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
字体: 16 + -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袁绍的迟疑

    主要还是此时袁绍内部的谋士们,他的智囊团有了一个针对曹智渡河延津,准备抄袭他们后路的争论。

    当时情况是:

    沮授谏曰:“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舡,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并以为这是“万安之术”,而一直在军政事务上与沮授对立的审配等则提出“以公今日之强,将士思奋,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

    这两人分别什么意思呢?

    沮受的意思要袁绍先不着急针对曹智的调兵展开行动,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看清曹智的真实目的,然后再针对的开始展开他们的行动。。。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个等待的问题其实在已经开始的大规模战局面前并不很是适用。沮受的计划是一边自己等待,一边派出次要部队、斥候、探骑一类的,窥探曹智的真实意图,一边破坏曹智的行动步伐,以此拉大双方时间、空间和步调上的差距。沮授坚信在这等待的过程中,局势就一定会向着对袁绍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这一等待的过程中,以牵制为目的的小规模火力对冲和破坏,就能对曹智的部属起到抑制作用。。。更可以让曹军疲惫、疲劳,并且难以恢复,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让他们寻找到更理想的战机。

    但沮授没提到这种疲劳的搔痒战术其实是双向的,袁绍的军队自然也会在这一过程中疲惫不堪。

    同样的疲惫,与长久等待一个可能更有利的结局和出现所谓的战机,审配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他主张进攻一旦展开,进攻方就应该迅速以主力向着敌方的重心挺进。也就是说,袁绍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部队外,应该全军渡河,以部分兵力监视或围攻白马,主力迅速南进许昌。这样才能发挥进攻者的积极性和机动性。针对目前曹智抄后路的行径,审配更是认为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应给抓住现在已经相当明显的优势,来一次主力会战,想办法重创曹智和他的军队。。。

    平心而论,从实际意义上讲审配的计划其实更加合理。他抛弃“等待中赢得机会”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认为最终战争结果的关系就是是否能抓住一些特定环节中的正确决策。

    按照审配的理论,他们如果就这样等待下去,不作为的话,曹智即有可能反吃掉颜良和围困白马部队的可能。

    但面对两种截然不同意见的袁绍不但犹豫了,而且还偏向于认为审配所说的曹智有可能反吞他渡河而上的颜良一部,更不符合现实情况。。。在袁绍的认识里,这是不可能,也是曹智决计不敢的。

    最终袁绍错误百出的走出了这一步,他更更偏向的选择了沮授的意见,“等”了起来。这几乎就是乖乖地钻进了曹智的圈套里。尽管他最终的选择有他着自己的道理,然而把颜良绝对不处于劣势的这支部队,隔着黄河放在一个与主力断绝通路的位置上,却是失败的根本。尤其当颜良本身还自恃强大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就更明显了。

    当颜良的无头尸体被抬进位于黎阳袁绍的军帐时,袁绍正与中军监军(即中军都督)郭图下“弹棋”。。。他从来没想到过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和未能作出的迅速反应,而会使自己的爱将命丧黄泉。

    在听罢逃回败兵们的叙述,袁绍身感震惊之余,连捏着棋子的手都在不住的颤抖。这也可见他对颜良是有真正感情的。

    就在这时,审配匆匆奔进大帐,作为这次出征的袁绍军师,他刚刚得到白马军大败,颜良被杀的消息,就急急赶来了。

    “颜良……”

    审配不知是不是和颜良私交甚好,一见他的尸体,就扑了上去,伏尸长嚎痛哭起来。在痛哭的这一过程中,还时不时的抬头看上袁绍两眼,和有意无意的瞟向一旁呆若木鸡的郭图一眼。。。

    看向袁绍的眼神中包含了一些怨气,仿佛在说“你不该不停我的,以至于颜良妄死”

    他们这些搞**的人,就会不会错过一次“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但袁绍可能此时并未注意到审配的“意见”,所以也就有了审配射向郭图的不知包含了什么意思的眼神?

    显然两人这一个中军监军和一军军师间有着什么默契。郭图在接受到审配的暗示后,立即跪倒在袁绍面前,痛心疾首道:“主公,我军应马上渡河,趁曹军在延津、白马一带人心未归,立足未稳,我军迅速出兵进攻,曹军必败无疑。。。然后再会师官渡对付曹智,为颜将军报仇。这也是改变目前腹背受敌态势的最好机会,主公此次决不能失去决断的机会了啊……”

    世人皆知他袁绍迟疑,优柔寡断,但袁绍也有果断起来的时候。

    “啪”重重将手中那颗棋子扔在地上的袁绍,这时也发了狠。只见他面目狰狞的大呼道:“命令全军立即渡河,全力杀向延津、白马”

    “是”

    “是谨遵主公令”

    袁绍又中计了,只不过这次中的不是隔岸曹智的计谋,而是自己两个属下的。而他们的目的也和帮助曹智或是致使袁绍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全盘失利无关,他们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主张得到袁绍的赏识和实行。。。

    作为一直和沮授、田丰等人不和的审配、郭图,仅仅是他们心中有那么一丁点不平衡和私心的作祟,就导致他们不理性的看待战局的变化,而为一己私欲,对自己的主上用上激将之法,让袁绍中了他们的计谋,使他们全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就在袁绍颁下蒋义渠留守黎阳,已在延津一带的文丑改向白马进攻,而他也将在克日亲率十万大军渡河的大约一个时辰后,沮授连摔代跑的跌进了袁绍的大帐。袁绍的命令第一个最直接的下发人,就是前军监军沮授。。。

    沮授一看命令,就急的不得了,他也知道这份命令背后有人在搞鬼的成分。最后在得知颜良在白马兵败,被杀后,他就恍然,并且想象出审配和郭图向袁绍进言,劝说的情景。

    “主公不可万不可,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但这样仓促渡河绝不是上策啊主公……”沮授几乎是用跪爬在地上的方式一路高叫着,一路爬进袁绍军帐,劝告着袁绍。

    沮受的意思,就是把主力留屯在延津渡口的两岸,派出一支精兵进逼到官渡。。。而以主力作为后援。如果两军在官渡形成交织混战,主力再南下支援。这个计划看不太明白重点,但却可以看出沮授他早已看明白官渡这个隘口的重要性。

    但沮授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引起袁绍的多大的反应。袁绍还是在那面大铜镜前,认真地包着他的那条橘**幅巾。袁绍的“白马义从”们依然在忙碌的收拾袁绍的书籍、琴棋及一些饮宴器具等袁绍的私人物品。

    郭图和审配此时还在帐内,但一直冷眼旁观着沮授的表演,并没有要与沮授的观点展开争锋相对的辩论的意思。此时对于心急火燎,连滚带爬,带着一腔真知灼见冲入袁绍军帐的沮授来说,差不多都没人理睬过跪在地上的他。

    沮授误以为袁绍有意听取他进一步的阐述,和郭图、审配等人的黔驴技穷。接着沮授就开始解说、阐述他刚才的观点。

    沮授的意思是说如果以一支偏军,比如先派两万人南下,不走延津或是白马,而是直放官渡。以这支偏军进到官渡后,建立防御阵地,进行“进攻中的防御“,这样就能做出威胁曹智的心脏许都的态势,而以主力大军作为后援,如果前渡的军马被曹智伏击,这时主力就可以坚决南下,在强占官渡的过程中吸引住曹智的主力,进行他们希望的会战。他的意思是这样比铺成开来有限的兵力,去攻打延津、白马这些要隘要强了许多。此外他的这个计划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自我为主,不在跟着曹智所显露出的情况,跟着曹军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在敌情多变和不明的情况下,按照一套袁军自己得到既定战略路线前进,就不会再出现被曹智牵着鼻子走,出现今日渡河部队惨败,颜良战死的恶果。

    如果说沮授之前按兵不动的建议有所欠缺的话,那么此时建议就是很明朗化,主题鲜明,也是比较贴切他们现实进展需要的。据后来的战果,袁绍要是采纳了这个主张,至少可以避免文丑的覆灭。

    当然因为文丑实际上是因为追敌追的太紧,轻军冒进而最终导致失败、战死的成分更大一些。但是要此时袁绍听从沮授,改变命令,使文丑接下来躲过一劫也未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