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英雄
字体: 16 + -

第048章 纵论天下(一)修改版

    第048章 纵论天下(一)修改版

    一块燃烧的木块毕剥一声,从火堆上爆裂出来,滚到巫山的两脚之间,他用手中木棍又将它拔拉进去,抬起头,说道:“中原诸侯争夺天下之心已昭然若揭,这种情形之下,若不奋起,亡之必然。”

    这个观点龙锋当然同意,这在任何时代都一样,放在后世的公司兼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就是这个道理么。于是赞许的点点头,巫山继续说道:“现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起,相互争斗之余还虎视环顾周边弱邻,巴国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正是老臣苦苦思索的问题……”

    这问题放在后世可是一点也不难,把这些诸侯国看成是一个个的公司就成,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小公司只要是能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就肯定有他的活路。更何况早就有一位伟人总结过,走有特色的道路就是,龙锋现在想知道的就是巴国的特色是什么。于是他问道:“大祭师可有了答案?”

    “答案!老臣怎敢说有。”巫山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当今强国都在寻求富国强兵之路,能人异士纷纷涌现,都想趁此机会一展胸中报复,各种学术门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一个中原大地搅得是战火连天却又精彩纷呈,好不眼花缭乱呐!”

    龙锋又问道:“撇开我们巴国不说,照大祭师来看,这七雄之中,谁最有可能一统中原?”

    见大王如此虚心请教,巫山也起了兴头,口若悬河的说道:“若以自然条件论,七国之中最有条件成就霸业的,本应是楚人。楚国地处南方,土地肥沃,自惠王灭杞、莒诸国后,更是幅员广阔,物产丰富。正因资源丰富,生活优裕,民风也因此日渐糜烂,徒有大国富强之名,其实虚有其表,兵员虽众,却疏于训练,不耐坚战。”

    听到楚国战力不济,龙锋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不禁问道:“楚国不世拥有一个不世名将吴起么?怎会战力不济,不耐坚战呢?”

    “楚悼王在位之时,吴起为楚国令尹,实施变化维新,国力强盛空前,一战奠定百越,二战吞并陈、蔡,三战围魏救赵,后西征伐秦只率步卒五万、战车三百、骑兵三千,大破秦军五十万,秦军退至渭水三十年不敢东顾,楚国之盛可谓睥睨天下,我们的夷水盐泉也被其夺去,好在悼王爆卒之后,吴起死于楚国内乱之中,否则巴国能否维系到今天还真是难说的紧。”

    龙锋听完略一思索之后,说道:“楚悼王至今也不过五十余年,楚国就衰败如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不进则退。”

    巫山大祭师点头表示赞同,并说道:  “大王说得好,楚人是骄横自恃,不事实务,悼王之后,历代君王,均不恤其政,群臣相妒争功或谄谀用事,致使百姓离心,武备荒废,城池不修。”

    吴起杀妻求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计,比起后世的许多人都要厉害。龙锋心想这家伙要是放到后世的现代社会,也绝对是个狠角色,为了自己的名利妻子都可以杀,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临死前的那一招更绝,居然将杀自己的凶手全灭了族。想起他最终的凄惨下场,龙锋不由为之长叹一声。吴起这些手段,龙锋自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幸亏自己现在面临的对手不是他,想起这个时代的人心计之深,手段之毒,龙锋觉得自己必要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决不可等闲视之。

    巫山没想到就这么会功夫,大王的就想了那么多的心思,他继续说道:“若单以兵论,七国之中最有希望的应属赵人,国土达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以万计,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现今赵武灵王,不拘成法,敢于革新,胡服骑射,纵横驰骋、天下无人能敌,可是此君似目光短浅,不着眼万世基业,只满足于炫耀军功武力。”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世之人没有不知道的,至于是否如巫山所说的目光短浅,龙锋就不得而知,司马迁也只在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中提到过几笔,赵国迅速由辉煌走向没落,巫山大祭祀给他的评语----不着眼万世基业,只满足于炫耀军功武力。这两句应该是中肯的,于是接着问道:“其余几国的情形如何?”

    “韩、燕两国积弱已不足论,魏国至武侯惠王之后,也再无出类拔萃的君王,到是远东的齐国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东方逐渐扩张,压得燕赵喘不过气来。但齐与我们巴国相隔万里,一时之间尚够不成威胁。若论一统天下,以老臣之见,定是在秦、齐两强之中。”

    最后由秦来统一天下,这也是后世尽人皆知的事,但毕竟是百多年以后的事,而此时的巫山竟能分析的如此透彻,龙锋心里佩服,由衷的说道:“大祭师言之有理。”

    见大王认同自己的观点,巫山显得兴奋,他自从壮年游学归来,曾几次上书阐述自己的强国论,但都被前任大王束之高阁,无奈之下只得借鬼神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由于他所学甚杂,阴阳、杂家、医、卜都有涉猎,所以很快就成为巴国最有权威的大祭师,但十几年来收效甚微,失望之余开始钻研创造虎族文字,心想大丈夫处世,既不能求闻达于天下,但总也得留下点什么,没想到此时大王居然能赏识和赞同自己的观点,心中早已磨灭的雄心不禁又有焕发的意思,他不敢肯定,于是小心的问道:“大王也赞同老臣的观点么?”

    龙锋肯定的说道:“当然,大祭师见微知著,见识阅历均超人一等,巴虎着实佩服,只是还想知道大祭师对巴国的未来怎么看?”

    巫山大祭师,思忖良久方道:“既然大王相询,巫山就放胆直言,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王万勿见罪才好。”

    “大祭师何出此言。”龙锋说着站起来,走到巫山面前深深一躬,说道:“巴虎年轻懵懂,巴国又面临这等危机,如有良策,还望大祭师不吝赐教。”

    见大王虚心请教,巫山不禁雄心勃发,他万没料到居然还能有老骥伏枥的机遇,连忙起身道:“大王如此谦恭,老臣一定知无不言。王问乱世之中巴国如何自保,据老臣遍察天下之势,认为目前的出路只有一条。”

    龙锋请他坐定之后,说道:“请讲!”

    巫山大祭师隔着篝火望着龙锋,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兴奋的说道:“各国强盛莫不是从变法开始,自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强国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可惜的是都不能长久,致使夭折,只有秦国的商君变法,后世的秦君就一直奉行下来,这也是秦国长盛不衰的原因。我巴国要强盛,也只有变法维新这一条路可走。”

    说了半天,最后绕到变法上面,龙锋的心里有些失望,变法维新是必然的,可燃眉之急却不是这个问题,听到这里不禁有点兴趣索然。大王的神情变化,巫山看在眼里,但他不动声色继续说道:“巴国现在就实行变法,当然不合适宜,巴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和时间,可这些从那里来呢?眼下正与秦国交战,而南面楚国又虎视眈眈……”

    这下就说到龙锋的心里去了,顿时就来了精神,催促的问道:“大祭师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