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厚黑传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屠杀日寇

    第一卷:阴霾下的一缕阳光 第六十一章:屠杀日寇

    敬告书友:由于最近太忙,而且还要修改以前不合理的章节,从即日起本书改为每日一更!敬请书友们继续支持,给荒唐杀手以鼓励!谢谢!

    蝗虫般的日军在没有前线指挥官的命令哪敢后撤?他们拼着命要夺取中国守军的哪怕是一块阵地。双方就在汤池主阵地上进行残酷的火力与肉体的争夺战。

    苑、程两旅长亲督所部奋勇杀敌,在抗日军团的迫击炮掩护下,部队竟然向南追击了三十华里,射落日军战斗机三架,夺获巨炮五尊,重机关枪八架,其他缴获品不计其数,总共歼敌将近五千。

    但此役过后,苑、程两旅也损失惨重,为充实预备力量,赵晓峰又调卫队团的两个营加强程志远旅和吴松林旅的在蘑菇溪方向的防守。

    此时,双方激战打得难解难分,敌军兵力已增至二万多人,飞机六架、骑步兵各一支,从左右两翼强攻。长谷联队长亲立阵头指挥。

    14日的激战一直打到午夜11点40分才停止,黑龙江的夜晚又恢复了它应有的冷寂和静默。

    日军不敢再出动大批部队攻击了。日军伤亡太大,关东军司令官已令驻朝鲜弘前第八混成旅团,于5日凌晨开拔西援江桥前线。同一日广崎混成旅团,也已从日本东京出发赶赴北满江桥前线,空军又增加两个中队轰炸机和一个中队的歼击机,炮兵两个重炮联队。

    此时的日军为了赢得世界舆论的支持,又玩弄起他们的鬼把戏一一“通牒”:

    日本司令官本庄繁奉日本陆相南次郎命令,通告中国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司令员赵晓峰:

    (一)黒军向北撤至齐齐哈尔,凡此次集中打齐齐哈尔及昂昂溪军队,须退回原驻地;

    (二)黒军不得驻扎中东路以南,

    (三)洮昂路局管理,黒军不得妨碍,否则日军即时采取必要而有效之手段。

    秘书接到电报送达马占山官邸。马占山看后立即把电文交给秘书:“立即复电本庄繁这个老王八!”

    秘书急忙取出纸和笔。

    “复电,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马占山一字一顿地说道;

    (一)齐齐哈尔、昂昂溪乃完全为中国领土,马占山军队为中国军队,其在本国领土驻扎,日本政府系根据何种理由,横加干涉;

    (二)中东路南北均为中国领土,日本政府无权过问;

    (三)洮昂路虽系借款筑成,但主权完全属于中国,非债权者军方所能擅专,此乃世界各国所公认,毫无道理之要求,碍难以接受。

    这一夜,马占山几乎没合眼,战斗一天比一天残酷,日军兵力不断增加,而守军则是越打越少,而南京政府和北平行营依然是坐山观虎斗,不拨一兵一卒,现在除了赵晓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如果不是赵晓峰的东北抗日军及时地为黑龙江送来这么多的炮弹、枪支,黑龙江早就沦陷了。

    大清早三点钟,马占山就乘载重车带领参谋、卫兵到前线寻找赵晓峰,面对面地向赵晓峰提出了正式的请求,他要带领整个黑龙江的军队投靠赵晓峰的东北抗日军。

    赵晓峰听到这个消息后差点乐翻了天,立即任命马占山为第三军的军长,金奎壁为副军长、唐凤甲为参谋长。并封谢珂为三军总参谋长。

    这一仗果真让德国顾问团的精英们见识了什么是精锐!也见识了东北军的强悍,他们面对多过自己数倍的敌人一点都不退缩,死守着每一寸土地。

    当晚的军事会议上,他们一齐聆听了赵晓峰的反攻计划,更加对赵晓峰的军事才能钦佩不已。其实,赵晓峰的作战方案大多数都是谢珂拟定的。

    赵晓峰估计马占山14日发出的回复本庄繁的电文一定会让本庄繁大受刺激,反过来就会投入更疯狂的攻击。

    果不出赵晓峰所料,日军于工16日上午又以骑兵和步兵、炮兵10000多人向三间房、新立屯、三家子等地发动猛烈进攻。双方鏖战,极为猛烈。由于黑龙江军队装备太差,死伤甚重。

    忽然,天气骤变,大风突起,尘沙蔽天,敌我两军立即陷于混战状态,敌人飞机也失效了。日军骑步兵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冲进守军战壕,守军以刺刀与日军血搏,直到守军的迫击炮、机枪连赶来从两翼向日军攻击,敌人才被击退。

    趁着日本人的后退,隐藏在山岭中中的东北抗日军第一军的5000士兵在中霸天、石里的带领下迅速出击,果断地追赶敌人的残兵。

    由于日军没有后援,前线部队的一万人现在只剩下了五千余人开始朝着江桥附近溃逃。

    而冯占海的第二军团在赵晓峰的警卫营的协助下现在也开始由右翼的汤池、老爷坟一带向朝鲜开过来的日本轻重混成旅团的骑兵两个联队进行攻击。

    三千北平敢死队的学生加上黑龙江的骑兵此时也开始从左翼韭菜沟防区、新立屯防线攻击日本的天野旅团.

    这三路部队已经确定了于17日零时同时发起攻击。

    随后进攻的主力部队还有卫队团、吴松林旅和程志远旅,但由于数日作战,所余部不过数千人,那近万的新兵现在还不能派上战场。

    而日军此时在主战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40000多人,比东北抗日军全部部队还多了两倍,敌我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但赵晓峰早已胸有成竹!德国军事观察团的成员一直要求亲自参加这场战役,赵晓峰无奈将他们编到了自己的警备营中。

    17日零时,三面同时开火,东北抗日军一直蜷缩的阵型忽然放开,近两万士兵在所有炮火、坦克、机枪的掩护下开始了大反攻,战事即激烈异常,日军极力抵御,但颓势已定,那些留下来想要阻击东北抗日军的日本人不一会就淹没在人海中。

    而东北抗日军的迫击炮、火炮、坦克、机关枪现在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节约了!疯狂地射击,将一个月来的愤怒全部射了出去!但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在激战了近三个小时后,冒险突击的骑兵终于再次炸毁了江桥!将还没有过江的日本人、伪军全部阻挡在了江桥一线。

    此时东北抗日军的坦克、战车已在迫击炮、机枪的配合下驶进了敌人的心脏,将整个战场的敌人分割成了两段,仅剩的一万多名日寇还在顽强地反抗着,他们知道,落到了东北抗日军的手里也只有一个死,所以,日本人快要疯了!他们的队伍已经散乱,弹药也已经告罄,炮管均已发热,不可再用。

    日军的几架飞机在本庄繁的嘶吼下再次升空,但不一会就被黑龙江的高射机枪给打得全军覆没。东北抗日军的数千枚炮弹已经一波连着一波地轰进了敌人的战壕,日军士兵至此无一完肤者,仅剩的几千残兵败将不一会便被屠杀干净。

    这场屠杀行动是在拂晓开始的,是在对岸日本人的观望下开始的,几千颗人头被砍下的那一瞬间,对岸的日本兵都跪了下来!他们已经感到害怕了,他们觉得对面的东北士兵都不是人!都是魔鬼!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他们自己!

    此役下来,东北抗日军牺牲了近五千人!日本人丢下了二万多具尸体!阵地被血染红了,这里有东北抗日军官兵的血,日本侵略军的血。

    在江桥前线的多门现在已经明白再打下去,自己就会全军覆没了。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东北抗日军正排山倒海般地在坦克、机枪、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出击,有的阵地已经被他们占领。不能再坚持了,他果断地命令败逃回来的士兵吹后撤军号,并向本庄繁司令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本庄繁听到这里的情况后彻底崩溃了,他知道日本国内现在正值多事之秋,经济已近瘫痪,由于关东军发动的这次战争更将给本国的经济雪上加霜,虽然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人从东北地区捞了不少好处,但对整个日本帝国来说,那只是杯水车薪。他刚向国内发送完电报就传来多门师团长已经切腹自杀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好命令板石原莞尔代理师团长职务并安排好防守阵地,命令士兵逐步开始朝南满方向撤退。

    而东北抗日军的士兵在赵晓峰的带领下已经彻底将日寇赶出了黑龙江地界,他们在日军的横暴下,孤军苦战了。嫩江河畔的赤血,都是东北血性男儿的瑰宝,江桥上面枕尸遍野,他们都唱着为国而死的挽歌,东北抗日军的军队,可以说是真正的捍卫国土的勇士。

    “中国有多少军队,东三省有多少军队?辽宁、吉林相继陷落了,东三省的南部领土,已经遍插暴日的国旗,中国军队人人都抗着杀敌的枪械,享民脂民膏的供养,东三省已经版图变色了,中国的军队所蒙的耻辱是何等重大。但是黑龙江却在东北抗日军的领导下、在赵晓峰、马占山的领带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这是《生活》杂志的报道。

    “我们对于中国军人不能不怀疑他,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杀敌,我们在极度失望下,我们看到了黑龙江的四十天激战,我们发现了东北抗日军的赵晓峰、马占山是足以当中国军人四个字而无愧的,其余的人我们不敢说他们够不够当中国军人,我们也都不敢恭维,因为尚待最后的证明;究竟中国军队,有多少是张海鹏之流,有多少足以媲美赵晓峰、马占山的军人,我们含着泪期待着,我们鼓着热血盼望着,我们决不希望中国的军队,既不是张海鹏,又不做马占山,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容许中国军人徘徊观望了。”这是《每日邮报》的报道。

    “赵司令先生,您鼓着士兵的勇气,您抛洒着满腔的热血,在这白山黑水之间,您孤军苦斗,您的英武,是值得四万万中国人敬仰的,是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敬仰的!你虽没有上将衔,你以前虽然只是一员小小的排长,我们对于你是只有钦佩,钦佩您在列强暴力的压迫下努力维护国家的尊严。世界人民、中国人民、东北人民、黑龙江人民都将响应您的号召!爱好和平的外国人、海外华人也因此而振奋,东北抗日军赵晓峰的英雄行为把所有人脸上、心中的愁云惨雾一扫而光,一鸣惊人的赵晓峰司令,现已名满全球了。您为中华民族争人格、为世界争正义做榜样,友邦敬佩,日贼心寒,恳再秣马厉兵,扫灭丑虏,克复国土、嗞戟东京!我们愿意全力支持您的正义行为!”这是德国观察团的成员在接到国内支持的情况下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

    而赵晓峰绞尽脑汁“改编”的松花江上,已经成了东北抗日军的军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我们就到处流浪,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在四处游荡!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