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
字体: 16 + -

第八十七章 交换条件

    林阳猜的分毫不差,刘协确实在拉拢人心,组建自己的班底,各方面考量,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虽说堂上那般老臣亦是忠心耿耿,为家国天下计,但已是垂垂老叟,行事迂腐固执,整天板着一张脸,张嘴闭嘴都是圣贤之言,跟别人欠他八百吊钱似的。

    而林阳不同,年轻有活力,又手握重兵,如果忠心扶持朝廷,可当大任。

    更何况他刚入朝为官,根基不稳,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一个时辰后,林阳退出书房,目光灼灼,仿佛换了个人,绕过狭长的回廊,面前是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几朵鲜嫩的荷花苞亭亭玉立,荷叶色泽翠绿,美不胜收。

    “看……那就是刚册封的左将军,竟然如此年少,看着比我还小两岁。”

    “听说就是他把董卓赶走的呢!宫里宫外传得沸沸扬扬。”

    “嘻嘻……不知道他成亲没有,我觉得姐姐你正合适呢!”

    “小妮子,少嚼舌头根子,我看是你想攀权附贵吧!”

    树荫下,几个年华似锦的宫中女婢端着茶水点心走来,远远望见池旁衣袂飘飘的少年,低声议论着,粉嫩的面颊泛着红晕,光艳照人。

    “婢子见过左将军!”

    行至近前,几个女婢弯腰盈盈一礼,林阳点点头,转身走开。

    在他眼中,“左将军”三个字不过是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衣,有人却是视如珍宝,求之不得。

    一个虚衔而已,只是刘协拉拢他的筹码,除了好听没有实际用处,即使没有左将军、并州牧这些华而不实的头衔,手下的将士仍然惟命是从。

    刘协贵为皇帝,可有几个人听他的?

    有的人为了虚幻的名头争得死去活来,不得不说,这种观念既卑微而且幼稚。

    离开皇宫,林阳直接回到军营,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于毒在追击吕布的过程中战死。

    “好好安葬了吧!”

    林阳没有过多的伤感,命人准备了一口棺椁将于毒葬在城北。

    战争是件冷酷无情的事,一场战役下来,总是白骨累累,血流成渠的景象。经历的多了,心里就产生免疫了。

    发动一次大战,可能有几千几万的人丧命,难道要对着每具尸体流泪感怀,那可真是要哭的死去活来。

    当天夜里,城外并州军营一片欢腾,将士们大口饮酒,扯着嗓子哈哈大笑,一荣俱荣,他们都是打败西凉军的功臣,自豪感无语伦比。

    “

    两位先生,请坐!”

    士卒们喝酒吃肉的时候,林阳接见了两个特别的人,正是原董卓手下的智囊——李儒、贾诩。

    “将军找我二人何事?”贾诩起身问道。

    李儒闭口不言,泰然高坐。

    林阳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董卓的势力垮了,二位先生无处可去,不如来我麾下共事。”

    贾诩眼睛一转,笑了笑道:“只要将军不计前嫌,在下乐意效劳!”这是个人精,不是随风倒,而是识时务。

    “文优先生呢?”

    贾诩固然有才,可李儒此人亦是腹有锦绣,当年诸候联军讨伐董卓,他提议放弃洛阳,撤向长安,据秦川之险,坐观天下大势,颇有战略眼光。

    “李某平生之效忠于董丞相一人,不事二主!”李儒冷哼一声,目光轻挑的盯着林阳的脸,只是笑笑。

    “呵呵,文优先生很有骨气,但是你不为董家上下几百口人命考虑?”林阳莞尔微笑,早想到了李儒的软肋。

    “你什么意思!”

    李儒忽然站起来,心底升起一股寒意,想到了某种惨无人道的后果,浑身噤若寒蝉。

    林阳眨眨眼:“没什么意思,董卓的罪行罄竹难书,死上一百次都不冤枉,可他只有一条命,按照朝廷的意思,肯定是要株连九族了”

    此言非虚,前世董卓被吕布杀死,没两天皇甫嵩带兵将董家满门屠戮,鸡犬不留。

    “你……你有办法?”

    李儒不仅是董卓的谋士,更娶了他的女儿,一听这话,立马坐立不安。

    “我想明天朝堂上,皇帝和文武公卿就会商议此事,我可以从中斡旋,保全董家老小一条命。”林阳逐渐步入正题。

    “条件是什么?”李儒问道。

    “如果我能为李家减免刑罚,文优先生归我所用,如若不然,是去是留全凭先生意愿。”

    “好,我答应!”

    为了董氏一家老小,李儒无计可施,只能把希望压在林阳身上。

    聊了一会儿,李儒起身离去,贾诩留下,夜色深沉,林阳吩咐士兵给他安排营帐,独自坐在营帐中沉思。

    

    系统传来消息,林阳并未理会,坐在将军椅上闭目沉思:按照封建时代的律法,例如董卓这般罪恶滔天,意欲篡位的权臣,基本是一人犯罪,全家受罪。

    但林阳觉得,大逆不道的仅

    董卓一人,多杀人有何用?

    当然是为了招揽李儒,他才会这么想,如果没有价值,董家的人就算死绝了和他有什么相干?

    …….

    “文武百官入朝觐见!”

    天刚蒙蒙亮,林阳穿着武官袍服,第一次和百官同朝并列,环望四周表情严肃的面孔,吐了吐舌头。

    刘协一如既往的坐在龙椅上,目光巡视堂下,忽然皇甫嵩大踏步出列:“陛下,臣昨夜将董卓一家四百余口压到京城,该如何处置,请陛下圣裁!”

    “诸位有何意见?”刘协询问堂下众臣。

    王允出列道:“董卓恶行令人发指,当以连坐法诛杀满门,否则不足以平民愤!”

    “司徒大人说得对,应该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臣附议!”

    满堂公卿义愤填膺,口若悬河,纷纷化身正义人士,破口大骂,异口同声要将董家斩草除根,永居后患。

    董卓权利巅峰时,这帮大臣行事鼠首两端,唯唯诺诺,无人敢触其怒,而今虎落平阳,都跳出来落井下石,发泄心中恶气,真是可笑。

    “臣有不同意见!”

    大殿上,不合时宜的传来一声反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