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9节 高将军

第九节 高将军

?在茫茫的旷野上,黛青色的战马犹如幽灵,闪电般在原野飘过。[燃^文^书库][www].[774][buy].[com]一眨眼间,高仙芝的战马越过了荒野,一座黄土夯筑的城市出现在雪雾之中。

城市的大门锁在浓雾之中,看不大清楚,但一幅苍劲的楹联依稀可辨:“挟千里以超里海,筑伟业而壮三军”。

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庭州。然而尽管名声很大,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囿于当时的物质条件,这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也就是现代的一个小镇的规模。

据史料和考古互相印证,庭州城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周长4950米,分内外三重。城高近10米,城垛高台达12米,城厚7-10米,版筑土夯成。外城分南北西三门,北门是正门。

城东西各有宽200余米的天然河道,至北门西侧汇合,形成月牙状的湖水,可以泛舟。湖边烟柳花色,绮丽多姿。

庭州的规模不大,但因为是广阔地区的军事中枢,戒备是无比森严的。唐字大蠹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飘扬,城头的士兵在向远方瞭望,雪花落满了铁甲,犹如一具具雕像。城墙高耸,护城河缭绕,戒备森严,杀气腾腾。这就让我们知道,这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重镇。

武则天时代,朝廷设立北庭都护府,置瀚海军,管辖天山以北,包括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地区,最远到达里海东部。也就是说,现在中亚地区的很多国家都在北庭都护府的管辖之下。

这座城市的最高领导是大唐朝廷北庭都护盖嘉运。

盖嘉运已官至北庭都护,统瀚侮、天山(驻西州)、伊吾全军共20000人。唐军在如此偏远的地方保持了相对强大的兵力,目的很明确,用以防制强悍的突骑施、处木昆等部落。

都护府衙设在内城,戒备森严,非宣召不得进入。外城中除府邸军衙外,还有佛寺、贸贩市场等,城市的功能一应俱全。

庭州控制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的地位无与伦比。盖嘉运走马上任以后,面对庭州城墙年久失修的现实,认为一旦战争爆发,庭州很难防守。因而在城内置瀚海军12000人,马4200匹,并对城墙重加建筑,完美工事。

关于北庭的来历,历史上已经有定论。大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西突厥分裂为两个汗国,一个可汗的牙帐在北方,号称北庭,另一个牙帐自然叫南庭了。因此,在北庭旧址上建立的军镇,就称之为北庭都护府。

高仙芝的战马冲进了荒野中孤零零的城市,踏着铺满积雪的巷道上。

高仙芝的战马绝尘而去,在城门洞下的一个大汉伸长了脖子看着,眼睛里充满了艳羡,也有些疑惑,于是向守城门的军士问道:“军爷,打扰了,这个小将军是谁?”

守城的军士白了他一眼,说道:“这是高将军的大公子高仙芝,庭州无人不知。你是倒腾牛羊的吧,难怪你不知道。”

这个汉子兴奋地一拍大腿,说道:“这是俺兄弟啊,我可找到你了!”

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就是阿荦山。

高仙芝不知道他的义兄阿荦山到了此地,战马一路冲刺,迅速冲过了街道。

人世几度变迁,在岁月的流逝中,落魄的高家已经实现了美丽的蜕变,成为了一方大佬。而高家能够重新崛起,高仙芝的父亲高舍鸡居功甚伟。

高仙芝的父亲高舍鸡在流落到太原以后,被逼无奈,到西域从军。

生活是一条无舵的船,高舍鸡却一定要成为一个舵手,哪怕前面是暗礁。其实,这很正常,男子汉天生就拥有使命,遇到了困难,就要“粉身碎骨浑不怕”。就是怀着重整家园的梦想,高舍鸡北上,来到战火连绵的西北高坡,投到军营当兵。因为过去有过指挥打仗的经历,在陇右道河西军这里当了一名骑兵小头领。

陇右辖境相当于现在甘肃省的东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大唐朝廷“以江山阔远,奉使者艰难,乃分山南为东西道,自黄河以西,分为河西道。”

河西道是唐朝的方镇名,开元、天宝年间为十节度使之一,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陇右军相邻。

河西军的敌人很多,不仅要对付野心勃勃,向东方传播伊斯兰教的大食,还要防范野心勃勃吐蕃,现在又多了一个敌人,这就是死灰复燃的突厥。

突厥是中亚和西亚等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在现代,突厥称呼不特指一个民族,而是继承突厥血统并操突厥语民族的总称。

突厥,对于中原的汉民来说,实在是一个恐怖的名词。在唐朝建国之初,*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在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

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夺得父亲的资产,内部矛盾没有去除,无奈,被迫签下“渭水之盟”。

然而,这只是李世民的缓兵之计,在江山稳固之后,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秋,唐太宗李世民命李靖等人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

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唐军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唐军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四月,因为突厥的实力有所恢复,宰相张说恐突厥乘机入寇,打算增兵守边。

张说找到兵部郎中裴光庭,要和他商量一下派遣军队的问题。

谁料到,裴光庭不同意动用军队,说道:“四夷之中,突厥为大。近来,突厥屡次请求和亲,而朝廷防止他借着皇家女婿的名义扩大势力,因此一直没有答应。现在,可遣一使,让他派大臣跟随皇上前往泰山观看封禅。那时候,皇上一高兴,说不定就把公主许给他了,两家成了亲戚,还有什么可闹的了。”

这两人商量妥当,于是,找了个别的理由,请求唐玄宗李隆基派遣使臣出使西域。

李隆基不知道这两个家伙的真实目的,因此,委派中书直省袁振担任鸿胪卿,前往突厥,探听突厥的真正意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何况,这个朋友来头很大。突厥可汗小杀和他的老婆、以及阙特勤、暾欲谷等人设宴招待唐朝使节。

小杀坐在帐篷中央,满腹牢骚地说道:“吐蕃狗种,大唐天子还送给他公主;奚族和契丹曾经是突厥的奴隶,也都娶了唐朝公主。唯独对突厥另眼相看,就是不许我娶公主,这是为什么?”

袁振几乎无言以对,想了想说道:“我记得,大唐皇帝曾经收突厥可汗为儿子,这就难办了,岂有兄妹成婚的道理!”

小杀不以为然的说道:“奚、契丹之主,皆赐姓李,但也娶了公主。而且,我听说入蕃公主,没有一个是皇上的亲姑娘。我不是皇上亲生的,公主也是冒牌货,凑在一起天作地合。我请求了这么多次,就是不答应,这不是丢我的人吗!”

袁振哑口无言,只好答应,回到朝廷,就为小杀求情,争取送给他一个公主。

小杀大为高兴,于是派遣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来长安送礼,然而,李隆基笑纳了礼物,赏了使节一个大红包,就是不提和亲的事。

突厥搭上了礼品还丢了人,小杀一怒之下宣告和大唐朝廷分道扬镳,挥军进攻大唐边境。

突厥的进攻,对国家的震动很大。大唐朝廷决定军事反击,盖嘉运奉命出战,攻击突厥。

唐军从河西走廊入青海,兵锋直指突厥的中心地带。

这时,高舍鸡已经是游击将军,也就是是从五品的杂号将军。虽然游击将军级别不高,统帅的军队不多,但已经是可以率领军队参战的将领了。

高舍鸡颇有乃父之风,也是,老虎的儿子再笨也强过猫,没听说猫怕老鼠的。高舍鸡来到了边境,发扬了高家不怕死的传统,作战勇敢决绝,敢于在关键时刻拼命。这样的战士,如果不是死了,就是获得了提升。高舍鸡很幸运,一次一次的和死神擦肩而过,因此,以勇敢称雄西域。

不过,有功不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高舍鸡虽然战功赫赫,但他的职位依然原地踏步,没有大的起色,真正的崭露头角是因为遇到了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是外来移民,原来是百济的中层将领,以骁勇有谋略著称于世。在苏定方平百济之役中,黑齿常之率部投降,逐渐被提拔为左领军员外将军,后积军功授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充河源军使。

在河源军使任上,黑齿常之实行了屯田政策,在河源“置烽戍七十余所,开营田五千余顷,岁收粟斛百余万,兵精粮足,战守有备,吐蕃不敢犯边。封燕国公,任燕然道大总管,再败突厥于黄花堆,逐之于碛北。”

就是这么一个能打的爷们儿,应该是性如烈火才是,然而,这个定义错了,错得很离谱。聪明人都懂得收买人心,黑齿常之就是聪明人里的那一个,他待下宽厚,对待高舍鸡更是恩重如山。

在黑齿常之的赏识下,高舍鸡再接再厉,后来在唐帝国的西域地区累任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等要职。

据我不太准确的了解,所谓的十将军,听着威风凛凛,实际上为杂号将军,就是一个荣誉称号,享受一定的待遇而已,相当于现在的某级巡视员。诸卫将军,从三品武职事官,“掌统领宫廷警卫之法,以督其属之队仗,而总诸曹之职务。”由此可见,高舍鸡已经进入高级将领的行列,在军中被委以重任。

仅仅经过几年,高舍鸡就成为了高级将领,奉命调入北庭都护府,因此派人将夫人和儿子接到了西域的庭州。虽然一家团圆,但因为戎马倥偬,高舍鸡经常在外作战,几个月不回家是经常的事。

北庭都护府不同于河西都护府,它的主要敌人不是突厥,而是刚刚强大起来的吐蕃。

这一次,高舍鸡率领一支突骑进入了吐蕃的纵深地带,接连和吐蕃骑兵进行了多次野战,斩获颇多,回到后方休整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