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睡觉师兄最大
字体: 16 + -

第5章 关于菩提祖师的来历(上)

    《西游记》中人物,实力不在如来之下。

    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但菩提祖师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曾习道的往事。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

    基本上,菩提祖师被描写为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

    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菩提祖师不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方法给广大的民众,故深得一方尊敬。

    …………

    也有好多说法,各位道友请听我慢慢道来。

    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

    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

    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

    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

    就是那如来,也不知道自己的师弟身在何方。

    更不知西牛贺洲还有仙人存在。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见《西游记》第八回)。

    可见,同处西牛贺洲的如来,却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

    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行一点都不逊色于如来,甚至可以避开如来的法眼。

    …………

    能在佛祖地盘收徒弟的,必然是三清级别,猴子见三清称个老字。

    也说明三清必是其师辈,从太上老君对猴子的态度来看猴子不是其徒弟,但定是其师侄,菩提真实身份应为三清之一,且排除老君本人。

    剩余两位中一个收徒看中资质,另一个有教无类谁都收,猴子属于天地生成,故其师必为原始。

    西游中另一个会七十二变者为二郎真君杨戬,亦为原始一门。

    能让老君亲自护短的也只可能是原始弟子。虽借佛门之名为菩提,所教却均为道门之术。

    为何一道人位居三清之位却扮做佛派收徒?

    其实封神中说的明白,那三清每个人吃了鸿钧一颗毒丸,再来凡间搞事者毒发而死,老君在天庭炼丹,通天跟师傅回了宫,能有功夫下凡搞事还要隐姓埋名收徒者还是只原始一人。

    地仙镇元子去原始那里听了讲回来,居然就要和猴子称兄弟,唐僧金蝉子转世都没见他要结拜,唯一的解释也就是猴子是原始弟子。

    猴子学艺的西牛贺洲,就包含原始道场昆仑山,能在那里收徒,如来管不了,以佛派身份教道术者,还是只原始一人。

    老君的青牛下界,佛祖都只能贿赂十八颗金沙丹请老君前来收牛,可见老君是不卖佛祖面子的,什么准提的面子也不会给,而唯独对猴子,那是又送丹又帮炼(以老君法力,不是故意给的话猴子还真没本事偷的到)金刚不坏之身也是老君炉中炼的。

    话说原始为何要藏起来收徒?

    为反天庭也!

    会七十二变的都反过天庭,虐虐原截教弟子(天上的神仙大多是截教弟子封神来的)打压敌对势力,然后送去各方成圣。

    所以结果很明显了,所谓如来,准提者,均不是菩提,说准提是菩提者,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准提收人,只去别人教中挖已经修炼好的成品,从不自己带徒弟。

    猴子的师傅,只能是一个道场位于西方昆仑山,地位高于如来,教授七十二变(参照徒孙杨戬),面子大到老君护短,不便暴露真实身份(佛派身份鸿钧管不了,封神中鸿钧明说了只管自己门下三个),有打压截教弟子(天宫众神)的需求和前科,且法力大到区区数年教出一个猴子的人。

    出于隐藏身份的需要,大家猜如来也好,准提也罢,还有猜老君,通天,甚至观音的,就是没几个人会想到是他原始。

    这便是有意隐藏的结果,所以猴子的师傅菩提,真实身份便是玉清元始天尊。

    …………

    好的呢,接下来呢就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说法。

    ——传统说法

    菩提祖师的原型应该是五祖弘忍大师菩提祖师,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这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

    所以当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

    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

    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

    都是三更传道都是头上打了三下就走都是道成就赶走了弟子。

    ——另一种说法

    菩提,又叫须菩提(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

    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

    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

    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

    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

    须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收孙悟空为徒,传授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

    但菩提祖师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曾习道的往事。

    基本上,《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被描写为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

    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他不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方法给广大的民众。

    深得一方民众的尊敬,正迎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

    “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都指的是王阳明的“心”说。

    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至于上文中有人认为菩提就是如来的说法实在是牵强,本来就是一个神话小说,还从神话小说里去推测逻辑性,本身就是一件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民间故事中,最原始的版本,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并不是菩提老祖教的,而是在二郎神吃桃的时候,吃了二郎神的72个桃核,最后一个桃,二郎神整个吞了。

    二郎神其实是73般变化。当然一切都是神话故事,一定要从中找出合理性就没有必要了。

    谢谢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