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演神话
字体: 16 + -

第4章 诸子百家

    不过这也让徐福知道了这里还没有佛教,多少有点确定自己的时间点--自己应该是在西汉,不是西汉。

    “那也是一个宗教,像贫道便是道教的道士。”徐福解释。

    “道士……”

    张良心中思量着,如果徐福介绍自己是个方士,他还好理解,因为世上早有方士,现在徐福介绍自己是“道士”,一个世上还没有出现的职业,哪怕张良智冠天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是道士?”

    “贫道如假包换,绝对是道教的道士。”徐福坚定道。

    既然来到了古代,还有可能是西汉时代,徐福当然要咬死了自己的身份,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是真的,更重要的是这关乎他的人生。

    要知道他是来传播道教文化的,可是西汉连什么是道教也不知道,解释什么是道教也就是他的任务了。

    更不必说系统已经出现了传道的任务,如果对方连道士是什么都不知道,徐福又怎么完成自己的任务。

    “先生,你说你是道士,有什么证据?”

    张良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到“道士”是什么意思,干脆单刀直入。到了张良现在的身份地位,世上已经少有让他旁敲侧击的事了,他的一双眼仿佛能看破一切的利刃,让人心惊胆颤。

    不过张良还是留有余地的,依然称徐福为“先生”。《孟子》有云:“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战国至今不远,这依然是对有学问的前辈的敬称。也就是说张良并没有否决这个“徐福”就不是个有学向的人。这一点难能可贵。毕竟这是张良的认可。

    但身为天下智者,他不可能别人说是道士,他就信了,他是有自己的判断的,他需要徐福证明有道士才行。

    徐福哑然。

    证据这东西,如果是现代,他有道教协会的证书,上面标明了他是蜀山道士。

    徐福不由有些后悔。

    他为什么那么老实,斋礼真就什么都不带,不管是带了道士证,还是手机上的电子道士证,都可以为他做证,甚至手机可以说是法宝,蒙上神秘的色彩。

    现在可好了,除了自己身上的衣服外,真的是一无所有。怎么证明自己是道士?而且这个世界还没有道士吧?

    “这样吧,你说你是道士,你读的是什么经,什么书?”

    徐福头皮发麻。这个时代的道教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他虽然是个真道士,也背过道藏,但问题是那道藏是宋版的,这个时期的道经有什么?他还真没有去记过。

    要不,随便背一篇?

    就不知道系统认不认可。

    如果因为时间不对,张良不知道,否认他是道士,系统任务失败,那才真的是倒大霉了。毕竟先秦文化遗失太多,连历史学家都说先秦百家189家十不存一,他一小道士真的不敢说他知道多少的先秦文化。

    “不过我既然都穿越过来了,系统应该不会这么狠的吧!只要是道经,应该都算我传道。不可能是让我恢复先秦文化。”

    徐福自己劝说自己后,又道:“居士想听贫道背诵什么?《道德经》可好?”

    劝说归劝说,但是没有完成任何一个任务的徐福来说,险能不冒就不冒,毕竟身为道士,这道德经传自先秦,没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听,系统又认不认可了。

    张良没有立刻出声,而是沉思几秒,才道:“《道德经》成书于什么时候,是什么人所著。”

    一听道德经,张良便怀疑徐福说的道教其实就是道家。现在他打算验证这点。

    徐福眨了眨眼睛。他可不知道现在是楚汉争霸后的文化至暗时刻。

    在这个秦亡天下文化,汉朝还没有复苏的特殊时期,文字都是贵族的专利,更不用说百家流派了。这也就使得后世人人皆知的老子著《道德经》在这一时期,真的只有这个流派的人才知晓。

    张良用这验证,不能说他错。

    而徐福只觉得搞了半天,就问这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问题?有些可笑。

    徐福哭笑不得道:“就这个?”

    张良却认真道:“这个问题是难了些,诸子百家毁于秦,不知先生知不知道这本道家经典。”

    说出这话,张良多少有些骄傲,因为他知道。如果说咸阳大火,萧何拯救了秦朝的田亩户籍,那么张良得到的就是一些道家典籍。

    后来张良隐居修仙,便是因为他得了“法”(典籍)。

    徐福哪儿知道他穿越的时期是诸子百家所有典籍一把火全烧了,还没有后人背诵默写出来的时期。

    当然,就是知道,他也只会更开心,而不会有其他感觉。

    在古代最牛的是什么?当然是抄书了。

    也就是说一旦徐福证明了传后世《道藏》也是传道后,他肯定会拼了命的抄书,作为一个穿越者,抄书,有什么不对吗。

    而现在,问题太简单,徐福淡然道:“《道德经》是老子所著。”

    “大胆!尔敢……”徐福脱口而出,直接激怒了张良的仆从。

    小小道士敢做侯爷的老子。正所谓主辱臣死,这从春秋战国传下的风俗,使得他们人人拔刀。

    “放肆,住手!”张良喝斥了他们。

    徐福很无辜。

    怎么就拔刀了?

    道德经不就是老子所著?

    “还不把刀收起来。”

    “侯爷……”

    “嗯!”

    张良一怒,仆从们只能收刀入鞘。

    张良双眼微眯,听到徐福说的道德经果是他知道的道家,不由十分激动开心道:“先生说的老子,可是诸子的李耳先生。”

    不怪他开心,秦对文化的禁锢已经达到了,就是秦朝自己的刑名官吏也不许读书,而是通过老一辈的吏员背给接任者听。

    所以不管后世多么美化秦始皇,在文化上,秦始皇却至少造成了两三代人的文化断层。甚至有一段时间到了百姓背《诗》也有罪。

    所以敢称李耳为子,平淡说出诸子百家的,除了其门徒,再无其他。这基本上可以认定了徐福是黄老学徒,徐福说的道家其实就是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