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113节 霓裳羽衣曲

第113章 霓裳羽衣曲

来到了疗养胜地,一切都是吃喝玩乐了,庆幸的是,李隆基是个中高手。

休闲必须有酒,而且要有好酒。好在李隆基是有钱人,有的是这样的东西。每当夜幕时分,华灯初上,在华清宫摆开盛宴,山珍海味、水陆杂陈,葡萄美酒流水般的上。到了酒酣面热,贵妃体态丰腴,不知不觉香汗淋漓。

汗流多了,自然要洗澡。好在,华清池就是为了这一刻准备的。

华清池是一个温泉群落的总称,包括李隆基和杨贵妃共同沐浴嬉戏的“莲‘花’汤”、“海棠汤”,以及李隆基单独沐浴的“星辰汤”。还有太子李亨沐浴的“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

李隆基很愿意陪着杨‘玉’环沐浴,因为在此刻,他能看到人生中最美‘艳’的景致:每当杨‘玉’环沐浴后,便临风站着,‘露’‘胸’取凉,冰肌雪肤,让人产生‘欲’望。而且,杨‘玉’环‘性’格柔媚,一旦心情高兴了,立刻大跳‘艳’舞。

在茫茫暮霭之中,一个美‘女’翩翩起舞,那是什么景‘色’!不亮瞎了眼都是视力好。

‘艳’舞跳过了,还能干什么!

宫‘女’们立刻用衣衫围在了汤泉周围,开始了天当幕帐地当‘床’,李隆基和杨‘玉’环‘春’风一度,演绎着让天下男人羡慕的故事。

这就是所谓的“野合”,和我们现在的“打野战”相同。

实事求是地说,在两千年前,野合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性’行为,也是上古人类的宗教风俗。上古人类认为越是走得远才能找到“神级的‘性’对象”,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就会有“神力”。当然,这是有说服力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所谓领导要以身作则,因为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风流韵事,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甚至朝廷的命‘妇’,都喜欢上了郊游。

一至‘春’日,这些红男绿‘女’去野外郊游,在草坪上摆出美酒佳肴,笑谑对饮。为了防止有外人干扰,便解下各自的红裙,连接成帏幕来遮蔽,称作宴幄。

在那些衣服的后面发生了什么,你猜!预备好手纸,记得擦鼻血呦。

实事求是的说,杨‘玉’环受宠,不仅仅是‘床’上的功夫好,要知道,李隆基的‘女’人都有这方面的特长。她能够在数千佳丽中脱颖而出,独占雨‘露’,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杨‘玉’环‘性’格机敏,聪明伶俐,善于揣度李隆基的心情。而且,她是一个舞蹈中的‘精’灵,弹得一手好琵琶,舞步更是独步天下。

李隆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君主,创作了至今让人想入非非的《霓裳羽衣曲》。但是,这个曲子太华丽了,一直没有人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它的神韵,李隆基为此很遗憾。

在杨‘玉’环进宫以后,李隆基还宠爱着另一个美‘女’,她就是梅妃江采萍,一个来自福建莆田的姑娘。

梅妃出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女’能歌善舞的才‘女’,会跳“惊鸿舞”,舞步翩跹,犹如惊鸿一瞥,十分惊‘艳’,娇容如‘花’,舞动如诗,李隆基乐此不疲。

杨‘玉’环非常害怕梅妃夺去自己的宠幸,因此,偷偷练习《霓裳羽衣曲》,自编舞蹈,边弹边唱,兴致起来,翩翩起舞,如回风流雪,让人心旷神驰。

杨‘玉’环熟练了《霓裳羽衣曲》,找了个机会,就给李隆基一个人演出。

霓裳飘飘,‘玉’带飞扬,犹如银河飘落,将时空‘弄’得美轮美奂。杨‘玉’环的身影飞跃,李隆基看得目瞪口呆,整个人都傻了,都不知自己是在天上还是人间了。

杨‘玉’环为人聪明,她知道,宫内美‘女’如云,个个都有绝活,仅仅凭着一首曲子,不可能抓住风流成‘性’的李隆基。于是,她掌握了李隆基爱热闹的心理特点,制造了很多的“热点”。

李隆基爱摆谱,不管是到了任何地方,哪怕是上厕所,都有100名小太监跟随在身后。

于是,杨‘玉’环如法炮制,安排了100名宫‘女’,趁着李隆基喝酒到高兴的时候,命令宫‘女’出击。宫‘女’们娇声呐喊,挥舞着桌布制成的旗帜,粉拳横飞,‘玉’‘腿’飘飘,攻击小太监们。

鼓声隆隆,小太监和宫‘女’们扭打在一处,衣衫撕落满地,太监与宫‘女’们堕冠横钗的狼狈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李隆基拍手叫好。

虽然泡在温柔乡里,但作为皇帝,李隆基深知“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的道理,在风流之余,也没忘了抓住政治这根线。

这一天,正在李隆基观看‘艳’舞时,太监来报:营州都督安禄山、将军阿史那干求见。

营州都督安禄山和将军阿史那干,在北方血战多年,恶斗契丹,击败奚族,建立战功无数。李隆基甚为赞赏,多次下诏提拔或是赏赐,二人也曾入京求见。但李隆基因为虢国夫人的枕头风,没有接见他们,次数多了,因此也有一些不好意思,觉得怠慢了有功的下属。

今日酒酣耳热,心情好,兴致高,李隆基当即命令,让二人求见。

太监小心的说道:“陛下,安禄山、将军阿史那干风尘仆仆,满身都是臭味儿,是不是让他们二人沐浴更衣之后再来参拜?”

李隆基摇摇头说道:“今天的酒味儿够浓的了,多一些臭味儿又有什么打紧,让他们进来吧。”

太监领命而去,不一会儿的功夫,随着甲叶子“铮铮”作响,两条胡子拉碴的大汉应声而入。

大汉跪下,大声说道:“营州都督安禄山、将军阿史那干拜见陛下。”

安禄山身躯庞大,阿史那干面‘色’沉稳,带着一股凌然不可侵犯的威风,在一群文人中鹤立‘鸡’群,立刻吸引了喝酒的众人的目光。

李隆基非常高兴,对在座的王公贵戚、贵妃命‘妇’们吹嘘道:“瞧啊,这就是朕的兵,只有这样的汉子才能打胜仗。两位爱卿,站起来吧,将你们的军功说说,让他们也长长见识。”

安禄山和阿史那干互相对视了一眼,因为阿史那干的口才更好,善于忽悠,一瞬间就决定了让阿史那干说话。

阿史那干单膝跪地,说道:“臣和安禄山,都在北方为国家驱策。凭借天朝虎威,陛下恩德,将士用命,先后击败契丹,斩获敌酋可突干等,又迫降奚人,追亡逐北,拓地数千里,斩杀敌人数万。”

阿史那干言简意赅,几句话道尽了赫赫战功,因此举座惊叹。

自己的小弟给自己长足了面子,李隆基龙颜大悦,亲自赐座,让安禄山和阿史那干一起喝酒饮宴。

安禄山落座以后,将案几上的盘子翻了个遍,挑没吃过的塞满了大嘴,一不留神噎住了也没关系,倒一大杯烈酒灌进去。

酒喝到酣处,李隆基突然问阿史那干,说道:“多大年龄了?”

阿史那干为人谨慎,他可没敢像安禄山那样大吃大嚼,而是一边小口的吃着,一边用眼睛瞄着李隆基。听到李隆基的问话,立刻离席跪倒在地,说道:“启奏陛下,臣已经快到四十岁了。”

李隆基沉‘吟’着说道:“百战归来名将在,江山百代不言殊。阿史那干的名字不好记,读来拗口。”

阿史那干立刻以首伏地,诚恳地说道:“臣是教化外野人,只知母不知父,因此没有父亲教诲。然,臣深受国恩,不敢忘本,身在边地,一直向往我朝光明。陛下养育万民,臣为陛下子民,臣今有幸,请陛下赐名。”

这几句绕口令说的,字字清楚,李隆基更高兴了,于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既如此,爱卿既然一心向善,以后就叫史思明吧。但愿爱卿留名史册,不负了大好人生。”

史思明闻言大喜,跪地磕头,诚恳的说道:“臣史思明谢陛下!”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自古以来,溜须拍马的就是比直言犯上的招人待见。李隆基年老了,最愿意听溜须的话,看到史思明诚恳的浑身‘乱’颤,内心颇为感动,马上站了起来,亲手将史思明拉起来,拍着他的背说道:“爱卿好好努力吧,日后一定会显贵的。”

夸过了史思明,李隆基觉得不能冷落了安禄山,毕竟,他的地位更重要,于是回过头来,又看了看安禄山。

然而,让李隆基意外的是,此刻,安禄山正在开怀大嚼,嘴里塞满了贵重的燕窝,噎得直打嗝。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心里念叨着:这孩子在荒野里拼命,却没吃过好东西,真应该补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