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字体: 16 +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智勇双全——赵子龙

    上回说道,打算用连环计策,以请君入瓮之法,将入侵的乌族一网打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的计策虽然绝,但他并不知道乌孙族有一个独特的安营方法,结果让心思镇密的乌孙王子卫特司发现了其中的破绽。

    乌孙国国王蓝余也经过了卫特司的提醒发现了这一破绽。

    蓝余愤然道:“狡猾的汉人早已经攻破了我族的老营,他们假扮成我族中人的样子,准备引我军中计,然后再利用潜藏于附近的士兵将我们全部射杀。狡猾的汉人比恶狼还凶残,整个老营的士兵居然没有一个活的。不过我们乌孙国人各个都是勇士,现在我族人辛苦培养出来的牲口全部都在这些汉人的手上,无论是为了我族的兴盛,还是为了族中的尊严,我们应该举起手中的武器,将我族族人辛苦培育的牲口给夺回来。”

    在一旁的卫特司深深的望了一眼已经气急攻心的蓝余,柔声劝说道:“父王!不行啊!汉人士气高昂,他们在此地一共有多少士兵,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再说了,我族身后也还有一群不知道数量的汉人部队,要是他们赶来,给我们来一个前后夹击,我族危矣。依孩儿的意思,还是撤回本土再进行商议。”

    蓝余听了卫特司的建议,愤怒的心情也已经平定了下来,思索了片刻,就点头同意了卫特司的建议,大手一挥,令全军撤退。

    一直在暗处监视对方动向的,见对方立于帐外却迟迟未入,心中已经感到了对方已经看出了一些蛛丝马迹,这时乌孙王突然领着大军由北方撤离,就更加令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当机立断,召来副将和拓跋智。

    赵云命令王平领一千士兵死守营地,又让拓跋智拿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去请求支援,自己则领着四千士兵对着乌孙大军冲杀过去。

    当然赵云不会和乌孙族人蛮干,一支支利符如飞蝗一般射向乌孙士兵。此时的乌孙士兵总共还有两万,人数是赵云军的五倍,不过乌孙族人害怕后头诸葛亮大军的援军,并不敢与赵云的部队交战。只是留下了一队士兵殿后,蓝余自己领着其余败将向西方逃窜。

    显然赵云已经察觉了蓝余的想法,他并不与殿后的乌孙士兵交战,只是用两阵箭雨射乱了对方的阵型就强行突破而去。

    赵云也学聪明了,他也不跟蓝余所领的乌孙大军交战,而是利用自己的优势绕到蓝余的前面,不让他前进一步。

    本来以乌孙的良乌孙士兵的高超骑术,还不至于被赵云短时间内追上,可是乌孙族人经过连连恶战,无论是人还是战马都已经疲惫不堪,根本就快不过养精蓄锐的“飞羽弓骑”。

    反正就是一句话,赵云是彻底的粘住了蓝余所领的乌孙大军,不让他们有任何突围的机会。

    蓝余见突围不了,就立刻发施号令,领军马排列成阵,东一队,西一队,整齐的排列起来。

    又过一阵,忽听左首的一队士兵角声响起,几排兵马冲了过来,当先的将官是个瘦长青年,身上披了黑色披风,高举长刀,领头冲锋。

    赵云也令所有的士兵组成一道防线,下令:“若是敌方有打算强行突破的,立刻以连射拒之。”

    副将王射领命。他将所有骑兵排成三排.以作连射之用。

    连射:顾名思义是连绵不断的箭雨,先是第一排射击,在是第二,最后是第三。当第三排射完后,第一排也作好了射击的准备。就这样循环下去,直到箭枝用光为止。

    赵云知道蓝余摆下阵来,就是为了拖住他的大军,让他可以顺利的撤出,所以他并没有打算和乌孙进行兵刀战,不过对方已经划出了道来,他岂有不接之理。

    常山赵子龙技高人胆大,他放下弓箭,拔枪取剑,独自一人对着那冲来的部队冲了过去。赵云荷荷狂叫,冲入敌阵,左剑右枪,强行杀开一条血路,直冲到那个瘦长青年之前,敌军主将见他来势凶猛,勒马退开,赵子龙手起剑落,将三名持旗大汉一一砍死,敌将想逃.赵云不让,一手将重达数十斤的大旗举起,对着瘦长青年射去,大旗去势极快,那人来不及闪躲,旗杆破胸而入,大旗去势不减,将那个带飞了出去.直至一丈方才落了下来。

    乌孙王蓝余和卫特司见赵云如此悍勇,尽皆骇然,“飞羽弓骑”欢呼狂叫,纷纷为赵云神勇而发出震天的呼喊。

    又有一队人马在一位黑袍将军的带领下越众而出。

    赵云一笑,收剑回枪,取出弓箭,对冲了过去。赵云箭无虚发,接连将乌孙兵射倒了十余人,两名乌孙将官持矛冲上前去,被他嗖嗖两箭,都射下马来,黑袍将军也被赵云一箭射于马下。

    赵云突然一笑,突然掉转马头,以讯雷之势,策马飞向蓝余冲去。

    赵云冲近射程,弓弦响处,一箭正射在蓝余胸口.接着又是一箭,直向蓝余喉咙上射来,蓝余左胸中箭,只听当的一声,箭头有一半没入蓝余胸口,不过蓝余的胸甲里有一护心镜,此箭并未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蓝余见又有箭到.急提马僵,斜身躲避,这一箭劲力好生厉害,从左肩插入,直穿没羽,蓝余顿时摔于马下。

    乌孙王蓝余中箭落马,族中人人大惊失色。

    蓝余为安定军心,忍痛上马,大喝:“整队杀敌!”

    几位将领立刻回身领兵去杀赵云。

    赵云见没有射杀蓝余.心中暗叫可惜,重新取出枪剑对着乌孙大军又一阵冲杀,又有三名勇士齐声呼喝,手挺兵刃冲了上来。

    赵云见这三人身高马大,喊声如雷,纵马奔近身来,当即拍马迎上,长枪一起.“啪”的一声,将一名勇士手中的大刀刀杆震断,跟着一矛透胸而入。两名勇士双枪齐至,一人压住赵云枪头,令一人的长矛刺向赵云小腹,赵云左手一砍断了快近小腹的长矛,双腕翻转,长枪挑起压在他枪上的长矛,银光一闪,穿胸而入,另一人也被赵云快马砍死。

    赵云杀的兴起,乱砍乌孙士兵,手起,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染满袍甲;所到之处,犹如砍瓜截瓢,威风八面。

    不至片刻,赵云所到之地,竟然无人敢与其交战。

    远处被重重士兵保护住的蓝余,见了赵云的雄风,也不由赞道:“真英雄也。”

    突然,卫特司大叫一声:“不好,我们又中了狡猾汉人的计策了。”

    蓝余心头一跳急道:“王儿,这话怎么说的?”

    卫特司苦脸道:“此人不知是谁,其智可比天上雄鹰,其勇也可当地上狂狮,他独自一人上前迎战.让我们觉得有机可乘,认为杀他可乱敌兵。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拖延时间,等待后方的援兵支援,他在不动声色下,就拖延了我族近一个时辰,实在是太狡猾,太厉害了,不知道他凭什么认为他一个人可以与我族勇士对扰!”

    蓝余这时也明白了赵云的真正用心,急忙下令全军由左路迂回突围。

    赵云见乌孙兵的动向,也明白了自己的计策己经失效,被别人识破了.也就急忙组织士兵跟了上去,于乌孙大军并排而行。

    转眼半日已过。

    赵云心中奇怪极了,他与乌孙一路交战已经有了半日,别说有援军,他就连一个援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派出去的数十名传令的士兵一个也没有回来复命。

    不过,他还是尽力的跟着蓝余的大部队.他既不进攻,也不让路,反正就是不让乌孙的大军通过,如果不是因为箭枝有限,赵云早用飞射就将他们全数消灭了。

    不过在赵云的细算之下,“飞羽弓骑”的箭依旧是乌孙部队的噩梦,前提是乌孙要大举攻击才行。

    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赵云已经和乌孙这支部队磨蹭了整整一天,援军依旧不见踪影,在这一天里,赵云不断的对着乌孙进行骚扰.乌孙也不断的对着赵云发动突破。

    现在蓝余的身旁最少也有两千人作为守护,他怕人一少,就被赵云冲到了面前,赵云也不敢合眼,生怕自己一合眼就让蓝余溜了出去。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赵云的厉害,带着四千人居然把蓝余的两万人死死的卡在战线上。

    蓝余想群起突击,赵云会以骑射法,慢慢的消耗对方的士兵,蓝余想分散兵力四窜,赵云就带着四千人马直接对着蓝余的所在的地方冲过去,让他不得不立刻将士兵聚集起来保护自己。蓝余想以速度甩开赵云的部队,可赵云的“飞羽弓骑”速度并不比乌孙骑兵差,乌孙又是经过连连大战,体力比不上“飞羽弓骑”,自然也不可能甩开赵云。蓝余打算以小队人马,轮流消耗赵云的体力,可是赵云就是一尊战神,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最后还导致了乌孙族中的大将几乎被赵云挑了,小将也不敢出战。不但对战况没有任何转变,还落得士气大跌的下场。

    反正赵云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无论乌孙用的是什么计策,赵云都一一破解。

    现在两军相隔的距离不过五百米,两军谁也没有吃过东西,谁也没有合过眼睛,两军都疲惫到了极点。

    这时,王平带着一百名小分队赶了上来。

    赵云看到了王平大喜过望,神情也顿时变得疲惫起来。赵云并不是铁打得,一天一夜,时刻都要提高着警惕,还经常在乱军中撕杀,体力急剧沾消耗,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定,可能早就累垮了。

    赵云问道:“子均,援军什么时候来?”

    王平摇头道:“奉军师之命,请将军速速领兵回营!”

    “什么”赵云的声音顿时提高了八倍:“现在只要有不到两万人的士兵,就可以将他们彻底打败,为什么要撤?”

    “不知道,将军去追击乌孙大军不久后,三将军和高将军就到了,本来他们打算追击的,可是军师得到了消息后,却不让他们追击,直到今天军师才命在下来寻赵将军回去。”王平平静的回答道。

    赵云心中想道:“也许军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吧!”想着。他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在军旗下的蓝余,无奈的下令全军撤退。

    赵云一来到军营,先安排好所有士兵,就迈着疲惫的步子向议事营帐走去。

    “在下有事想向军师请教,劳烦两位通报一声。”赵云有礼的对着议事营帐外的两名守卫说道。

    “军师说了,若是赵将军求见,不必通报,可自行入内相见。”其中一名守卫微笑的回礼道。

    议事营帐中。

    诸葛亮正幽闲的看着兵书,突然赵云走了进来。

    诸葛亮放下兵书笑道:“赵将军这几日辛苦了。”

    赵云摇头道:“这点累不算什么,只不过云不明白,本来只需一战就可平定的乌孙,军师为何要放弃?”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答道:“乌孙世代与我大汉交好。此次他们入侵我军疆土,完全是受了汉贼的鼓惑。现在乌孙一族大约有七万大军战死于此地,乌孙国本就人口稀少.此次又少了七万大军和无数牲口。他们要想恢复过来,并非短时间就可以恢复过来的,就依照乌孙当前的发展趋势,想要恢复到未出征前一样,他们还得经过十年的时光。如果我军现在将乌孙王杀了,那乌孙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他们很容易就会被匈奴或者是其他部落一口吞并掉,到时候曹操还可以用重金收买其他的部落,进攻我军,在我军后方捣乱。若是我们放过乌孙族一马,他们就会回到自己的领地,一面发展自己的实力,一面抵挡别族的侵略.也就没有时间顾及到我们了。”

    赵云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说道:“军师的意思云懂,不过就算我们放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感激我们,反而会视我们为仇敌,这样一来,有可能会养虎为患。”

    “不会”诸葛亮非常自信的说道:“只要我们将剩余的两万士兵和乌孙王一起活捉,然后在乌孙国最关键的时候放他们回去,亮虽然不能保证他们会感激我们,但至少他们不会视我军为仇敌。”

    赵云笑了笑,说道:“军师,这不太可能吧!已经过了几个时辰了.现在就算怎么追也追不上了。”

    “本来想活捉乌孙王是不可能的,但是赵将军凭着自己的能力,将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此次战斗已经胜利在望,此次战斗赵将军应当居于首功。”诸葛亮很认真的说道。

    赵云不好意思的说道:“只要军师不怪罪云没有服从命令.云就很感激了,哪里还敢居什么功啊!”

    诸葛亮正色道:“军师只在于出谋划策,拟订作战计划。而大将才是真正执行计划的人,一个将才不但要有攻城拔寨,以一挡百能力,最主要的还是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完成总体的作战计划。还有是在军师的计策中万一出现了漏洞,那出色的将领就会果断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弥补这个漏洞,毕竟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军师也是人,也会犯错,也正是因为如此,孙武的《孙子兵法》地‘九变篇’上才有了‘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衡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一段话。”

    意思是:帅将领兵在外,要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独立行事,不必惟君王之命是从。

    诸葛亮接着道:“将军正是果断的出兵围堵乌孙王,使得亮的过错得到了弥补,正是因为将军的果断,也令亮从中找到了战机。令亮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将乌孙王和他的两万士兵,全部生擒。”

    赵云喜声道:“如此正好,云还担心真的让那些异族跑了,现在军师已有了定计,云也安心了。军师若有吩咐,云随传随到。”

    诸葛亮笑着说道:“将军现在的任务就是回营休息,不出三日,乌孙定成为亮的瓮中之鳖,随手可擒。”

    诸葛亮说这话的时候,双眼露出了阵阵精光,脸上亦充满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