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
字体: 16 +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深入漠北(下)

    铁骑飞驰,飘起漫天风雪,铮鸣的枪锋打破了可贵的安宁,声若奔雷,气势直冲九霄。

    简陋的围栏无力抵挡战马冲刺力,汉军骑兵轻而易举地突入,呐喊冲杀,分头出击,马蹄踏过,长枪下不留活口。

    一时间,栖息此处的部族陷入了惊恐慌乱,鸡飞狗跳,妇女孩童尖声哭泣,不知是何缘故,招来了索命煞星,为了活命,只能提着裙摆寻安全处藏身立命。

    “别傻站着,快跑!”

    眼疾手快的,抱起吓呆在原地的孩童,对夹缝中求存的弱小部族来说,保住后代,留存新鲜血液,总有复兴的希望。

    “上马,杀敌!”

    到处充斥着哀嚎泣涕,等于外敌入侵的警报,危难关头,居栖此处的青壮年男子自发跑出营帐,呼朋唤友,抄起弯刀,自发跨上战马进行殊死顽抗。

    整个部落几千人规模,排除体质柔弱的妇孺老人,能有多少可用人力?面临数量、战力掌控优势的汉军骁骑,虽奋勇搏杀,不缺乏保卫家园的的精神,但敢打是一回事,打不打得过是另一回事。

    人心有情,兵刃无怜悯之心,战场靠实力拼生死、定胜负,千百人的挣扎,在数以万计的铁蹄下不堪一击,别说转入下风,根本没占据过优势好嘛?

    长枪刺过,犹如洪水淹没堤岸,临时拼凑的防线摇摇欲坠,眼看有淹没的危险……

    “喂……喂……”

    厮杀正激烈,忽然冲出一五旬老人,须发见白,穿着一副破旧的皮甲,腰间没佩戴兵刃对着汉军骑兵拼命挥舞双手,眼中满是哀求,在祈求无果的情况下,膝盖跪地,抱头痛哭。

    “他说的什么,我听不懂。”

    林阳在后方掠阵,于乱军中看到老者,无奈语言不通,唯有询问向导兼翻译的阿雅。

    阿雅侧耳听了会儿,从断断续续的声音中分辨意图,给出答案:“看装束,他是这里的首领,像是在说:刀下留情,愿意举族投降。”

    “生命可贵,是不是……”最后,阿雅亦在求情,都是依靠草原为生的牧民,一般骨肉一般皮,虽素不相识,但不忍同袍在马蹄下化为肉泥。

    女子天性良善,林阳略作考虑,觉得乱世减少杀戮就是积德,比烧香拜神管用,叫来传令兵敲锣鸣金,损失微小的骁骑军迅速集合列队,以防不测,长枪并未松手。

    牧民一方得以喘息,眼中的求生欲显而易见,面临横祸飞来,再打下去,全族将埋葬荒野,所有人难逃一死。

    “上前

    喊话,让这的首领来见我!”

    这项任务,依然由通晓两门语言的阿雅完成,到阵前叽哩哇啦的说了几句,无移时,那名老者起身整理仪容,郑而重之的走来,谦卑的行过按胸礼,用生涩的汉话恳求道:“尊敬的汉阁下,怜惜我的子民吧,我等情愿投降,不愿再看到死伤。”

    “你们原是轲比能的附属?”林阳开口询问。

    老者悲声道:“鲜卑人日渐强盛,顶替了匈奴人的宝座,我们部族饱受欺凌,每年供奉牛羊,战时出人出力,这次他们撤退,拿走了我们大部分的财物,天寒地冻,留下的没有办法,杂七杂八的凑在一起,勉强苟活。”

    “弃车保帅吗?急于撤走,去芜存菁,把几个孱弱的部族抛弃,能保证大队行进速度,这些遗老遗少的死活,就交给上天安排吧。”

    想通其中原委,林阳明白了轲比能用意,虽然行事狠辣,但去弱存强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保证了部族的行动力,又能抢占财物补充自身,所做的一切,为的是和汉军决战。

    呵呵,既然在等我,那我一定找到你!

    “尊敬的汉人,我们留在这里生计实在艰苦,如果可以,请允许我的子民依附在汉朝的肘腋下生活,有地方放牛牧马就好。”

    交谈片刻,老族长诚挚的提出请求,单膝跪下,献上一柄铜鞘骨质的匕首,按照他的说法,这是族中代表权力的信物,交出来等于甘心归附,愿凭驱使。

    “让我考虑下!”

    一下接收几千俘虏,男女老少混杂,带上肯定会影响行军速度,思来想去,林阳叫来一名偏将,带五百骑兵把他们押送到老营,暂且安置,其余以后再说。

    听到去处,那些牧民倒也老实,不用皮鞭驱赶,顺从的跟着向南走,在他们眼中,汉军营至少有个好处,能吃上口热乎饭。

    继续上路,沿途又遇上和先前遭遇相同的部族,缺衣少穿,受尽轲比能的盘剥压榨,心怀愤恨,甚至没经过抵抗,直接向汉军投诚。

    更有甚者,那些血气方刚的牧族青年,抄起弯刀加入军中,要同去打轲比能,着实吓了林阳一跳,心说:那老小子挺招人恨呐。

    草原上物资稀缺,强者为了生存压迫弱者,弱者又到哪里去诉苦,一些积愤已久的部族早就想报仇了,汉人的到来,正好随了他们的意愿。

    所谓,有共同的敌人,咱们就是朋友,携手并肩去揍他!

    赶了几百里路,零零散散收拢了千百号精壮,随着人数增多,为避免引起混

    乱,军令不畅,林阳宣布了几条军规加以约束,并把他们单独编成一军。

    聚在一起,出了事非此即彼,很快便能找到罪魁祸首。

    连续五天,都在赶路中度过,其余四路人马按时送来情报,行军照常,时而有鲜卑骑兵的骚扰,最多不过几百人规模,接战即走。

    仰望漫天风雪,林阳搓了搓通红的手掌,朝向北方,喃喃道:“终于要决战了吗?”

    “赵云将军发现了敌军,命在下来禀报。”

    正在原地修整时,一名斥候从东边狂奔而来,来到近前,坐下马累得瘫倒在地,可见军情十万火急,脸上洋溢着兴奋。

    “想不到啊,竟是子龙先找到的!”

    俩人关系寻常,但历尽艰辛,为大军找到了目标,功劳不可谓不重,林阳暗暗笑道:“子龙将军英勇过人,别让我失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