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雄
字体: 16 + -

第七十章归家

    树荫下几名少年此时正躺着叹气,何仪照顾妻子族人是没吃过什么苦头的,五十岁以上的便免了劳作,他们几个少年却没得这般运气。

    这些少年打小便不事稼穑的,哪里吃得这般苦,初始还觉得新奇,勉强扶犁过了两趟,犁出的垄沟也是歪歪斜斜的,不多时手上起了水泡,那牛也开始不听话,几人没法,便停下来歇气。

    之前一个个可都是大家公子,练武艺时不过比个模样,哪里肯真下力气了?待入了贼窝,便不能如伍宁般选入勇卒中去,辎辅兵也别想,只能被归入老弱之列,吃食上与以为不待见的黎民们同等、住所狭小简陋不说,还得出来遭罪,这般模样委实可怜了些,正叹息着,一名满脸怒气的老翁已站到面前。

    “尔等要歇到何时?饷后么?”

    到贼窝这段时日,几个少年人也明白了这里身份最高的就是那些勇卒,如这等老弱不过和他们一般,算得哪般人物?便都不在意,其内有个不满道:“关你何事?”

    在老弱中,赵德是个向来服众的,很少有人敢如此当面顶撞他,他脾气又暴,顿时就勃然大怒,喝道:“既入了谷,当你等还是公子么?还不快给老夫起来干活?”

    “呸!”一名少年跳将起来,将赵德推得一踉跄跌倒在地:“何仪如何容得你这老货的?你算什么货,敢到我等面前充老?何仪还是我侄女婿呢!找我周氏一族陪罪时可向我下拜过,便是他来,也管不得我等!”

    远远看见少年动手,慢慢行来的李老焉等人顿时就炸开了,人群蜂拥着飞奔过来,之前不少打算远观的也开始加入到其中,不一刻便将几名少年团团围住。

    周边围过来的人实在多,少年们俱都变了脸色,有人厉声喝问道:“你等作甚,不惧何仪治罪么?”

    这些始终是无法无天的贼人,见他们神色不善,少年们亦心中惴惴,不得不将何仪抬出来,以往若遇到这般情况,自有部曲前来帮忙,早有胆小的在人群中寻觅部曲了。

    部曲中有本事的已被选入勇卒与辎辅兵,剩下的并周氏族人哪敢过来犯这众怒,幸好还有几个对周氏忠心的跑去寻何仪。

    赵德已被人扶起,他满脸通红,怒道:“此等懒货,还要在我等身上寄食到何时?又只会仗势欺人,一副猪狗模样,且与我绑了,送何仪发落去,我看他可敢包庇!”

    这次准备耕种的土地足有两万亩,此时,何仪正带勇卒们四处寻看,得了禀报,忙匆匆赶过来。

    除了村中夫子外,栵中如今又多了周氏这般豪族子弟,免不得要与黎民出身的贼人们对立,之前流亡时胁裹进来的大族子弟,要么已融入队伍里,要么已死于非命,并不用何仪来操心,周氏这几名少年却没经历过那般惨烈,却是有些不识实务了。

    这种事情不能顾忌妻子面目,否则只有越演越烈的,了解事情后,没得说的,喝令将几名少年绑到树上,也不管谁是叔丈人谁是小舅子,一顿鞭子抽完,送回树里去找间屋子全关了,三日内不许有人送食。

    贼女婿板下脸来,周氏一族那里有人敢出头做声,此事就此解决,不过却给何仪提了个醒,同样劳作同样待遇这种事日后定要想办法改了,否则待人们都要滋生出惰性来,且除去日后再偷懒者按照此例办外,还得让周氏全族彻底融入贼众中来才是。

    从古到今,最好的融合方式都莫过于通婚,若在以前,想要说服周氏全面与贼人联姻基本不可能,如今他们自家都已成了贼身,又那里去找合适的豪族婚配了?就算以前有婚约的,亦都只好作废,思来想去,竟是别无他法,只好依了何仪所言。

    于是乎,冬耕中,周氏嫁女娶妻不断,何仪是周氏之婿,喜酒倒喝了不少。

    这些事只是,全部黄巾中的一个缩影。外来人数一多,就会有各种问题出现。

    而县衙,郡衙这样最正式的官衙人只并未配齐也不够完善。邓艽这次,就是要将所有官吏体系完善。

    甚至,就是新设立的乡长,村长之下的吏员也要配齐。

    流放的民众们都记得,大汉朝后面的朝代,都是官就是官,吏就是吏,泾渭分明。像县衙的司房,捕头等。甚至衙役之类,连吏都不是。

    而什么里正,保正这些乡村主管,也不是官,纯粹是宗族推选出来的。

    可是如今,所有的吏员,竟然全部算是官身,升迁之路全部打通。为此,曹魏时的九品中正制度,邓艽也套用了出来。

    乡村,更是设置了乡村办。

    邓艽在新政中说,一千户到两千户设立一乡办公室,置乡正一员正八品,乡丞一员从八品,司妇使一人,从九品,治安使一人,从九品。

    乡办公室只有四个官员,却协助县衙征税治理,保境安民。但还不是最小的官衙,最小的官衙是村办公室。

    一百户到两百户设立一个村办公室,置村正一人从九品,治安使一人从九品,司妇使一人从九品。司妇使是监管生育,婚配,所以必须已婚已育的女子担任。

    俸禄方面,最低的从九品,每季度四百钱,能养活一家几口人,到了正九品的乡正,每季度八百钱,已经能让几口人过的比较丰裕了。

    邓艽新政的厉害之一,就是打破了“皇权不下乡”,通过设置乡村办公室,彻底让君权掌控了基层。

    汉朝之后的乡村之长,并不是朝廷委任的官员,而是地方宗族和乡绅势力的代表。所以,往往乡村之长,也是族长,地主。

    这使得乡村之长为了宗族和地方利益,往往挟裹“民意”和县衙对抗,甚至多次出现乡村之长消极征税,抗税,带领百姓驱逐衙役的事件。

    这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动员力,以及政令的执行度。无法有效掌控基层,让看似强大的帝国,成了泥足巨人,再也难以具备秦汉那样的动员力。

    邓艽等于是将官吏,打包变成后世的公务员,俸禄全由官府承担。

    那么,邓艽的做法,会不会让官府财政不堪重负呢?非也。

    以宋朝为例,虽然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几个人,看似很少。但不算官员的皂隶等小吏,都是要吃饭的。怎么办?截留税款,勒索小民,额外征税。

    各级官员为了养活属员,就有借口贪墨公款,招权纳贿,导致吏治更加败坏。

    结果,得利的官吏,是宗族势力,被损害的反而是国家和百姓。

    可如此一来,吏治会更好,政令更通达,中央税收更多,国家动员力更强,政权更稳固。

    那么,这么好的事,历代不缺有识之士,难道真的看不到么?也不是。很多官员看到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提。就算皇帝推行,他们也会反对。

    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嘛。倘若官员数量稀少,那么他们的官位才更加宝贵,更有捞钱的法子。倘若广大吏员都变成了官,他们的优越感就大打折扣。办好吏治,军治照旧。

    接下来就是各个工房,纺织棉布的工房,制造兵器甲冑的工房,制造农具的工房,还有就是为邓艽赚钱的各项产业。

    这些都一一查看,至于一年收益多少。还得回姑藏才知道,张良在管这一切。

    大汉,中平三年十二月二十八大雪,转眼,已经一年了。邓艽冒雪急匆匆的往姑藏城家中赶去,自从到洛阳为官,已有三年未曾归家。此时邓艽,可以说是归心如箭,也不知道蔡琰如何了。

    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邓艽,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邓艽路过农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房主向外望去,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世一夫一妻,现在邓艽来到古代。虽然,可以妻妾成群。

    可邓艽还是希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与家庭。以往,在外打仗,没时间与机会回家。现在有了机会,虽然时间有点紧。邓艽还是,要回家与家人团聚。

    来到家门,蔡琰已经在门口翘首以盼。见邓艽回来,马上笑脸迎接。进府后蔡琰伺候邓艽沐浴更衣,洗漱时二人不免,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洗漱完毕,邓艽去拜见了岳父蔡邕

    马上就到正旦,蔡琰吩咐天然居的厨子,照邓艽的喜好做杀猪菜,还有一些青藏高原特产。厨子得令立即,支起砂锅里煮上猪蹄,用了十个砂锅,大火烧开,倒掉水,再加入新水,投入姜,葱,蒜,把调料装在纱布里,小火慢炖。

    忙了两时辰,眼见就要吃完饭了,厨子把做好的猪蹄,莲藕红烧肉红烧狮子头,糖醋排骨各样装好,炸好的麻花,油饼,鸡块,血肠灌好了,五香肠灌好了,猪腰子炒成腰花,满满当当两大桌。红烧狮子头最对胃口,糖醋里脊也酸甜可口,猪蹄子绵软酥烂香气扑鼻,咬一口从心底让人满足。

    后世的饭食之精美恐怕只能在梦里回味了,自己只是一个半调子厨师,弄几道家常菜没问题,想做出南北大菜那是妄想。

    比起东汉的达官显贵,家中吃食这样的也算不错。哪家有这样的膳食!

    美食做好,邓艽也洗漱完了。铺好八仙桌,叫上蔡琰父母一家四口开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