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
字体: 16 + -

第四百一十八章 铁壁合围(上)

    “首领威武!”

    当汉军跑出几百米,沉寂片刻,多罗部下的骑兵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喊,首战意味着士气的强弱,胜利的一方将掌握主动权。

    “呃……”

    盯着远去的身影,多罗眼神有点发愣,怔怔出神,他赢了吗?

    但赵云的确力有不逮,仓惶逃走。

    可疑的是,胜利来得太突然,他号称族中前五的勇士,自信武力过人,但与那员汉将交锋时,被压着打,险象环生,几次有丧命的危险,好像是对方失手,才选择逃走。

    扪心自问,赢得很侥幸,也很意外。

    “追!”

    两军搦战,趁势追击是常见法则,得胜的喜悦涌上心头,多罗渐渐忘乎所以,派人将喜讯通报轲比能,挥舞几下弯刀,首当其冲,顺着汉军败退的脚印追踪。

    大雪遍地,马蹄踩过的地方,痕迹清晰可见……

    当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回,轲比能脸色平静,乐在心里,果然他的计策奏效了,故意拉长战线,躲到不毛之地,只等汉军锐气耗尽,师老兵疲,再以精力充沛的骑兵决战,反败为胜!

    他平日和多罗交情极好,担心汉军诡计多端,佯装败退,把心腹爱将引入包围圈,立时做出安排,另派两位部族首领驰援。

    三路齐出,万无一失!

    “全速赶路,不许掉队!”

    逃出三十多里,赵云回头顾盼,队伍保存比较完整,远处漫天飘雪,像起了一阵沙尘暴,那是鲜卑骑兵群追不舍。

    他带来的同样是骑兵,配备的是西凉战马,特点是高壮威猛,力量充足,腿长步子大,时速优于北方草原的战马。

    敌军落在后面,赵云在原地逗留片刻,继续向南狂奔,全军败而不乱……

    复行十余里,马力略显衰退,正前方忽然冲来大队骑兵,皮甲弯刀,兽皮暖帽,为首之人乃南匈奴单于,呼厨泉。

    “赵将军快走,我来应付!”

    “多谢!”

    战马交错驰骋,基本完成了无缝对接,仿佛知道赵云会战败,奉命赶来策应。

    匈奴人接替了战场,共计一万五千骑兵,摆好阵势,在雪地上驻马歇息,一刻钟后,多罗骑兵赶到,遥遥相望。

    本是同根生,一模一样的草原子民,见面没半点好感。原因无他,匈奴人强盛的时候,欺负别的部族太狠了,随意使唤,导致互相看不顺眼。

    “呼厨泉,你妄为昆仑神的后代,居然向汉人卑躬

    屈膝,甘心当爪牙走狗,匈奴男儿的血性就败在你身上,简直厚颜无耻,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

    见面后,多罗扬刀叫骂,别看虎背熊腰,头脑不灵光的憨态,嘴皮子利索的很,专捡难听的说。

    “放屁!”

    毕竟是雄踞一方的首领,多罗部只是轲比能的附庸,身份差距宛如鸿沟,呼厨泉怎甘受辱,回敬道:“尔等不识时务,以蚍蜉蝼蚁之力撼动泰山,无自知之明,胆敢抗衡大汉天兵,我今天便替天行道,拿你的脑袋去见大将军!”

    嘿,到底是一方豪强,见多识广,连骂人都理直气壮,别出心裁。

    “你……”

    草原汉子粗旷豪放,既然用嘴说不通,那就搬出老规矩,以武分高低,寒光乍现,刀子见红才算完。

    不二话,省略掉麻烦的环节,两拨人直接拔刀开战,呐喊嘶啸,动起手来丝毫不手软,一个回合,杀得旗鼓相当。

    掉头往回冲,呼厨泉操刀上阵,带动士气,起初卓有成效,底下士兵玩了命了砍杀,气势稳压多罗一头。

    情况随时能发生转变,当轲比能安排的后援到来时,呼厨泉兵力不占优势,更兼士卒力气消耗过半,落入下风,脱离了战斗,呜嚎着败退。

    “兔崽子们,有种留下!”

    两次看着敌军从眼皮下溜走,多罗急得把刀掼在地上,破口大骂,边上一位部族首领劝道:“咱们继续追,看他们能跑多远!”

    牧民马上称雄,在骑术上绝不肯认输,奋起追击,并派人往大营传递消息,三路人马衔尾追击……

    “孤军深入,当防有诈!”

    轲比能收到情报,内心不禁犹豫,从古至今,诱敌深入的战术屡见不鲜,通常是抛出香饵,上钩者被牵着鼻子走,等时机到来,四面重兵合围,就地歼灭。

    应该说,轲比能的疑虑有理有据,无数战将栽在求胜心切的失误上,刚要下令鸣金收兵,不许轻敌冒进,新送来的情报让他改变了主意。

    “肃立,我要你死无葬身之处!”

    仰望青蓝色的天空,轲比能发出愤怒的咆哮,多罗遭遇的第三路人马,正是他恨之入骨,与除之而后快的家伙。

    仇恨,是最能让人丧失理智的情绪,怒上心头,好比在赌场输急眼了,大仇就在眼前,拼得倾家荡产也要报复。

    不为别的,只是出口恶气,解了朝思夜想的心病。

    几年前,与汉军第一次交锋,激战正酣,就是肃立临阵反水,把他

    推进深渊,绕到背后捅刀,输得一败涂地,险些动摇根基。

    “干掉他,不惜代价,把他头骨做成酒器!”

    向天发泄愤慨,轲比能甚至有亲身上阵的念头,但自己是主将,不能轻离军营重地,但为了解恨,他整整派出十个部族首领,组成五万大军,合力进攻。

    如无特殊情况,傍晚时分,肃立的脑袋会被带回来,摆在桌案上供他欣赏。

    “老犊子,你的死期到了!”

    目送大军离去,轲比能转身回营休息,静候佳音。

    而此时的汉军大营,已经向南撤退二百里,坐落在平缓的土坡上,随着败报频传,林阳稳坐中军,屏息静气,稳如泰山。

    “大将军,轲比能一次派出了十路人马,肃立恐怕不敌!”斥候回报,林阳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不予理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肃立的女儿听说父亲身临险境,坐卧不宁,细长的手掌绞在一起,平静的脸色已被焦虑取代,紧张地转了两圈,迈步跑向外面。

    “喂,你要去哪?”林阳见状,起身要追她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