨的故事,当即心中一冷,这厮不会真的有反心吧?

安禄山心不在焉,简单的询问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起居,夸奖裴士淹要好好干,然后借口身体尚未复原,接见草草收场。

安禄山一反常态,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裴士淹不是宦官,不是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而是杨国忠的属下。对于杨国忠,他没有什么好客气的,如果不是高尚等人的规劝,他甚至懒得走这个过场,这也是他把裴士淹仍在角落里冷藏的原因了。

然而,安禄山错了,他可不知道,这个裴士淹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人,也是杨国忠的人。

裴士淹忐忑不安的回京复命,关起‘门’来打了一份报告,一式两份,分别呈送了唐玄宗李隆基和宰相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接到报告以后,似乎不太相信,但也不得不相信,长叹了一声就扔到了一旁。

而杨国忠的态度却和唐玄宗李隆基得态度截然相反,甚至大喜过望,对左相韦见素夸耀道:“你看,我看得真没错,这个胡人真要谋反!”

正因为有了这一份报告,杨国忠更加坚定了整倒安禄山的决心。不客气的说,此时的杨国忠已经把扳倒安禄山上升为人生第一要务,别的工作完全‘交’给韦见素去处理。

正在杨国忠准备安禄山的黑材料时,恰在此时,安禄山为了麻痹朝廷,给自己更多的准备时间,却相继上奏报捷,说是自己数次打败奚、契丹部落,俘获士卒3000余人。这让唐玄宗李隆基十分高兴,在朝堂上大大夸奖了几句。

杨国忠没辙了,准备好的材料不敢上报,但是,让他就这么算了可不成,于是,加紧搜集安禄山的证据。然而,安禄山势力庞大,朝里朝外都有人,捧臭脚的很多,扳倒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谋反的证据,而且是铁的证据。

杨国忠伸出了猎犬的鼻子,到处嗅着安禄山谋反的味道,先派‘门’客赛昂与何盈潜伏卧底,严密监视安禄山在京城的宅邸。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安禄山的尾巴夹得很紧,他找不出下嘴的地方。

杨国忠虽然是一个政客,但他具有流氓的底子。而流氓和政客的区别是,政客暗地里黑人,动了手也是笑眯眯的,流氓却可以公开的叫板,光着膀子赤膊上阵,拎着菜刀砍人。

杨国忠使出了流氓手段,公然采取了行动,趁着安禄山的世子安庆宗在岐王府流连忘返之际,假传圣旨,派京兆尹章仇兼琼包围其住宅,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

安禄山是有钱人,而且是有钱有权的那一类。有钱人会摆谱,特别是穷人乍富的,炫耀的心态更浓。安禄山打小儿受穷,因此对享受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在长安的府邸很豪华,完全按照大唐亲王府的标准建设,府邸占地宽广,‘门’楼巍峨,庭院小桥流水,鲜‘花’盛开,室内珍玩陈列,极为富丽堂皇。

杨国忠派出的手下都是京城的办案高手,他们把安禄山的住宅仔仔细细地搜查了一遍,甚至耗子窝都没有放过。然而,搜查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安禄山要谋反。

安禄山早就防着杨国忠耍流氓,他和京城的来往信件,都是由暗桩刘洛谷保存,没有一个字儿放在了府邸。

证据没找到,那就找证人吧,反正人证物证都是证!恰巧,安禄山的几个‘门’客李起、安岱、李方来等候世子回家,暂时居住在安禄山的府邸,都被当作证人抓进了御史台监狱。

杨国忠渴望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安禄山谋反的线索,因此,下令动真格的,严刑拷打。然而,他又一次失败了,尽管这些人被打得奄奄一息,一个一个的胡说八道,甚至将安禄山专‘门’搞儿媳‘妇’的破事儿都说了,却没有人提供他希望的得到的口供。

安禄山为人机警,他虽然有了谋反意图,但控制的很严,只有高尚和严庄等几个心腹知道,甚至史思明都不清楚安禄山的真正意图。李超等人是一般的幕僚,自然不能得到更多的机密。

杨国忠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他知道,安禄山不是普通人,而是天字号的大老虎。自己没有抓住人家的小辫子,却给人家一个把柄,安禄山绝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杨国忠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无赖得彻底,下达了命令:一个都不放过,全部秘密处死!

这就是流氓和一般人的区别,一般人讲究规矩,流氓不讲究规矩,一般人按套路出牌,而流氓没有套路,不按常理出牌。

李起等人最为倒霉,本意是到长安城吃一杯喜酒,顺便游览市容,谁想到,喜酒是喝到了,却一不留神喝进了监狱。在监狱里挨了一顿胖揍,以为坦白从宽吧,又让人家在脖子上拴上一根绳子,吊到房梁上成了腊‘肉’。

最可怜的是,死了也不能入土为安。尸体让狱卒半夜扔进了终南山,便宜了饿得眼睛发蓝的豺狼虎豹。

杨国忠再一次败在了安禄山的手下,但是,严格说起来,杨国忠这次突击逮捕并非一无所获,还是取得了一个成果,一个惊人的成果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