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
字体: 16 + -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力承担

    烈火无情,徒留一堆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要恢复昔日盛景,谈何容易?

    “这事……有些难办啊!”林阳叹气道。

    好端端搬哪门子家,天子一动,文武百官,宗祠太庙都得迁过去,耗时耗力,可不是三两个昼夜能办妥的。

    换言之,迁都不仅是给活人搬家,宗庙里供奉的先帝牌位得一并跟着走。

    杨彪轻缕长须,淡然道:“从光武中兴开始,朝廷定都在洛阳,前翻董卓造逆,胁迫天子,不得已来到长安,至今已历经五载,是时候东迁了。”

    “我等身为人臣,当为家国排忧解难,大将军在外统兵,逢战必胜,迁都势在必行,老朽已询问陛下,得到允准,前来问大将军意见。”

    “靠,东拉西扯一堆,还不是要老子花钱!”

    林阳暗骂,目光与杨彪相对:“太尉啊,说时容易做时难,洛阳城化为腐朽,百姓尚且避而远之,哪能让天子住那地方。”

    “大将军手眼通天,应该不难,反正不急于一时。”杨彪讪笑,表面云淡风轻,实则不怀好意。

    林阳心里默算,修整城墙、宫殿,置办御用器皿……诸如此类,花费不低于百亿钱,还是保守估计。

    意味着,林阳掌握的流动资金,一下减少五分之三,消耗巨大。

    行走世间,维持生计需要花钱,何况手下有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拿出钱建造都城,实感为难。

    但圣命当前,考验是否忠心的关口,林阳没法子一下拒绝,把持着国库,他不出钱谁出钱?

    坐了会儿,杨彪起身道:“大将军仔细斟酌,老朽约了人坐隐烂柯,告辞了!”

    “太尉请留步!”

    走到门口,林阳忽然出言挽留,一个箭步冲上前,扯住宽大的袖袍,如此巨大的项目让他自掏腰包,修房子给别人住,那是天方夜谭。

    “大将军有何指教?杨彪眨了眨昏花的老眼,笑容和蔼。

    林阳心说:人老精马老坏,你把烫手山芋丢给我,想一走了之,哪有的便宜事。

    “太尉啊,你平日劳苦功高,处事谨慎,但普天之下皆是陛下的臣民,迁都的事我一个人应付不来,需要大家其心协力,同舟共济。”林阳笑道。

    “那大将军想怎样办?”杨彪似乎急于脱身,迁都的主意,就是他反复推敲,丢给林阳的难题。

    假如靠一己之力解决,林阳掌控的财力势必受到削弱,行军打仗不可无钱,长远的说能拖住他前进的脚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兜里穷的叮当响,谁给你卖命。

    退而求其次,要士族出钱出力,杨彪为首的士子党人会趁机提出要求,回归朝堂,占据高位,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谈判交易,互利互惠,只占便宜不吃亏,纯属无稽之谈。

    林阳两边为难,趁四下无人,直截了当说道:“关中的世家门阀,富可敌国,我有个主意,大家三一三十一,各尽所能,为天子出力,博个美名。”

    “哈哈哈,大将军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杨彪眉开眼笑,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竟然退步了,少见。

    “别人那叫束手无策,我是黔驴技穷。”自嘲一笑,林阳做出让步的姿态。

    杨彪端正身姿,循循善诱道:“其实不难,天子的事即是万民的事,关中士族亦不例外,可哪有出力不讨好的……”

    “太尉是说,依照各世家做出的贡献封官赐爵,让他们重新获得进入庙堂的资格?”林阳好奇问道,等于将官职用金钱衡量,与灵帝有何区别。

    “虽不是善法,却能解燃眉之急。”杨彪立刻答道。

    “做梦!”

    拍案而起,林阳双眼含煞,寒意逼人,他从来不与官宦士族为伍,好不容易找机会把那些食民而肥的败类赶走,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该贬官的贬官,要他们回来掌权,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须臾,怒气平息,脸色好转,林阳摇头笑道:“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太尉代表世家提出的条件,恕难从命,请回吧。”

    “做大事者应审时度势,不可一意孤行。”杨彪哀声叹气道。

    朝政大权,官员委任,都被一人掌握,他不点头答应,那些望眼欲穿的士族,得不到分毫甜头,到头一场空。

    “好走不送!”

    甩开袖袍,下达逐客令,林阳没时间陪老头子磨牙放屁,以手中余富的钱财,招募民夫工匠,重修洛阳城足够用,无非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就是了。

    杨彪无奈离去,遇上不通人情的主,纵使有一千张嘴,也难改其志。

    好在,兴建都城,不是一次性资金投入,循序渐进,先组织民夫修整城墙,把那些烂砖破瓦都丢掉,选用崭新的青石砖,坚固耐用。

    林阳找来阎象,让他兼任督工,负责洛阳的规模筹划,继往开来,总之要比焚毁前的气派,钱的事不必发愁。

    “刘协啊,老哥够意思吧,看你没过几天安生日子,斥巨资帮你修房子。”

    把任务分派下去,林阳负责出钱,时不时去观摩一下,看着汗水挥洒的工匠,回头想起幽禁在宫中的小皇帝。

    “大家加把劲,天黑前把东边清理出来!”

    民夫搬开烧毁的石砖,运送新的土木石料,勤勉肯干,脸上洋溢着笑容,原因是他们在此做工,官府照价给酬劳。

    皇权集中的时代,民众服徭役是理所应当,干不是情愿,是义务,往来吃住行走得自费,给官府做工有钱拿,林阳开了先河。

    无意间,顺手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五天后,徐晃送来一份报告,天枢、天璇、天玑三大主力军,全部更换了新式的雁翎刀,经过适应磨合,逐渐得心应手。

    告别了环首刀时代,提前使用千年后的雁翎刀,用不了多久,汉军的实力将上涨一个层次。

    “大将军,东边有新情况,这是最近的战报。”

    天色迟暮,汪直脚不沾地跑进将军府,能劳动管理几千人密探的督公亲自送来,肯定举足轻重,关乎时局变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