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
字体: 16 +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洛神赋

    干枯微黄的柳条无风自动,轻柔的拂过面颊,林阳盯着石桌上摆放整齐的纸笔,语气惊讶道:“姑娘此举何意?”

    萍水相逢,没等聊上几句,便摆出了文房四宝,瞧着阵势,甄宓的眼界不同于寻常女子,似乎要以文会友,考校下“准夫婿”的学识,然后决定嫁不嫁。

    真应了那句:爱情像是一场闭卷考试。

    “春桃,你退下吧。”

    素手轻挥,婢女转身回到厢房,甄宓轻弯黛眉,将一份备用的笔墨纸砚放到林阳面前,柔声道:“母亲的安排,意欲将我许配将军,互相扶持,谋求利益。对此,将军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食指叩击着光华平整的桌面,若有所思。

    “不要想,直接说!”

    甄宓晃了晃手掌,中途打断了林阳的思考。

    “好精明的丫头!”内心发出感慨,林阳收敛心神,认真的问道:“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撒谎可不是真人君子的风范。”

    林阳端正双肩,坐得笔直,以真诚待人的口吻道:“依在下之见,单纯的利益联姻不可行,俗世男女到了婚配年纪,寻找的是值得信赖,托付终身的伴侣。”

    “若以金钱利益衡量,感情平淡如水,何谈相濡以沫,携手走到生命尽头,即使走到一起,彼此都不会快乐,贻误终身。”

    “既如此,将军为何会坐在这里与我谈天?”

    甄宓那双清澈柔美的丹凤眼神采黯然,虽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古至今,女子为了家族而联姻情况比比皆是,或者说本该如此,但她对母亲一言而断的决定心有不甘,这可是牵连余生的大事,不可轻浮草率。

    所以提出了先私下底约见,试探对方的言谈举止,脾气秉性,以及文采等等,假如桩桩件件符合心意,按母亲的想法来办亦无妨,反正迟早是要嫁人的。

    闻言,林阳谦和的笑道:“说来惭愧,在下有难处求助贵府,令堂,也就是甄夫人,有意撮合你我。说起来,我也是被逼的,与姑娘的处境相同。”

    “嗯,说得蛮真诚的,我暂且相信。”

    甄宓提起砚台上的兔毫毛笔,对林阳报以微笑:“你通过了我的第一关,接下来请挥毫泼墨,即兴作赋一篇。”

    笔墨纸砚准备了两份,另一份是甄宓要用的,存着比拼高下的想法,心里打着小算盘,如果这人诗文才情出众,凭自己的锦绣文章,亦不能弱了风头。

    “这可难住我了。”

    这一刻早晚要来,但当下乐府诗的韵律,即便附庸风雅,林阳也差点火候,看着正提笔写着蝇头小楷的女子,笑道:“且慢,姑娘还没出考题呢。”

    甄宓笔锋稍停,抬起螓首道:“写诗作赋,将军笔下随心,心随意境,题材不拘一格才能写出好文章。”

    “唉!”

    拿起崭新的蔡候纸,林阳有苦难言,乐府诗他读过几首,但要他亲自捉笔,比上天揽月还难,从没有写出一篇。

    前次在清漪阁,剽窃了大文豪辛弃疾的名作,这次抄谁的?

    眼珠转了两圈,林阳忽然有了主意,此情此景,当然要不遗余力的夸赞面前佳人的容貌气质,讨得欢心,事情就好办了。

    恰好,建安七子中的曹植就写过关于甄宓的名作,不遗余力的夸奖自家嫂子相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气质出淤泥而不染,天下群芳黯然失色,不知安得什么心思。

    此时,以诗文留名百世的曹植还是个小屁孩呢,那篇《洛神赋》林阳觉得文笔极佳,通篇如行云流水,诗情画意,便不客气的征用了。

    林阳对《洛神赋》烂熟于心,曾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熟读并背诵,一词一句至今记忆犹新,提笔书写,酣畅淋漓,就是字写得差强人意。

    过了一炷香时间,甄宓已经写完,百余字的乐府诗间距整齐,妍丽的字体跃然于纸上。

    “献丑了,请姑娘指正。”的确献丑,而且厚颜无耻的大肆抄袭,挪用了曹子建的大作,还做得明目张胆。

    当然没有全篇抄袭,掐头去尾,略作修改,仅用了中间部分。

    “拿来我看!”

    双手接过,甄宓先皱了皱眉,这字敢称天下倒数第二,谁敢自称倒数第一,但细看内容时,凤目逐渐瞪大,一副惊为天人的表情,少女的玲珑心,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对某人暗生敬佩。

    北方佳人,丽质倾城。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

    于语言……

    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冰雪聪明,自然不难看出诗中描写的对象是何人,女子爱美是天性,有人赞赏自己的容貌,即使不流露表面,内心仍是暗自欢呼雀跃。

    一口气写下几百字,林阳慢悠悠品着茶,装腔作势道:“姑娘看完没有,好坏总要给出评价,在下虚心受教。”

    甄宓的双眸定格在纸上,暗叹:字虽不入流,但文辞绝妙,栩栩如生,是篇千里挑一的佳作名篇,足以和名师大家一争短长。

    “小女子眼拙了,请勿见怪,将军的学识广博,海纳百川,可不是这一方小小的蔡候纸能装下的。”

    冒昧试探,却被一篇文章征服了芳心,甄宓脸颊上飞起淡淡的红霞,如果马上征战算是武夫,粗旷蛮横;文人过于书生意气,那么面前这位就是文武兼备,才为世出——至少头脑聪颖睿智,心性单纯的女孩如此认为。

    事半功倍,林阳继续发扬撒谎不脸红的“高尚”作风:“这篇赋专门为姑娘所作,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哎呀,羞死人了!”

    十七岁的小妮子懂得什么人情世故,心性率真,被两句甜言蜜语哄的心花怒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