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道尊
字体: 16 + -

第52章 事不过三,戴金蹀躞

    看着自己的爱妻潸然泪下,秦华连忙上前轻声安慰。

    “杏儿,刚才的话你也都听到了。愿意跟着宋叔叔去逍遥宫吗?”钟黄摸了摸杏儿的头发,轻声问道。

    “我愿意。”本以为小女孩会不愿意,没想到她却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哦,为什么呢?你就不怕一个人去到陌生的地方吗?”钟黄指了指秦华夫妇道:“你可能会离开义父义母很长时间呢。”

    “不怕。”杏儿抬头看着钟黄,认真地道:“就是因为害怕再失去义父义母,杏儿才要学去好武功。”

    “好孩子…”秦夫人心地柔软,闻言又流着泪拥住了杏儿。

    “我还要学好武功,将来去寻公子你。”杏儿看了眼钟黄,心底暗暗道。

    当下秦夫人便去为杏儿收拾行囊,准备妥当。

    而秦司户则立即招来佣人,让他们分头去寻县里的头面人物与自己的故交好友,于午间前来府上参加杏儿拜师宴会。

    因为事情紧急,连请帖都来不及写,只好让佣人去捎口信。

    刚想遣散众人前去报信,突然又想起此时已接近午间,然而家中还未置办酒菜。

    若是将全部佣人遣去送信,那就一定来不及置备宴席。若是留下几人置备宴席,则两边的任务都会吃紧。

    一时间秦司户顾此失彼,好不忙乱。

    府上的管家见状,出言建议道:“不如由下人们前去送信,小人自去蜀仙居定几桌酒菜,让他们赶紧置办好了送过府来。”

    秦华一听连连点头,就要差人去办。

    “秦兄请稍等。”钟黄叫停道。

    “钟兄弟有何见教?”秦华问道。

    “秦兄,这拜师宴其实主要是做给那暗中窥伺的黑禅教徒看的。

    所以,这请帖、酒菜、规矩都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场面和消息传递的速度。

    要想场面大点,那就去请县里的大人物县令。如果县令一时不好请,就退一步请县主簿或县尉到场也行。

    只要县中的官面人物能来,场面上就说得过去了。

    至于消息传递速度么,我建议直接将宴席定在醉春楼。那里的好事之徒极多,保证传递速度够快。”

    听到钟黄此言,秦华一拍大腿,直道自己糊涂。

    连忙吩咐管家去醉春楼定下宴席。

    佣人们分别去请县中与自己交好的,较有能量的几个人物。

    自己则向钟黄和宋武告罪一声,亲自到县衙去请县令等人。

    …………

    “钟兄,我有一事不明。”待到秦华等人各自出门忙碌,宋武才对钟黄说道。

    “哦?宋兄何事不明,但说无妨。”钟黄看着门外过往的人群笑道。

    “虽然方才我跟秦司户说,若我是黑禅教众,必不会在大唐杀人劫狱。

    但我毕竟不是黑禅教的人,也没有他们那般凶残。”宋武看着钟黄的眼睛,轻声说道。

    “哦?那宋兄的意思是…”

    “黑禅教毕竟非我族类,传闻凶残不堪。两国武林罢争约定究竟能否约束他们,其实还是个未知数。

    而一旦我带着杏儿离开此地,逍遥宫对秦司户一家的保护能力将大为削弱。”

    “嗯。所以宋兄以为,这双重保险亦不足以确保秦司户一家的安全?”

    “不错。”

    “宋兄担忧确有道理。尤其是按照如海老先生所言,逍遥宫主曾经独闯黑禅教,双方应该是结下过不小的仇恨。

    因此贸然将拜师逍遥宫的名头传递到黑禅教徒的耳中,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招来攻击。”

    “钟兄既已知道,为何还要如此?”

    “因为这样最保险。”钟黄笑道:

    “四丑既然有黑禅教这样的后台,有一就有二,难保他们不会结交过其他的江湖人物。

    因此,拜师逍遥宫其实主要是为了震慑其他宵小。”

    “哦,那黑禅教呢?”宋武疑惑地道,钟黄所言令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我走之后,秦司户一家又该如何防备黑禅教?”

    “为何要防备?”钟黄奇怪地道:

    “我会去找他们的啊。宋兄你可别忘了,我还是达摩禅寺的悟空大师呢。

    大师我与那红脸和尚相约今晚城北一会,并不是毫无目的的。

    而是要秉持着我佛慈悲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劝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弃恶从善,打道回府。

    至于说下一次秦司户若再有其他危险,那当然就得由宋兄和逍遥宫多多注意了。”

    “……”

    …………

    作为蜀山县内的头号风月之所,醉春楼向来得到广大风流男子的青眼。

    尤其是这两日,钟黄诛四丑、救杏儿的佳话逐渐在县内流传开后,慕名前来者就更多了。

    因此,今日虽是中秋,但是醉春楼内依然堂客满溢。

    众人就在这大唐繁盛年景之中笙歌燕舞,好不快活。

    忽然,楼上传出了一个极为不满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说十五娘到底在何处,你们这也太仗势欺人了吧?我又不是不给钱,只是现在手头紧,先赊点账,待到来年开春一定结清。

    这可是往年故例,为何今日就行不通了?!”

    听到楼上有人大声吵闹,楼下众人也都伸长了脖颈,竖起了耳朵。

    “我道是谁,这不是李爷的公鸭嗓子么?怎么,如今在这醉春楼里,连李爷的名头也不好使啦?”楼下大堂里端坐的一位年轻公子将手中折扇一挥,揶揄着笑道。

    众人闻言不由一通哄笑。

    有那过路的客人不明情况的,一打听这李爷的过往事迹,也都纷纷摇头轻笑。

    大家都是常客,彼此是知根知底。那李爷就是经常背着夫人常来这醉春楼中喝花酒的,说起来还真是这楼里的老客人了。

    怎么今天这老客人还遇到了新麻烦?众人不禁有些好奇,纷纷出言相询。

    “好了大伙不要问我,我如今可正恼着呢。我说钱小宝,你可别仗着你老子开了个钱庄,就在我的面前勒金蹀躞。”

    李爷从二楼伸出头来,没好气地对着楼下的年轻公子骂道,显然二人也是熟识。

    “哈哈哈!”

    没想到那年轻公子钱小宝闻听此言却丝毫不恼。反而撇开身边伺候的姑娘,潇洒地站起身。然后一步三晃地走到了大堂中央,将双臂平平举起,真的露出了自己腰间的金蹀躞。

    只见上面叮叮当当的悬挂着好些金玉饰品,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哎呀我说李爷啊。瞧见没有,蜀山县内的金蹀躞,独有我钱小宝这一家,别无分号。

    要说到这金蹀躞的好处呢,李爷你是不知道。就凭这个,小宝我在这醉春楼里是想赊多少,就赊多少,从无麻烦。”

    新人新书,已经签约,请多支持。

    如果觉得本书还是幼苗,请动动手指加入书架,收藏本书,幼苗也需要大家的呵护。

    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