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先是宙神
字体: 16 + -

第16章 长夜漫漫

    谌宁长嘘嘘!他还真不知道这血色江南的发展史真是充满着血腥暴力!

    苏微雨接着道:“这血色江南就在这修建这运河的过程中日渐壮大,势力发展遍布江南,为江南第一大帮”。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自然给隋朝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军事控制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热衷组团出游的隋炀帝的个人私欲和宇文化及复国的梦想。

    话说如果这运河修建以后,如果杨广能安心治理天下,倒是还有机会让大隋朝长命一些,但自运河修建以后,隋炀帝可谓是声色犬马,朝中事务无人打理,俗话说,蛇无头不行,何况一国也,朝中事务堆积如山,天下民生怨道,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下扬州,每一次的排场都是空前盛大的。据《隋书》记载,隋炀帝第一次下江南是在大业元年(605)的八月十五,光龙舟就有数万艘,庞大的龙船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不绝,竟然长达一百多千米。

    这些龙舟体积庞大,长约33米,高15米,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水上宫殿。船上有四层,最上面一层是正殿和东西朝堂,供皇帝办公和接见臣子用。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用金玉装饰过的,比今天的五星级酒店还要奢华,主要是供皇帝娱乐和休息。最下面一层住的都是皇帝的内侍,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卫工作。

    整个龙舟的外观就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头引颈向天,怒目圆睁,甚为威严,龙尾高高翘起,直指苍穹。据杜宝的隋代的历史记载,这些龙舟都“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船一启动,彩旗飘飘,非常壮观。皇后乘坐的翔缡舟比龙舟略小一些,功能和装饰与龙舟差不多。后面紧跟着九艘叫做“浮景”的大船,这种三层的大船主要是装载一些日用品,专供皇帝和皇后旅途所需。

    为了让自己的行程更加完美,隋炀帝特意挑了中秋节这天出行。这一天,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如此良辰美景不能不让人心旌动摇。可是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的隋炀帝来说还远远不够。隋炀帝出游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组团,每次出行都要带很多的随从。这其中包括朝廷的核心官员、后宫佳丽、公主王孙,甚至像越王杨秀这样的政治犯也在其列。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呢?一是显得声势浩大、炫示国威,二是古来君王皆怕寂寞,独乐乐不如与众乐嘛。这些人乘坐的船只也是造型各异,有称作漾彩、朱鸟、苍缡、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王楼、道场、玄坛、板榻、黄篾等各式船只数千艘,紧随皇帝、皇后的龙舟之后,这么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开下江南,让两岸的老百姓大开眼界,顶礼膜拜。

    隋炀帝这次出行,不仅在龙舟的修建上花费了很多心思。而且连龙舟上配备的纤夫,都要穿统一的制服,而且都是用极其高档的锦彩缝制的。锦彩是一种带花纹的丝织品,价格自然不菲,要在平日,可能一般的富户也消费不起。由此可见隋炀帝此次出行的奢华程度。

    隋炀帝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虽然龙船已经极度华美壮观了,他还是觉得有一丝缺陷,那就是随船配备的纤夫。据唐代传奇《开河记》记载,“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子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所谓“殿脚女”就是牵挽龙舟的女人,她们都是吴越一带选拔出来的美女,画着宫妆,穿着绫罗绸缎做成的衣裙,俨然龙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杨广可谓是热爱游乐,热爱美女到极致的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没过多久,他又觉得宫中甚不自在,寻思着想要再组个团顺流南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在和日本的外交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突破,顿时觉得很有成就感,想借机出去散散心,也顺便炫耀一下天朝的国威。这次出行的排场比第一次更加隆重和奢华,而且随行的团员除了天朝人士外,还多了一些自愿出游的外邦友人,例如高昌国首领。有了外邦友人充当观众,隋炀帝炫富的心理更加膨胀,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阵势有多么夸张了。

    隋炀帝第三次南巡江南,可谓是有去无回。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十二年(616)三月。在离宫之前,他曾赋诗一首“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可见江南是让隋炀帝魂牵梦萦一生的地方。即便当时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微,政局也动荡不安,却仍然无法阻止隋炀帝对江南的向往。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在第三次下江南之前,不得不重新赶造船队,因为之前的庞大船队都在杨玄感之变中被毁掉了。可是圣旨一下,在短短十个月时间里,江都的造船厂就打造出数千艘大船巨舰,而且规模比旧船队还要宏伟,可见当时中国的造船工业的先进水平。

    船队有了,隋炀帝马上不顾一切地奔向心中的圣地。尽管当时天下已经纷争四起,手握重器的皇帝理应坐镇京畿,稳定局势,可当时的隋炀帝心中只惦记着游玩,根本没把江山社稷放在心上。冒死劝阻隋炀帝南巡的臣子,轻则被下狱关押,重则被杖死朝堂。这时候的隋炀帝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只顾自己的私心物欲,完全无视国家安危。

    将洛阳托付给朝臣之后,隋炀帝带着皇室宗亲、后妃宫女、文臣武将以及僧尼道士浩浩荡荡地开始了第三次巡游江南之旅,也是他毕生最后一次下江南。到了江南之后,因为北方局势的变化,隋炀帝不得不滞留江都,这也正好合了他乐不思蜀的心情。

    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隋炀帝更是把享乐主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此期间,江淮一带的官员纷纷借机讨好皇帝,进献礼品。挑选美女,官员更对沿河百姓变本加厉,皇帝亲自卖官鬻爵,可见当时的纲纪已经混乱到什么程度。眼看北方形势不断告急,隋炀帝索性不闻不问。当黄门侍郎裴矩向其汇报军情时,他也没有心情听,反而将其遣回京城接待外宾。

    而血色江南帮派为镇压沿途民众,更是大力发展,大力吸收邪道人物、魔道人物、街头混混、四方盗匪,一时风头无两。国家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天下豪杰并起,一时大隋朝烽火四起。

    最终,眼看着江山不保,隋炀帝的末世情绪越来越强,更加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收复失地,重整朝纲,于是便命人在南京修建丹阳宫,想从此偏安南京一隅,安享晚年。不过他的美好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虎贲郎将元礼和直阁裴虔通利用将士们思乡之情煽动军队哗变,推宇文门阀阀主宇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心中巴不得杨广早死,现在又有如此借口,随即昏庸的隋炀帝也被宇文化及缢死。结束了他辉煌而又邪恶的一生,可谓是自食其果。

    杨广死后竟然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由萧皇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个小棺材,草草地偷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风光半生,竟然如此草草结束,令人不胜嘘嘘。

    宇文化及以为杀了杨广就算得到了天下,开始了“荡平天下”的行动。宇文化及看看瓦岗寨的李密,又看看西边的李渊父子,觉得他们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反贼,好对付。

    宇文化及所控制的是宫廷禁军,即骁果卫。当时王世充由江都留守升任东都留守,洛阳至江南实际上是在王世充掌控下。

    血色江南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只是江湖门派,哪能与王世充的正规军相比,乱兵一起,王世充立越王杨侗为帝,起兵勤王。宇文化及无法在江都立足。宇文化及杀皇室杨秀及其七子;又杀齐王杨暕及其二子和燕王杨倓,隋朝的宗室、外戚一律杀死。

    当时南方除王世充外,杜伏威势头正盛,宇文化及这等哀师和血色江南江湖帮派哪能和两大势力抗衡,何况出师无名,军心涣散。说白了,在江南他就是人人喊打的丧家犬。

    而北方山东之地义军较少,徐州大郡,得之足以养精蓄锐。于是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浩,自称大丞相,并领兵西归,退到北方,并拥立杨浩为帝,宇文化及认为杨侗才是他最应该先打掉的政敌。就这样,宇文化及带着大队人马开始西征洛阳。

    越王杨侗在王世充的拥立下继帝位于洛阳后,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讨伐化及,双方战于黎阳。

    他弑君并霸占杨广妻妾的行为,本来就招致手下很多人的不满,天下人哪里肯为他卖命。在与李密的交战过程中,部下屡叛归李密。宇文化及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毒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宇文化及不立幼主而自立,残杀重臣,人心尽失。大势尽去。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宇文化及这边,结果他自然干不过李密,被李密打的大败,正当他率领残兵逃命时,又被窦建德截杀,至此,罪大恶极的宇文化及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血色江南这个帮派也大势已去,后再隋朝末年各路豪杰和江湖门派的绞杀下,不存于世,今日再现江湖,不知又会掀起什么样的风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