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的救赎
字体: 16 + -

第十章 勾指起誓

    “托马斯先生刚才的话语太棒了,估计德米特利俄斯那个男人也被吓了一跳吧?我看他的样子还是有点瞧不起您这种行伍出身的,没想到一番话出口之后,他就不敢再讨价还价了......这一次可谓是您立下的大功啊。”

    “哈哈,孩子,别这么说。”

    宴席结束了之后,胡浩博、伊琳娜与托马斯,来到了城堡东面的山丘之上。虽然说初次的交涉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晚上为了宴席所准备的许多种新鲜捞上来的海鲜也极其美味,不过他们并不打算在那座有点破旧的“皇宫”里多停留,毕竟现在还是人生地不熟的状态,他们还想要多转转——也因为如此,他们才来到了这个更高的地方,静静地俯瞰着脚下的一切。

    眼下名为格拉伦查的城市,和佩斯或者布拉格不一样,到了晚上并没有什么灯火,只有为了生计而出海夜捕的渔船,在城市再下方的海面上静静地漂泊着;至于天空,抬头望去,晴朗的夜空异常澄澈,但由于这个年代在哪里都没有什么污染,胡浩博已经习惯了这种在现代城市里难得一见的良辰美景了。月光照耀在海面上,刚过阴历十五日而微微缺掉一角的月亮倒映在水中与天空中交相辉映,则更加为这份景色增添了一分寂静。

    “在当年雅诺什先生还没有雇佣‘荆棘佣兵团’之前,我们也和大部分雇佣兵一样,流落在神圣罗马帝国、波兰、匈牙利和意大利北部。当时经常有雇主想要讨价还价,甚至撕毁协议,这个时候话术的应用就非常关键了——你要让对方相信你不是什么好惹的人,这样谈判才能够继续下去。‘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

    “我还是希望做个好点的人,毕竟我还准备上天堂呢。”

    “我的话,早就已经放弃上天堂了,雇佣兵这种沾满了他人鲜血的职业,怎么想也不可能吧?”

    “那您还那么遵守规矩,军队的几率都快比许多地方的常备军要好了,肯定还是有这种想法的吧?”

    这样活跃气氛的话一说出口,两个人就都笑了起来;就连之前一直没有参与到两个人的对话中的伊琳娜,此刻脸上也挂着微笑——看得出来,他们在内心里都觉得,托马斯这个行事一反常人的雇佣兵团长,心里还是对天堂的位置有点渴望的嘛!

    “那个是‘规矩’,那些教士所讲求的是‘美德’,还是不一样的啊!”

    男人笑了笑,拍了拍自己屁股上的土,站起了身来。

    “在我们的这个行业里,评判一个人并不能用‘善’或者‘恶’,而是‘是否遵守规矩’——这就是雇佣兵和民兵与常备军的不同,也是我们和常人的不同啊。”

    *

    “伊琳娜,你冷吗?我感觉这里风还挺大的。”

    “没事,亨里克先生,我感觉很好......不如说,我们好久没有这样坐在一起了,这样的感觉很好。”

    “都是好事。”

    听到少女这样的,如同女朋友一般的言语,胡浩博再一次笑了出来:平时他都忙得要死,作为不到20岁的人就在体验996一样的生活,都快忘了从特兰西瓦尼亚开始就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她了。如今,在希腊这片整个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在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的侧畔,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对他来说也是无比珍贵的。

    “说起来......刚才在商议的时候,你应该也听见了,我们的最终计划是从这里北上,并且夺回君士坦丁堡......我觉得,你应该很期待吧。”

    “......嗯。”

    不知道为什么,出乎胡浩博意料的是,伊琳娜居然不是那种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答应,而是在思忖了一两下之后才说出来的——按理来说,遇到这种能够回家,并且一路上收复故土的事情,不是应该“精罗狂喜”才对么,为什么......

    “亨里克先生,如果我说实话的话,你会愿意听吗?我只是害怕如果说了真心的话,您会生气......”

    “想什么呢?我们可是一生的朋友啊,伊琳娜。如果你不说真心话的话,我才会生气哦?”

    “嗯嗯,我知道了......”

    少女清了清自己的嗓子,然后说到:

    “亨里克先生,我应该和您讲过,我在小时候母亲去世之后,在君士坦丁堡城里流浪的事情吧?当时我和您一起去见斯特凡尼娅小姐的时候,我还给您和她看过那些......那些伤痕......”

    “嗯,我当然记得了。”

    那样的场景,胡浩博当然是忘不掉了:少女的人生才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却光是手上和脚上都有那样多的伤痕——这样的场景,在现代的长大的他,怎么可能想象得到,也怎么可能轻易忘掉呢?

    “假如,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真的能回到新罗马,回到帝国曾经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我肯定不会再流浪,再在冬天的大街上徘徊,在天堂与地狱的边界上徘徊了......但是,那座城市里其他的孩子呢?我觉得,恐怕到了那时候,仍然没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该有的幸福吧......”

    “这......”

    胡浩博本以为对方会提出其他方面的忧虑,结果却是这样的......“博爱”的想法?这样的事情,虽然他也很想做到,但是大概是不可能的吧......

    “大家都说‘自己犯过的错误就不想要别人再犯’,我的童年虽然不是什么错误,但是我也不想任何人遭遇到那样的生活......如果我们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却没有能力给所有人更好的生活,那也就是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到吧?”

    “伊琳娜,你说‘所有的孩子’的意思,是‘不论长成什么样子,不论信仰什么宗教’么?”

    “......嗯,是的,亨里克先生......我确实希望如此。”

    少女低下了头,而来自东方的少年笑了出来——这样的想法该怎么说呢?在这个年代,也只有她这样经历过痛苦,经历过别离,经历过战火的少女,才会提出来吧?新约圣经里面,耶稣曾经说过“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大概就是看到了小孩子炽热而无瑕的心吧?

    “那好,我答应你——无论是哪里来的,什么样的孩子,只要在我的统治之下,不管有没有收复君士坦丁堡,我都会尽力地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同时我也会劝说马蒂也这样做。这是我对你发的誓言,你可要记好了哦,伊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