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井
字体: 16 + -

尾声

    时间老人的脚步已经跨进了二十一世纪。

    如今,梆子井早已不存在了,十八年前的那次改造把它夷为了平地。接着,就耸起了座座高楼,接着,就出现了一个幽雅的小区。梆子井那条街还在,但也不叫梆子井了,叫“迎春小区”。小区里的人也几乎还是梆子井的居民,有几个老人也还在。张子道已经一百零三岁了。两千年的时候,他作为“世纪老人”登在了《华商报》上,还特意介绍了他早年见到毛主席的事。他常对人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出了个名。”有人很想看看毛主席给他写的那个条幅。“早都不在了,谁能把那个东西保存到现在呢。”有人不信:“解放前你不一直保存着呢,*红卫兵抄去你不又要回来了?”“要回来的是个假的,真的让人家换跑了。”“假的呢?”“假的也丢了。”于是人们就让他把早年见到毛主席的事再讲讲,他也就讲了讲;与当年在毛老三茶馆讲的毫无二致,但是现在听起来却完全不一样!

    三噱也八十岁了。起初,还把他的鞋摊摆在小区的门口,现在是彻底地赋闲在家了,也不知靠什么生活,总归是整日地打牌;实在没事了就借几盘黄碟看看。有人知道了问他:“你都八十岁了,还看那些东西干什么?”“我就是岔个心慌,啥也不想干。”不过最近一个阶段一直没有见他,有人看见他锁上门朝南山去了,说是上南五台当了和尚;还有人说是去了印度、尼泊尔,总归是至今也未归!

    再下来就是梁松山了。今年也快八十了,患有严重的脑血栓,出来进去必让人推着。当年那个身高一米八、走路总是背着手的人,现在却整日地坐着轮椅。问他当年的事,他茫然地笑笑,仿佛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说起梁松山,自然要说起李翠仙,她今年也七十岁了。现在她住的房子有八十多平方,装修也挺不错。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含光门外开了一家饭馆,颇挣了一些钱——她终于靠劳动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

    再下来,可就全是生面孔了。有些也似曾相识,但仔细望望却如同路人!我并没有在小区住,拆迁时因为没有钱也没有要房,现在住在单位分的房里。虽然不大,却也够我们一家住了。说起我来也的确可笑,忙活了一整,竟又回到了起点:仍然没有工作,仍然在家闲坐,但却不是“社会青年”了,几乎已经是社会老年了!毕业后我分到了一家工厂——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当然是工厂了——初去时厂子还不错:工资保障,还发点奖金。但是很快,效益就逐年滑坡,至上世纪末,终于资不抵债,关门了!也不知是我们这些管理干部没有管理好呢,还是经济规律使然?总归,和以前一样,我又干了一个阶段的临时工回家来了,但是现在,办事处却不会再管我了,我甚至不知该找哪里。女儿说:“你就在家呆着吧,我养活你。”她倒混得不错:广播学院毕业后,进了电视台工作,而且还是令人羡慕的主持人职业。想起来还多亏早生了这个女儿!晓梅有时也说:“当年让你要这个娃你还不要,现在怎么样,给你养老呢?”我却总是说:“我还不老,我这是暂时的,我还会出去工作。”但是工作的大门已经对我关闭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一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我就象一个遗老似的、被永远地封闭了起来,只能是一步步地走向暮年,走向那个人类的洪炉!

    那么,我干什么呢?我自认为还是一个精神比较充实的人,尽管这种精神不能给我带来某种物质的满足!我还是那么地酷爱文学,于是,就写一些东西。忽然觉得,我所经历的那些事情也颇有意思(尚不敢称为意义。)但,象我这样的小人物又怎么敢做自传呢?不做自传却又不行,于是,就有了这本不伦不类的书!

    晓梅还在那个厂子上班,还一周三班地倒着,但也倒不了多长时间了,四十五岁就要退休。女儿呢,虽然挺有出息,但婚姻方面却是个老大难:今年二十八了还孑然一身,甚至连男朋友也没有交一个。每当想到她这种情况,我就苦笑着对晓玫说:“怎么和你当年是个恰恰相反呢!”晓玫也着急,托人给她说,她也和人家见面,却总是一句话:“我是个独女养二老,你愿意了就谈,不愿意了就算。”人家来谈了,她却并不热情,甚至连起码的礼节也做不到,弄得人家往往是尴尬离去。晓梅也说她:“你到底要找谁呢?我明明有工作呢,你咋说是独女养二老呢?”“你老了还不得让我养。”“我老了有退休金,让你养什么!”实际上,女儿这样说也没有错:晓梅现在上班才六七百块钱,退休了又能拿多少呢?“就算不养你。还有俺姥姥呢。”晓梅的母亲没有和我们在一起住,独自住了一套房子。今年也七十岁了,让她搬来住,她总是不愿意。说什么,怕给我们添麻烦。那有什么麻烦的呢,你付出了,别人就要回报,不回报这心里总是不好受!可她也恪守着自己的准则:她可以为别人付出,别人一旦为她付出,她就浑身的不自在,和奶奶完全一样!于是我对女儿说:“象你姥姥这种情况,除非啥时候她走不动了你才能回报。”但女儿还是常去看她。“这就行了。”她说:“还要什么呢!”我却觉得,她奉献的远远大于她索取的。所以还是让女儿劝她搬过来。她却说,“等你们有了大房子,我就搬过去。”想想也是,现在让老人搬过来干什么呢,老人又不是不能动了,所以说是回报,也不过是说说。

    老陈早已死了,死得很不光彩:他猥亵幼女,公安局要抓他,他上吊自杀了。还有就是小陈了,虽然不是梆子井的,也值得说说。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境况比我还惨。他所在的厂子,也就是那个皮鞋厂,早已倒闭了。他领了五千块钱,就永远地回家了!五千块钱当然不能终其余生,于是,他就拿这笔钱做了点生意。先是进了些皮鞋去买,由于式样不时兴,不仅没赚钱,倒赔了不少钱。剩余的钱,他又去炒股。谁知接了最后一棒:十块钱的股票,现在仅剩两块了,而且看那趋势是再也不可能涨了!他一狠心,就全部“割肉”——总归每天都得吃饭,不割也不行!谁知就在他抛出去的那一瞬间、股票又奇迹般上涨了,而且接连几天不断:牛市又来临了!眼看着养命钱打了水漂,他从精神到肉体都不能承受了,跑到城河边徘徊了许久,但是却没有跳。他在城河里看到了银子的影子:银子穿着军装,戴着军帽,正向他微笑。于是,他又回来了。翻出银子的照片看了半天。银子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美貌——那当然是永远的了!他的眼睛湿了,一滴浑浊的泪流了下来。从此,在股市里,就经常可以见到一个身着没有领章的旧式军衣,头戴没有帽徽的旧式军帽的半大老头,但是过了一年,就再也见不到了!

    大舅前天从汉中回来问我:“你的那部书写得怎样了?”我说:“还没有完工。”“一定要把我写得勇敢点!我一直和反动********,我实际就是个英雄!”梆子井拆迁后他就去了汉中。爷爷早年在那里还有一个院子,但是却早被公家收了,而且时间也过去了三十八年,他在那里也呆了有十八年,能不能要回来,似乎已是很清楚的事了。“一天两天当然是不行的,要打持久战呢!”可如今,他已经七十岁了,真不知这持久战还能打多久?如今,院子也拆除了,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可是他说,“我的院子就在这里,我在这儿有一方爵业,不管他今后是谁的,他曾经是我的,迟早他都是我的!”他就怀着这个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年找的那个寡妇也早已离了婚,但是却给他留了一个女儿,女儿今年也十八岁了,也不上学,整日在街上流浪。除此之外,他就什么也没有了。逢人就说他那些五马长枪的事情,别人不爱听,倒是为我这部小说增加了不少素材。对于未来他总抱有信心,总认为他还有出头的日子,就象当年他在那个农场一样。“那会儿我就没想着能出来,但是最后,我还不是出来了!啥事说不来,说不定我最后还能成个大款呢!”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这种可能也不是不存在,但是时间对他来说,似乎已经不多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