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尘埃落定(4)
(燕国右相苏秦、魏国右相田需、赵国丞相赵豹齐集齐国临淄城,齐国相国孟尝君田文亲自分别接待,不使三国使臣会面。
苏秦甫一接触孟尝君,并没有被他热情、风趣的外表所惑,敏锐地感受到其心中深深的敌意,常言道,欲说其王,必先服其臣,遂故作怜悯状,语出惊人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君大祸不远矣!”
孟尝君见苏秦不谈两国战事,反见面就贬抑自己,危言耸听,拂袖而起,倨傲不悦道:“为何危言?”
苏秦自若道:“君好客喜士,延揽天下才识之士,养士三千,名动天下;贤能多才,决断远谋之声震于诸侯;身居相位,位高权重,天下皆闻使君之名,而不名其王,君岂不闻名高震主之下场呼?故言君大祸不远矣!”
孟尝君迥然而醒,木呆流汗,前倨后恭,恭敬一礼,道:“善。为之奈何?”
苏秦淡然笑道:“君岂不闻借势自保之道?今魏厚于秦、韩,秦大国也,君交于魏,即交于秦、韩也,三国久慕使君贤能,当能厚交于君,赵雄起于齐之西北,亦大国也,君若能交好于四国,则能利国利己,一举数得,何也?
今天下齐、楚、秦独强,赵列其后,魏、韩小国也。魏、韩小国数遭大国侵袭而屹立不倒,皆诸侯恐小国覆灭,威胁己国之故也,所以楚、秦数盟于魏、韩,携其二国进攻对方,而他国不恐也。今齐、楚两强相盟而攻小国,故树敌于诸侯,楚素无信义可言,齐树敌于诸侯,而成天下之敌,以一己之力而对天下,齐亡国不远矣!
若使君交好于四国,则使齐交好四国也,齐与四国交好,皆君之功也,四国必厚而扶持君在齐的地位和影响,贵国大王投鼠忌器,必不敢相害于君也,此所谓一举数得也!”
他雄辩滔滔地谈了半天,独独没有谈到燕国如何,这正是他聪明的地方,完全是一副为孟尝君谋略的样子。
以孟尝君的智慧,自然不会忽视燕国的能量,问道:“燕,若何?”
苏秦淡然自若道:“燕,弱国也。南不如齐,西不如赵,虽地方二千余里,然多边荒塞外之地,地贫瘠,贸不达,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孟尝君不解地问道:“燕弱,秦、魏、韩、赵、中山皆厚于燕,何也?”
邦国外交皆起于利益、实力,正所谓小国、偏远之地无外交,皆此因也。燕国地偏远而实力弱小,先有魏、秦盟于前,后有秦公主联姻于其主,魏、韩、赵、中山嫁公主于其臣之实事,令孟尝君百思不得其解。
苏秦笑道:“皆仁义信誉之故也,世皆无仁无信,独我主仁义无双、信誉卓著。惠民之行枚不胜举,仁德播于四方,致辽东圣人而不名;讲信誉,重承诺,履盟约,且乐安一角,无图他国之心,试想如这般有利无害之国何处可寻,故诸侯争相交好,纷纷于盟。”心中暗道,不怕你不主动上钩!
孟尝君闻言动容,颇为意动,若使齐燕结盟,既可使国家无后顾之忧,于己又可得一强援,对方既讲信誉,定不会坐视交好之人遭贬被害,相比于他国反复无常、屡毁信义之君王可靠多了,心意一决。满脸笑容,起身一礼,道:“谨受教,还请先生上达贵主,文慕其高义,有心一促燕齐友好,为表诚意,愿以所占城池归于燕。”
他心里有数,夕齐攻燕,掠其国器财物无数,燕无法追回,前已有占地补偿之例,这次占河南之地定也不会归还,所以他干脆送了个顺水人情。
苏秦闻言暗喜,起身,儒雅还了一礼,道:“君明智,亲近之情秦定达我主。两国关系,贵王之处还请通达。”
孟尝君点头应诺,忽然想起一事,道:“被俘军士还请归还。”
苏秦脸露遗憾之色,道:“君提之晚矣,我主仁慈,素不杀俘虏,不贬为奴隶,所俘之军士早已赐予民之身份,安置辽东拓荒之地也,归还已无可能,还请见谅。”
凌云志军不杀俘虏、不贬为奴隶,予民身份妥善安置之事,孟尝君早已知晓,不得不提尔,如今也算有了交代,遂不再纠缠,起身告辞。
三日后,齐与魏、赵、燕的和平谈判很快结束,魏、赵使臣满意而归,,两国大军也很快退出了齐国境内。
苏秦则得齐宣王单独召见。苏秦以因势利导、雄辩滔滔之游刃有余的锋利舌锋说服齐王,使其主动提出了与燕结盟的意向,并派出孟尝君前往燕地具体协商结盟事宜。苏秦此次外交活动大获全胜,欣然揩同孟尝君离开临淄城,踏上归途。
齐与魏、赵、燕的和平谈判结束之时,楚与韩、秦的几处战场也分出了胜败,楚景翠部在韩秦大军的内外夹攻之下,终于不支败逃;楚屈丐部则终于顶住了秦魏章大军的一波高过一波强大攻势,终保武关不失。
秦国因为秦惠文王过世,楚国因为独力难支,两国一拍即合,各自退兵恢复原边境地界的状况。魏国因从齐国那里得到了很多好处,也无意再起事端,遂回绝了韩国乘胜侵袭楚国的提议。没了秦、魏军队的支持,韩国也只好眼睁睁地错失打击楚国的良机,至此纷乱了将近一年的六国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尘埃落定之时,盘点六国得失,交战六方均损失了大量的军力,耗费了无数的钱粮,综合国力大受损伤,致使翌年均无力展开大规模的争夺土地的战争,可以说谁都没占到便宜,尤其是齐国损失最为惨重。贸然插入一脚的越国更是惨不忍睹。
整个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外围的燕国和赵国,两国不但获得好名声,扩大了影响,而且各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不过,赵国由于抢掠的行径,却留下了失去民心的隐患,当然这是几年以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
...
苏秦甫一接触孟尝君,并没有被他热情、风趣的外表所惑,敏锐地感受到其心中深深的敌意,常言道,欲说其王,必先服其臣,遂故作怜悯状,语出惊人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君大祸不远矣!”
孟尝君见苏秦不谈两国战事,反见面就贬抑自己,危言耸听,拂袖而起,倨傲不悦道:“为何危言?”
苏秦自若道:“君好客喜士,延揽天下才识之士,养士三千,名动天下;贤能多才,决断远谋之声震于诸侯;身居相位,位高权重,天下皆闻使君之名,而不名其王,君岂不闻名高震主之下场呼?故言君大祸不远矣!”
孟尝君迥然而醒,木呆流汗,前倨后恭,恭敬一礼,道:“善。为之奈何?”
苏秦淡然笑道:“君岂不闻借势自保之道?今魏厚于秦、韩,秦大国也,君交于魏,即交于秦、韩也,三国久慕使君贤能,当能厚交于君,赵雄起于齐之西北,亦大国也,君若能交好于四国,则能利国利己,一举数得,何也?
今天下齐、楚、秦独强,赵列其后,魏、韩小国也。魏、韩小国数遭大国侵袭而屹立不倒,皆诸侯恐小国覆灭,威胁己国之故也,所以楚、秦数盟于魏、韩,携其二国进攻对方,而他国不恐也。今齐、楚两强相盟而攻小国,故树敌于诸侯,楚素无信义可言,齐树敌于诸侯,而成天下之敌,以一己之力而对天下,齐亡国不远矣!
若使君交好于四国,则使齐交好四国也,齐与四国交好,皆君之功也,四国必厚而扶持君在齐的地位和影响,贵国大王投鼠忌器,必不敢相害于君也,此所谓一举数得也!”
他雄辩滔滔地谈了半天,独独没有谈到燕国如何,这正是他聪明的地方,完全是一副为孟尝君谋略的样子。
以孟尝君的智慧,自然不会忽视燕国的能量,问道:“燕,若何?”
苏秦淡然自若道:“燕,弱国也。南不如齐,西不如赵,虽地方二千余里,然多边荒塞外之地,地贫瘠,贸不达,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孟尝君不解地问道:“燕弱,秦、魏、韩、赵、中山皆厚于燕,何也?”
邦国外交皆起于利益、实力,正所谓小国、偏远之地无外交,皆此因也。燕国地偏远而实力弱小,先有魏、秦盟于前,后有秦公主联姻于其主,魏、韩、赵、中山嫁公主于其臣之实事,令孟尝君百思不得其解。
苏秦笑道:“皆仁义信誉之故也,世皆无仁无信,独我主仁义无双、信誉卓著。惠民之行枚不胜举,仁德播于四方,致辽东圣人而不名;讲信誉,重承诺,履盟约,且乐安一角,无图他国之心,试想如这般有利无害之国何处可寻,故诸侯争相交好,纷纷于盟。”心中暗道,不怕你不主动上钩!
孟尝君闻言动容,颇为意动,若使齐燕结盟,既可使国家无后顾之忧,于己又可得一强援,对方既讲信誉,定不会坐视交好之人遭贬被害,相比于他国反复无常、屡毁信义之君王可靠多了,心意一决。满脸笑容,起身一礼,道:“谨受教,还请先生上达贵主,文慕其高义,有心一促燕齐友好,为表诚意,愿以所占城池归于燕。”
他心里有数,夕齐攻燕,掠其国器财物无数,燕无法追回,前已有占地补偿之例,这次占河南之地定也不会归还,所以他干脆送了个顺水人情。
苏秦闻言暗喜,起身,儒雅还了一礼,道:“君明智,亲近之情秦定达我主。两国关系,贵王之处还请通达。”
孟尝君点头应诺,忽然想起一事,道:“被俘军士还请归还。”
苏秦脸露遗憾之色,道:“君提之晚矣,我主仁慈,素不杀俘虏,不贬为奴隶,所俘之军士早已赐予民之身份,安置辽东拓荒之地也,归还已无可能,还请见谅。”
凌云志军不杀俘虏、不贬为奴隶,予民身份妥善安置之事,孟尝君早已知晓,不得不提尔,如今也算有了交代,遂不再纠缠,起身告辞。
三日后,齐与魏、赵、燕的和平谈判很快结束,魏、赵使臣满意而归,,两国大军也很快退出了齐国境内。
苏秦则得齐宣王单独召见。苏秦以因势利导、雄辩滔滔之游刃有余的锋利舌锋说服齐王,使其主动提出了与燕结盟的意向,并派出孟尝君前往燕地具体协商结盟事宜。苏秦此次外交活动大获全胜,欣然揩同孟尝君离开临淄城,踏上归途。
齐与魏、赵、燕的和平谈判结束之时,楚与韩、秦的几处战场也分出了胜败,楚景翠部在韩秦大军的内外夹攻之下,终于不支败逃;楚屈丐部则终于顶住了秦魏章大军的一波高过一波强大攻势,终保武关不失。
秦国因为秦惠文王过世,楚国因为独力难支,两国一拍即合,各自退兵恢复原边境地界的状况。魏国因从齐国那里得到了很多好处,也无意再起事端,遂回绝了韩国乘胜侵袭楚国的提议。没了秦、魏军队的支持,韩国也只好眼睁睁地错失打击楚国的良机,至此纷乱了将近一年的六国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尘埃落定之时,盘点六国得失,交战六方均损失了大量的军力,耗费了无数的钱粮,综合国力大受损伤,致使翌年均无力展开大规模的争夺土地的战争,可以说谁都没占到便宜,尤其是齐国损失最为惨重。贸然插入一脚的越国更是惨不忍睹。
整个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外围的燕国和赵国,两国不但获得好名声,扩大了影响,而且各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不过,赵国由于抢掠的行径,却留下了失去民心的隐患,当然这是几年以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