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帝国
字体: 16 + -

第五十五章 豪格进京

    北京的紫禁城还是那么庄严肃穆,清军入关后,顺治帝母子就搬来这里居住,每天早朝时多尔衮都要站在顺治小皇帝的旁边替他向群臣发号施令。

    顺治帝的内心是苦涩的,但面对多尔衮那强大的威慑力,他又不敢多说一个不字,但这一天却不一样。

    多尔衮在朝堂上发布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命令,那就是自己将亲征安徽。

    得知多尔衮决定亲征的决定后,群臣一片哗然,纷纷进言企图阻止多尔衮的这项决定,其中尤以范承谟最为坚决。

    他当即站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边对着多尔衮磕头如捣蒜一样,一边含泪说道:“摄政王,万万不可亲征啊!现在天下未定,京城人心叵测,有不少前明投降官员都仍然心系残明,摄政王若不在京城他们难保不伺机造反,到时我大清社稷将岌岌可危,还请摄政王三思啊!”

    大学士陈明夏率先发难:“范承谟,你又何尝不是汉臣?你爹范文程也做过明臣,你这么说就是连你爹也有造反嫌疑喽?怪不得你爹总是冲撞摄政王,终至被罢官赋闲在家,我看你也早晚步他后尘,还是担心你自己吧!”

    “你,你,陈明夏你居然敢当面冲撞我,你归顺大清后可有过一丝功劳吗?我爹可是为大清定鼎中原立下不二功勋,你做过什么,还敢在这里造次!”范承谟不甘示弱地争辩道。

    多尔衮听到这里多有不悦,立即大声制止道:“你二人不要在争辩了!你们都是我大清的股肱之臣,不要敌人还没打过来自己先乱了阵脚,我不会怀疑你们的忠心,只是现在战事吃紧,伪明的势力已经对我大清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我若再不亲征平叛恐难收拾人心。”

    范承谟想做最后努力,心想顺治帝一向都不满多尔衮的任何决策,这次也应该不会例外吧,于是便谏言道:“摄政王既然亲征主意已定,臣等自不好再强留,但还请摄政王征求一下陛下的意见再走不迟啊!”

    还没等多尔衮看向一边端坐在龙椅上的顺治帝,只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开口道:“皇叔父为了江山社稷,天下安康而决定代朕亲征是件利国利民都大好事,朕没有道理不准,只盼望皇叔父能够早日平定明贼得胜凯旋。”

    顺治帝心里巴不得这个讨厌的皇叔父离自己越远越好,如今正好有这个机会既随了自己的心愿又不会与皇叔父交恶,何乐而不为。

    顺治帝虽然很开心,但他的母妃大玉儿却愁容满面,聪明睿智的她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多尔衮这次亲征似乎并不会带来很好的结果,可是任凭她怎样挖空心思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不好的结果是来自哪里,于是,当天晚上,她来到了多尔衮的寝宫。

    “谁?”

    正在油灯下看书的多尔衮被门外的敲门声惊得不禁打了个哆嗦,握紧身边的配刀说道。

    “是我啊,摄政王,我是大玉儿啊,可以进来和你说几句话吗?”

    “是玉儿?你等一下。”听到是大玉儿,多尔衮既惊又喜地连大衣也顾不得披,连忙跑到门口为大玉儿打开门栓。

    “玉儿,你这么晚来找我莫非是舍不得我走,所以特地来陪我的吗?”说到这里,多尔衮眼神直勾勾地看着大玉儿并试图去把她拥入怀中。

    大玉儿急忙推开多尔衮,并向外面张望了一会儿后走进屋里关上房门道:“摄政王,别老不正经的了,奴家这次是来跟你说正事的。”

    “什么事情至于让你这么晚跑来我的寝宫?你不怕被宫里人看见,把事情传扬出去?莫非,玉儿你是想通了,真的要做我福晋,让福临名正言顺的叫我皇阿玛?”

    大玉儿脸上泛红,略带娇羞道:“看你都在想什么呢,要不是有紧急大事奴家......奴家才不稀罕到你这里来呢,自从你宣布亲征的决定后,我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眼皮也老跳,我觉得摄政王你这次亲征山东将不会很顺利,所以......希望你撤销这个命令坐镇北京,如果您一定要征伐山东支援多铎那么也不必亲征,只需派一将领带兵前往即可。”

    “玉儿,怎么连你也跟范承谟伉瀣一气阻止我亲征?你不知道他们父子二人一直以来都是忠于我八阿哥的,所以他们非常抵触我这个摄政王,对我摄政后颁布的各项政令都很反对,为此我还专门罢了他爹范文程的官,本来我以为你是理解我支持我的,没想到现在连你也.......罢了,如果你来替他们父子说话的话那就请回吧,我亲征主意已定不可更改。”

    “不,摄政王,奴家正是因为担心你才来劝你的,奴家感觉明贼就是为了引诱你前去的,他们似乎有什么计划,那个唐王朱聿键不是一个简单的明朝藩王,自从他从汀州侥幸逃脱后似乎是从无败绩,你没注意到吗?”

    “哼,不过是侥幸得胜罢了,你是怕他们会趁我领兵出征的机会奇袭京城吗?哈哈,他们明朝早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我这次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凭他们可怜的那点兵力,被剿灭只是时间问题,你没看到三藩南下的大军进展很顺利吗?他们已经占领了湖南和广西大部而阿济格他们已经剿灭了山西大部分叛贼,大同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待他们破城后自会班师回朝,即便我出征在外,明贼想要趁机袭取京城也是毫无胜算的。”

    “不摄政王,奴家担心的并不是这些而是......”

    多尔衮抬手打断了她道:“好了玉儿,不要再说了,总之我亲征的

    主意已定,如果没有别的事情你还是回去吧,我还有一些褶子要批阅。”

    大玉儿见苦劝无果也只能作罢,她叹了口气悻悻而归,只能祈祷自己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就这样,多尔衮在钦定了索尼为拱卫京城防卫总兵官后于5天后集结了京城周边各路人马15万满汉大军向着山东的方向开拔了。

    就在多尔衮率领大军出城的同时,一匹快马也跑出京城向着另一个方向奔去,这匹快马正是范承谟派往豪格大军驻扎的怀庆府的。

    马上载着的信使将多尔衮出征山东的消息送到了豪格处。

    “哈哈哈,太好了,果然如唐王所料,多尔衮那厮真的离开京城了,这下我不用再陪着阿济格演戏了,来人那!”

    一名传令兵进账说道:“大贝勒有何吩咐?”

    “你速速前往山西,把尼堪贝勒的军队招回来,就说我已率主力前往京城,命他率部跟上我,我们北京城见!”

    豪格在与朱聿键签订盟约后就率部一路北上,在河南怀庆一带正好巧遇正欲进入山西平定姜瓖叛乱的莽古尔泰的军队,豪格为了不让莽古尔泰生疑,于是主动提出派出尼堪的部队随他一同去山西平乱,自己则率主力驻扎在怀庆府相机而动。

    为了能够更好的洞悉京城的情况,他命留守京城的自己的心腹去发展一些可靠的人,为自己提供情报。

    范文程父子正是被选中的首要可靠之人,为了感恩先帝皇太极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他们父子自然是更倾向由皇太极长子豪格来继承大统,在得知豪格的意图后他们父子二人欣喜异常自然是无条件的答应帮助豪格。

    但范承谟还是不愿意自己的家族背上犯上的逆臣骂名,故而在朝堂上希望能够阻止多尔衮亲征,被朝臣们奚落一番又被驳回谏言后令到范承谟愤恨不已,最终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帮助豪格夺取汗位。

    多尔衮的大军于4月1日从北京出发,4月9日便抵达济南府,本想着能和他的弟弟多铎好好叙叙旧,可是多铎在多尔衮抵达济南的前一天便已病逝。

    悲痛欲绝的多尔衮守在多铎的尸体旁边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在众将领再三苦劝后才勉强同意进食,并为多铎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同一时间,豪格的大军已经开进到离京城不到20里的地方。

    他命人假借勤王护驾之名前往京城通报索尼,索尼得知豪格大军不日进京并没有丝毫怀疑之意,反而觉得自己守卫京城的压力会更小,都没有通报顺治帝便自作主张命人前去迎接豪格入京。

    豪格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带领大军进入了北京城。

    这一天,京城内非常热闹,满朝文武百官和城内百姓都来迎接这位凯旋回朝的大贝

    勒。

    看到这种阵势令豪格非常满意,来到朝中后见到顺治帝的豪格并无一丝人臣之礼,而是顺势坐到了多尔衮曾经坐的那个位置。

    这一举动令顺治帝和堂下百官非常惊讶,还没等其他人发话,豪格率先发言道:“本王自大清入关以来,兢兢业业无不用命奋战为大清开疆拓土,克汉中,下西川可谓是战功卓著,可他多尔衮呢?躲在京城无所建树还迫害异己,意图铲除本王,简直是天理难容,此次本王回京不为别的那就是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下面的索尼一听这话觉得不妙,心想这回自己算是铸成大错了,连忙对豪格发难道:“逆贼,摄政王乃是公选之人,岂容你在这里大放厥词,你说摄政王要迫害你可有证据?现在摄政王出征在外,你此时回京对他发难分明是死无对证,心口开河,你这分明是想造反!来人那快把这个逆贼给我拿下!”

    索尼等了半天却没人前来,心知不妙,吓得满头大汗。

    豪格见状哈哈大笑道:“哈哈哈,索尼,你真是熊心豹子胆,还敢拿下本王?看在你派人迎我入京的份上本想对你加以封赏,没想到你如此不识时务,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了,来人那把这个逆贼给我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