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大明
字体: 16 + -

正文_第六十二章 不争善胜

白经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怔怔地注视着这个自称丁玉娟的女人。

那女人又喊道:“白叔叔,我爹是丁一民。”

白经庚和李云茂听到丁一民这三个字时,都吃了一惊,特别是李云茂,眼前即刻浮现出丁一民临死时的惨状和那张血染的《晚照胡杨》图。

白经庚惊声问道:“你怎么在这儿?”

丁玉娟即刻放声大哭起来,说:“白叔叔救我。”

白经庚看了一眼,李云茂自然明白,厉声对那几个蒙古将士说:“你等先回去,这个女人交于我处理。”

头领似乎心有不甘,紧紧地盯着丁玉娟,嗫嚅道:“这女人想逃跑。”

李云茂冷冷地说:“我的话,你没有听见?”

头领答应一声,领着手下,转身悻悻而去。

白经庚问道:“玉娟,这是怎么一回事?”

丁玉娟止住哭声,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玉娟十四岁时被蒙古人掳去,嫁于一个蒙古下级军官为妻,因不堪长年虐待,今天早晨趁机会逃了出来。

白经庚劝道:“玉娟莫哭,有白叔叔在,不会有人再欺负你。”

经过这一闹,李云茂白经庚再也无心参观蒙古军营,恰好苏和巴特尔大汗派人来叫李云茂,两人便带着丁玉娟返回王宫。

两天之后,白经庚把丁玉娟安顿好,告别李云茂等人,冒着风霜,踏上了去榆林的路。

来到榆林城下,正逢大顺军攻打榆林,见形势不利,白经庚决定暂且不进城,待形势明朗之后再说。

一天之后,榆林城失陷,大顺军占据大明王朝这一极为重要的边关重镇,而原大明榆林总兵姜让则下落不明。

无奈,白经庚派杨树旺带人四处侦查打听,当得知姜让前去投奔其三弟姜瑄时,白经庚即刻赶往阳和,以便尽快找到这位大明总兵官。

白经庚很清楚,姜氏家族在榆林经营多年,根深叶茂,姜氏三兄弟又手握重兵,这姜让绝不会就此认输,一波更为凶猛的反扑很快就会来临。

这几天,阴云密布,朔风凛冽,大雪茫茫。

白经庚踏着积雪走进善缘寺的时候,姜让

正背着双手,隔窗欣赏漫天雪景。

此时,五色龙岳宝烈已经离开了善缘寺,只留下重伤的云端大鹏李东阳,由姜让等人照料。

对于白经庚,姜让久闻大名,见他冒着风雪来找自己,心中略有所知,拱手说:“白先生在我身处危难之时,不顾路远雪大,前来看姜某人,令人非常感动。”

白经庚微微一笑,沉声说:”榆林失陷,非姜总兵之过,乃事出有因而已。”

姜让气愤地说:“赵旭东这个狗杂种,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天理不容,总有一天,我要亲手杀了他。”

“姜总兵不必跟他一般见识,据白某观察,这赵旭东不会有好结果的。”

“请先生明言。”

“背叛朝廷,出卖亲友,见利忘义,此等货色,人人唾之,岂能有好下场?”

姜让哈哈大笑起来,说:“白先生这几句话,道出了姜某此时的心情,痛快。”

“世事难料,人心叵测,自古亦然,姜总兵不必纠缠于旧事,而应该做新的规划。”

“请先生为姜某筹划,如何?”

白经庚注视姜让片刻,缓缓说:“难道姜总兵就如此心甘情愿地拱手把榆林交给大顺军?就不怕崇祯爷严厉惩处?”

姜让无可奈何地说:“怕又有何用?事已至此,只好听天由命。“

“姜总兵丢失了边关重地,却想去阳和你三弟那儿避难,这是何意?”

“我不是去躲难,而是去搬救兵,重新夺回榆林。”

“你这样想,可崇祯爷会这样想吗?”

姜让大吃一惊,暗道,白经庚说的一点不虚,自己这样想,朝廷可绝对不会这样认为的,那帮成天吃饱了没事干的朝堂大老爷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此时的姜让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切地说:“先生有何良策,帮姜某夺回榆林?”

“姜总兵如果真要收复榆林,白某人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姜总兵听不听?”

“请先生但说无妨,姜某人洗耳恭听。”

白经庚思索片刻,缓缓地说:“姜总兵不必如此着急地去阳和,而是赶紧返回榆林,召集旧部,和赵旭东等人对抗到

底。”

姜让闻言顿时一怔,少顷,才犹豫地说:“如今榆林已经被大顺军占领,如我前去,哪还不是自投罗网?”

“将军此言差矣。大顺军尽管占领了榆林,但高一功李岩等人已经带领大顺军主力返回了绥德府,留下王良智赵旭东镇守榆林,只有五千兵力。”

“先生如何知道的如此详细?”

白经庚冷冷一笑,说:“在榆林还没有失陷之前,我就来到了榆林,只是没有进城拜访将军而已。”

姜让恍然大悟,紧声问道:“先生为何不进城助我一臂之力?”

“我写了一张小纸条送给将军,可惜,姜总兵没有采纳。”

“那张纸条是先生写的?”

白经庚目含笑意,点点头,说:“是我写的。”

姜让深深叹了一口气说:“唉,悔不该听从先生之计,才有今日之惨败。”

白经庚安慰说:“事已至此,后悔有何作用?今日之计,当以收复榆林为上计。”

“先生说的极是。如果我能收复榆林,非亲手杀了赵旭东这个王八羔子不可。”

白经庚继续说:“对于榆林这样一座边关重地,高一功只留下五千兵马,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是他的失策,也是他留给将军的机会。况且,王良智赵旭东这两个人,有勇无谋,将军此去,正是时候。”

姜让不无担忧地说:“万一失利呢?”

白经庚没有回答问话,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说:“同时,姜总兵可以上疏朝廷,把榆林失陷的一切罪过,全部推倒赵旭东身上,以便证明自己的清白。请将军想一想,那时朝廷还会治你的罪吗?”

姜让紧缩的眉头紧紧舒展,有点兴奋地说:“这样,崇祯爷就不会怪罪于我了。”

“崇祯爷不但不会降罪于将军,还极有可能派将军的二弟三弟率兵前来增援。如果这样,将军不但无罪,还有功劳。”

听到这里,姜让一拍大腿,激动地说:“先生此谋,胜过诸葛。如果榆林真有收复的那一天,姜某愿献千金酬谢先生。”

白经庚目含笑意,说:“千金倒不必相送了,只要将军能够收复榆林,白某人就不枉此行,足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