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体: 16 + -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四十二章:冷血的英国人?其实他只是政客!

“指挥官阁下,26~28号‘黄金眼’同时发来情报,西经32度——北回归线31度发现大规模英属运输舰队。 它们的航线方向是圣乔治海峡。 情报得到雅速尔群岛的葡萄牙军队证实。 ”

这里不是位于威廉港的海军情报分局,更加不是身处第三帝国心脏的柏林盖世太保海外情报科,这里是法国雷恩,因为前阶段战争只在城镇之间进行,战争没有波及到这里,它依然是一个充满田野气息的美好所在。 就是在这么一个适合度假的地方,那栋饱含法国浪漫情调的古式别墅被德意志空军部接收了,它绝对不是被用来当作伤兵疗养院。

自从黄金眼系统顺利启用后,雷恩成了前线空军部队的众多信息中转点的中枢,它负责接收来自各个信息中转点的情报,进行总结,再向各职责地区的空军部队发布命令,收到命令的部队将调动起来,进行截击、突袭、驱逐、轰炸、等等等的任务。

归属黄金眼系统指挥的空军部队建制十分庞大,它们分别是驻扎在法国东北部和荷兰、比利时的亚历山大-勒尔第2航空队,驻扎在法国北部和西北部的胡戈-施佩勒第3航空队,驻扎在挪威的施通普夫第5航空队。

所谓的信息中转点,它们的作用是接收部属在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挪威海域、北海局部海域雷达站探查到的情报而存在。

胡戈-施佩勒上将所负责地是德占领区法国北部和西北部,那是由36处雷达站和7个部署在法国北部和西北部内线的信息中转点所组成的一套黄金眼系统。 胡戈-施佩勒原是法国战役a集团军群第3航空队的司令。 因表现出色由空军中将军衔被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并被调任到法国西部雷恩参与不列颠之战。

如今的黄金眼系统成了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它将开启不列颠之战的大门,以陆基空军对阵海面舰艇地战斗也将由它们来调度,而作为法国北部和西北部黄金眼系统的指挥官胡戈-施佩勒,他此时却是在思考中午应该吃什么。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近来英国显得很沉静。 已经有十来天没有任何动作,这也让胡戈-施佩勒和一干想有一番作为地军官闲得快发霉。

“嗯。 知道了……。 等等!”

胡戈-施佩勒其实是一个非常精悍的中年人,他在1936年曾任秃鹫军团司令以自愿军方式参与了西班牙内战,那时胡戈-施佩勒刚重新回到空军部队服役不久,满心希望指挥新复活的德意志空军建功立业,他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极力要求德意志必需派遣空军部队与当时的英国、法国、苏联等,各国空军较量。

胡戈-施佩勒坚定认为一支空军部队如果没有实战经验只能是一支空中运输队,所谓的空中运输队是当时的一种民营空中邮递公司。 一战的空军英雄们退役后,成了平民开着简陋地飞机为各国公司进行紧急服务。

“重新报告一次!”

年轻的情报士官有点担心的看着自己的上司,他不是在担心上司身体是否健康,而是在担心这个老是失神的上司,会不会在某天因为失神而错失良好战机,刚从军校毕业的小伙子们在被分配进作战单位后,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年轻的小伙子们会因为不能上前线浴血奋战而感到遗憾,如果再搭上一个没有前途地上司。 那简直是一种不幸,无能再加上没有前途,跟上这样的上司就成了绝对的悲哀,至少这名年轻的情报士官是这样想的。

胡戈-施佩勒看着满脸哀怨的情报士官进行汇报,心想这个没有上过战场地菜鸟一定是吃坏肚子了。 听完报告,他神奇的抛开了杂念。 挥舞着拳头,“感谢上帝,感谢元首,我们终于有活干了!马上召集参谋进行紧急会议!”

年轻的情报士官也在感谢上帝,出于日尔曼民族对精神领袖的崇拜他还悄悄地感谢了一下元首。 为什么是悄悄地?答案来自基层士官没有权力像高级军官那般随时把‘元首’这个神圣的尊称挂在嘴边,按照这个年轻的情报士官的校友,那个刚刚被晋升为少尉的爱吹牛尉官的说法,这个是档次问题。

会议召开的速度非常快,在一群参谋地群策群力下,再经由经验丰富地总指挥官胡戈-施佩勒空军上将的大笔一挥。 一封电报发出去了。 驻扎在法国西北部坎佩尔地德意志225驱逐机航空中队、387陆基-水上鱼雷机中队,它们将汇集在比斯开湾的上空。 然后寻找最佳时机扑向英属运输队。

也就是在今天,德意志第三帝国认可的不列颠之战开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进行不列颠战役已经准备了将近两年。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不列颠之战正式开始的日期是1940年5月9日,在那万炮齐发,德意志航空兵部队空降荷兰、比利时,随行护航空军因追击一架英国‘飓风’战斗机进入英吉利海峡空域的时候,不列颠之战就开始了。

不过,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行政命令记录本上,那并不是不列颠之战正式开始的日期,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根本不认可,而且战斗规模也实在小的可怜,只有区区两袈战斗机在那空旷的英吉利海峡泰晤士河口上空进行追逐战,那是一架梅塞施密德-109e艾米尔和一架飓风(hurricane)-mkl型战斗机,战斗结果是‘飓风’没能逃窜回英伦。 被‘艾米尔’击落在齐拉姆‘x’海航线附近。

因为现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胡戈-施佩勒地这个信息点中枢的功能根本无法有效的担任起整场战斗的指挥,也因为这一点,战斗指挥的责任落在了分布在海岸线附近的雷达站身上。

这些雷达站各自配属了八名作战参谋,他们当中大部份人皆是来自德意志空军部,两名来自德意志海军部,只有一名军官是来自陆军部队。 而且各个雷达站的陆军军官地身份也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而稍微出现变化。

比如kao近德意志第三帝国本土地雷达站,它里面的陆军军官会是来自党卫军系统的党卫军军官。 而法国西部德占领区的雷达站,它里面的陆军军官则是由国防军系统的军官担任,也会视地区的安全等级而派遣军衔不同地陆军军官。 当然,随着军衔的变更他们麾下部队的人数也会出现变化。 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却又担任同样的任务,那便是统帅一支小规模陆军部队保证雷达站的安全。

前面提到过胡戈-施佩勒是一名非常精悍的军人,他进入状态后。 神识总是会异常的灵敏。 随着26~28号雷达站探测到英国运输船队,他潜意识里觉得英军统帅部肯定做出了什么作战计划,平静了十来天的英吉利海峡就要打破现状,进入战火纷飞地热闹场景。

“英国人想干什么?他们现下最需要的是时间!”

丘吉尔已经发布战时第218号命令,将驻扎在冰岛-雷克雅来克海港的英海军舰队调向役得兰群岛(位于北海海域出口),其用意是利用有数量优势的海军封锁住北海,威胁德意志潜艇部队的航线安全性,期望能因此减少德意志潜艇部队对英国海上运输船队的袭击。 让英伦本土有足够地原材料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

然而,丘吉尔的紧急措施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效果,因为现时的德意志潜艇部队的补给基地并不限制在德国本土,随着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战争,德意志潜艇部队在欧洲西部已经获得了更多的补给基地,法国的陷落更是让德意志潜艇部队在地中海局部有了设施完善的海港。

同时。 丘吉尔还发布了第219号法令,对英伦本土的各个飞机生产公司做出调控,只允许各个飞机生产公司生产‘飓风’和‘喷火’战斗机,生产出来地战斗机下了流水线组装完毕后,马上装备一个叫战斗机特别航空队地新作战部队,这些战斗机将被用来防御英格兰东部~东南部、苏格兰西部、西南部领空。

丘吉尔本人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时常行走于各支空军部队地基地,他最关心的不是那些现时阶段毫无用处的轰炸机部队,而是被誉为‘英伦**’的战斗机部队,为了战斗机部队的建设他还时常在半夜窜休-卡斯沃尔-道丁的家门。

丘吉尔与道丁其实并不熟悉,两人在一战期间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丘吉尔一战期间是‘女皇宠儿’英国海军的一员。 而那时的道丁还是一个‘女皇新养殖的玫瑰’的‘试养儿’,玫瑰是英国的国花。 新兴的空军被称为‘女皇新养殖的玫瑰’也可见英国对空军的看重。

道丁在‘女皇玫瑰’的身份也不重要,他在英国空军同僚的眼中是名门外汉,其实他也自我认为是一名空军门外汉,他的主修是炮兵学。 至于道丁为什么会以一名主修炮兵学陆军军官的身份而被调入空军,这谁也说不清楚。 英国陆军一直不被看重,换种说法,道丁能莫明其妙的被调入新兴的空军系统,这算起来也是好运气。

现在,就是这么一名好运气的人,道丁正苦恼着该怎么顺利退役,他原先被定于1939年7月可以退役,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局势紧张,德意志第三帝国有对波兰发动战争的迹象,他的退役日期被延后至1940年的8月。

原本道丁满心以为自己可以顺利退役,但是波兰却在半个月内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征服了,没错。 是征服而不是攻陷,也就是说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 后来有了同盟国倾力相助的法国也在四周内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地钢铁洪流攻陷,成了一个傀儡国家。

曾经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连一个月都没能顶住,这让与欧洲大陆仅隔一条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道丁的退役日期再一次被延后了,这次延期将是无限期的。 也就是说除非英国陷落或者被征服,或是英国最终得到胜利。 否则道丁这把老骨头将必需坚守在岗位上直至哪天因过份忙碌而猝死。

掌握英国空军所有力量的道丁在丘吉尔看来是一位极其尽忠职守的好人。 为什么是好人而不是军人?这就有点说不清楚了,道丁在任上并没有出色地表现,在法国战役期间他所领导的空军部队在与德意志空军部队地交战中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从法国撤回英伦本土。

尽管道丁没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是在丘吉尔心中道丁仍然是率领英国空军抵抗德意志第三帝国入侵的最佳人选,原因是道丁已经领导英国空军部队长达四年之久,道丁完全了解英国空军现有的战斗力。 而且道丁更是英国空军建制的主要编策人之一,那种非常好看的‘v’形编队就是出于道丁以及他的同僚地手笔。 道丁本人也完全参与了‘扇形站’的建设,没有人比道丁更加了解那些‘雷达链’和‘扇形站’的重要性。

‘扇形站’是英国歼击航空兵司令部用来指挥英国空军的一种地面机场指挥中心,它的主要作用是指挥英国歼击航空兵司令部下辖的4个航空兵群,这4个航空兵群总有55个中队1200架飞机,其中700架各式型号的战斗机、500架中(重)型轰炸机。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英国歼击航空兵群还下辖2000余门口径不一地高射炮,这些高射炮主要被分布在波特兰、韦茅斯、多佛尔、朴次茅斯、怀特岛一线,它们被用来保护军港和机场而不是防御城市。 或许丘吉尔认为德意志空军会非常绅士的不会去轰炸平民?还是说丘吉尔把各个集居平民的城市当成了诱饵,渴望德意志空军发现居住平民的城市没有防空力量而进行狂轰滥炸,从而引起英国人的同仇敌忾?[特注]

目前丘吉尔也在全力祈求大西洋彼岸美国的帮助,更加确切地说,是希望美国能马上参战。 但是丘吉尔注定要失望,他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所以他当然知道美国不可能在同盟国处于劣势的时候,站在同盟国一方加入战争。 就像很多人在祈祷时所恳求的那样,丘吉尔也在祈祷美国人的脑袋千万要怀掉,因为现在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导的轴心国一方在吞并法国大部份国土后,明显占着很大的优势。 狡猾的美国人加入轴心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群只追求利益的美国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丘吉尔用脚趾想都能明白美国国会在做什么打算,不外乎是像一战时那样,在战争前期充当国际军火商地角色大发战争财,要知道美国经历一战后,到如今依然是世界最大债主国。 一战各个参战国。 例如法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是也由于受到战争地影响。 法国北部、东北部、东南部是一战的主战场,法国国内经济遭受沉重地打击沦为债权国之一。

而且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那名元首也似乎完全了解美国的心思,那名受日尔曼民族疯狂崇拜的元首不惜暂时出卖一些利益向美国高价大量购买石油和橡胶,让美国国会那些贪婪的议员陷入利益的海洋,下不定决心应该站在哪一方:按照历史根源和由来已久的传统,美国应该站在同盟国一方,但是鉴于目前参展双方的实力对比,付出的性价对比,美国似乎更加应该站在轴心国一方。

更加恐怖的是,那名轴心国独一无二的元首拥有足够的冒险精神,他竟是向美国出售德军的主战兵器,把‘斯图卡ju-87’‘梅塞施密德109r-艾米尔’‘ii坦克’的图纸卖给了在柏林进行军事访问的美国民间访问团。

天知道那群只看眼前利益的美国议员会不会因为各个武器生产商的压力而做出什么令同盟国精神崩溃的选择,只要是地球人都知道美国国会和美国国内武器生产商之间存在‘赞助者’和‘被赞助者’的关系,某名美国政客失去了美国武器生产商赞助的‘竞选资金’,那也就是那名政客退出美国政治舞台的时候了。

无论是对于同盟国的军事领袖丘吉尔,还是对轴心国独一无二的元首来说,不列颠之战的这盘棋都不怎么好下,因为旁观者实在太多了……

×××××××××××××××××××××××××××

以下不算钱。

特注:事实上丘吉尔在不列颠之战的前期真的没有在除了英国首都伦敦的各个城市部署防空武器,就是伦敦也只部署了象征性的防空武器。 其主要用意还真的是想吸引德国空军的轰炸,目的是想利用德国空军对平民的轰炸来宣传德国的残暴和祈求各未参战国的同情。

丘吉尔的目的也借由对柏林的轰炸引来了德国空军对英国的报复,没有防空武器的英国城市平民死伤惨重,先进行对平民轰炸的英国却无视了自己的行为,发动了全部的媒体全力宣传德国空军的轰炸是无耻的、残暴的、可耻的……总之,英国空军有目的的轰炸德国平民是正义的,德国空军报复式的轰炸英国平民就是罪恶的。

当然,最后英国成了战胜国,她所犯下的错误成了光荣的战史,就像苏联是战胜国,所以苏联士兵强jian他国妇女成了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使命而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