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玄幻版红楼
字体: 16 + -

第84章 破财消灾

王夫人房中那些大小丫鬟,除了已经被派到贾环房中的彩霞,其他都不太合贾环亲近——先前贾环没有穿越来时,对他可以说是厌恶,自贾环穿越过来,自省改变,那些丫鬟虽然对他略有改观,但是对他还是淡淡的态度,远不似对贾宝玉那般亲近。

贾环对此也不在意,一个人在那里抄书,众丫鬟都离他远远的,不来打扰,他也乐得清净。

过了一会儿,还是金钏儿倒了一杯茶过来,递给贾环,问了一句:“彩霞可还好?”

贾环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笑着回道:“好不好的,我说了不算,总要她自己说的才算数——你得空去园子里,自问她去。”

金钏儿闻言,啐了一口,笑着说道:“那个死丫头,自己得偿所愿了,就把我们这些姐妹抛在脑后了,自己不回来看我们,倒要我们去看她——看她做什么?看她做姨奶奶吗?”

贾环嘻嘻笑道:“姐姐如果也想要做姨奶奶,宝二哥、琏二哥房中,还不尽由你挑!”

金钏儿作色道:“谁没事想要做哪个!也就只有彩霞,是个死心眼儿,现在虽然自在,等爷娶了亲,有了正房奶奶,看她还能不能!”

贾环嘿嘿笑道:“我总不会像琏二哥那样,被女人管束住了!”

金钏儿撇嘴说道:“你要是能够娶个像二奶奶那样的人,怕巴不得被她管着呢!”

这边正在说着闲话,却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王熙凤从王家祝寿回来,来到了王夫人房中,和王夫人说话,金钏儿见了,连忙住嘴,过去服侍

不一会儿,贾宝玉也过来了,扑到在王夫人怀里痴缠,也不顾他已经长成了的大个子,比王夫人都要高一头了。

贾宝玉和王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因为在王家喝了酒,就被王夫人劝着到这边来躺着休息,贾宝玉是个喝了酒就要发疯的,哪能躺得住,过来跟金钏儿、玉钏儿厮闹,原本对贾环不假辞色的玉钏儿等人,到了贾宝玉面前,就满脸真情,态度和善得很。

贾环心中撇嘴,也不理会,只在这边抄书,贾宝玉凑过来,看了一回,问道:“你抄这个做什么?”

贾环回道:“是太太让抄的,说要供奉到佛前。”

贾宝玉闻言孝心大起,忙嚷嚷着自己也要抄,要为太太尽孝。

王夫人听了,满心欢喜,连忙命人再准备一套纸砚,让贾宝玉也去抄经,又怕屋里昏暗,巴巴儿地命人点上灯——刚才贾环抄时,也没见她命人点灯。

贾宝玉抄了几页经文,又是嚷嚷口渴,又是扯开袖子喊热,没个安稳的时候;最后困顿了,就把头脸枕着胳膊,趴在炕桌上。

眼睛迷离了一会儿,忽然瞥见贾环正襟危坐,诚意抄写,心中暗自羞愧,忙要端坐起来,继续抄经,却不防油灯就在旁边,一不小心,撞倒了灯架,一盏油汪汪的灯油,没头没脸地洒在他的脸上,烫得他登时惨叫失声。

大家闻听,都唬了一跳,连忙把底下的戳灯挪过来,又将里外间屋里的灯拿来了三四盏,把屋里照得灯火通明,一起去看贾宝玉,只见他满脸满头都是灯油。

王夫人见了,又急又气,一面命人来替贾宝玉擦洗,一面不问缘由,就开始骂站在一旁的贾环。

贾环无辜受责,满脸委屈,却不敢分辨。

王熙凤却在那边坐着时,打眼瞟过这边,知道这事儿跟贾环没有一点儿关系,都是因为贾宝玉自己淘气,才有此祸。

王熙凤对贾环并没有特别的意见,对他倒还有几分真心关照,尤其是之前为她点明了贾琏在外边的丑事,让她没有被蒙在鼓里,虽然不甚明白贾环如此做的用意,但是不管怎样,都是在为她着想,所以对贾环存着一分感激

现在见贾环无端被王夫人迁怒,连忙出声帮衬,一边手忙脚乱地帮贾宝玉收拾着,一边对王夫人说道:“我看老三这两年却是大好了,比之前懂事、稳重多了,这事儿跟他没有干系。”

王夫人也觉察到了贾环这两年的变化,心中对他的防范更甚,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借此机会,敲打他一番。

大家都围在贾宝玉身边,贾环站在一旁,好没意思,佛经也抄不下去了,见王夫人没空搭理自己,就告辞一声,回园子里去了。

第二天,贾宝玉、贾环等人去贾母房子问安的时候,贾母看到贾宝玉脸上的伤势,忙问怎么回事,贾宝玉羞得满脸通红,说是自己不小心烫的,不与别人相干,贾母听了,少不得也把跟着他的人骂了一顿。

又过了一天,贾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来府上请安,见了贾宝玉,唬了一大跳,忙问原由,听说是他自己烫的,便点头叹息了一回,说道:“前天我在观里的时候,就曾心血**,不知道会有什么事,一时事忙,就忘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应在你的身上。”

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交给贾宝玉身边的袭人,叮嘱道:“你这这张符化了,把符水给哥儿喝了,管保就好了!”

袭人听了,连忙把那纸包细心地收了起来。

马道婆又转过头来,对贾母说道:“祖宗老菩萨哪里知道,那佛经上早有写明了的,大凡像哥儿这样的人,打一出生,暗地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是掐他一下,或是吃饭、写字的时候,打下饭碗、油灯;或是走着的时候,拌他一跤,所以往往那些大家之孙多有长不成的。”

贾母听了,心中紧慌,连忙说道:“这个佛法上有什么破解的法子没有?”

马道婆说道:“要破解也容易,只需要在大光明普照菩萨位前供奉上一盏长明灯,不过是多添几斤香油罢了,不值什么。”

贾母听了,忙请马道婆替贾宝玉点上一盏长明灯,每日添足五斤香油,由此成为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