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利益
字体: 16 + -

4

当年贺家国在市委研究室做研究员时,李东方就经常带他下去跑,不是小伙子跟着赵慧珠出国留学,他就把他调来做自己的秘书了。

现在,贺家国终于到位了。这对李东方来说,是这阵子碰到的诸多烦恼事中唯一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这位36岁年轻洋博士身上没有官气和暮气,或许可以在这阴霾重重的日子里给他带来一缕阳光。

贺家国说得不错,峡江这盘棋确实是要走死了,确实是积重难返,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贺家国也许并不知道。这决不像贺家国指责的,只是某些历史决策的错误,只是某些庸吏的无能,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原因。作为从沙洋农村一步一个台阶走到峡江市委书记岗位上的李东方,他太清楚这其中无可言告的悲哀了。

是机器出问题了,出大问题了。

最初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半年前,也就是李东方成了峡江市一把手之后。

钟明仁是峡江历史上最有威望的市委书记,也是最有改革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市委书记,几乎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他定下的事,不容任何人反对。1984年上峡江外环路时,条件相当困难,6个亿的预算,能搞到手的资金满打满算不到2个亿。钟明仁带着市委组织部长,拎着组织部的公章,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跑,当场下文,一个星期免了4个处级干部,3个乡党委书记,还向全市党政干部作了情况通报。这一来,思想不通的也通了,外环路硬让钟明仁热火朝天干成了,峡江的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了贡献的那些单位也没吃什么亏,外环路两旁群起的大厦既创造了峡江市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形象,也给这些单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在看来,这路真让钟明仁上对了,如果拖到今天上马,光拆迁一项估计就得增加五六个亿的资金,整条外环路没有15到20个亿根本拿不下来。

钟明仁干事业的魄力,给李东方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当时,李东方不但没怀疑钟明仁这气魄可能带来的深远而持久的副作用,还真诚地认为,一把手就要这样当。等到钟明仁提出上国际工业园时,反对意见几乎听不到了,加上那时大家环保意识也普遍较差,国际工业园便顺利上马了,用钟明仁的话说,是三年迈了两大步。这后一步迈得可真不高明,在国外无处扎根的一些污染企业,像台湾的电镀公司,像产生苯污染的国际赛艇制造公司,全过来了。事情搞到这一步也还不可怕,完全可以逐渐改正,一年关它几家造污企业,结构上做些调整,把那些高新科技企业渐渐吸引过来。然而,可怕的是,就因为是钟明仁抓的政绩工程,就因为钟明仁后来又做了省委书记,嗣后十五年,竟然没人敢正面提出这个污染的话题。下面的干部到底怕什么?不就是怕钟明仁的气魄吗?!这气魄说到底还是人治,人治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可以造福人民,像上外环路;可人治也会造灾造祸,像国际工业园。

赵启功的风格和钟明仁又不同了,满面笑容,很斯文的样子,跟钟明仁当副手时,位置摆得也很正,只要是钟明仁拍板决定的事,落实起来从不过夜。当上市委书记后,虽然还是满面笑容,虽然还是那么斯文,骨子里却一点不比钟明仁弱。赵启功开口闭口就是民主集中制,可真正的民主哪里有啊!上新区,说上就上,大笔一挥,沙洋县三十平方公里范围就变成新区了。李东方当时想在外环线上搞点标志性工程,也把时代大道提上议事日程。后来才知道,赵启功不愿在外环路上继续做文章,是有私心的,是想甩开钟明仁,创造自己崭新的政绩。赵启功一集中,新区的地皮就大炒起来,全国300亿资金蜂拥而至,有一阵子地价炒得比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还高。

今天和赵启功交心一谈才知道,赵启功也不是没良心,而是和他一样,被这部权力机器束缚住了。

当然,这权力的机器束缚了人,也造就了人。

贺家国未等钱凡兴“散会”两个字落音,屁股已离开了椅子。

下了楼,到得二楼办公室,秘书三处的副处长赵曙明过来汇报说:“贺市长,《峡江日报》来了个记者,叫沈小阳,说是您点名让他来的,您看在哪里接见?”

贺家国口气随便地说:“什么接见不接见的,叫他进来,马上跟我下基层!”

贺家国在此之前和沈小阳打过两次交道,都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年前,贺家国要做市政府副秘书长时,沈小阳在《峡江日报》上为他发过整整一版的长篇专访,题为《我以我血溅轩辕》,把他报国为民的热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回。热血无处可溅,搞华美国际投资公司时,沈小阳又为他搞过一个专访《天生我才》,写得比前一个专访更精彩。沈小阳为他下海大唱赞歌的同时,也不无遗憾指出了现行体制的某些弊端,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文章结尾,沈小阳公然说:华美国际公司的开张,意味着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又多了一个大款,而峡江市的百姓也许就此永远失去了一个称职的公仆。这篇专访文章最终没能在《峡江日报》上发出来,据说是当时的市委书记、岳父大人赵启功不让发。嗣后,大家都很忙,贺家国和沈小阳就断了联系。待到9999网站和“华美科技”成了峡江市民的谈论焦点时,沈小阳才又来了一次,很忸怩的样子,翻来覆去说想出一本散文集。贺家国一听就明白了,当场让会计开了张两万元的现金支票给沈小阳。

这次走马上任,贺家国又很自然地想到了沈小阳,想借沈小阳之手,出几篇有分量的大文章,刺激一下上上下下的麻木神经。的确是麻木啊,峡江的经济这个样子,市长钱凡兴仍抱着时代大道的规划不放,在一把手李东方缩小规模的指示下达后,政府这边还是变着法子扩大工程总盘子。从刚才碰头会上无意中得知,一期预

算是降了些,从原计划的22个亿,降为15个亿,可四条老街照拆不误,最终还要搞成什么中国的香榭丽舍大街,日后的追加预算肯定少不了。据钱凡兴说,这就叫做实事,做大事,不这样干老百姓还不会答应。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老百姓心里到底想的什么,在目前这种经济困难时期过的什么日子,钱凡兴他们知道吗?

舆论必须反映人民的心声,不能继续制造这种麻木了。

正想着,沈小阳进来了,进门就感慨:“贺市长,现在见你一面不容易了!”

贺家国说:“有什么不容易?峡江什么地方能挡得住你沈大记者?!”

沈小阳见办公室并无别人,往沙发上一坐,说话越发随便:“你也不容易呀,贺市长,到底上来了!这说明咱峡江的改革开放还是大有希望的!”

沈小阳跟贺家国出了门,问:“贺市长,今天去哪儿?”

贺家国说:“去红峰商城,再不去,那里的乱子就要闹大了!”

沈小阳一怔,吞吞吐吐问:“贺市长,对红峰商城,市里有什么打算?”

贺家国不在意地说:“你打听这么多干什么?不该问的事不要问。”

到了楼下门厅,秘书三处副处长赵曙明已带着车等着了,三人上车就走。

车一路往红峰商城开时,贺家国、沈小阳和赵曙明都不怎么说话了。

红峰商城的风波在峡江闹得沸沸扬扬,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这家商城原来是峡江市红峰服装公司门市部。红峰服装公司八十年代红火过一阵子,生产的红峰牌服装曾畅销省内外,一度时间还打进过上海、北京一些大商城。这几年不行了,市场变化太快,新品牌不断崛起,厂子老停产,老老少少900多号人吃不上饭了,就把总营业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门市部大楼租给了早先做过电视台主持人的名人赵娟娟开了商城。经理沈小兰指望用赵娟娟上交的房租维持连退休加在职900多号人的基本生活。不曾想,赵娟娟只交了50万元定金,就再没向红峰服装公司交过房租。开头态度还好,说是商城开业,装修费用太大,缓缓就交。这一缓就缓了一年多,仍是一分不交,态度也变了,说不是她不交,而是红峰公司停她的电,给她的营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谓的“经济纠纷”就这么发生了。红峰公司无奈,只得向区法院起诉,要求赵娟娟付清拖欠的670万租金,中止合同。区法院接到红峰公司的起诉,一压就是半年,待作出一审判决,涉讼时间已是一年多了,赵娟娟的欠款及罚息已达1032万。判决也荒唐得很,裁定红峰服装公司在履行合同时有过失,给承租人赵娟娟造成了相当损失,因此,只让赵娟娟拿出一批积压服装抵款260万,合同不准中止。红峰服装公司不服,上诉到市中院,市中院来个维持原判。红峰公司一下子炸了锅,两个月内进行了三次群访,从市里一直闹到省里。前天,市委一位副秘书长代表市委请红峰公司经理沈小兰到市委谈话,沈小兰竟抗命不去。说是除非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判决,把那些被赵娟娟买通的法官们全抓起来,她不会再进峡江市委的大门了。

现在,身为市长助理的贺家国在李东方的授意下,终于代表市政府过来了。

沈小兰见了沈小阳颇感惊讶,说:“小阳,你跑到这里凑什么热闹!”

沈小阳跟在贺家国和赵曙明身后,根本不看沈小兰,沈小兰的话也装没听见。

贺家国注意到了这一情况,踩着“吱吱”发响的木楼梯上楼时就问,“怎么?小阳,你认识这位沈经理呀?”

沈小阳这才苦笑起来:“贺市长,那……那可是太认识了,她是我大姐!”

贺家国有些意外,愣了愣,“哦”了一声,也没再说什么。

到了楼上一间散发着霉味的所谓会议室,连水都没倒一杯,沈小兰就要汇报。

沈小兰口气很冲:“法制社会,靠法律打不赢一场有理的官司,哪里出问题了?我和红峰公司的干部群众非要搞搞清楚不可!你们可以不负责任,我对红峰公司的932名干部职工得负责任!这个合同是我沈小兰签出去的!”

贺家国看着窗外的人群,平静地问:“那么沈经理,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沈小兰含泪叫了起来:“这还用问吗?出在腐败上,司法腐败!从区法院到中院的办案人员都被赵娟娟买通了!官司没判,赵娟娟就知道结果了!人家原先是名人,现在是大款,有钱请客送礼,我们穷,没钱请客送礼!”

贺家国脸涨得通红,极力忍耐着:“沈经理,说这种话要有证据,要解决问题,就应当马上采取措施,请楼下的职工们离开这里!马上离开!”

贺家国话一落音,沈小阳也上去跟着劝:“姐,你们快让楼下的人走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都堵在这里,让贺市长怎么听你们的汇报?你们这是给谁施加压力呀?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嘛!”

沈小兰这才松口了,带着身边的几个干部下楼去做劝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