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大明
字体: 16 + -

正文_第二十九章 首辅定计

当时,宁远卫驻有辽东车左营、车右营、前锋营等十四营官兵,哗变首先从远道征调前来支援辽东战事的四川湖广军队开始,并迅速扩散开来。

以杨正朝、张思顺二人为首,召集了部分士兵歃血为盟,发誓要夺回所欠军饷。混乱激愤的军士们捆绑了在宁远的辽东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等人,縛其于谯楼,捶楚交下,索要饷银。

杨朝正手提大刀,目露凶光,极力威胁道:“你等将朝廷所发饷银据为己有,中饱私囊,让我等士卒空腹卖命,今日若不发足所欠饷银,定取你等狗头,挂于城楼,以示天下。”

总兵朱梅双眼充血,怒吼道:“杨朝正,老子平日里待你不薄,你竟敢翻脸无情,对老子下此狠手。”

杨朝正用刀背使劲敲了敲朱梅的头,冷笑着说:“朱总兵,别看你平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吃兵肉喝兵血,没想到吧,你也有今天?”

巡抚毕自肃满脸流血,紧闭双眼,一声不吭。一个月之前,他就预感到要出事,一面尽力好言安抚士兵,一面迅速将此情疾奏朝廷,请求速速拨发银两,但奏章如同泥牛入海,一去不见回音。今日面对群情激愤凶神恶煞的士兵,他只求速死,一死了之。

在这危急关头,兵备副使郭广匆忙赶来。他站在巡抚前面,展开双臂,作鸟翼状,护住毕自肃,同时,他又同哗变首领杨正朝谈判,向他们保证,尽快发放拖欠的饷银。

杨朝正和张思顺低头密商几句,而后说:“郭大人,我等暂且相信你一次,请你尽快发放银两。时间一长,我可就不能保证诸位大人的安全了。”

郭广派人先设法筹集了两万两银子,发给士兵,可杨正朝及哗变兵士不答应,威胁说要杀了巡抚毕自肃。

无奈,郭广又向商民借贷三万两银子,分发下去。哗变官兵情绪才稍稍缓和,混乱局面才暂时稳住。趁兵士散去之机,郭广救出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人,又迅速派人将此事告知正在锦州巡视的袁崇焕。

闻听此事,袁崇焕单骑星夜赶赴宁远,未入署衙,独闯军营,恩威并举,宽宥事首,剪除次恶,运用软硬两手,平息了闹饷事件

事后,辽东巡抚毕自肃上疏引罪,到中左所,自缢而死。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此刻,崇祯闻言,脸色立刻变得阴沉,目光灼灼,紧盯陈演,沉声道:“陈爱卿此时提及此事,有何意图?”

宁远事件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若是他人,崇祯极有可能勃然大怒,轻者痛斥一番,喝令赶出朝堂,重者鞭打一顿或押入大牢。

陈演早已料到皇上会这样问,依旧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说:“皇上,臣下丝毫没有别的意图。提及此事,臣下只想说,宁远闹饷那么大的事,皇上都轻而易举地处理平息了,何况王玉杰的这封小小奏疏呢?更何况区区蒙古残兵剩将呢?真是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

崇祯闻听此言,脸色顿时平缓,转怒为喜,露出了笑容。

站在台阶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听见此话,突然想起了大明正德年间,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寅唐伯虎写的一首《题秋风纨扇图》的诗。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首诗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道尽了情随势移,世态炎凉,人间秋色。

王承恩心中长叹一声,陈演把昔日袁崇焕的功劳,都不动声色地移到崇祯皇帝头上,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一丝不漏。如此人臣,岂能不受人君之宠爱?焉能不飞黄腾达?

崇祯鼓励道:“我大明近三百年的江山,根深叶茂,岂是这等蝼蚁所能撼动的?陈爱卿继续说下去。”

陈演紧紧牵着皇帝的思维,不敢丝毫放松,循循善诱道:“皇上可再发一道圣旨,对其严加痛斥,责令他务必整饬兵马,加强防备,不得有误。”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首辅。罢黜前首辅周延儒,启用陈演为新首辅,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启用之前,有谏官上疏弹劾,称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心胸狭窄毫无容人之量,善交好内侍而无力筹划大事,不宜为大明朝廷首辅。此时,已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陈演见势不妙,以退为进,及时上书,

欲辞官回籍养病。

经过再三斟酌,崇祯毅然严辞驳回谏官之疏,擢升陈演为大明首辅。

陈演见状,越发得意,继续说:“同时,可命陕西榆林总兵姜让出兵牵制漠南蒙古林丹汗残部,减少其对胡杨台的骚扰。臣下如此布置,大明江山定可固若金汤,皇上定可无忧高枕。”

“这姜让与山西大同总兵姜瓖可否同宗同族?”

“启奏皇上,姜氏世代皆为我大明将领,替皇上镇守边关。姜让姜瓖不但同宗同族,而且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姜让为长,姜瓖次之,还有个三弟姜瑄,现今是山西阳和镇总兵。”

“姜氏一门忠烈,乃我大明干城,难得难得。”

崇祯一扫先前的郁闷之气,略显激动地来回走了几步,高声道:“陈爱卿,拟旨,传姜氏三兄弟即刻进京。”

“皇上英明。”

“再拟一道圣旨,驳回胡杨台知府王玉杰之奏疏,并责令其加强防守,不得有误,否则,数罪并罚。”

“臣即刻拟旨。”

望着陈演远去的背影,崇祯长出一口气,心情轻松了许多,说:“王公公,伺候笔墨,朕要为姜氏兄弟题字。”

王承恩小心谨慎地铺好上等宣纸,静候皇帝构思题字。他知道,皇帝的书法水准造诣很高,丝毫不亚于当朝任何一位书法大家。

崇祯初学万历年间进士董思白的书体,时间不长,其遒逸秀润已远远超出董体。后临帖王羲之怀素等人,功力大长,已现名家之潜质。

王承恩亲眼见其所书唐人诗句“当轩半落天河水,绕径全低玉树枝”,字大五寸,龙盘虎踞,焕然天章,精湛奇伟,尤其是上端的草书“御笔”二字,刚健轩翥,几凌颠素。

崇祯似自言自语,又似询问道:“姜氏兄弟替朕镇守边关数年,功苦劳高,该题哪几个字,足以表彰其功勋呢?”

“皇上天纵英才,自然能写出非常之文。”

北方边关榆林大同阳和,姜氏一门三兄弟。崇祯心中默念数遍,饱蘸浓墨,似龙跃深海虎啸山林,一气呵成,写下了四个隶草相和的五寸大字。

镇朔三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