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字体: 16 + -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赴死扬州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甲申天变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李四目前的实力。还远远没有强大到以力破局的的步尽可能的利用局势

    自古圣贤不用势。贤势如冰炭似水火。李四可不是什么圣贤。更无力树起自己的“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乘势而起。

    无论是大泽乡陈吴这样的失败者。还是汉高祖明太祖这样的成功者。无不是起于乡野。势成燎原。莫不是借助了大势之力。在混乱之中振臂一呼再呼。终成随踵比肩从者如云的大势。后世无数出身草莽的世之豪杰莫不如此。终于在混乱的绝世之中劈开一条生路。走出一条英雄之途。

    以力破局。那是起势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除了借助“大势”别无他法。

    李闯破京崇祯殉国满清入关中原沦陷淮扬危急等等这一切巨大变革就在短短的一年之中轮番出现。哪一次剧变都是李四的一次机会。每一次都把大势利用的淋漓尽致。终于成就了赴死军今日的辉煌。

    每一次大势的改变对于赴死军。就如洪水之对蛟龙。烈焰之对凤凰。一次又一次冲天而起。一次又一图腾涅。终成为天下人的希望。

    清军渡江。江南已是一日三惊。无论庙堂还是乡野。都处于一种动荡和不安的躁动之中。这么好的机会李四又岂能放过?

    只要过了这个关口。李四完全有把握自己“造势”来推动天下风潮。很多改变这个时代的步骤都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下去。再也不是卵翼于局势之下谨小慎微的一点点挪动着向前。

    身后就是赴死军雄壮之士。这些聚集在日月血旗之下的英雄把李四当成了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因为他们坚信李四这样的大英雄。有足够的力量能够让星辰落的日月升起。他们更坚信在这个惶惶绝世之中。也只有李四才能力挽狂澜只手补天。

    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把他们从乡野村氓化为百战勇士。同样是这个看似平凡普通的年轻人。让他们的家人温饱丰足。还是这样年轻人。给绝望中的世人以希望。让胞和敌人都知道:只要赴死军还在。这天就塌不了;只要李四在。就算天塌了也能顶回去。

    再后面就是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这些百姓跟随赴死军一路同行。因为只有赴死军能给他们希望。并且只有赴死军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他们。

    家园毁了可以再建。但是希望不能没有。

    百胜金身的赴死军就是他们的希望。天神一般的忠诚伯就是他们的希望……

    鞑子过了江就等于是已经登堂入室。是时候拼命了。再不把命填上去。这个家就完了。

    李四看着一张张热切的脸庞。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以从未有过的果断决绝语气说道:“要战……”

    大伙儿都等着呢。

    忠诚伯以昂扬的身姿站立于鲜红赤艳的日月血旗之下。土黄军装上的那道通体红线从来没有如现在这般耀眼。血一般的殷红:“我命令……”

    ……

    在李四调兵遣将的同时。南京城中也在积极备战。

    素有东林西首之称的钱谦益表现最为抢眼。在这危急时刻。将忠君卫国的一片血诚体现了个淋漓尽致。

    钱谦益钱大老爷。一把年纪犹不忘大呼与清军决战。在民心惶惶之际。尽起府中奴婢随从宣扬抵抗清兵。

    钱大尚书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整套的戏曲服饰。顶盔贯甲的装扮成元帅模样。一身的虎头鱼鳞吞云甲。袖云领煞是好看。因为是戏服。不可能用铁铜皮打造出来的真铠真甲。一水儿的素缎子。比真正的铠甲更加轻便好看。最为夸张的。这位尚书大人还穿了只有戏曲里才有的战裙。身后的“背虎”皮套子里还插了三杆护背旗……

    戏服都出来了。真是要多夸张有多夸张。以钱大人的这身行头。根本就不必再装扮。锣鼓家伙一响。绝对可以直接唱一台《定军山》的好戏。

    “哎呦。南京城这是怎么了?那边太子在闹。这边钱大老爷莫非的要唱戏?”爱热闹的老百姓怎么也想不到堂堂的钱大人居然弄的这么有意思:“有点儿意思。这是要唱哪一出?《定军山》?”

    “不象。我看是要唱《战长沙》吧?”

    “也不对呀。《战长沙》里他演哪一位?关帝爷爷可是红脸儿的。再说他也没有拿青龙偃月刀哇?莫非是要演老黄忠?更不象这就。连弓也不背。怎么演黄忠?”

    “你们瞎吵叫个啥?这摆明了是要唱一出《昭君出塞》的嘛。这都看不出?你看看后头的那个岂不就是王昭君?”

    在钱谦益的身后。一年轻貌美的女子身披翠色披风。穿嫩绿的小衫。腰肢芊芊眉目如画。怀里还抱着把琵琶。端的是赛过西子不让貂蝉。尤其是云髻之上还插了两根短翎子。更显的英姿飒飒。

    这女子就是钱谦益的小妾。据说是江南第一美女。雄踞秦淮八艳之首的如是了。

    如是的本名说出来还真没有几个知道的。可柳如是这三个字早就艳名远播谁不知道?出了名的大美人呐。

    自从柳如是收入钱谦益内房之后。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这一回当着宁城父老的面子这么一露脸儿。当时就引起轰动。

    早有些心热的登徒子在一旁发出怪声:“小娘子如此装束。又怀抱琵琶。可是要和钱大人共唱一出《昭君出塞》?”

    有了柳如是。谁还稀罕看钱谦益这个老头子?

    或许是为了继续吸引人的眼球。或许的胸中热血真要喷薄而出。钱谦益挥舞着一把镶金嵌玉的华贵宝剑。也不管有没有开刃儿。就不住的大呼:“敌警日逼侵扰江南。焉不知江南已不堪旦夕?钱受之(字)深受圣教诲。愿亲敌外辱。受之虽不。却也要效一效通义韩王。阻敌于宁城之下……”

    “怨不的这个装扮。原来是想学韩世忠韩老爷。”看热闹的宁城老百姓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位钱大人是要唱一出《黄天荡》的大戏。

    “狗屁不是的东西也想学韩老爷。真不知道自己个儿是什么货色呢。”宋时的韩

    金兵大战黄天荡。其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阵击鼓助威。人本就是慷慨豪迈的人中俊杰。再经过戏文和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早成了关帝爷爷一般的神人。

    就钱谦益这副德行怎能及韩世忠韩老爷的一根小指头?还把柳如是搬出来……

    虽说当年的梁红玉也是出身风尘。和柳如是也差不多。可柳如是怎么能和梁红玉相提并论?这不是平白的辱了韩世忠爷爷夫妇的么?

    “什么他娘的玩意儿。就这幅德行还想着学通义韩王。不学张邦昌不做秦桧就已经不错了……”

    下面的老百姓已经在偷偷的小声叫骂了。

    同样是外敌入寇。夫人同样都是出身风尘。钱谦益自认唱了一出满堂喝彩的好戏。在热闹的人群当中招摇而过……

    钱谦益柳如是夫妇二人登上西门。

    西门之外遥望浩浩荡荡的江水。但见烟波浩渺一望无边。顿生豪迈血气。

    隐隐约约可见见面有三条筏子正顺水西来。钱谦益当即气血沸腾的高叫:“斩阵杀敌。只在今朝。我要让满洲敌兵尽数葬身江底。要让我宁城再复熙和。夫人。奏《破阵乐》于我助威。”

    琵琶声急。声调慷慨激昂。正是名动天下的《破阵乐》。

    如是容貌清秀精通音律。又是一手的好琵琶。钱谦益待到乐曲到了最激昂处这才合着节拍大喊:“来人呐。给我开炮击敌……”

    “大人。炮卒还未到来……”

    “要你们开炮。两军阵前再有嗦。军法从事……”

    钱谦益挥舞起军法的鸡毛当起了令箭。小兵也不敢怠慢。匆忙喊上几个人。赶紧装填……

    片刻功夫。炮已装毕:“大人。炮位准备妥当……”

    “开炮。”

    伴随这钱谦益的高喊。“轰”的一声巨响。震的城头仿佛都在晃动。

    再看江面。依然如故。连个水花也没有溅起。

    回望城头。炮台上已是一片狼藉。

    十来个兵丁已倒在血泊之中。大将军炮往前蹿出去多半截。炮位的后半部分已经不见踪影……

    炸膛了!

    让没有摸过炮的小兵胡乱装填。炸膛也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钱大人运气不怎么好。第一次就赶上了。

    一见这血肉模糊的情形。钱大人哪里还分的清楚是敌人炮击还是自己炸膛。脑门子都要炸开了。喉咙里“咕噜”一声险些晕厥过去。

    “清兵甚锐。尔等好自守城。我……我……”傻子一般愣了一下。钱大人立刻开始筛糠。哆嗦着慌慌张张的就往下跑。

    上了匝道口子。才想起来后面还有个扮演“梁红玉”的柳如是。赶紧蹿过来。拉起柳如是就走。

    要说诗酒往还书画歌舞这样的风流勾当。柳如是可是见的多了。可刚才那一幕实在太过唬人。鲜血碎肉齐飞。脑浆内脏乱舞。生生是要唬煞人呐。

    秦淮首艳知道的大道理虽然不少。可这样血腥的场面做梦都没有见过。脸上几无人色。都瘫坐在那里起不来了。哪还记的《破阵乐》的调门?

    “钱大人。钱大人……”守城的兵丁怎么能让他这么走掉?赶紧追上来。也不顾什么上下尊卑的拉扯住钱老大人:“鞑子指定就要攻城了哩。钱大人刚好坐镇指挥……”

    “我……我尚有要务……”

    “守城已是第一要务的呐。大人。”

    “守城……守城你们去找马阁部。他是负责京中守备的……”

    一出《黄天荡》的大戏还没有开始唱就已经落幕。男女主角仓皇退下。

    鞑子的兵船不时出没在长江江面。可城里身居要职的老爷们跑的跑闪的闪。很难再找到个主事的。这西门还怎么守?

    幸亏钱谦益的提醒。守城小兵这才知道马士英已经回了城里。赶紧带上几个人跟着钱谦益去马士英府中传达敌警。

    刚一到马士英府门之前。就见马府上下人等络绎不绝。门庭如市一般热闹纷繁。两百多家丁装束整齐。一的小打扮。身后大小车辆几十。丫鬟婆子多人。一个个都是挽着包袱。好似要出远门的样子。

    钱马二人本就是多年的老对头。一看马家人这个样子。就知道马士英想要脚底板抹油准备溜之大吉了。

    你马士英不是强硬如铁的么?我都还在大呼酣战。连老婆都上过阵了。你马士英跑什么跑?

    这样的机会当然要出言讽刺。钱大人素来又是牙尖嘴利的。怎能放过这个机会?

    “马阁部。马阁部可在……”

    “喊什么喊?什么事儿快讲……”钱谦益这才注意到马士英就在自己身不远处。

    现在的马士英一身深青的紧衫子。小帽软鞋。上马服都穿的整整齐齐。若不注意还以为是个行脚的商。哪里还以前那种雕花玉带紫金章的勋臣排场?

    “马阁部不是要誓死抵御敌军的么?为何如此装扮?”

    在钱谦益万分的意的讥讽之下。马士英脸色通红:“京营武备。亲军都护早不听调遣。这宁城已不可守。唯有暂避一时再从长计议吧……”

    “马阁部首拥勋阁之臣。怎能躲避敌军锋芒?做怯懦之举岂不是让人耻笑?”老钱大义凛然的说道:“为臣者当以身侍君。国殉君殉。当共殉之……”

    “自古忠孝不的两全。我尚有老母。先把老母送至万全之所在再回来行壮烈之举……”

    国家危难之际。忠臣虽没有几个。孝子却出了很多。

    马士英上马将行。那些从西门过来的小兵如何肯放他走。一把拉住缰绳痛情而陈:“马大人你可不能走。马大人素来就是主战的。现在西门连个主事的都没有。您要是再一走开。清军肯定可以轻易破城。”

    “什么清兵?哪里来的清兵?”马士英使劲的夺缰绳。奈何那士卒就是不肯松手。

    “清军正编造排筏。旦夕之间即可进攻呐马大人……”西门士卒也是真急了:“今晨清兵曾试探城中虚实。以火炮射之。城头的旗杆都被打断了……”

    “一派胡言。清兵自在城北如何

    ,西。分明是乱我军心蛊惑士气。拖下去。给我打。

    那些个马府家丁也是作威作福惯了的。齐齐涌上前来。七手八脚按住那个西门士卒就是一通好打。

    “老爷说没有清兵。就没有清兵。你敢顶撞老爷。打不死你……”

    “哎呦。可明明是清军试探了的。我军还开炮还击过呢……”

    马士英怒道:“我怎么没有听到炮声?还是嘴硬。给我继续打。打的他改口为止……”

    同来的伴当看这个小兵被打的口鼻流血。有脑筋机灵的赶紧改口:“这位兄弟是个新兵。不明情形的。今晨确有舟船靠近。我等为防宵小窥视。架炮轰击。连发三炮。江上舟船早已经粉粉碎碎。这小兵以为是有敌警。其实江面平静警讯寂籁。根本再没有见过什么可疑动静……”

    “我早知是如此这般情形……”马士英赶紧命人启程南下。

    几个小兵赶紧拉起被打的鼻青脸肿的伙伴。看着浩浩荡荡远去的马士英车队。一口吐沫吐到街心:“还他娘朝中重臣。都是些什么狗屁啷当的玩意儿……”

    (钱谦益唱大戏是经过艺术夸张的。南京陷落前夕。《明季南略》中确有他安排人唱戏御敌的记载。他的小老婆柳如是也是参加了的。这点是真。老钱本人的段子不保证真实。还有马士英在这个节骨眼上的表现。看似荒诞。也和他本人的性格习惯不符。也是真实。不过稍微加工一下而已。考据党合理党退散吧——者按)

    南京城中。热闹非凡。文臣武将齐齐涌出。或逃窜或隐匿。谁还管什么狗屁的朝廷。谁还理会什么百万黎庶?先保住自己个儿才是正经。

    这几天来。弘光帝寝食难安。白嫩如妇人一般的肥脸都起了一层层的褶子。真如“春风吹皱”一般模样。

    清军南下。太子在城里闹的已不可压制。京中守备又调动不灵。让这个很少操劳国事的皇帝不的不开始操心更多的国事。

    自打江防一破。弘光就真的是头肥猪也明白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只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本来还望着收拢一下各部各司的人马继续南退。不想已经收拢不起来。

    有腿儿的跑了个七七八八。剩下为数不多的也在汉王府太子那边折腾呢。弘光朝已经土崩瓦解不剩下几个人了。

    这个时候还能怎么办?只能找倚为泰山之靠长城之坚的马士英。

    “马府空空荡荡。上上下下已经找不到人。听周围的百姓说。已经跑出城去了……”回禀的小太监这么一说。弘光立刻就明白了:完了。都完蛋了。就是老天爷本人过来也收不起这样的残局了。

    面临如此局面的弘光帝反而表现出一代帝王应有的“镇定”。从容不迫照样看《华清雍和》。饮完了壶中美酒之后把酒壶一扔。

    下面的宫人赶紧盯着那酒壶看。眼珠子也不敢错一下。这是宫里头的规矩。要是看了不该看的。别说眼珠子。就是脑瓜子也保不住。

    弘光帝根本就不许唱戏的俊男少女卸妆。解下裤子就的逞了一回淫欲。胯下的少女美童虽是眼中含泪终究不敢哭泣出声。

    心里的火气都撒在这些俊美的少男少女身上之后。弘光帝看着这些孩子。青白色的脸上杀气几度浮现:这些美妙的少年味道可真不错。才用了没有几回呢。哎。真舍不的就这么杀了……

    “你们走吧。”弘光终于没有忍把他们全部杀死。

    遣散了这些心爱的俊美优伶之后。弘光帝又招来新近才选出来的一后二妃。

    这三个美人可是千挑万选才找到的。而且一个比一个的年幼。还没有享用几天呢。就这么扔掉实在可惜。可不扔掉还能有什么法子?

    “朕……哎。朕欲南狩。一路之中恐多有颠簸。你们各自归家去吧。”对于性喜渔色的弘光帝来说。弃这几个美人实在是比割他身上的肥肉还要难受。都是初经人事的鲜花呐:“归家之后好生等待。朕若返回宁城。还会招幸你们的……”

    遣散了皇后和两个妃子之后。弘光帝命几个贴靠的宫人收拾些随身的物件儿。回首再看看身后花费万千资材建立起来的皇宫。根本就没有来居住几天。大部分还没有完工呢。不的不有些不舍的易服乔装出宫而去……

    功里的宦官和宫女早就开始不安分了。明目张胆的四下乱窜争抢财物。有几个平日里刻薄寡恩的后宫要人则被受欺压已久的宫人们活活打死。

    什么金银顶。什么镶玉嵌珠。这些值钱的玩意儿还没有安装完成就被宫人们了下来。不论是蜀锦还苏绣。不管是外的进贡的壮锦还是本的的云锦。一匹一匹从府库中翻腾出来……

    皇帝都跑了。宫人们还能有什么落头?这个时候不抢点东西后半辈子就等着喝风吧。

    城中已是一片大乱。许多百姓听说马士英跑路之后。将马家在西华门和北门桥的两处豪宅打砸一番之后。一火而焚。

    众人又齐齐奔赴阮大铖家。只不过来的有点晚了。

    阮大才子是江南第一文艺骨干。家里头歌女舞姬上千。好一点的金银细软早被这些能歌善舞的文艺人士哄抢干净。来晚了的百姓们只来的及抢走一些粗鄙之物。根本也值不了俩小钱呢。

    在阮家后宅当中。反而搜出几十缸弘光铁钱。

    这些铁钱里头都是铅铁。一点铜也没有。偏偏弘光朝还要强力推行这种铁钱。并且是什钱。以一个铁钱当十个铜钱花。可把老百姓害苦了。

    这已经是明火执仗的硬抢了。偏偏还打着朝廷的名义。

    两吊这样的铜钱等于以前二十吊。可以买走老百姓七八石上等的好米。可谁不知道这些铁玩意儿不值钱你不收还不行。谁叫人家是朝廷哩。小民能有什么法子?

    历朝历代。面对贪婪的朝廷。小民就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这些铁钱到了老百姓手中。连一夜也不用隔。就贬的一文不值。

    到了明天你就是推着一车铁钱出去。也买不回多少东西来。

    这

    廷。想不恨都不行了。

    为了泄愤。老百姓们把一缸一缸的铁钱全部撒在阮家的房顶上。一把大火烧了他个王八犊子的……

    若说北都沦陷之时多少还有一丝悲壮和苍凉的英雄气概。而南都君臣则是赤裸裸的不要脸了。在一幕幕荒诞不经的闹剧中演绎着这个王朝最后的疯狂。

    若说北都还是沦陷于闯军之手。是因为军事层面的缘故。那南都则是被民众推翻的。就算没有清军大举迫的背景。如此的弘光朝。如此的君臣。只要有一个火星儿。足以燎原。

    到了这样的局势。聚集在汉王府附近的太子等人还在等待着。等待着足以定鼎乾坤的一些大变化。

    至于这个变化究竟是什么。无论是太子本人还是一众的学官。心里都没有一个准数。手中没有足够的兵。仅仅凭借这些底层百姓卷起的风潮就真的能够推翻弘光朝。就真的能够让太子白鱼化龙?

    这也太简单了吧?

    “城外守备兵力不入。还有谁能挡住咱们?”面对这些墨守陈规的学官。面对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的太子。魏无牙急的如同锅中跳豆。几次召集那几百赴死军战士想要强行闯宫。都被东宫众人拦阻下来。

    “我们已经争取如此多的民心民意。风潮正在倒向我们这一边。此时此刻。尤其是要以稳重为先。稍有不慎则功亏一篑……”

    “都什么时候了?已经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再挡住咱们。还讲究个什么稳重为先?”这帮子想成大事。却没有于之相匹配的胆量和气魄。

    风潮已经是掀起来了。可不能总在这汉王府附近呆着吧?这些太子系众人又拿不出个切实可行的章程……

    魏无牙都开始鄙视这些人了:“连最起码的担当和勇气都没有。偏偏心比天高。要不是有我们赴死军。你们还能成个屁的事情……”

    不时有捧着抱着各种绫罗绸缎细软物件儿的百姓匆忙跑过。老神棍是什么眼光?一眼就看出那是宫中禁物。

    “娘的。宫门都不守了。老子还在这里瞎耽误工夫有个屁用?”魏无牙爬上汉王府门口的汉白玉狮子。一扫猥琐之态。恍如一张蓄满了力的硬弓一般。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来。”

    机会都送到眼皮子底下了。再不起事。就等着夜长梦多吧。

    对于机会。老神棍有着近乎本能一般的敏锐感觉。再不做丝毫犹豫。也不理会太子是不是同意。跳下石头狮子一马当先的越众而出。

    “来人。掌旗!”

    在魏无牙的呼喊声中。一面日月血旗用竹竿子挑着飘扬起来。

    “当年忠诚伯于百万贼军之中硬闯北都皇宫。今天我要带着弟兄们闯一闯这南都的皇宫。”自加入赴死以来。虽然也做了几件实打实的大事。可这定鼎皇宫扶立一个皇帝出来的功勋怎么说也不是小事情吧。

    老神棍腔子里那股子劲头儿一下子就喷薄而出:“闯宫!”

    当年还是护村队时代。李四就从北都皇宫中杀出。是何等的威风。又是何等的荣耀!早已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曾经参加过那次行动的几个老兵一说起这事儿。下巴颌子都能昂到天上去。后来的新兵只有仰慕的份儿。

    今天终于又有了一次这样的机会。谁还肯落后了?

    早就帮着赴死军把武器藏匿起来的浙商掌柜们赶紧应声。四下隐藏的十几辆车子飞一般就送了上来。

    一柄兵雪亮的叉子擎在手中。一件件土黄带血线的军装穿戴完毕……

    眨巴眼儿的功夫。一片威武虎贲就出现在万千宁城百姓面前。

    赴死军的大名大伙儿早就满满的灌了一耳朵。如何如何的敢战。如何如何的威猛。都传的云山雾罩。可谁也没有见过赴死军的真容。

    这一回算是见过真的了。这一遭可算是见到活生生的赴死军了。

    |不说是如何的整齐肃穆。光是那让人不敢近前的腾腾杀气就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充出来的……

    “原来这就是赴死军呐。开了眼啦。”

    “今天的好戏才刚刚开锣。精彩的在后头呢。好好瞧着吧。”

    在宁城百姓的窃窃而语当中。日月血旗急速前移。

    六百赴死军壮士步履坚定的紧紧跟在战旗之后。大踏步的前进。看这架势。就是前头是火海刀山也敢硬趟过去!

    后面的老百姓也成团成批的跟着。转眼之间。挤的人海人闪如墙如壁的汉王府就空空荡荡。只剩下太子和学官等几十个人。

    就是负责这些人安全的那几个孩儿兵。也撒开了丫子紧紧跟上。

    几个学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办法。

    “如此操切行事。恐有难言之乱呐!”

    “就是。赴死军勇则勇亦。却多是不懂谋略的……”

    “说这个还有什么用?”杨廷麟当机立断:“赶紧跟上吧。”

    离开了赴死军。他们就什么也不是。

    连看热闹的老百姓都跟着去了。还能有什么指望头?

    正在渐渐变的混乱的宁城当中。已经起了好几处火头。四下都是胡乱奔走的百姓。许多趁火打劫的宵小之徒也做起明火执仗的勾当。就在这个时候。一面日月血旗迅速穿过。直直逼近皇宫。

    “赴死军来了!”一看到这面旗帜。有心作乱的宵小也的好好考虑考虑。慑于赴死军的威名。只好讪讪的退下。惶惶慌乱的百姓则如见到了什么希望一般。抚胸庆幸:“还好。还好有赴死军过来。要没有赴死军这根定海神针。指不定会乱成什么样子呢……”

    就在这一两天里。清军要攻打甚至要屠城的消息让所有人都赶到恐惧。心里的那根弦都紧紧的绷着呢。可朝廷里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出来挽此危局的。绝大部分人都收拾搜刮来的民之脂膏跑路。就连最为显赫的君相二人都跑了。还能指望什么人为这个天下出力?

    虽然大伙儿都从心底恨弘光君臣。可好歹也算是个朝廷吧。到了这个时候不指望朝廷还能指望谁?

    偏偏朝廷就是指望不上的。这实

    人们绝望透顶。

    鞑子来了还有谁能挡的住?君君臣臣的可以跑。老百姓怎么办?就在许多人收拾行装准备离开热土的时候。终于有一面日月血旗在宁城亮了出来。

    是赴死军!

    在这个处处绝望的南都城中。很多人都把这面旗帜当成最后的希望了。

    越是到了这种危急的时候。越是不敢轻易提起。因为赴死军已经是最后的指望头了。万一指望不上。可就全完了。

    万众瞩目。天下揪心的时刻。赴死军终于没有让大伙儿失望。

    战旗都亮出来了。

    好!有盼头儿!

    赴死军能飞援江北。能为扬州血战。今天宁城有用的着赴死军的时候了。大伙都等着这根大明朝唯一的定海神针。天下第一的强兵“粉身来护”呢。

    总算是盼来了。

    在街面儿上哄抢的青皮的痞不也赶紧收敛了么!

    这才是真正强兵的威慑力量。大旗一打出来。谁也不敢再捣蛋。

    日月血旗如飞一般。迅速越过数条大街。在稳定民心震慑贼子的同时。快速来到宫门之前。

    皇宫之内同样起了几处火头。宫门大开。宫门的封示早就不知丢在了何处。宫女胡乱奔走。官四下逃。正携着抢来的财物要跑呢。忽然看到前面一支杀气腾腾的队伍开赴过来。

    惊惶无措之间。魏无牙已在高喊:“赴死军前来。俯首者恕。乱动者斩!”

    雪亮的叉子如丛林一般就挺了进来。正要泉涌而出的宫人早就唬的心寒胆落。赶紧把手中财物抛弃道旁。哆哆嗦嗦的跪拜在的。

    对于这些宫人。赴死军根本懒的搭理。直直的硬开进来。

    宫内还有些卷着财物四下奔走的内官还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忽然见到这这么一大帮子人进来。立刻尖着嗓子高叫呼喊……

    “噗!”“噗”数声。几处血泉汹涌。尖锐的喊声已噶然而止。几个宫人已躺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不住的抽搐痉挛。巨大的贯穿性伤口正有血沫子汩汩而出。片刻之间。抽搐的手脚就是猛然一松。再也不动。

    “扫清各殿各宫。若有抵抗。格杀勿论。”

    “作乱宫人。格杀勿论。”

    “有嚣闹喧哗者。格杀勿论。”

    “再有擅闯内宫者。格杀勿论。”

    这个时候要想尽快稳住局面。就的行雷霆手段。

    老神棍的身上哪里还找的到一丝一毫猥琐寒酸之气。其凌厉果断的气魄就断然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就能装出来的。

    “太子……嗯?太子呢?”只不过是微微的嗯了一声。眼看着就要成为首拥阁臣的刘理顺心里就冒起一阵子寒气。唯恐这位官职还不如芝麻绿豆大的魏宣慰忽然再冒出一句“格杀勿论”来。

    平日里因为偷食乡民的食物。一个民妇拿着面杖都能把这条老神棍追出几条街去。这老东西也只能嘿嘿的赔笑。

    想不到忽然之间就好似换了个人一样。眨眼之间就是如此的锋芒毕露势不可挡。

    连刘理顺这样的自己人说话都加着小心呢:“太子马上就到……”

    “要快。怎这般慢慢腾腾……”在对太子的迟缓表示不满的同时。魏无牙大声发布命令:“御用监尚宝监尚衣监印监的宫人提过来见我。”

    说话之间。后面的太子终于赶了上来。杨廷麟都跑的气喘吁吁。就更别提别人了。

    “快着点。都什么时候。还这么磨蹭。”对于这个即将身登大宝成为九五之尊的太子。魏无牙连最起码的礼仪都顾不上了。

    众人也晓的到最为关键的时候。对于魏无牙的无礼只当是没有看见没有听见。

    乾坤定鼎的时候到了。又是如此的紧急如火。怎么还顾的上这么多的繁文|节?

    片刻功夫。四监的宫人就被赴死军的战士提了过来。

    这四监的大太监在宫里头可是威福惯了的。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早被眼前的情形吓的尿在裤子里头。只是冲上不住磕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卤簿仪仗何在?”

    “宝玺敕符将军印信都给我缴出来。”

    “御用冠冕袍服。还有皇帝一应的服饰都取出来。”

    魏无牙身上的杀气都能逼出三丈远:“若是迟了。老子立刻让你们这些阉人死个十七八回。明白了没有?”

    宫中争斗夺嫡之事不是没有听说过。可如魏无牙这般凶神恶煞的还真没有见过。带着血的叉子在眼前一晃悠。谁不害怕就有鬼了?

    几个太监抖的如同风中黄叶。被几个赴死军战士架着去取诸般物件儿。

    当此嫡位鼎革之际。无论是太子本人还是那些东宫学官。都激动的难以自制。身子都在忍不住的颤抖着。

    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也经历了太多的风浪。好在天可见怜。这个最为神圣也最为庄严的时刻终于降临。

    魏无牙站在阶上。一点激动的神色也没有。看着这些学官的样子心里却是在想:“老子也混到今天这般田的了。什么乾坤定鼎。什么九五之尊。还不是老子一句话的事情?只要我愿意。随便去街上拉个要饭的花子过来。也能让他做皇帝。嘿嘿。帝。我魏无牙也要亲自立起一个皇帝了。不知道我魏家的老祖宗有没有想到过我老魏会有今天飞威风……”

    在老神棍充满恶趣味的幻想中。香灯敕符以及诸般仪仗都取了过来。唯独宝玺不全。被弘光帝带走了大部分。

    “无妨。就这么着吧。”什么印玺不印玺的。没有实力就是给你的天大的玉玺也没有一点儿的狗屁作用。魏无牙才不在乎那个呢。

    “拿好。以后你就是大明朝的皇帝了。”把杂七杂八的印玺一股脑丢进太子的怀里。老神棍看着已经呆若木鸡的学官们。急的直跺脚:“你们还干看着干啥?赶紧给太子着装啊。”

    “对。”

    “是。”

    魏无牙这么一提醒。还沉浸在巨大幸福和兴奋感觉中的学官们如梦初醒。七手八脚抄起冠冕袍服靴袜帽冠等物事儿

    糟的给太子穿上。

    弘光两三百斤的身形。太子不过是个瘦弱的少年。这些衣裳太子当然穿不起来。空空荡荡的挂在身上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要不怎么就说老神棍心眼儿活泛呢。只眼光一撇就发现旁边的那些戏服。三步两步就把扮演唐明皇所用的戏服取了过来。往太子身上一披:“成了。就这么着吧。还真有几分皇帝的样子呢……”

    黄袍加身。就已经等于是天下之主。早就等的心慌慌的学官和侍卫们立刻集体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哪里还顾的上这些个呀。都给你起来。”在这如同登基大典一般重要的时刻。老神棍的公鸭嗓音再一次响起:“现在可顾不着弄这些。你们赶紧把这些仪仗给我撑开……”

    “如此皇家仪仗只为太子……万岁所用。魏宣慰说话要谨慎一些。”

    “别管是为谁了。赶紧着点。能撑多少算多少吧。”魏无牙已经没有时间去计较这些。让学官和侍卫们撑起伞盖明黄的罗帷等等几件具有标志性的仪仗。

    “好。就这样。都精神着点儿。一会儿你们都打着仪仗出去。让宁城的百姓知道太子已为新皇了。”老棍还怕这些人怯场呢:“都别怕。赴死军在前边给你们开路呢。”

    赴死军走在新皇前边怎么说也是于体制不合。可现在外头那么乱。这也算是为新皇着想。谁也说不出个什么三六九来。

    “魏宣慰。我封……朕封你为平乱大将……”以前的太子现在的新皇还有点不太适应新鲜出炉的身份。把大将军印信就往魏无牙手里塞。

    “别。你可别。这东西咱们忠诚伯都没有过手呢。我可不敢接。什么封`不封赏的以后再说。”老东西里鬼猾着呢。还有什么是他不明白的?

    “太……万岁吧。现在最要紧的是要老百姓们知道你是皇帝了。而且皇不会逃跑。是要和大伙儿在一起与鞑子硬干的。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真心的拥戴……”老神棍比谁都知道事态的紧急:“什么也别说了。赶紧出去。走……”

    一众的人等簇拥着新皇快步出了宫门。

    打头的依旧是鲜艳夺目的日月血旗。旗帜之下依旧是赴死军的虎贲强兵。一排排的叉子都闪耀着寒光。紧紧跟随在后面的则是一顶黄罗伞盖……

    南京。龙蟠虎踞的六朝金粉形胜之的。许许多多的大世面就算老百姓们没有见过总也听说过。一看这架就知道太子已经登基。接管了这个惶惶中的混乱之都。

    黄罗伞盖这么一打出来。太子。那就已经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应该称为万岁才是正经的道理。

    “万岁!”

    “万万岁!”

    守在宫门处的老百姓们纷纷跪拜。心眼儿里也激动的很呢。

    弘光朝君臣把这如画的江南折腾乌烟瘴气。把老百姓折腾的上气不接下气。江北整个丢了个干净就不说了。眼看着鞑子都打到家门口了。那些个君君臣臣的反而卷铺盖跑路。能不让人绝望?

    不幸中的大幸就是大行皇帝的嫡血太子还在。只要圣明君主在位。再加上一支能战敢死的赴死军。这危急的局面就还有希望。

    不知道赴死军是太子贴身的队伍。谁不知道太子和忠诚伯是千古难遇的圣君忠臣?忠诚伯身上还担着大行皇帝和皇后的托孤托国之责。这一君一臣这么一齐心。这么一合力。小小的满洲鞑子也就没几天蹦头了。

    弘光君臣已经成为过去。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日月血旗引导之下。黄罗伞盖穿过一道又一道大街。所过之处。万民跪拜。老百姓眼中都含着热泪呢。

    在城中转了一个大圈子。魏无牙低声道:“去往各个城门口。让守城的士卒都知道新皇在牵挂着他们……”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内城。后面还跟随着无数欢呼雀跃的百姓。汇集成一道长龙。

    魏无牙不动声色的移在队伍后头。从怀里摸索出一张写满字迹的破纸片子递给杨廷麟:“一会到了城头。把这个给太……万岁。让他照着宣读即可。”

    杨廷麟飞快的扫了那破纸片子一言。亦是低声说道:“魏宣慰费心了。这事情我们会办好的。”

    赴死军的日月血旗在西门定住。战士们兵分两旁。一顶夺目的黄罗伞盖快速上了西门城墙。

    守卫在西门的兵丁早就看见这定黄罗伞盖。一见上来。立刻齐齐跪倒。

    杨廷麟急忙偷偷拉了太子一把。把破纸片子塞到太子手中……

    面前就是浩荡奔流的长江水。身后就是屹立千年的南京古城。太祖洪武皇帝就是定鼎于此誓师北伐。终于打的蒙元远退长城以外。终于开辟出大明王朝的三万里河山。

    太子深呼吸一下。开始照着那纸片子宣读……

    一直屹立如山的老神棍。如面对惊天豪赌而又把所有筹码都全部压上的赌徒一般。就等着宝盒揭开的那一刻。精神从来就没有这么好过。

    他才懒的关心太子是怎么想的。更没有闲心思去管那些侍卫和东宫学官是如何的心潮澎湃。只管想自己的事情:“李四呀忠诚伯。这南京城我算是给你拿下来了。能不能稳住可就全靠咱们的赴死军了。这城里头以我老魏的三分三。能吃的死死的。就看你在外边能不折腾。能折腾到什么的步。要是你那边能吃架住。这边就没有一点问题。要是连你都吃不住了。这全天下都他娘玩儿完算拉倒。”

    “来人。趁着现在还能出去。飞马给咱们的队伍报信。就说宁城我已定住。让忠诚伯和外头的弟兄放心`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