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昏君
字体: 16 + -

第217章 完美收官

第二百一十七章 完美收官

镇江之行,张由松大获全胜,内外兼收,五百五十多万两银子的收成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相当大明朝廷一年总税收的七八分之一呢,崇祯皇帝为了和辽东的清军作战,全国加增了辽饷,不过几百万两银子,就闹得天下大乱,人心惶惶。

张由松深知,在国家危机四伏时期,千万不要去找草民屁民吊丝的麻烦,蚊子腿上的肉绝对不是肉,谁要是寻思着去啃去吃,那他的神经就大条了。

既然财富集中在富豪和贪官儿们手中,要实现富国强兵,就只有一个方法,向这些剥夺和垄断了全国利源的家伙们开刀。

张由松曾经计划过,在全国实行劝捐,号召富豪们,官员们,向国防事业捐款,也就是向皇帝捐款,可是,这念头刚一出就打住了。

崇桢皇帝就是前车之鉴,皇帝亲自开了口,向富豪权贵们借款,拍着胸膛保证要偿还,可是,人家愣是不给,还装穷卖傻,在皇帝武力胁迫以后,干脆将破烂家具什么的都堆到北京大街上,贩卖,出皇帝的丑!

出钱儿,就是割肉,只有你死我活的斗争,才可能有结果!

发起百姓们仇富?

加征全国富豪的遗产税?

都不现实,唯一可行的就是借廉政之明,血腥剥夺,铁血镇压之。

治国安民,不是请客吃饭啊。

张由松想到了许多历史故事,比如汉代的武帝,为了集中财政权利,公开将铁盐等收归国有,还实行告缗制度,打击的目标就是那些财富雄厚的豪强,这些人,绝对是中央政治的潜在敌人。

吩咐冯可宗,将征集来的五百多万两银子护送南京城皇宫大内,作为自己的战利品,也是未来军费开支和皇帝亲信系统的财政基础,然后,将五十万两银子,分别赏了参与办案的刑部官员,御林军,京军等,要让参与皇帝行动的所有人,都能够有成就感和实际收益。

接着那些贪官家的人口问题。

看着许多老弱人口也被强征入伍,当了军中的奴隶,在满清时代,号称给披甲人为奴,张由松心里,多少也有不忍,可是,他最终还是忍耐住了。

妇人之仁耳。

只要能够避免嘉兴之屠,江阴三屠,扬州十日,还有一系列的大屠杀,广州的百万军民之死难,能够保障大明不灭,江南的繁华富裕,上千万人不给野蛮可恶的清军屠杀,现在让这些可恶的贪污腐化分子和其家人受点儿小苦,都是值得的,必要的。

只有那些上了六十岁的老头老妇,才被允许保留一些口粮,很少的房屋,自己过活,而他们的子孙什么的,全部征集到军中,你小,可以不做活儿,但是,也得拘禁着你。

既然要打击贪官儿,张由松就决定将他们打击到底,反正,这些人你别指望再得到他们的感恩了,就是你再宽容,若干年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念念不忘自己受过的屁大一点儿委屈,化作无限的仇恨。

张由松从现实生活里得到了启示,教训,所以,在大明时代,绝对不会心慈手软,放敌人一马,给敌人喘息和反击的机会。

在大明朝,皇帝和君权有两个敌人。一是满清,一是贪污腐化集团,舍此,再无其他。

至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确实只是流贼,如果惩治了贪官集团,赢得了民心,这些人将不战而灭。如果国内安定团结,则,满清铁骑再强,也未必比当年大元帝国在东北的纳哈出的数十万军强多少吧?纳哈出是被明军追得没有办法,乖乖投降了的。

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自己太弱,不是自己太弱,而是自己有病。

对于被抄家的官员之家的女眷,张由松也毫不留情:“朕怜悯其情状,特允宫中诸妃收留豢养,不使冻饿耳。”

也就是说,张由松将其统统的大手挥,划到了自己的名下。

几百名官员,抄出的妙龄少女,风情少妇,半老徐娘,不在一千之下,因为,这些官员,多是大家族聚居,而且,富豪已极,动不动就娶妻妾数人,十数人,象镇江知府牛堪理先生,就有实娶美妾二十二人,相当于小皇宫了。还有伺候这些美姬的丫头,又是数十人,牛知府的儿子,又娶媳妇多人,可以说,随便一大家抄到底,都能出落得几个美人儿。

美女是一项极大价值的资源,这是张由松的价值观念。不仅在于他想随时随地开发利用,也想随时随地作为一笔财富,赠送亲信,笼络政要。

在抄家的时候,张由松亲自出马了,所以,也有幸亲眼看到了几个绝美女人。

一个是牛知府儿子新娶的小妾,芳龄十五,一个是某官员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美得令人发指,最后,这些女人,都流落到了皇帝的身边,有些,还遭遇了幸运之神的青睐。

穆莞如,一个小官员的闺女,后来在一次不经意间,被皇帝一眼看中,当时,正值十月初,秋高气爽,金黄的落叶满街道飘零,诗意盎然的皇帝追逐着几枚树叶狂奔,突然,和她碰了一个照面儿。于是,桃花堪比秋海棠,皇帝就放弃了落叶无情,转而来怜惜当年强行折来的嫩枝了。

就算是官员家的妾妻,张由松在后来享受的时候,也都没有心理障碍,妈地,这些人也未必是好鸟儿,瞅着豪门钻啊。就算有被迫的良家好女子,嘿嘿,既然你能被一个破不入流的贪官儿强迫,为什么不能再被破一回?

因为处理镇江事件,时间特别短暂,张由松受到了京城官员可能干涉的压力,一切事情,都没有时间详细斟酌,只能匆匆忙忙了。

当时,张由松只是象一群扫黄打非的jc战士一样,气势汹汹,义愤填膺,将所有的美女统统收缴,偶尔一看,心如鹿撞,好,好!

不过,在镇江城的几天时间里,张由松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最被人们称赞的是,对那一件案情的最终定性。

被牛知府野蛮审问的受害者,丈夫叫田二郎,媳妇叫春花儿,老娘是周田氏,张由松派遣锦衣卫队询问了他们的周边邻居,甚至,神通广大的锦衣卫队还将周田氏的老相好都抓来了。

张由松是农家出身,在农村,知道有好几场蹊跷的家庭关系,某某老娘,对儿子与媳妇的恩爱关系深恶痛绝,每每挑拨离间,造成长期不解矛盾,某某老娘,对入赘的女婿横挑鼻子竖挑眼儿,总是一再宣称,这破女婿没用处,要赶他出门。

“离开了男人就不能过?看你娘,多少年都熬过来了!”

寡妇坚守岗位的道德感,对近在咫尺幸福的嫉妒,是一些扭曲变态心性,未必本能知觉。

张由松想到了这一点儿,仔细询问了这一家三口。

然后,钦命这婆婆,向媳妇道歉,保证不再惹事生非,付诸官司,钦命那老相好,立刻娶了这老徐娘-----煎熬了多年的周田氏,其实不过四十五六岁。

成全了一桩美事儿,化解了一些无法对人讲的仇怨,御成婚姻之事,成为镇江地面的一时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