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贼水鬼
字体: 16 + -

10.击掌立誓

    “先生,你这簪子不错啊。”

    张魁下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书生,他发现书生手里多了一把簪子。这把玉簪甚是精致,张魁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裹边的是金子?看着差了一些。”

    “确非纯金,黄铜镶金。”书生把簪子又插回了发髻上。

    “刚差点掉了,摔了就不好了。”

    “先生,这簪子贵重?”张魁随口问道。

    “贵重谈不上,玉质也非上成,不过这簪子跟我有点渊源。”书生微微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这簪子我少时得的。我图它精致,据说制这簪子费了工匠不少功夫。过了许久,我也腻了,就转赠了。我此次空手出京,甚是慌张。友人相送,见我竹签代簪,过分寒酸,拔了当时头戴,赠给了我。巧了,就是这把。这簪子兜兜转转,又回了我这。”

    “确实是有缘分。先生,你等我一下,我去取点酒来。”

    张魁一看酒坛已空,就又来到天窗之前,张口呼叫六子之前,书生先发问了。

    “张魁,我很是好奇。白日还好,夜间视线不清,如有变,船上众兄弟如何相互告知?”

    “嘿嘿,先生有所不知。这船有讲究。水鬼的船,多半都是截的沙船再改。我听五子说,这船是他温老大自己建的。锚是江里捞出来的废锚,找原来是铁匠的兄弟给打的。正常,这么大的船不可能单桅杆,说是因为桅杆木太难求,不过也因为这,船轻快的很。至于船里的建造就是更是巧了,先生,你来看。”

    张魁拉着书生到了天窗跟前,给书生指了一处。

    “那个开关连着舱下的10个铃铛。先生看到空中悬的铃铛了吗?主桅杆上哨台视野宽阔,放哨的一旦发现有变,用箭击这铃铛,惊醒舵室守夜的,守夜人启动那个开关,舱下全员就知道情况有变,不出舱,下人力浆,这船直接就动了。另外,也不惊来敌,可设伏击。这船舵室的天窗开的比一般的都大,就是方便夜间击铃的。”

    “哈,真是巧妙。这温琦是个人物。”书生感慨道。

    “我刚到这,就听说了温老大生前,这条江上没人不买他的帐。离世的太早,我没机会见上一面,可惜了。六子,给我再弄点酒上来。”张魁喊道。

    六子很快取了酒来,给刚才一样,将酒坛抛给了张魁。张魁拿了酒,跟书生一起又回到了刚才的地。

    “张魁,你还没说明,你如何成了淮上水鬼,又如何到了这江上?”

    “嗨,这就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张魁对着酒坛,仰头喝了一大口之后,仰面躺下,头枕在双手上,望着满天星辰,说起了旧事。

    “我来这江上,其实是跟五子投靠温老大的。我们兄弟六个同乡,五子10岁那年家里没人了,就跟着一远房舅南下了,我们结义就那年,那年是太平元年?”张魁想了一会儿,肯定道,“对,是元年四月。哎,先生,你哪年生人?”

    “乾德四年。”书生答道。

    “我乾德二年,比先生大两生。”

    “这么说,我得尊您一声兄长了。”

    书生略有讽刺意味,他双手捧酒坛,饮了一口。

    “受不起,先生说笑了。”

    玩笑过后,张魁又说回了正题。

    “我17那年带着我几个兄弟南下,刚开始是马贼,我也不怕先生笑话,我啊,也在某个山头当过大王,后来我们在青州地界劫道,遇到了彪哥,郭彪,就跟着他一起上了船,混淮水了。”

    书生一听,放下了手中的酒坛。

    “张魁啊,我看你似精明之人,在这件事上怎么就糊涂了呢?那郭彪给你了什么好处?马贼比水鬼财路可广多了。”

    张魁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马贼哪有水鬼自由!船上一待,水面广阔,来去随心,多自在!生意不好做是真的。我当马贼那阵手头是真宽裕。但是老子自由,老子乐意。千金难买爷高兴!”

    “得得得。”书生放弃了。

    张魁突然意识到了不对,他一个机灵坐起,面朝书生,问道。

    “先生,您个读书人倒挺懂行啊!难不成道上混过?”

    “非也。”书生摇了摇头。

    “我从未踏足江湖。我出生市井,道上的事略有了解。”

    “出生市井,还能读书?”

    “老天眷顾,遇了贵人。”

    “原来如此。”

    张魁不再追问,他拿起酒坛,又喝了一口。

    “那你后来怎么到这了。”书生问道。

    “五子来找我了。五子来的时候,彪哥也死了,没啥意思,我就来着江上了。遇到官了,人和船一起都折了。现在那十几号人,就是我淮水上全部的兄弟了。”

    “节哀。”书生冷冷说了一句。

    张魁也不介意,他说道。

    “倒真没啥。我们这些混水的,生死全看河伯赏不赏光。死在水里,也是归根。要不怎么叫水鬼呢。”

    说罢,张魁将酒坛高举,说道。

    “彪哥,您且往这看。您在天上,就保佑兄弟们发财,您在水里,就护着兄弟们性命。张魁敬您!”

    说罢,一饮而尽。

    书生一脸无奈地看着,默默地把自己的酒坛推到张魁身侧,

    “五子还真能找到你们的。”书生说道。

    “我们一直写信啊。”

    “你们识字啊!”

    书生一脸惊讶!

    “我们哪里认识几大个字啊。五子有他温老大。我们有秦哥啊。”

    书生恍然大悟。

    “也是,不过秦先生一个读书人怎么愿意自降身份跟你当水鬼啊?”

    “他哪里会愿意啊?我缺个师爷,他是当时我认识的人当中唯一识字的。先生,我早认识你好了,有你,我就不用他了。我们几个一路绑着他南下,那个累啊。让他认命,真tm费死劲了。他跟他那个爹,就教我读书的先生,都一个样,都是酸腐书生。满脑子都是考功名。秦哥他爹是个进士!他们家出了两代进士了,秦哥的爷爷是什么什么恩什么进士。”

    “恩科进士。”

    “对对对,就是这个。话说先生,你该有功名了吧?”

    书生一听苦笑了一下,拿起酒壶,喝了一口,悠悠地说道。

    “我从未考过功名,出身太低。张魁,我喜书生打扮,看着像读书人,你们称我先生,是抬举我了。”

    “是吗?那先生你哪行发财啊?”

    张魁拿起书生推过来的酒坛,喝了一口。

    “我,我,我……”书生支支吾吾了半天。“罢了,告诉你无妨。我啊,我是京城馆子里的美人。”

    张魁听罢,刚喝下去的酒一口喷了出来。

    “你刚说什么?您真是个美人啊!”

    张魁倒不是没怀疑过,但这书生直接就那么说出来了,还是难以接受。

    “对啊。我这样子不像吗?”书生指了指自己,一脸无辜。

    “不是,我主要没见过你这样的美人。美人不都那个,那个样子吗?”

    书生懂张魁在说什么了,他解释道。

    “啊,你说的那些都是底下的。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不接客,不用那样去讨好别人。”

    “不用接客,你怎么活下来的?你家掌柜不得往死里打你啊。”

    “谁敢?我是东家。我只在馆子里挂名,不然出入不方便。”

    “哈?”张魁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魁,你听我慢慢给你说啊。我出生是真的低,我是馆子里长大的。天下明馆和明窑全是我爹开的,他英年早逝,去了之后分家,分了两份。大份给了他徒弟,我同门,算我师兄,现在的京城第一公子。小份给了我。你去打听一下,明着的窑馆就两个姓,不姓韩就姓颜。”

    “你之前说遇到危险就想办法把自己弄进馆子,真不是玩笑话啊。”

    “没开玩笑。我那师兄家业大,不止这一个产业,别人他信不过,他的馆窑账全是我管的。我进馆子和窑子就跟回家一样。”

    “也就说,天下的窑馆实际上全都是你的?”

    “差不多吧。”

    张魁实在不知道应该作何反应。

    “美人,我敬您。您真行!老子叫了你多少天先生,跟你客气了多少天,闹了半天,你tm就是披了张书生的皮。”

    “这不怪我,你有问我哪行的吗?”书生理直气壮。

    张魁回忆了一下,好像真没有。他连连摇头,他自诩看人无误,没想栽这美人手里了,事到如今,除了怪自己先入为主,瞎了眼,还能如何?

    “不是,你tm装的太像样了。”

    “我没装,我一直就是这样,我真没少读书。你也别瞧不起我们,各地馆子头牌不光得长得好,文采也得出众。我爹生前跟那些京城大儒斗文从来没输过,现在颜家那个少爷也没输过。”

    “美人也得拼学识啊。”

    书生轻蔑了“切”了一声。

    “馆子是什么好地方吗?长得好却胸无点墨的花瓶,进去也就一二个月活头。相比之下,窑子好太多了。”

    张魁咽了口吐沫,他倒是听说过,馆子是吃人的地方。

    “有那么吓人吗?”

    “韩家祖训,人尽其用。”书生说罢,坏笑了一下,张魁懂了。

    好家伙,这少爷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张魁看酒也喝得差不多了,盘腿坐正,换了脸色。

    “少爷啊,你给我交个底啊。”

    “说吧。”书生看张魁那个架势,也坐正了。

    “你也不缺钱,为什么要上船趟这趟浑水?我想知道你图什么。”

    “图报恩。我成今日这般模样,说白了,运好,遇了贵人。截漕运不过是为其中一位贵人出出气。”

    “我张魁贪财是真,但你要我拉上兄弟性命,陪你胡闹。哼,你不够格。我之前与你承诺,算我食言。”

    书生一把张魁双手,紧紧握住。

    “张魁,你大可放心,财,你一定能挣,此事不在于能不能截下,关键是一定要人去截!就算不成,我拿家资给你,十万金,我有。”

    “钱其次,人重要,我兄弟不可有失。”

    书生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

    “钱江提,我不会答应,没这个把握。你的人,放心,我保的下。”

    “这贵人值得你这样折腾?”

    “知遇是大恩。我求你了。”

    张魁见他言辞恳切,知道他是真心欲谋成此事。

    “知遇之恩啊。罢了,罢了。”

    张魁叹了口气,他抽回手,将手举起。

    “道上规矩,击掌明誓,告神知。”

    两人三击掌,至此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