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18节 伏击

第十八节伏击

?第二天的凌晨,玉门关沐浴在出生的阳光之中,雄关如铁,俯瞰着茫无际涯的群山。[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踏着早晨新鲜的阳光,高仙芝登上古关,凭借着墙碟,举目远眺,玉门关外雄浑苍凉,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在落日的余辉中,透射出浓烈的历史沧桑感。

正是这座小小的方城,两千多年前,紧紧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在这座古关之下,进出过各国的商队、驰骋过英雄的战马,飘拂过使节的旌旗,印下过僧侣的足迹。

高仙芝放眼望去,玉门关外,黄河九曲十八弯。一队士兵行进在乱石飞渡的戈壁滩上。

北方正是滴水成冰的季节,黄河的水流被严寒冻僵了,浩淼的河水沉寂在冷风之中,天鉴变通途。

这一小队人马踏上了黄河岸边,迅速越过了冰封的河面,进入了远方的天际。

看着烟花和厚德的背影消失在水天一色,高仙芝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的下了城墙,乘上了战马。

已经坐在了战马的背上,应该回去了,要知道,回家的路很漫长,但是,有一份割舍挥之不去,高仙芝在马背上踌躇不动。

火长小心的问道:“公子,我们可以走了吗?”

高仙芝没有言语,终于下定了决心,一扬马鞭,战马冲出了城门,向着家乡的方向奔驰。

郑德诠狠狠抽了战马一鞭子,但他的战马实在不怎么样,转瞬间就被甩出好远,不得不大喊着:“大哥慢走,等等兄弟。”

火长看着两个小鬼头的战马远去,对弟兄们下令道:“追上吧,兄弟们,这个小祖宗够咱们伺候的。”

冬天的风强劲的吹拂着,大草原的空气中有着阴冷的味道,各种小动物不时出没在草原的各个角落。

一只苍鹰划翔在高远的蓝天白云之间,西域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著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在锐利的鹰眼之下,壮丽的河山尽在一览无余之间。

苍鹰在蓝天上飞翔,惊吓的小动物狼奔豚突。一个火红色的狐狸吸引了郑德诠的注意力,无限深情地说:“多好看的围脖啊!我妈一定喜欢。”

高仙芝一听,觉得是这个理儿,麻利的说道:“我阿妈也喜欢。得,这张狐狸皮归我了。

高仙芝说着,一带马缰,乌骓马血脉喷张,立刻奋力扬蹄追了过去。

郑德诠是他的跟班儿,一纵马也跟着追过去,大声说道:“我就是寻开心,当不得真的。”

高仙芝早已经跑得远了。

冬天的积雪深厚,狐狸腿短,在雪地上奔跑的很慢,像兔子奔跑时一蹦一跳的,很快,高仙芝就看清了狐狸惊恐的眼睛。

在战马风驰电掣的奔腾之中,高仙芝抽出了狼牙箭,拉开硬弓,弓开如满月,很随意的射出去。狼牙箭脱离了束缚,划破了空气,闪电般追上了狐狸的脚步。

狐狸在雪地里翻了一个跟头,一头栽倒在厚厚的积雪之中。

高仙芝跑得无影无踪,士兵们勒住马没有动,火长看了看天,太阳垂直往下坠落,古人说得好,这就是所谓的金乌西坠吧。他无可奈何的说:“我们走吧,淘气够了,他们会追上来。”

太阳将士兵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然而,他们的生命不长了,在刚刚转过一个山脚,他们看到了一群白衣大汉。

黑衣大汉白衣黑马,像一朵乌云压迫着草原。

这些人大约有四十左右,火长吃了一惊,想起了前几日的那一场杀戮,顿时感到不妙。但是,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处变不惊,立刻发出了战斗命令。

唐军的战斗力不是盖的,因为在大唐的国土内行进,这些战士没有进行战斗准备,每个人除了一张弓以外,只有一把砍刀,平时必带的盾牌都没有带。尽管如此,唐军士兵没有惊慌,在火长的一声令下以后,迅速散成散兵队形,同时将弓箭准备停当。

白衣队伍里发出了奇怪的叫喊,然后,一阵飞蝗般的短矛铺天盖地而来,迅速的投进了唐军的战斗队列。有些士兵甚至没有来得及叫一声,就一头栽倒在雪地之中。

当时,唐军的武备是最先进的,唐军装备的明光铠具有强大的防护作用,西域军队的弓箭产生的威力被明光铠所抵消。因此,在西北的一些少数民族武装,为了对付唐军,引进了阿拉伯大食军队的掷矛战术,在近距离用投掷短矛的方式杀伤唐军。

历史已经雄辩地告诉后人,亚历山大大帝发明的投掷短矛战术,是冷兵器时期的最有杀伤力的战术之一。这样的武器,毫无疑问会被历史所记忆,因此才有了奥林匹克的投枪。

唐军火长用眼睛一瞄,立刻得出了战损结果,四名士兵落马,其中一人当即死亡,一名重伤,还有两名士兵是战马被射中了,人没有什么伤害,看样子还能拼命。

这些都是自己的兄弟!火长的眼睛红了,看到对面的敌人快速地逼近,大声呐喊着,命令士兵还击。

唐军将士进行了一轮整齐的齐射,箭矢飞舞,4名敌人被狼牙箭射落马下,随即,8张弓再一次射击,又有5名敌人被射落马下。

唐军的利箭弹无虚发,但是人太少了,形不成有效的遮断力。白衣队伍的战马速度极快,在唐军士兵的硬弓再一次拉开之前,已经到达了唐军士兵的面前。

随着弯刀在晴空中闪耀,数名唐军士兵被劈落马下。

经过这一轮快速的杀戮,唐军士兵只剩下两个人,这就是火长和一名年轻的士兵。

二十几名白衣人将他们团团包围在狭小的空地。

火长拔出了腰刀,对年轻的士兵说道:“四娃子,到了最后关头了,你怕不怕。”

四娃子揩了一下鼻子,自豪的说:“幺爸,咱爷俩死在一起有伴了,黄泉路上不孤单。”

“好,这才是我的侄子。”火长赞叹地说。

四娃子目光炯炯,似乎藐视一切,不过,没有装多久,也就是一眨眼儿的功夫,他的眼泪终于流下来,忍不住说道:“幺爸,死倒不怕,可我就是还没有尝到女人的滋味儿,哪怕是最丑的,这辈子有些亏了。”

火长的眼睛也漾出了泪花,心里暗暗诉苦道:“新婚第一天就被抓了兵,老子不也是守活寡吗。尝过了滋味儿没吃饱更难受,你小子能自搂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