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体: 16 + -

八十八章 战火

    下大营之后,盛光仁并没有趁着天色尚早之时进行几t|进攻,而是放出了大批的探哨,搜查鹿泉城四周的情况。大部队则一直安静的待在城南的大营之中,养精蓄锐,恢复体力。

    一直过了黄昏,清军这才有了新的动静。城的守备军官不敢大意,连忙告知了伍章琳、徐振二人。匆忙赶到的二人,登上了城头马上就举起了望远镜。但是清军大营一是离得太远,二是多有营帐相阻隔,二人看的并不亲切。但也看得出,清军是全部动员了。

    伍章琳不由得看了看眼下沟道纵横的城前防御工事,清兵大肆动员为的是这个吗?现在他们似乎没有阻挠对方的力量啊,“等吧”,徐振开口道:“命令部队二级警备。”

    就像一群土拨鼠一般,三万多清军一直忙活到了清朝接近五点的时候,这才告一段落。一夜间,鹿泉城内的中华军并没有大的举动,唯一的一次“怒火”也是南标命人往城前二里处打了一发火弹。依靠着火油的支持,有一平米方圆大小的地方燃起了烈火,借助这个城头的众人总算是摸清了清军的进度如此之快的所在——马车。

    就这火弹落地燃烧,到被清军扑灭的小段时间,他们看到了三辆载满土袋的马车。“城下的土拨鼠装备不错啊!”城头不知是谁嚷了一声,顿时带起了轰天大笑,然而领头的南标等人在微笑的同时却也对清军的准备有了全新的估计。

    中华军据守的城池,除了京津一带的没有修筑大量的沟道暗堡之外,余下的外围城池都是像鹿泉这般,对城外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一点满清肯定很清楚,因为中华军有大量火枪部队的存在,再加上城外沟道纵横,他们想要发起大规模强攻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城外的沟壕填平,就像原先对付护城河一般。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想到快速运送土袋,也就有了马车的出现。窥一点而知全豹,冬季的这几个月来,西北的清军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工夫。

    南标完全有理由相信,对面清军肯定也装备了大量掘土用的铁镐、铁吧!

    天色渐渐放量,即便是有了一定得心理准备,城头的中华军依旧被清军的进度吓了一大跳,真的是太快了。东南西北四面城池外围,一二百米的沟壕防区几乎全都被填上了,最近的南城外,只剩下了最后一道沟子没完成。再也没了一丁点儿的轻视,伍章琳、徐振马上调来了全部的军队,屯守于城墙以作防备。

    与城头中华军的惊异不同,清军大营里却是充满了遗憾,没能在一夜之间填平鹿泉城外的沟壕防区,这让他们多少有了点挫败感。

    盛光仁可一点都不在乎这个,坐在帅位上乐呵呵的,看着下面的一众将官,道:“中华军难不难缠?看看夜里面的就知道了。鹿泉城外一共是二百米的防区。横道六条,纵道五条,斜曲小道无数。每一纵道都是深有六尺有余,面敌一侧为斜坡,上下多很方便,面城一侧则为直壁,内挖有凹槽,可以防备炮击。单是如此就足以说明一二。我军能在一夜之间丧其利器,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众位又何必不高兴呢?”

    “今日上午命将士们好好睡上一觉。到了下午。在南城那试探进攻一次便可。晚上费点时间。填平了就是。”盛光仁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久闻中华军火器犀利。当今天下无有与之相匹者!今天咱们就现在这忠勇军身上开开荤。”

    “军门”。阿克苏镇总兵文泰元起身说道:“中华军名头虽大却也是由梁逆亲手磨砺了十年之久。这才得以成为天下强军。但是这忠勇军。除了部分新兵。就是被逆匪招降地京津绿营兵。就他们那块料能练出什么强兵来?依末将看来城内地这个第三混成旅也不过是外表光鲜罢了

    盛光仁听了微微一笑。看着深有同感地一众将官。问道:“你们可知道鹿泉守军地来历?”

    “贼首南标。原广东绿营守备。降敌已有年余。其同伴。城守将宋伟峰同样出身。因时间颇久。是以二人很受梁逆信任。在忠勇军组建之后。两人同时领兵镇守一方。早几月地冬季作战。二人多有战功。是以此次梁逆组建所谓地北方兵团时选中了他们两个。”说话地是伊犁镇总兵阿纳呼占。他们这一镇既归属盛光仁指挥也归属伊犁将军伊勒图治下。

    “北方军团”。盛光仁玩味地一笑。“你们也都知道。这个所谓地北方军团就是等同于中华军一个师地编制。但

    了太多地忠勇军。一万人。分成了八个团。两个团又以这两个火枪团为中心。分别配置了一个兵力两倍以上地冷兵团。火枪兵。刀枪兵。炮兵。诸多纷杂是以冠名为“混成旅”。听线人说梁逆还准备给他们配属一定量地骑兵。那样地话一个混成旅地兵力就达到了万人之多。与我大清地“一镇”兵力相当。可以说。这些个混成旅是梁逆进军天下地主力。毕竟他手头地中华军太少了。”严厉地扫视了帐中地众将官。“以梁逆地谋略。他会花费这么长地时间去编组一批能看不顶用地部队吗?”

    说道最后一句的时候,盛光仁的声音猛的一厉。

    文泰元的脸色变了几变,最后站起身来,“军门还请宽心,末将知错了。”

    “嗨!”盛光仁知道,文泰元口中说是错了,心里面却不见得知道自己错了,对于以新兵和绿营降兵为主的忠勇军,他们西北诸军骨子里就带有七分的瞧不起。身处边疆的不毛之地,西北严厉的霜寒练就了他们强硬的体魄,却也滋长了他们心中的自傲,对于京津一带的驻军,除了健锐营能让他们低下头来,别的又算得了什么?

    “哈文虎。”

    “在。”英吉沙尔营游击将军哈文虎挺身而出。

    “下午傍晚之前,由你部出战。”

    “扎。”

    哈文虎是个回人,虽然才是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却也是直达上听的主。他老爹哈兴国是乾隆的爱将,征讨大小金川(二次)时战殁了。乾隆皇帝亲自写了赞词——“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多将种”。评价那是相当的高的。

    因为父亲的遗萌,哈文虎和弟弟哈文彪在军中混的是好不得意,年纪轻轻的就都是游击一级的正四品武将了。

    哈文虎回到自己部队,手下的兵丁都睡的死沉。他也没吵醒手下的弟兄,找来手下的都司、守备,吩咐了下去,要他们准备好所需的战甲。

    绿营兵大规模的装备铁甲,这在大清朝一百多年来,那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却也是被中华军给逼的没办法了,要不然那真是不可能的事情。

    满清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在没有入主中原之前,最多也就十几二十万部队。

    其中还有他们的看家精锐——八旗铁骑。

    满清之所以能够得天下靠的就是他们那十多万八旗精锐,作为手里面的拳头部队,主要战力,满清的一切军事部做都要符合八旗铁骑的需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用精锐骑兵冲垮敌阵,然后才有了步兵的冲锋陷阵。作为把其精锐的附庸兵,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机会直面最危险的战事,做一个摇旗呐喊的帮手,一个收拾战场的清理工,最早的满清步兵干的也就是这个了。就像梁明那时看的无数电视电影一般,无数的绿营兵仅仅是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印有“兵”字的军衣而已。

    所以,从入关到坐稳江山,绿营兵一直没有大规模的装备铁甲,毕竟满清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铁甲去给他们。在满清的历史中,“披甲人”处于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知道,如果铁甲遍布于军中,那么这个词也不会拥有如此的地位了。(于披甲人为奴)

    清朝全部拥有战甲的自始至终只有一支部队——八旗兵。八个旗,各有特色,各不相同。(大色四种,白、红、蓝、黄,但是镶边不同)就像满清一般战甲中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t<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

    因为出身地的原因,八旗兵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就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钟铠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绵大衣一样。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