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天下
字体: 16 + -

第23章 我就是作死,你来打我呀!

    

    你说啥,大华的国都竟然没有修城墙。

    杜伏威有点坐不住了,他现在很憋屈,为啥呢?还不是因为他实力最弱,任人欺负。

    别看李密的瓦岗军见了大唐军队,就怂的跟孙子一样,但是杜伏威的军队见了瓦岗军照样跟孙子一样。

    就连那个什么程咬金和王伯当都敢趾高气昂的对着局势指手画脚,要他做什么正确的选择。

    他还能选择个屁呀,只能乖乖的认怂,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最后才送他们揍人了。

    启禀主公,据探子来报,是真的。

    那为什么现在才报告给我。这特么的都过去多久了。

    陛下,我是我们没派出探子,实在是探子的对手太强大了,对面的大华军队就跟长了千里眼似的,我们派的人还没到地方,就被人抓住了。

    啥,你们怎么这么菜,那这个消息是怎么来的。

    是从大唐那边传过来的消息。

    我靠,人家大唐都传得满城风雨了,你竟然还有脸说自己是自己的对手太强大。

    陛下,实际上,大唐也是太强大呀。

    哎,就他妈的老子弱,任人欺负,连消息都打探不到。

    你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修城墙吗。

    据属下猜测,有这么几种可能。

    哦,说来听听。

    第一种,是因为时间短,没有修好,我们受到以讹传讹的影响,最后就成了不修城墙了。

    额,别告诉我这消息连二手都算不上。

    是的,主公。

    我彻底无语了,你接着说吧。

    第二种,第二,可能是因为没钱,据说大华最近招了数十万来自各地的乞丐,一下子这养活这么多人,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造城墙也很正常。

    嗯,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这个李承枫这小子搞啥呀,是不是傻,不建城墙专门收那些乞丐。还有没有别的说法呀。

    第三种,就是向我们挑衅,他觉得我们太弱了,没必要建城墙防着。

    岂有此理,我看就是这第三种可能,别人欺负我也就算了,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也敢侮辱老子。

    我们手下还有多少人。

    回主公,3万5千老兵。其他的都是新兵蛋子。

    啥,你再说一遍。

    不,我们有6万大军。

    去你妈的6万,老子说有10万,你就算给老子去挨家挨户抓壮丁,也得给我拿出10来,不然老子就拿你一家老小当炮灰。

    别,主公,我一定给您凑出十万大军。

    哼,限你三天。

    啊,主公才三天呀。

    怎么,你有异议?

    不,三天就三天吧。

    哼。快滚吧。

    是。

    来呀,给我找几个小妞来,主公我要泄泄火。

    是。

    …………

    

    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呀。

    陛下,此事必有蹊跷。

    哦,李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遵旨。臣认为,事出有异必有妖,经这些日子来看,这李承枫并不是什么等闲之辈,虽说他行事古怪,但总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他收拢各地的流民和乞丐来说,就是一个大手笔呀,长此以往,恐怕势力会日渐膨胀,希望陛下早做安排。

    是呀,朕也想不明白,他什么自信,敢于不建城墙,难道就不怕杜伏威拿着他的人马直接杀到他老巢去?

    陛下,俺以为,那家伙要么就是收那么多乞丐,没钱了,要么就是年少轻狂,看不起杜伏威那货。

    尉迟卿家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大家都是些什么看法,房卿家、无忌你们说呢?

    回陛下,臣认同李靖大人的看法。

    人也认同。

    诶,怎么俺尉迟黑子就没人响应呀,难道俺说的没道理吗?

    尉迟将军,要按照常理来推断,你说的一点也没错,而且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也不能用常理推断的。否则就是落入别人的圈套。

    哎,有整这些弯弯绕的,就不能痛痛快快打一场。

    尉迟将军此言差矣,这兵者,诡道也,硬碰硬,只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历史上往往会有很多人出奇谋,兵行险着,以求用少量伤亡换取巨大战果。

    李爱卿,说得有理,哎,若是侯将军在此可能另有一番见解了。

    陛下,别提那个瘦猴子了,我看他分明就是故意在后方拖后腿,那个什么吐谷浑是个神马玩意,他侯君集也敢说久攻不下,苦无战果。

    要是换做俺尉迟恭,保准不出一个月,就把吐谷浑给灭了。

    诶,看来尉迟将军对于候爱卿有很大误解,朕相信他是忠于朕,忠于大唐的。应该是高昌和最近出现的李元昊给了他很大压力。

    可以我那痴弟弟不听我劝告,擅自出击瓦岗军,结果被李密那厮耍的团团转,本来我还想来个一石二鸟之计。没想到还是错估了元霸的反应,本以为他会听我安排,晚一点再出击,身边也能有个人提点,不至于一颗假人头就把他给骗了。

    是呀,赵王殿下那脑瓜真是比俺老程还傻,就跟小孩子似的,可惜了一身天下无敌的武艺。要是他不傻,我们大唐早就横扫天下了,这倒好,每次让他上战场都是坑蒙拐骗的,搞得我们像人口贩子一样。

    李世民心说,要是他不傻,恐怕玄武门,就不止要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了,还要再加上一个李元霸。果然,无情最是帝王家呀。

    陛下所言极是,现在李密是看清了我们李唐的尴尬处境,两线作战,没有办法全力出击。

    切,俺尉迟恭又不服了,李密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怕他作甚。

    无忌,你怎么看。

    李密之所以现在还不投降,不是因为不想投,而是想要更大的利益。

    什么利益?

    李密想封王。

    嗯,长孙大人,言之有理。

    什么,就他那鸟样也想封王,我看他是想封王八。他以为姓李就能称王了,还真以为他搞得那个什么李氏当王的把戏骗得了世人呀,俺尉迟恭都看出来了。

    现在朕也是头疼不已,诸位爱卿快想想办法,怎么处理当前的局势吧。

    陛下臣以为,必须先稳固后方,将吐谷浑之事彻底解决,才能后顾无忧的对付李密。

    臣也是这样认为的。

    臣也同意房大人的看法。

    那诸卿认为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两个字。

    何也?

    换帅。

    哈哈哈,这话俺爱听,早就该把瘦猴子换回来了,换俺尉迟恭去。

    去去去,别瞎捣乱。

    这个,不太好吧,临阵换帅,兵家大忌呀。

    陛下,用兵之道不可拘泥于兵书上那些只言片语,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

    李卿之言,朕受教了。罢了,换帅就换帅。该换谁去呢?

    秦琼秦叔宝。

    啊,秦二哥?他会同意吗,不是说不动兵戈了吗?连马都送人了。

    诶,我记得他说的是不对李家人动手,这李承枫姓李,李密也姓李,吐谷浑可是不姓李呀。

    对呀,朕也是一时糊涂了,大不了朕说点软话,秦二哥是吃软不吃硬的人,想必会答应的,他还是挺重视我们的结义之情的。

    对嘛,秦二哥就应该出来练练,整天闷在屋子里吟诗作赋,简直是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好,我们再谈谈我这个侄子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也对呀,一开始是那小子来的,没想到扯了半天才绕回来了。

    不建城墙,不建城墙,不建城墙……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比较一下建城墙和不建城墙的优劣,也许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看出点端倪。

    哎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李爱卿不愧是我大唐军神呀,朕的智囊呀。

    李大人,足智多谋,我等佩服。

    陛下、还有各位大人谬赞了,我只是平时喜欢多分析,动脑筋而已。

    好了,你就别谦虚了。快来分析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