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
字体: 16 +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议定封侯

    “陛下,捷报传至京师,弘扬大汉国威,当昭告天下,与公卿黎民共同庆贺。”伏寿帮刘协抚平袖袍褶皱,轻声提议。

    “对,对!”

    忘却烦恼,刘协好似醍醐灌顶:“皇后言之有理,朕险些误了正事,多亏有你。”

    “陛下见外了,你我结发为夫妻,当同进共退,荣辱与共,排忧解难是分内之事,何足道谢。”秀发柔顺垂落,伴着幽幽清香,伏寿脸蛋泛红,依偎在刘协胸前,亲密无间。

    “有话一会儿说,朕要草拟圣旨,给大将军加官进爵!”放开温柔贤淑的伏寿,刘协向走进内宫,提笔草诏,找来十几名宫中内侍,将本来散朝回家的大臣,重新召集。

    宣旨的宦官说得清楚,陛下要宣布大事,语气认真,在朝挂名的官员哪个敢不到场,连那些染疾在家的老头子,拄着拐杖,支撑病体来朝议事。

    时至黄昏,大汉中枢的文武全部到场,当然包括司隶校尉何夔、京兆尹李儒,全是举足轻重,颇有声望的人物。

    “陛下,急切宣召臣等觐见,有事要说?”

    国舅董承首先开口,自打妹妹入宫为贵人,便以天子近臣自居,论亲疏关系,勉强算半个刘家人。

    前次刺杀失败,董承知耻而后勇,重新部署计划,结交游侠,积攒私兵,潜伏于黑暗中,看准时机出手,一招毙命。

    林阳远征,无形中给他提供绝好的契机。

    “诸公静听!”刘协把捷报交给近侍,当场朗读道:“汉大将军百拜皇帝陛下……”

    当提到歼灭外族十二万大军,轲比能遁走八百里,满朝斯文有理的公卿大臣差点惊掉下巴,痛击游牧部族,斩获颇丰,可是许久不曾听闻。

    “公公,老臣耳目昏花,能否念清楚些。”来朝见的人太多,有的站到大殿门外,岁数在那摆着,露听一句半句正常。

    “各位无需怀疑,塘报上所述千真万确,汉室传到朕这一代江河日下,国祚荒废,幸有大将军当朝辅政,朕心甚慰。”刘协语气激动,略微挺起胸膛,恢复几分帝王威仪。

    “好,好啊!大将军以鹰扬之势,虎贲之勇,出师仅三个月,打垮不可一世的轲比能,居功至伟,陛下恩威齐天,中原将重现往日雄风,威服塞北。”

    杨彪眼眶湿润,险些当堂失态,以古朴宽大的袖袍遮掩面孔,言辞褒奖成分居多。

    当然,丰功伟绩不能忘了和皇帝扯下关系,彰显拳拳忠心,溢于言表。

    “太尉之言甚善,臣下附

    议!”

    “陛下,当下旨嘉奖大将军,并传旨给各镇诸侯,让他们仰视天子威仪,进表称贺,自然心悦诚服。”

    投石入湖,激起涟漪。

    朝野上下,平时跟林阳面不合的臣子,亦拉不下脸说难听的,出口成章,文辞华丽,好像他们亲身浴血拼杀一般。

    战争国家大事,打了胜仗就要庆贺,封赏。

    等到群情激奋的浪潮平息,刘协百官面临新的问题,有功则赏,那么要如何嘉奖大将军?

    “陛下,大将军立不世之功,劳苦功高,但已位极人臣,非封侯不足以表彰忠心,有失天子崇德。”

    “赵卿家提议封侯,谁还有意见?”思量片刻,刘协环顾群臣,众人大眼瞪小眼。

    说来惭愧,刘协这个三无皇帝实在可悲,除了荣耀显贵的头衔,拿不出更有价值的奖励臣子。

    所谓三无:无权,无钱,没自由。

    准确的说,皇宫里的一切开销用度,车马华服,皇后妃嫔的首饰水粉,皆是林阳出资,刘协晚餐想加两盘肉菜,得提前派内侍和庖厨商议。

    “诸位没有异议,等大将军高奏凯歌还朝,立刻举行加封典礼,朕要与万民同庆!”刘协眼眸黯然,下面站着的有两种人。

    其一是明哲保身,碍于某人的淫威,前段时间京城巨变,被抄家斩首士族十之六七,剩下的都担心,某天刀斧挥下,人头落地。

    其二是有口难言,朝堂内外都有耳目,都奉行着谨言慎行的原则。

    明知道脚下有个深坑,可什么时候失足掉下去,难说。

    “退朝!”

    值殿太监用细柔拖长的声音喊道,刘协在宫女太监簇拥下回去休息。

    “臣等告退!”

    朝议开始到结束,有三个人沉默寡言,前两人是贾诩与何夔,他俩是将军府的属官,青天白日下,替自家主公讨封赏,碍于颜面,说不出口。

    另一个是董承,从皇宫走出来后,没有和交好的同僚结伴,特立独行,暗自咬牙握拳,许下志愿,要做点什么来挽回。

    当天晚膳,刘协眉飞色舞,要求菜品种多一盘肥腻腻,香喷喷的肘子。

    消息不胫而走,首当其冲的是长安城附近,百姓以朝廷为朝廷为荣耀,国家强盛,对外作战占据上风,当然奔走相告,口口相传。

    风起浪涛惊,一时间关中的人们交口称赞,将当朝大将军奉为英雄,更被无数气血方刚的少年心驰神往,顶礼膜拜……

    草原安定下来,林阳宣布班师回朝,大军气势昂扬,将士们挺胸抬头,洋溢着傲然与信心。

    “一战驱敌八百里,儿郎高歌把家还。”是这支北征的汉军,内心真实写照,此战斩敌十余万,心情痛快酣畅。

    匈奴和肃立有意讨好,临行时慷慨豪爽奉送四千只牛羊,物资繁重,延缓了大军行进速度。

    按照路线,回去要走云中郡,行至半路,前方探马飞奔来报:“大将军,前方几百米外,一长须大汉拦住去路!”

    “长须大汉?”

    轻咦一声,林阳勒住战马,别怪他记性不好,古时以长须为美,蓄养胡须稀松平常,把胡子为标志,满大街都是。

    “那人胡子垂到腹部,威风气十足。”说着,报事的人用手比划两下,眼神有些敬畏,林阳猛吸冷气。

    “我大概知道是谁了!”

    没走出多远,出现一九尺大汉端坐马上,赤面长须,不怒自威,横握青龙偃月刀,好个英雄了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