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当强盗开始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灾荒

    距离年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别的冷。

    一场又一场的大雪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大批百姓成为流民,背井离乡,向汉中、巴蜀一带迁移。

    这其中不只有大晋的百姓,还有羌胡、鲜卑等族的牧民。

    牛羊冻饿而死,没有了过冬的食物,部族牧民留下来也只有等死。

    不光是西北受了灾害,北部幽州、冀州、并州等,一共五州之地同样受灾严重。

    雍州刺史郭孝程已经三天没合眼了,面对无数蜂拥而来的难民,他是束手无策。

    只能紧闭城门,不准难民进入。

    这是个昏招,无数的难民想要进城,可城门紧闭,他们只能聚集在城门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每天都有难民冻饿而死,城外已经是尸横遍野。

    郭孝程在刺史府中每天忧心忡忡,害怕难民聚众造反,那时,他这个刺史也就做到头了。

    这一日,郭孝程和往常一样来到了东城门的城墙上,望着远方,目光中满是期盼之色。

    五营校尉杨松站在郭孝程身后,腰配长刀,身形站的笔直,满脸鄙视之色的看着郭孝程的背影。

    他只是出身不好才只做了五营校尉,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官职了。

    郭孝程却不同,他出身淮阳郭家,虽不算顶级门阀世家,却足可以让他坐上刺史之位。

    他在刺史位上做的最多的就是敛财和圈占土地。

    如今,雍州大半肥沃的土地已经落入郭家之手,无数百姓指着郭家吃饭。

    杨松家里同样租种着郭家的土地,靠着同僚的关系,他家每年的租子只有三成,比其他佃户要少的多。

    听说在蓝田和万年两个县,每年的租子要达到七成,农户一年的收成大部分都要用来交租子,剩下的只能勉强果腹。

    杨松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知道郭孝程这么做迟早要完。

    门阀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普世之道,绝不会把百姓压榨的太狠。

    虽说大晋建国也是在门阀世家的支持下才得以成立,可大家族也不是长盛不衰的,总有没落的一天。

    如果有必要,朝廷也不介意损失一两家门阀来平息百姓的怒火……

    “来了!”

    郭孝程激动的一声大喊把杨松吓了一跳。

    远方道路尽头,一片低矮的树从拐弯处,一支几千人的兵马突然出现。

    盔甲鲜明,旗幡招展,领头一人骑着战马,手里举着一面大旗,距离太远,上面的字看不清楚。

    郭孝程满是皱纹的老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想要出城迎接,可看着城墙下密密麻麻的难民,又犹豫起来。

    杨松见郭孝程身体抖动,连连搓手,就知道他要等的人来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带着兵马赶来的是何人。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杨松终于看清了大旗上的字:张!

    这是……

    “杨校尉,此次是去凉州接替王袁成为凉州刺史的,校尉可猜的出此人是谁?”

    郭孝程一扫这些天的抑郁之色,变得眉飞色舞。

    他几天之前就给此人去了信,而且他也答应会帮郭孝程解决雍州之事。

    “莫非……是张轨?”

    “不错,就是他,看来杨校尉也听过他的名字。”

    郭孝程笑得极为得意……

    ……

    李庭岳仔细考虑了两天,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决定在年底之前去金庸城一次。

    不管是因为王洛筠所承诺的条件,还是朱振所出的主意,都让李庭岳十分心动。

    既然决定去了,就要好好谋划一番,做好万全的准备,总比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要好。

    大猛是需要带去的……

    自己不会骑马,还要有一辆马车……

    同行的人不要太多,十个人就足够了……

    人数是有些少,但又不是去打仗,人多了反而麻烦……

    ……

    事情都考虑妥当了,李庭岳又仔细的想了一遍,确定没有遗漏的,才让人把高大鹏几个队长叫了过来。

    他此去还不知道要几天,这里总要安排一下。

    听说李庭岳要外出,几个队长都很吃惊!

    “公子,你这是要去哪?”

    “去金庸城办一点事情。”

    “要带多少人?”

    “加上大猛,十一个人足够了。”

    “为什么这时候要去?”

    “……”

    几个队长一人一个问题,问的李庭岳头都大了。

    “公子,我们实在不放心,我看,还是让老黄陪着去,他虽然脑子不好用,但胜在力气大,公子有什么要做的交给他准没错。”

    “老高,你他妈说的这是人话吗,老子这是朴实……”

    黄景瑜听高大鹏这么说自己,立刻不乐意了,跳着脚,指着他的鼻子就开始骂骂咧咧。

    李庭岳摆了摆手,让他们停止争吵,笑道:“都不用,我这次去没什么危险,只是帮人办一件事情,你们好好看守山寨,要是再遇到危险的事情,记住,一定要跑,山寨没了可以再建,人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仔细的叮嘱了几个队长一番,让他们去忙自己的事情,又把大猛叫了过来。

    大猛对要出远门表现的异常兴奋。

    自从来到盘蛇岭山寨,他对这里处处觉得格格不入。

    每个人都对他都很热情,可总觉得很别扭,融入不到这些人里面去,看着别人忙得热火朝天,他想上去帮忙,却总被人拒绝。

    如同一个外人,没有在冯家镇时那么自在。

    时间长了,大猛就有些想回冯家镇了,那里好像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

    如果不是这次李庭岳找他,大猛就准备过几天回去了。

    除了大猛,李庭岳又在剑戈军里挑选了十个人,在收拾一番后,就离开了盘蛇岭山寨,取道洛平府,赶往洛阳。

    金庸城位于洛阳北十五里之地,乃是洛阳的防御卫城,也是皇室成员的发配之地。

    王洛筠写给李庭岳的信里没有其他要求,只是让他去探望住在金庸城许昌宫的七公主,如果可能,希望他把七公主带离金庸城。

    至于带七公主出来后要去那里,王洛筠的信里却是只字未提。

    仿佛她只是想救七公主出金庸城,救出来以后就不关她的事了。

    这也是李庭岳在看完王洛筠的信后为什么想骂街的原因。

    小姑娘就是小姑娘,考虑事情不全面不说,连后续的问题都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就敢写信让他去做,胆子可真大。

    开始李庭岳也以为王洛筠做事情有些欠考虑,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才猛然醒悟。

    不是王洛筠的胆子大,而是他在当冤大头。

    他只要把七公主从金庸城接出来,最后不管去了哪里,都和她王洛筠无关,要找,也是找他李庭岳的麻烦。

    这小妮子的算计实在太精明了。

    李庭岳感叹!

    果然,狐狸窝里不可能住着耗子,王洛筠耳熏目染之下已经和普通的女子不一样了。

    既然已经知道了王洛筠的目的,李庭岳却依然要去金庸城,只因为朱振所出的主意。

    即使离开了盘蛇岭,他依然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按照朱振的办法去做。

    官道上,李庭岳坐在马车里,脑子里想着王洛筠信上所写的内容,闭着眼睛,默默的思索。

    大猛驾车,十个剑戈的兵士骑着马护卫在周围。

    他们没有带唐刀,只有首环刀和方便携带的小巧弓弩。

    这是改良版的弓弩,和李庭岳送给白翎羽的那一架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白翎羽那一架是他亲自打磨的。

    这里已经出了西川县,过了洛平府,前行不足百里就可进入京兆郡。

    一路走来,李庭岳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破败的村镇里只有寥寥数人,很多人瞪着无神的眼睛看着他们,神色木然,如同行尸走肉。

    寒风凛冽,很多人却只穿着单衣,外面套一个破绒衣,在避风向阳的墙角瑟瑟发抖。

    不用问大猛几人李庭岳也知道,这些人之所以不回家,是因为外面比家里暖和。

    几口大锅架在了村口的空地上,一头不大的野猪被兵士们宰杀后,剁成肉块扔了进去……

    煮肉的香味引来了乡民……

    村口的乡民越聚越多,渐渐的,整个村子剩余的人全都来了。

    他们死死盯着锅里快要沸腾的水,煮肉的香味让他们喉头滚动,一步都舍不得离开。

    若不是大锅周围那些拿着大刀的人看起来极为凶恶,他们不等肉煮熟就扑上去了。

    “驴子,这些人已经饿疯了,等一下你让兄弟们赶紧离远一些,饿急了的人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

    大猛看着那些人也是心有余悸。

    “放心吧,他们还不敢做什么,有血性的人都已经离开了,这些人待在这里只是为了等死。

    咱们的这顿饭只是把他们死亡的时间向后推迟了几天而已。”

    李庭岳暗自叹了口气……

    能留下来在这里等死的人其实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他能做的其实不多。

    在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李庭岳就知道又要闹灾荒了。

    一连两场大雪,别说本就贫瘠的西北,就是富庶的洛阳也禁受不住。

    他知道有灾荒,可因为一直没有离开过冯家镇,他并不知道灾荒有多严重。

    直到看到这个村子,李庭岳终于明白了,灾荒比他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大猛,你以前也有过这种时候?”

    李庭岳看大猛对着那群乡民发呆,忍不住问了一句。

    大猛苦笑了两声,认真的看着李庭岳说道:“驴子,你可能不知道,在你来山寨以前,你知道冬天我们吃什么吗?”

    李庭岳摇头……

    “什么能吃吃什么,打到野兽我们就吃肉,打不到我们就吃草。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总觉得屋里有什么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正看到栓子拿着石锤在砸草根,把草根砸碎了往嘴里送……”

    大猛说完,擦了擦眼角。

    他的话让周围几个兵士也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也同样眼眶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