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旗飘扬
字体: 16 +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意的武承嗣

    繁星明亮,星月相映。

    南野漆黑一片,直至天边也看不到远山的墨痕,而北边则是黑暗也遮不住的天山。

    月光倾下,染银牧草,又将何果夫等人的身影拉的欣长。

    在挖出煤之后,何果夫本来打算返回龟兹城组织战俘过来挖煤,但当何果夫看到海耶那双伤痕累累的手时,突然就打消了回龟兹城的念头。

    “既然都出来了,那便去突施骑大营住几天吧!也算是回门省亲”,何果夫说。

    打定主意之后,何果夫众人便翻身上马向大清池进发。因为大部分人双手受伤,故而不能策马狂奔,只能慢悠悠的骑行。

    海耶因为手掌受伤不能抓缰绳,所以与何果夫同乘一匹马,何果夫小心翼翼的将她护在怀中。

    在行进过程中,海耶抬起头望着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天边的星辰,兴奋的举起裹着布巾的双手高呼道:“我要摘一颗!”

    何果夫用下巴蹭了蹭海耶的耳朵:“那便摘一颗”

    海耶嘟起嘴,像小孩子一样撒娇道:“我手太短了,摘不到,夫君你能摘到吗?”

    何果夫也伸出手来:“我的手也短,够不着”

    海耶哈哈大笑,又转头去问乌质勒:“阿爷,你够得着吗?”

    乌质勒摇摇头:“够不着”

    海耶下意识转头看向娑葛,本来想问他能不能摘到星辰,但当海耶看到娑葛的一瞬间,又将话咽了回去。

    娑葛输了与何果夫的赌约,正在履行当时的承诺——负荆请罪。

    因为没有荆条,娑葛就找了一丛满身是刺的灌木背在身上。没走多远尖刺便嵌进了娑葛的皮肉中,鲜血立即顺着尖刺渗出,不一会儿便将娑葛的裤带浸湿。

    而且娑葛每走一步,尖刺便扎得更深,痛感也更加明显。

    “阿兄,要不,你把背上的刺团放下来吧!”,海耶心疼的说道。

    虽然刚才娑葛用刀指着自己,但他毕竟是海耶的阿兄,从小带着海耶长大的。

    娑葛闻言抬起头看了海耶一眼,强颜欢笑道:“无妨!阿兄没事!”

    海耶指导娑葛是个牛脾气,劝解是没用的,于是便对何果夫说:“夫君,你让阿兄把背上的刺团放下来好不好?他都背着刺团走这么久了,他知道错了!”

    何果夫点点头:“嗯,好”

    何果夫转头望向娑葛:“少啜,把刺团放下来,一起骑马走吧!”

    娑葛拒绝道:“不行!长生天看着呢!突厥汉子说到做到!说了负荆请罪就负荆请罪!何长史不用管我!”

    海耶接着劝解道:“阿兄!你还是上马吧!夫君都原谅你了”

    娑葛不耐烦的大喊道:“我自己不能原谅我自己!你们走你们的!不用管我!”

    “可是······”

    海耶还想说什么,却被何果夫拦住了。

    何果夫对海耶轻声耳语道:“你阿兄是个直性子,若是食言的话,心里会不安的!你就由他去吧!”

    海耶虽然心疼娑葛,但她也明白何果夫说的有理,于是便禁了声,任由娑葛伏背负刺团缓行。

    起风了呦!

    凉风阵阵往领口里灌,激得胸口直起鸡皮疙瘩。

    何果夫将海耶护得更紧了,而后用力夹了马肚子。

    战马当即打了一个响鼻,加快四蹄向西北方的大清池小跑而去,不一会儿,便融入一片墨色之中······

    与此同时,神都洛阳,魏王府书房。

    案几上的烛火扑朔明灭,一滴滴蜡泪顺着蜡烛滑落下来,凝固在烛台上。

    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小飞虫绕着烛火上下翻飞,最终因为靠得太近而被火焰燃着了翅膀,登时从空中跌落,落在一个写着“魏王殿下亲启”的信封上。

    坐在案几边的武承嗣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的信。

    平日里,武承嗣看任何书信,都是大致看一下,但今天这封书信武承嗣却足足看了两刻钟,仔仔细细读了五六遍还不罢休。

    看完第八遍后,武承嗣这才将信纸放在案几上,低头望着地板不说话。

    坐在武承嗣对面的弥行知见武承嗣将信看完了,不慌不忙的问道:“何果夫拒绝为您出策夺取太子之位?”

    武承嗣摇了摇头:“不是”

    弥行知皱起眉头:“既然何果夫愿意为您出策,您怎么还愁眉不展?”

    武承嗣深吸一口气,右手在膝盖上不停的摩挲:“他让我暂时不要争夺太子之位”

    弥行知:“嗯?此言何意?”

    武承嗣:“何果夫的意思是,现在还不是争夺太子之位的最佳时候,如果强行争取的话,不但无法入主东宫,还可能会招致圣人的反感”

    弥行知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怎么说?”

    武承嗣揉了揉太阳穴:“现在朝中重臣全都是李唐旧臣,如果我强行争取,必然招致他们的反对”

    “远的不说,就说李昭德、娄师德、豆卢钦望这三个人,各个都是手握大权,哪个不是李唐老臣?哪个不盼望着恢复李唐神器?他们会让我如愿以偿?”

    “去年我鼓动一群百姓向圣人强谏,结果呢?圣人竟然让李昭德将领头的人杖毙,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弥行知闻言低下了头,衬思了一会儿之后,抬头向武承嗣言道:“何果夫说的不无道理,您确实该缓一缓”

    “但您也不能一直缄口不言啊!”

    “争东宫之位,就如争渡,您不往前挤,便会有人挤到您的前面!幽禁于庐陵的李显,现居东宫的皇嗣李旦,甚至于武三思可都眼巴巴等着呢!”

    武承嗣敲了敲放在案几上的信纸:“何果夫也想到这一点了,他给我出了一个主意”

    弥行知:“什么主意?”

    武承嗣:“争取宰相和三省六部长官。这些人对于谁坐东宫之位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如果能得到三省六部长官的支持,那么不用我向圣人上表,自然会有人为我提请入主东宫”

    弥行知点点头:“话说的没错,但娄师德、李昭德他们会跟您站在一起吗?他们可都是李唐旧臣啊!”

    武承嗣反问道:“如果三省六部的长官不是他们呢?”

    “嗯?”

    武承嗣眯起眼睛:“何果夫让我向圣人谏言,提拔一批支持我的臣子进入政事堂,如此一来便可增强我在朝堂上的权重,我也能通过宰相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妙啊!”,弥行知惊呼道:“真是一步好计策!”

    武承嗣缓缓勾起嘴角,望着扑朔的烛火喃喃道:“李显、李旦、武三思,就你们也想和我争东宫之位?我可是有何果夫辅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