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窗外的余晖
字体: 16 + -

第5章 姨夫

在那一段 无忧岁月里,我风平浪静的过着不知何所谓的生活,画室里的同学都有面对艺考的压力,我作为一个短暂的插班生,笑看吴钩,心不在焉画画,屁颠屁颠跟着几位大哥玩逃课打dota,和大多数同学不远不近的关系,二姨定时放点小钱给我,偶尔托我买个菜买个酱油什么的,贪污一点买个烤面筋,每一周末放假去巷子口的星美影院看一场电影,或是去和姐姐拉着手晨练,不愁吃穿,自由不羁,倒也是蛮值得怀念的。

唯一的不安和浓重的阴影仍旧挥散不去,笼罩在二姨一家心头, 表面一切 祥和,其实暗潮汹涌。

连我这个局外人都似乎随时都会被那一颗不定时炸弹炸的体无完肤。

这个炸弹,就是姐姐所报大学录取结果的下发。

二姨夫是个神奇的男人。

我不怕和老妈轰轰烈烈的吵架,我不怕动手和谁大干几架。

我就怕和姨夫说话,尤其不要和他讨论人生,宇宙,什么星辰,孔子,哲学等等。

二姨夫是有个有化有底蕴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也是个心细如发,做事严谨,性格 刻板的男人,也可能是家庭里女多男少的境地缘故,平时找不到个可以畅谈的人,我的到来,让二姨夫找到了一个宣泄契机。而我又是个颇有艺范的人,我刚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第一次和二姨夫交谈,说呀说呀,还是挺投机的,说什么化在当今这个时代的发展走向啊、说什么宇宙星辰和我们之间联系性啊、说什么读书要注意哪些方法技巧啊、而时间一点点流逝,当说话说得唇干舌燥之际打算收场,我却发现已经根本停不下来了。二姨夫有个奇特的本领就是能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或者话题有机并且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让你欲罢不能,哭笑不得。

当年我们唾沫横飞,面红耳赤,激烈的讨论或辩论过什么大都记不得了,只是那一老一少时而争锋相对,时而一拍即合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可能他那时候心情不是很好吧,毕竟娇娇姐的结局仍未定数。

一天晚上我骑车回到家,姐姐照常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但这次里面放了太多青椒,我随口一说:“哎呦姐,你放那么多青椒干啥,这叫我怎么吃?”

二姨夫一听勃然大怒:“一个男孩子那么挑三拣四干什么,人家给你煮好端上来够不错了,还嘟嘟囔囔!”

我顿时傻眼,对了忘记说,二姨夫语言还有一点特质就是骑兵突出,有时候突然杀出来让你噎的说不出话来。

对付这种时候的他,唯有沉默,或者“嗯!”“哦!”“好吧!”

这次我依旧选择了沉默,但是这次没那么管用了,因为我好像忘了,如果二姨夫想把一个话题想法说下去,世界上除了二姨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 的,他在我身边如连珠炮弹般继续说下去:“你不想吃拣出来就好了,你怪你姐姐算什么德行?”

……

“而且青椒怎么啦?青椒富含丰富分维生素c,这么好的食物,不比你光吃泡面强?”

……

“想当年我们小时候别说青椒,就连青椒长啥样子都没见过,你们这辈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我无助的望向姐姐,姐姐摊了摊手。

他这么一只说着终于我还是有点恼了,忍不住顶了一句,这下真是雪上加霜, 火上浇油,瞬间一发不可收拾,二姨夫火冒三丈:”不想吃给我倒了,长这么大了还挑食!“

我们互相吵了小片刻,不欢而散。

但 鉴于我是晚辈,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主动向他道歉,姨夫紧绷的脸才松弛下来,我们又成为一对无话不谈的老少朋友,投入到热情洋溢的聊天。

虽然有一段时间特别讨厌他,骂人不留情面,聊天无穷无止,但不得不说:

其实二姨夫真的是个很好的男人,有一官半职,但从不放浪形骸,对家庭负责,勤劳节俭,只是他不喜显形于色,外表冷若冰霜,内心热情如火。

后来离开二姨家之前,他专门写过一封信给我,信中满是对我的期望和厚爱。

难为他那么大了,还抽出时间来惦记我。

现在我内心都是对二姨一家的感激,如果说二姨待我是慈母一样的爱,那么姨夫用他特殊的人生格调和智慧在某种意义给了我爱,让我不那么单纯,至少学会了严谨认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姐的录取结果仍旧如同石沉大海。

二姨也开始发呆时间越来越长,姨夫每天面无表情的看报纸抽烟,夫妻什么都不说,也没精神说。

姐姐躺在**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候一觉睡到下午,耳机里塞着孙燕姿和陈绮贞的歌,百无聊赖的翻着安妮宝贝的书籍,也没了出去逛街晨练的心情,跟别说陪我去画室什么的了。

只有我每天依旧按时出门骑车去画室,早出晚归,抱元守一,气沉丹田,默默祈祷没事的没事的,姐姐一定被录取了。

我只是单纯的想把心中的想法,故事说给大家听,渴求学上的知音,灵魂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