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雄
字体: 16 + -

第六十四章封侯

    凉州,武威郡,祖厉城。

    裴元庆举锤便砸,可怜的樊稠怎么说也是,三国里有名的人物。

    今天却遇上了,不讲理的裴元庆。而且,樊稠还不知道裴元庆的武力。但凡董卓说一声,遇锤小心!

    樊稠也不会,连岀招的机会也没有就被裴元庆一锤,连人带马砸成肉饼。

    邓艽此时也想到了办法,只见邓艽直冲城内房屋顶上而去。一个助跑,双手撑着三叉戟一跳上房顶。

    邓艽在房顶上一点,直飞另一间房顶。就这样几次纵跃起落,来到裴元庆砸死樊稠的现场。

    邓艽知道裴元庆是想杀进去救自己,幸好自己已经出来了。不然又要白白牺牲几千士卒,想到这邓艽心里怒火无比旺盛。

    邓艽喊:“元庆,不用进去了。走,跟我去董卓大营。”

    裴元庆听到邓艽的叫声,退出战圈跟着邓艽走了。

    没走多远,遇上典韦叫上典韦。众人骑马,向董卓的中军大帐赶去。

    走北门邓艽命贾诩看守北门,让李元霸也跟随而去。

    此时,张温已经到了祖厉城外二里处。正准备进入董卓大营,只听见轰隆隆的马蹄声。

    张温抬眼望去,邓艽气势汹汹的冲向董卓大帐。

    张温知道要糟,张温知道董卓的性格。竟然又去招惹邓艽,邓艽可不是其它人。搞不好,今天就要自相残杀。

    张温立刻催马赶去,而邓艽来到董卓营门外,命令李元霸砸开寨门。

    邓艽此时,前方有双锤开路,身旁典韦守护。所过之处,无一人敢掠其锋芒。

    行至董卓帐外,四方驻扎的董卓麾下。纷纷赶到中军大帐,众人以为是叛军攻打到了中军帐。

    董卓军中小士卒胡珍,胡车儿二人,自持有些勇力。竟然,不知死活的对上李元霸裴元庆。这两人又岂是,李元霸二人的对手。

    不是半合之敌,就像隋唐英雄传里李元霸说裴元庆时。天下无一人能接某半锤,唯有汝可接某三锤,也算得上是英雄了得了。

    胡车儿,胡珍重伤。李元霸冲入董卓大帐内,不时传来董卓的怒吼!不消一时三刻,李元霸将董卓打得鼻青脸肿,生活不能自理,再把董卓提了出来。

    董卓躺在地上,尤自不服道:“邓艽,有种便杀了某!哼”

    邓艽看见董卓,这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乐了!邓艽呵呵冷笑道:“汝真以为,某不敢杀汝”

    说完慢慢提起手中三叉戟,董卓见邓艽如此满脸杀意。心里怕了,刚才还笃定邓艽不敢杀他。

    现在心里开始发虚了,难道此子真要杀某。正在邓艽举起三叉戟,要挥下去杀了董卓时。

    张温的声音响起:“子远!快快停手!”

    邓艽犹豫了一下,看向张温。

    张温下马,走到邓艽跟前说:“子远,难道真想前途尽毁,落个反贼名声!”

    邓艽:“伯慎公,有所不知,此人端的不为人子!某在前拼杀,士卒死伤无算。此人却想,致某于死地,不杀此人某心中难平!”

    董卓是看岀来了,搞不好今天可能真的要死在这里。心里大喊“不!某还有大好前程不能死。”想到这里,董卓看向这个,曾经自己看不起的,靠阉宦上位的张温。

    此时也只有他,才能说服邓艽不杀自己。董卓急忙对张温说道:“慎公,救吾啊!”

    张温看董卓,狼狈的样子心又软了。难怪董卓这种得理不饶人的人,看不起张温这样的性格。说好听点是心底善良,说难听的就是优柔寡断。

    张温对着邓艽道:“子远,不要因此人,而丢了自己的前程啊!”

    邓艽本来只是想吓吓董卓,也没打算杀他。刚才不过是没找好台阶而已,要是没董卓,那么乱来一通。大汉何时才能亡,大汉不亡,邓艽如何争天下。

    邓艽借坡下驴道:“好,今日看在慎公,出面的份上饶汝一条狗命。如有下次,某誓杀汝!”

    董卓心里也发狠,等某找到猛士也誓杀汝。表面不动声色,唯唯诺诺不敢应声。

    邓艽气咻咻的走了,临走发令:“典韦,速去命城内士卒招降叛军。如有不降者,杀”

    李儒在一旁,看见邓艽脸上的杀意。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暗下决心,将来一定为主公除去此人。

    邓艽走了几步,似有所觉转过头来,往李儒的方向看了一眼。就这一眼,可是把李儒吓到了。

    李儒心想,刚想除去此人。此人便似有感应一般,转过头来。难道此人真的如此不凡?

    李儒又想起城中,还有二万飞熊军。暗道“完了,这邓艽下令叛军投降。可叛军已经投降,哪还有叛军,分明是想收编飞熊军。飞熊军只忠于主公,无法收服。邓艽也知道这点才故意下令不降则杀。要给主公难堪,此人行事真是无所顾及。”

    这是做给董卓看的,有了这么一出戏。董卓想要回,飞熊军都不敢。

    邓艽走后,董卓请张温入帐说话。好酒好菜招待张温,几人入帐后。李儒小声的在,董卓耳边说了几句。

    董卓轻哼了一声,叫来传令兵进城命令飞熊军投降。这样飞熊军不用白死,邓艽又不敢用。

    邓艽只好放归飞熊军,可董卓不知道的是,邓艽的青海各县正缺人,挖煤采矿修桥铺路。邓艽会还给董卓吗?

    邓艽回到城内,安排诸事。此时系统声音传来:“主公,查探到双属性过九十的人才”

    邓艽有点意外的道:“哦!是谁?人在哪里?”

    系统:“主公,请看”

    李儒

    武力:50

    统率:70

    智力:95

    政治:90

    邓艽一看是李儒,一下就兴致缺缺。李儒是不可能,被邓艽所用的!

    一是,李儒认主董卓又是他女婿。

    二是,李儒行事风格邓艽不喜欢。有此二点,邓艽就不想花心思去招揽李儒。

    邓艽安排好一切,飞熊军在接到董卓的命令后,也老老实实的投降了。邓艽将人分批押往,羌人各县分开管理。

    此次出兵二万人,作战时间最长损失最大。本来没多少损失,可被董卓来了这么一下。就损失了一千多人,其余零零散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二千人。

    可见邓艽麾下的兵,战力还是可以的。二万人损失二千多人,战损达到十分之一。

    邓艽对此无话可说,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系统里的人元丹又达到五万颗,回去后可以大规模,进行战马培育了。

    李存孝的六合道兵,就因为战马原因迟迟不能成形。六合道兵以六人为一小队配合作战,六千人一个方阵。上马为骑兵,下马为步卒皆是精锐。

    正因如此,士卒的装备与自身体重。普通战马根本驼不动,才迟迟不能成形。邓艽本以为黄巾之后就能培育大量高级战马。可系统升级时,为培育的人才召唤融合历史人物灵魂,耗费十万颗人元丹。直到现在邓艽才又收集到了五万颗,才能培育战马。

    中平二年十一月,肆虐凉州一年之久的羌人叛乱。终于平息,战报传入洛阳,朝廷上下尽皆弹冠相庆。

    邓艽在祖厉没呆多久,朝廷的封赏就下来了。

    邓艽因收复金城郡,斩杀北宫伯玉与边章。“封金乡侯,食邑三百户。护羌校尉掌管西凉羌族事务。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岳飞为副校尉,关羽,黄忠为军司马,裴元庆李元霸力军候。典韦为亲卫千人将,王猛为校尉丞。

    与护羌校尉同秩的官吏还有中郎将、骑都尉,中央军各校尉、地方的郡都尉、部都尉、属国都尉。但通常他们均不持节。地方郡守秩二千石,比护羌校尉稍高。但总体上看,太守、校尉、都尉基本上算是同秩,在汉代的履历中相互之间的调动视为平级的、正常的调动,不算贬职。

    护羌校尉领有的军队(护羌校尉营)为此职权行使的主要保障,其具体情况前人多语焉不详。在史料中提到的军队构成和兵员数目差异颇大,有必要厘清。

    汉朝中央军北军中越骑、长水、胡骑校尉。军队建置中,校尉是仅次于将军的级别,由于西汉初统领指挥军队的将军平时并不拥兵,有任务时方发军命将,所以校尉所领的校是常备建置中最大的军队单位。兵员数目是一定的。关于汉代军队的具体编制,据《续汉书·百官志一》载:“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军队按军、部、曲、屯来编成。设校尉时,校尉领部,不设校尉时,司马领部,很灵活。文献记载每部(校)编制千人左右。

    董卓因为邓艽之事的原因,没被惩罚也没升什么官,被任命为河东郡太守。

    傅燮被任命为,金城郡太守。

    现任凉州刺吏为耿鄙,治中从事程球。

    张温回到洛阳,继续当他的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