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者
字体: 16 + -

第九部 定中原 第三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

    第三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

    洪水在秣陵城中,肆意横行,冲垮了无数房屋,在水势来临的一个时辰后,终于退去。

    孙策看着一片狼籍的秣陵愤然道:“好狠的计策,若非先生及时发现,秣陵上下必遭灭顶之灾。 ”

    一旁一个方颐大口,碧眼紫髯的青年,赞道:“孙灿此计虽辣,却不失仁义,真丈夫也。 ”

    “二弟,何来此言?”孙策不岔的说道。

    那青年正是江东猛虎孙坚的二子,孙权。

    孙权吴郡富春县人字仲谋,幼年就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 为人智勇兼备,精于政务。 孙策每每征战在前,孙权就在后方代替其职,处理政务,筹备粮草无一纰漏。

    今日,他得知秣陵危机,便挂弓持剑,上城助阵。

    孙策爱弟心切本不允许。 孙权却道:“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 今大哥为报江东基业在前线撕杀。 弟若在后方偷生,岂不愧为江东猛虎之子,丢父亲颜面?”

    孙策这才让孙权余和他并肩作战。

    孙权武艺逊于孙策,统兵也不如孙策,但他才智却在孙策之上,通过士兵的介绍,孙权已经猜到了孙灿的用心。

    见孙策发问,便答道:“孙灿此人弟并不了解,但从他战绩来看决非等闲之辈。 他既然能策划出如此高明的火攻之计,定有能人襄助。

    此人决非他麾下的三大谋士,刘华出生于荆州,具体来历不详,但并非江东人,郭嘉是颖川人,也不了解江东。 贾诩是凉州武威人。 更不可能对江东了如指掌。

    可是,火攻之计却足以表明对方对秣陵的熟悉,对方一定是江东人氏,如此他不可能不知道秣陵地势北高西低,适合水攻。

    他们早在月前就开始准备好了大水,他们大可以在火势熄灭后就开始放水。 可是,他们没有,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时辰的准备。 想来就是让我们将百姓转移的时间。 ”

    孙策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么说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

    孙权冷声笑道:“可是他们算错了一件事情,孙灿向来施‘仁政’,他以为他如此举动就会挽回秣陵百姓的心的,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兄长,等会孙灿攻来地时候,我们一边抵御。 一边煽动群众,说孙灿毁了我们的家园,现在又要将我们杀绝。

    他们早就对孙灿恨之入骨,到时候一定会奋起反抗和我军齐心抵御外敌。 ”

    孙策满怀欣喜的看着孙权,笑道:“想不到二弟如此有计谋。 此法虽有些毒辣,但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到关键时候,就按此计行事。 ”

    过了许久,兄弟两人已经聊了好一会儿。 可是却没有传来任何关于孙灿军的消息,东门、西门也是一样。

    孙策『性』子急噪,早已等的不耐烦,问孙权孙灿会不会来。

    孙权也不敢肯定,奇怪的说道:“北门城墙以破,正是长驱直入的大好机会,孙灿怎么可能毫不在意?”

    正当二人惊疑的时候,传令兵飞马来到孙策面前。 道:“启禀吴侯,军师让属下告诉吴侯说孙灿此刻不会来攻,请吴侯前往议事厅商议要事。 ”

    孙策、孙权对视也一眼,都看见彼此眼中地惊诧。

    孙策对庞统的智谋还是很信服的,他安排爱将陈武镇守北门后就叫上孙权,两人一起向议事厅赶去。

    古人讲究地位,门槛越高者地位也就越高。 府衙是城内最崇高的地方。 因此,府衙不但门槛高。 就连地也要高出百姓地面的半丈以上。 一般府衙都必须经过砖石垫高。

    秣陵城的府衙就是被砖石垫高到了一丈,因此无论洪水在怎么大也无法冲上府雅。

    庞统也乐得在府衙里悠闲的喝着茶水。 之所以悠闲:是因为他想到了破敌之法。 现在形势『逼』人,唯有死战才是唯一的出路。

    孙灿好强,带来地士兵并不多,也不过十余万。 两军之间的差距不过两倍而已,并非遥不可及。

    只要对方攻入秣陵,那么他就准备发动百姓,利用他们对孙灿的恨,利用孙灿毁灭他们家园这个事实,来对付孙灿。

    五万孙策军军对上孙灿的十万大军,孙策军几乎没有什么胜算。 但是如果用五万孙策军在加上十余万百姓对上孙灿军,那结果就不一定了。

    孙灿军杀一个江东百姓,就增加一丝孙策军的怒火,使得军队地战力增强。 而对方却恰恰相反,多杀一名百姓,孙灿军的心理压力就会重上一分。

    此消彼长,胜利一方很可能就是孙策大军。

    这是目前唯一能帮助孙 策军走出困境的关键。

    他也在等候那一刻的来临,终于洪水退去,正当他打算激起江东百姓地不满的时候却得到了孙灿按兵不动的消息。

    这个消息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他在这个时候也意思到了危险,急忙叫孙策赶来商议日后的事情。

    当孙策、孙权两兄弟赶到府衙后,庞统以是满面愁容。

    就在孙策、孙权还在路上的时候,庞统想通了孙灿此刻的意图,想明白了现在的处境。 天时、地利、人和都将失去,即便是他有通天之能,也只能一愁莫展,毫无办法。

    孙策还是头一次见庞统如此模样,惊讶道:“先生何顾如此模样?”

    庞统长叹:“时不于我,主公还是撤吧!若能突破孙灿地包围圈,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留在秣陵只有死路一条。 ”

    孙策眼中闪过一丝利芒,怒道:“军师休要说这种扰『乱』军心的丧气之言,不然休怪孙某翻脸无情。 ”

    孙权脸上也有一丝不悦,但他隐藏的很好,说道:“如今形势还没有军师说的那般严重,孙灿实力虽在他们之上,但城中的百姓尚可以利用。

    将他们团结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战力,何况,他们现在会孙灿恨之入骨,一定可以同我们齐心对付外敌。 ”

    庞统看了孙权两眼,『露』出一丝苦笑,“真正坏事的正是这些百姓,”他无奈地摇头说道:“若将希望放在百姓身上,我军将灭亡地更快。 ”

    孙权皱着眉头,语气略微不善的说道:“为何?”

    庞统道:“如今城中百姓大部分皆无食物,更无过冻御寒之物。 二公子只想到他们对孙灿地恨,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生活。

    我军就连士兵的御寒之物都远远不足,如何才能支援他们?食物也是一样。 没有了食物和御寒之物,他们如何生存?在死亡的『逼』迫下,这些百姓什么都干的出来。

    轻者抢劫军粮,重者甚至人食人也不无可能。

    如果统没有猜错的话,孙灿此刻已经准备了一切物质,就等着江东百姓禁不住诱『惑』,将我们卖了。 ”

    孙权面『色』巨变,“这不太可能吧?”

    “没有什么不可能!”孙策道:“百姓都是健忘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愿意顺从谁。 在我们这里,他们要挨冻,挨饿。

    可是在孙灿哪里他们有事物,有棉衣,只要孙灿答应重新为他们建设家园,他们不但不会在仇视孙灿,反而会因为他的救命举动而感激涕零。 百姓和

    我们不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生存。 ”

    这时,议事厅外传来张昭求见的声音,孙策吩咐卫兵让他进来。

    张昭焦急的来到了孙策的面前,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主公,不久前。 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对我军不利的谣言。 ”

    孙策、孙权、庞统三人顿时变『色』,三人的脑中只有一个想法,“来得好快!”

    “什么谣言?”孙策觉得心都要跳出了口腔。

    张昭答道:“谣言说了孙灿他们的苦衷,并且还表明只要城内百姓愿意归顺,他们将无偿的给予粮食以及御寒之物。 ”

    孙策面无表情,道:“百姓的反应如何?”

    张昭道:“暂时被我们劝住了,并没有相信那些话。 不过等到他们忍受不住饥寒的时候,恐怕我们在怎么劝也无用了。 ”

    孙策没落的长叹道:“就依照军师说的去办吧,传令下去全军撤退!你们都下去,让我独自一人静一静。 ”

    庞统直视着孙策,一脸的冷漠,高声道:“主公,属下知道你不舍得抛弃将士,但是带上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

    经过重重打击,孙策军粮草势能坚持十日,然而秣陵到吴郡却要走八日,如果在加上孙灿军的堵截。 十日之内,他们根本不可能安然到达吴郡。 带上全军几乎是有死无生。

    可如果裁军那么结果就大不一样。 现在秣陵成里有一万三千匹马,如果集合精锐部队,在带上足够的粮食,然后在策马狂奔成功突围的几率要大上许多。

    孙策拔出剑,架在庞统的肩膀,厉声喝道:“难道让我抛弃自己的士兵独自逃生吗?”

    庞统无视肩膀上的长剑,道:“这不是抛弃,而是救他们。 如果主公带上他们,我们必死无疑,主公也会被他们拖累。

    可如果主公不带上他们,不但主公突围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也可以保住『性』命。 孙灿军是不杀俘虏的,这一点主公应该明白。 ”

    孙策长剑落地,愣了半响,冷冷的道:“你们都出去,让我一人好好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