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164章 血战石堡城

第一百六十四节 血战石堡城

?城墙蒙了一层积雪,几个执勤的吐蕃士兵冻得在城墙不停地跺着麻木的双脚,来回不停地走动。.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

在他们的身旁,几个又聋又哑的汉人奴隶在清理着地面。

吐蕃人处在奴隶社会时代,这是人类历史最为残忍的阶段,没有任何人性的味道。吐蕃贵族对本民族的民众尚且凶狠异常,没有一丝的怜悯,对俘获的汉人自然没什么客气,身强力壮的送去筑城,年老体弱的留在城干杂役。因为担心这些人一不留神跑了,泄露城的秘密,这些人都被烧红的铁锥烫穿了耳膜,割掉了舌头。

汉人奴隶清扫过了地面,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出现在城头。

铁刃悉诺罗伏在城头,惊的俯瞰着城下的大军,内心充满了疑惑。

唐军在遥远的山脚下,犹如辛勤的蚂蚁般忙碌着,来来往往,热闹非常,寒冷的空气都有了一丝热度。

唐军不是要侧击石堡城吗?也是装装样子而已,怎么竟然动用了如此多的军队?这些军队是一个战役的规模,用在石堡城攻坚战,不是太过于奢侈了吗?

铁刃悉诺罗内心翻滚着十万个为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出答案。因为有一个事实他很清楚,石堡城的分量不够,含金量不足,任何一方都不会为了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下如此高的重注。

然而,事实在这里摆着,唐军出动了主力,而且在不远处的阿姆河的河畔,唐军的帅字大纛旗迎风飘扬,主帅亲临指挥,说明这里才是唐军要进攻的主战场。

一股冷气在铁刃悉诺罗的下半身浮起,恐惧不可遏止的扩散到全身,让他感觉到毛骨悚然。他终于隐隐约约的意识到,唐军真正的目的不是大非川,也不是赤岭,而是自己站立的土地。

至于说这是为什么,铁刃悉诺罗还搞不清楚。

想到这里,铁刃悉诺罗几乎魂飞魄散,石堡城只有战斗力不强的500弱兵,加烧水做饭的,也不过600人而已。用这些人抗拒数万唐军,虽然有城墙依托,坚持下来的希望很渺茫。

不,不是希望渺茫,而是没有任何的希望。铁刃悉诺罗终于认定。

铁刃悉诺罗肯定了自己的判断,非常后悔将主力调出石堡城,如果再有500勇士,凭借一夫当关的石堡城,数万唐军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世最难买的是后悔药,至今也没有听说谁达成一个交易,秦始皇富有天下,最后也让人骗了。现在后悔于事无补,反倒沮丧了士气。

铁刃悉诺罗非常清楚,因为自己一招棋错,石堡城山穷水尽,生的希望已经被活活掐死。现在唯一能支持石堡城的,唯有将士们的勇气而已。

铁刃悉诺罗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但这样等死,也是不甘心的。于是,命令部下写了一封求援书信,和缴获的唐军书信一起绑在信鸽的腿,然后将信鸽送了蓝天。

信鸽翱翔在遥远的云端,在正午的阳光下,信鸽的翅膀镶了一层金色,渐渐地淡出了视野。

铁刃悉诺罗的心情松弛了一些,命令将士们分成3队戒备,一队精壮的士兵守城,一队身体情况较差的运送滚木石,另一队作为预备队,严阵以待唐军的进攻。

至于戒备站岗的军队,铁刃悉诺罗没有考虑,只要唐军不撤走,这些人都得在城坚守。

铁刃悉诺罗根本不在乎风霜严寒,吐蕃人爬冰卧雪,在雪地里坚持十天八天的,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

高原帝国,受益于它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力落后,使得当地人经过自然选择活下来的人普遍英勇善战,忍耐力远强于其他地方的人。

吐蕃军队刚刚准备完毕,唐军大营的战旗舞动,随即,山脚下传来了惊天动地的战鼓声。

随着战鼓声变得急促,一队约有1000人的唐军出现在小路的边缘,排成了两三人一排的纵队,头顶大盾,手持钢刀,向着石堡城蚂蚁般的爬来。

唐军蜂拥着爬了半山腰,吐蕃军士跃跃欲试,铁刃悉诺罗挥手止住了将士们的**,淡淡说了一句话“急什么,再等一等还耽误吃饭了!”

铁刃悉诺罗故作镇静,因为他知道,在战斗,主帅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军队的士气,要不怎么说,“将是军胆”呢。他要让这支军队的士气高涨起来,唯有显得胸有成竹才行。

铁刃悉诺罗赢了,他的镇定传染了每一名吐蕃军士,城头的不安情绪渐渐地消散了。

唐军将士越爬越高,渐渐地,唐军将士的眉毛胡子都看的清清楚楚了。

铁刃悉诺罗用力地抽出了弯刀,在阳光下用力挥舞,发出了反击的命令。

牦牛号角发出了低沉而恐怖的声音,回荡在石堡城的空,震得人头皮发麻。正在攀爬的唐军将士不由得停止了攀登,抬头看着高高矗立的石堡城。

突然,石堡城的天空变得昏暗了,死神的翅膀遮蔽了天空,几十根巨大的滚木从墙头滚落,带着恐怖的怪叫声,犹如泰山压顶般的向着小路滚落。

滚木敲打着石板,恐怖的声音放大成无数倍,唐军将士肝胆俱裂,发一声喊,掉头往山下跑。这哪里来得及,唐军将士拥挤成一团,很多人掉进了深渊之,掉进在了白云之。滚木无情的碾过,生命在巨木滚动消散,瞬间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滚木跌落山脚下或深渊之,留下了一片死亡。在小路的唐军将士死伤殆尽,鲜血顺着石板路汩汩流淌,浸润着雪地。偶然躲过劫难的唐军将士几乎翻滚着逃离了死亡之地。在他们的身后,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几十根滚木瓦解了大队唐军的进攻,这是任何一场攻坚战都无法拟的,也是世界军事史的迹,堪于斯巴达王特利奥尼达的300勇士肩,至今无法复制。

看着足有三四百具尸体的小路,铁刃悉诺罗的信心陡然高涨,这么打下去,6万唐军都得死在这里想有一个活的都难。因此,他的心情异常的敞亮,命令军队准备再战。

哥舒翰接到了第一次战斗受挫的战报,随手扔在一旁,这样的结果在预料之,他已经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只要拿下石堡城,全军战死也在所不惜,因此,他下达了残酷的命令,命令高秀岩、张守瑜不许修整,轮换部队,再一次冲锋。

在将领们的胡汉,唐军不分昼夜的冲锋陷阵,涌向了那个尸体堆积的小道。在几乎无法杀死一个敌人的情况下,短短的6个昼夜,唐军死伤5000多人,每天伤亡的数量都在1000人左右。

战斗之,勇气是需要土壤的,如果只能被杀,不管多么英勇的军队,都免不了崩溃的结果。这不是胡说,而是心理学,唐军是如此。正在唐军将士人人胆寒的时刻,传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吐蕃大非川守军时刻监视着唐军的动向,看到唐军进入吐蕃军防线,立刻督率吐蕃大军在全线发动了反攻。阿布思的军队还算争气,抗拒了赤岭的吐蕃军,抽冷子还进行了战术反击,双方形成了拉锯战,谁也不肯后撤。而董延光的军队坏事了,在抗拒了吐蕃军4个昼夜以后,到了第5天的午,部队的实力尚存,他率军率先逃跑,率军逃到青海湖畔,将石堡城的后背留给了吐蕃骑兵。

吐蕃军队攻击前进,扫荡着唐军零星的抵抗,迅速向石堡城压迫而来。

刚刚从床爬起来,得到了董延光撤退的消息,哥舒翰几乎崩溃了,进攻受阻,唐军士气低落,如果吐蕃大军从侧翼进攻,那么唐军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成建制被消灭。

哥舒翰吓出了一声冷汗,唐军攻城如果被消灭,那么,河西的门户大开,河西将无可战之兵,吐蕃军队将如入无人之地,河西节度使将不复存在。如果河西失守,安西和北庭都护失去了依托,整个西域将尽落吐蕃之手。

如此大面积的丧失土地和人民,有大罪于国家,历史毫无疑问要记一笔。哥舒翰是有八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估计还得加自己的家族。

哥舒翰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结果,因此在寻找着解脱的办法。撤退是一个办法,但是他不敢,他已经在皇面前许下了自己的脑袋,后路早断了。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死求生,从不可能找出一个可能来。他的目光落到巨大的地图,那里的一个地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哥舒翰用粗大的手指指点着地图的标记,地图清晰地标注着日月山隘口。

哥舒翰命令亲兵携带自己的宝剑赶赴青海湖,命令董延光坚守青海湖畔,防备吐蕃军队绕道进攻,随即宣召高仙芝入内。

哥舒翰黔驴技穷了,他现在要让高仙芝为他顶缸。

然而,高仙芝不是还在龟兹吗,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高仙芝出现的原因很狗血,且听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