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玄幻版红楼
字体: 16 + -

第109章 诗咏白海棠

数来数去,只有贾环,在众兄弟姐们中,是个滥竽充数的,文不成武不就,没甚长处。

不过缔结诗社,乃是大观园里的一项盛事,贾环虽然自知浅薄,也不愿意错过,接到花笺,就往贾探春的秋爽斋去了。

到了秋爽斋,只见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贾惜春,还有贾宝玉都在那里,大家正兴高采烈的,在那里讨论,见贾环进来,林黛玉笑着问道:“三哥哥可会写诗?”

贾环连忙摆手说道:“妹妹是知道我的,不学无术,又没见识,哪会写什么诗?”

林黛玉笑着说道:“我们这里起的可是诗社,既然不会写诗,那三哥哥过来做什么?”

贾环嘿嘿笑道:“我是不会写诗,不过对这桩高雅之事,也心有向往,到这边来,虽然自己做不得诗,但是能够沾沾你们的才气,让我长些见识,也是好的。”

正在说笑时,李纨从外边走了进来,拍手笑道:“我先前就有心思在园中张罗起一个诗社来,但是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闹什么,过后也就把这个念头忘了,就没跟大家说;现在既然三妹妹有兴,发动起来,那我就不辞劳苦,帮你作兴起来吧!”

林黛玉说道:“既然要起诗社,那咱们就都是诗翁了,在这么姐姐妹妹的叫,就不太像话,需要改一改,才显得不俗。”

大家都觉此言有理,于是议论纷纷,彼此取起别号,最后定下,李纨叫做“稻香老农”,林黛玉叫做“潇湘妃子”,薛宝钗叫做“蘅芜君”,贾迎春叫做“菱洲”,贾探春叫做“蕉下客”,贾探春叫做“耦榭”,贾宝玉叫做“怡红公子”

到了贾环这边,这个别号却不好取,大家多是用自己住处的名字因名化号,但是贾环住的院子名叫“清堂茅舍”,却没有什么好的化名可取。

其实,贾环还是有几个不凡的别号的,都是用来出版书籍的,比如《三国演义》那部书,就托名“江渚渔翁”;到了《聊斋志异》,就托名“聊斋主人”;后面的那个诗词、传奇小说杂集,托的是“无名氏”的名儿;前面的《西游记》,又变成了“慧明禅师”;最近的《封神演义》,又托名“耋耄叟”。

之所以一部书改一个名字,也是为了保密考虑,不然让人知道这么多,都是出自一人之手,少不得有心人探究,一查发现,这些书稿,竟然都出自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之手,那贾环的行迹就暴露了。

不过那些别号,都不适合在这里用,最后,贾环只能胡乱取了个“清堂主人”的别号虚应付事,大家也没有太过理会。

别号既然取好,大家就开始议论诗社的举办事宜,最终决定,一个月固定在初二、十六两天开社,其他时间,哪个若是突然有了兴致,想要做东增开一社,大家也都捧场。

大事议定,贾探春说道:“起这个诗社,本来是我的主意,这头一社,需要我为东道,才不负我这一番兴致。”

李纨说道:“那就明天现在你这里开一社好了。”

贾探春说道:“明日不如今日,现在大家正有兴致,不如先开一社,让大家过了诗瘾才好!”

众人闻言,都觉意动。

贾环忽然开口说道:“三妹妹提议开这个诗社,本是为了咱们兄妹高兴,总要大家聚齐了,再开社才好

!如今这里还缺着人呢,先开一社,未免不美。”

贾探春四下看了,见园中众人都在,便问缺谁。

贾宝玉这时候也想起一人来,笑着说道:“这里可不就是缺了一个史妹妹么!”

大家一听,都拍手笑道:“正是少了她!咱们这个诗社,如果少了她,也就少了许多趣味了。”

于是就让贾宝玉去求贾母,打发人去接史湘云过来,一时派人去了,贾探春在这边说道:“咱们在这边空等着,也不是个事儿,不如咱们先开了社,自己先做一回诗,等她来了,再让她补上,不就行了。”

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几个肚中有货的,这时早已犯了诗瘾,急不可耐了,听到贾探春这话,都接口赞同;贾环虽然仍然认为要等史湘云来了,再开这一社才好,但是他本就不是诗社的主人,自己又做不得诗,说话就没有分量。

于是便由贾迎春限了韵,李纨点题,因为她来时,看到有人正往园中搬两盆白海棠,所以这一社就让他们咏海棠。

题定韵限,要作诗的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贾探春四人就开始各自思索起来,薛宝钗、贾宝玉、贾探春三人都独坐苦思,只有林黛玉不以为意,一会儿去院中抚弄梧桐,一会儿抬头凝视秋色,一会儿又和丫鬟们说笑,根本不像作诗的样子。

贾宝玉在自己苦思的时候,看到林黛玉这样,少不得为她担忧,过去劝慰了一回,林黛玉却不听不闻,自行其是。

不一时,贾探春的诗先做得了,过来提笔写出,又斟酌涂改了一回,才交给李纨、贾环四人查看,只见上面写道:

咏白海棠

限门盆魂痕昏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大家看了,称赞了一回,这时,薛宝钗那边也写得了,大家凑过去观看,只见纸上写着: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学识在贾迎春、贾惜春、贾环三人之上,能够看出薛宝钗这首诗的不凡之处,开口赞道:“到底是蘅芜君!”

这时,贾宝玉那边也匆匆写就一首,把诗稿递过来给大家看,只见上面写道: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李纨笑着说道:“这首和蘅芜君的那首相比,却是略有不如。”

贾宝玉笑着说道:“我看蕉下客那首,也颇有可取之处,不比蘅芜君这首差!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她二人面前,甘拜下风。”

于是大家都催林黛玉的,林黛玉不以为意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把诗稿抛与众人,大家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大家看过,不由地轰然叫好,都说这首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