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者
字体: 16 + -

第九部 定中原 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

    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

    就在孙灿刚下达强攻秣陵这命令的时候,他接到了荀彧的书信,信上简略的介绍了他南征后发生的一些琐事。

    以及袁、曹出兵的情况,后面的部署信上到是写的非常详细,大到战略目标,小到将士布防,都在信上一一标明,足足有五百多字。

    他收起了信,明白荀彧的心,不由笑他小题大做,自己既然将最重要的大后方交付于他,自然不会约束他的行动。

    更何况,荀彧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是自己不可缺少的臂膀之一。 人可以怀疑任何东西,但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手臂听不听话。

    他将信放入怀中,渐渐的陷入了沉思,袁、曹两路大军看起来强大,但是却无任何威胁。 曹『操』这一路以夏侯渊为主,曹仁为辅,足以证明曹『操』的用心。

    夏侯渊长千里奔袭,麾下骑兵来去如风,行军布阵,攻城掠地却非他所长,而曹仁却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才,他为人谨慎,有勇有谋,人称“鬼神曹子孝”,此人极其善守,曹『操』进攻,曹仁就固守营地,保得营地安危。

    每每战败,曹仁必为断后之军,将损失减至最小,也是曹『操』不可缺少的臂膀之一。

    问题就出在这里,曹营诸将各有不同。 夏侯惇善攻;夏侯渊善袭;于禁号“毅重”,善于统兵;曹仁善守。

    而曹『操』南下宛城,此战乃攻城之战,毫无奔袭用奇之处,曹『操』何故调用夏侯渊当先锋?以曹『操』的识人善用又怎么会放下如此错误?

    夏侯惇善攻,他要阻止自己南下以夏侯惇为先锋不更恰当一些?

    唯一的解释曹『操』只是在做样子而已,他让夏侯渊为先锋,意在『骚』扰,并非想和自己结仇。 而夏侯渊『性』子偏急,有曹仁在正好可以助夏侯渊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一能练兵,二能拖延自己南下江东的进度,令自己分心,一举两得。

    孙灿想到这里,不由暗暗发笑,曹『操』和孙策的如意算盘打的确实妙。 但他们都低估了一点。 那就是自己对荀彧的信赖。

    任凭你们在后方怎么『乱』来,只要有文若在,自己就不会为后方地安危发愁。 以荀彧之才,又有近二十万大军再手,任凭你们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在他的手上占到便宜。

    至于袁绍,孙灿此刻压根就没有将他看在眼内,先不说他有黄河天堑。 就算没有,荀彧也已经摆出了决佳的方法来对付他。

    他让徐晃攻打青州,并非为了拿下青州,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逐个击破。

    袁绍虽经大败,但还有不弱的实力。 麾下也有无数良将。 若是全力攻打一点,必然会使得防线吃紧,但荀彧此刻却让徐晃出人意料的攻打青州。

    到时,守备薄弱的青州必然禁不起徐晃的攻击而败退。

    青州一地至关重要。 袁绍绝对不可能放任青州不顾,届时必然会分兵增援。

    徐晃骁勇善战,智勇兼备,以养精蓄锐之师,攻打舟车劳顿之旅,焉有不胜之理,到时候,袁绍来队援兵。 徐晃就破一队,纵然不能胜也可以令袁绍手忙脚『乱』。

    想到这里,孙灿便完全放下北方地战事,将心思放在如何夺取江东上方。

    江东战役远不如中原来的清爽,孙策聚重兵死守不攻,无视己方将士的百般挑唆,缩于城内,令自己毫无办法。 不得已才下令强攻。

    强攻了三日。 杀伤城内敌人近六千士兵,但换来这些的是两倍于敌人的伤亡数字。 除此之外。 坚固的秣陵城依旧犹如磐石一般屹立在自己的面前。

    孙策在己方军队的猛攻下,依旧将秣陵守地游刃有余,丝毫不弱下风,先前的失利没有在他的心中留下任何实阴影,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这“江东小霸王”之名确实当之无愧,孙灿望着高耸的城墙暗叹。

    城墙下四处是残肢断臂,散落地兵器和残破的旌旗随处可见。

    又一次攻城失败,黄忠懊恼的退了下来。

    孙灿看了远处一地的尸体,说道:“如此强攻也不是办法,秣陵城坚,纵然我军士兵消耗待尽,恐怕也难以攻下这秣陵城,必须好好想个办法才行。 ”

    刘华有些为难地说道:“能想的都想了,对方有庞统在,我军行动实难瞒过他,除非战机有变。 ”

    这时,侍卫突然来报,说是顾雍求见。

    孙灿诧异的说道:“顾师兄不在寿春镇守,怎么跑到前线来了?”顾雍是蔡邕的学生,蔡琰的师兄,为人处事圆滑,在政务为孙灿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孙灿对他非常的尊敬,跟蔡琰一样,尊称他为“师兄”。

    反应敏捷的郭嘉立刻喜道:“顾雍大人本是江东大族,此刻他来也许有什么对付孙策的主意也未可知也?”

    孙灿心念直转,越想越有可能,顾雍是自己地老臣,他办事一向勤勤恳恳从来不擅离职守,此刻却离开自己的岗位,来到前线一定有要事商议。

    若真是为江东而来,那就再好不过了,他正为此事发愁呢。

    依照目前的战况来说,如果自己强攻江东,说虽然不是致命的打击,却也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为了江东,而伤害自己军中的筋骨,绝对不是一庄合理的买卖,但若自己不攻,大汉则无法实现一统,自己的后方也不会安稳。

    孙灿早已左右为难。

    他一挥手说道:“鸣金收兵!”

    金锣一响,士兵如『潮』水一般退去。

    孙灿回到营寨,第一时间就接见了顾雍。

    顾雍大步走进了帅帐,他还是原来一副老样子气定神闲,神采飞扬。

    “拜见主公!”来到孙灿跟前,顾雍恭敬行礼。

    孙灿笑道:“顾师兄不必多理,这里没有外人多余地礼数可以舍去。 淮南近况如何?”

    顾雍自信笑道:“淮南富庶,又因主公仁政。 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从各地移居地百姓数以万计,一切安好。 ”

    孙灿道:“既然淮南无恙,那顾师兄必然是位江东而来。 孙策此人太过难缠,死守不出,我军短期内,绝对无法攻破秣陵。 ”

    顾雍果真为江东而来,轻快的说道:“破孙策何难也,属下推荐一人,此人必然可助主公平定江东。 ”

    孙灿双眼一亮,“哈哈”大笑道:“又有贤才?顾师兄为何不早早推荐,此人再哪,灿要亲自前去迎接。 ”

    顾雍正『色』道:“正在别帐等候主公宣传。 ”

    “好!亚父、奉孝、文和岁我等一起前去迎接。 ”对于人才,孙灿向来都是多多益善,从来不会让他们有怠慢之处。

    就在孙灿准备前去亲迎贤才之时,在军寨别帐。

    一个容貌秀雅,气质飘逸地青年正在悠然的在品着茶水,神情淡然,心里却犹如波涛一般澎湃。

    阳光透入白『色』大帐映『射』着这个将二十多岁左右的青年的脸庞,隐『射』出一丝浓厚的杀机。

    “江东,孙策!”青年低声念道,眼中闪过不屑的寒光。 他放下茶杯起身在帐内来回走动。

    他自言自语道:“曹、袁、孙三家同时对付大将军,曹『操』诡诈,他的重心应该放在巴蜀和凉州,不会正面和大将军为敌。

    袁绍此人好谋无决,此刻不顾后方刘备贸然而下,也不足为虑。 反之,江东却是块难啃的骨头,江东世族排外,对于大将军的入侵都抱有深厚的敌意。

    江东由世家组成,若得不到世家的支持,大将军的队伍在江东应该是寸步难行。 大将军势大,若强攻江东,江东也会告破,但如此大将军的部队必然会损失惨重。

    为得一个江东,而花费惨重的代价,显然是得不偿失。 此刻,大将军应该正为江东的事情而为难,若我能帮助大将军取得江东,自己必然会得到重用,同时也可以为祖父报仇。 ”

    一想到报仇,青年面上闪过深恶痛绝的神『色』,双眼也微微泛红,本来自己的家族人口旺盛,人丁丰足,全是因为孙策,他迫自己祖父走投无路,病死于半路,族中大部分人都遭离饥厄,死者将半,这一切全是孙策暴虐惹下的罪过。

    正在这个青年脸上『露』出怨恨的神『色』的时候,有人在外面道:“大将军到!”

    青年人神『色』一慌,他万万想不到孙灿会亲自来此,心渐渐紧张了起来,呆立原地,胡思『乱』想。

    不知道大将军是否会因为年龄的关系而看轻自己,是否会用自己的计策,他真如传言中的那么贤明吗?

    青年文士忧心重重, 这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前程,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但转念一想,大将军亲自来此,必为接见自己而来。

    其身份如此崇高,却为自己屈尊而行,足见其心。 爱才之意,比传闻由盛。 自己显 得若手足无措,定叫对方看轻自己,也辜负顾叔父的举荐之恩。

    不如从容面对,见其看作一位长者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