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官们的会议(上)
今儿个阳光明媚,适合开会。
于是,在林敬大佬的组织下,大明朝中的文官纷纷赶到。
大明的文官体系很简单,三省六部制,没有三省,只有六部。
六部上有丞相,三师和三公,三师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当然,这六个都是虚职,荣誉职位,没实权的。
六部下分二十四司,二十四司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至于九寺五监,九寺可以理解为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五监则是将作监,国子监,军器监,都水监,少府监。
这些在大明的文官体系中,多是过度用的虚职。
在这九寺五监任职不代表一定就会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是虚职,他们连工作的地方都没有,需要做的基本都被六部做完了。
这也是大明的一个不太合理的地方。
该有御史台,御史台专门负责掌管律法,说白了就是专门负责研究大明的法律。
以上这些人,都是归丞相大人管的。
除了这些,大明还有的内廷,内廷是宦官机构,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二十四衙门包括有十二监、四司、八局。
其中十二监都是由太监主管,四司八局则是宫中女官负责。
这内廷是专门服侍皇帝,对皇帝负责的机构,可以说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皇帝的守护者,都是不能背叛皇帝的人。
所以这些人,林敬管不着。
当年的魏公公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现在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一个姓海的小太监,每天伺候在朱墨的身边。
在这二十四衙门里,职位的高低看的不是年龄,也不是资历,总之内廷的这些事情,不好明说,慢慢品就好了。
再有就是三万禁卫军,自成体系,负责守卫上京城和皇宫,直接听命于皇帝。
这一块,林敬也不能动。
然后就是六扇门了,这六扇门专门负责江湖之事,不问朝政,按道理讲也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
所以这一块也和林敬这个丞相没什么关系。
现在,除了那个还在乌江城的兵部尚书白仲,所有归林敬管的人都到齐了。
“咳咳,今日请诸位同僚到此,是有一些事情要和诸位商议。”林敬身为大佬,自然是率先开口镇场子。
三师和三公本来和丞相是一个地位的,但这种虚职,大明这几年基本就没有人得到,除了那个白清明是太傅。
当然,老白头现在不在这里。
提醒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后,林敬开始进入正题了,那就是关于这次战争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大明在陛下和肃王殿下的英明领导之下,已经连续大捷,击溃了东方和北方周秦两国的攻势,而白将军也是尽力阻止了宋国的入侵。”
“但是这些还不够,诸位,论国力,我大明在五国之中排行最末,然而现在同时三线开战,虽然目前局势还好,但是这么拖下去,大明的许多问题就会暴露啊!”
林敬说完,户部的尚书沈康开口了:“大明现在能三线开战不显颓势,靠的就是在座的诸位掏出家底来维持军队,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来,大明最多能再撑一个月!”
沈康的话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边境连续两次大捷后,大明的局势竟然还是这么糟糕!
“没错,在乌江城和卞崖城,新兵们用的还是敌国士兵的武器装备,兵部这边没有任何库存了。”这是兵部左侍郎冯晓。
“我们工部这段时间一直在黑白不间断的工作了,炉子都快烧化了,但是产量就这么多,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工部尚书刘百途也很为难,叹了口气他又委屈的道:
“不止如此,现在铁矿即将用尽了,还有上京城的布纺全部停止对外出售,专门给我工部供应,但还是跟不上消耗的。”
礼部的尚书沈墨韩也不甘寂寞了,发声道:“这次战争绝不会轻易就结束,三国已经断了和我国的任何往来,明显是要灭国啊!”
原本大家的情绪都还好,但是听到这,基本没人能稳住心态了。
太难了,大明太难了!
“诸位,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们总要去面对它们,但,今日林某召集诸位是商讨另一件事。”
林敬赶忙扯住越聊越远的话题。
“其实,诸位同僚都是明眼人,多半也能看出来此战的结局。”
“我大明只有两种选择,投降或者被灭国!”
“所以,诸位,现在我们要商讨一下大明的未来了!”
林敬缓慢的阐述,压抑的气氛使不少人都有些紧张起来。
“林丞相,敢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林老?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啊?陛下才刚刚给您儿子赐婚啊!”
“是啊林老,你可不能叛国啊!”
林敬的话又一次被打断了,而且这次的话题被拉扯的更远。
一听到叛国这个词都出来了,沈康连忙起身打圆场,给林敬一个解释的机会。
“诸位!诸位!等林丞相把话说完不好吗,就是林丞相有什么别的心思,也不会当这么多同僚的面讲出来啊,老夫觉得,林丞相还是有别的话要说的。”
林敬赶忙擦擦鬓边的汗,道:
“唉,诸位太激动了,老夫的为人诸位不清楚吗?”
“既然当时我们决定迎战三国,就说明投降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他们绝对不会接受我们的臣服,而且,大明也不会臣服!”
“所以,林某想问诸位,对今后的一切是如何打算的。”
“陛下在边疆战场,可能没空想这些事情,但是我们做臣子的,一定要为陛下,为大明想好后路!”
林敬的话让整个场面安静下来。
他说的其实大家明白,可是为什么没人愿意提起呢?
因为不想。
一旦战争发生到那一步,大明面临覆灭,也是在座诸位生命的终点。
所以不是没人想到这些问题,但是从会议一开始就不断地把林敬的话题扯远,是因为他们不想去面对这个绝境。
很多聪明的人一开始就知道林敬召开会议的目的,很多聪明的人其实早就有了打算,但是大家不说,也不想说。
现在,这层遮羞布被林敬掀开,所有人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问题。
是降,是死。
大明的未来,该走向何方。
ps:今天上推荐了,麻烦各位书友看完书后,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给新来的书友们留下些好印象。
另外,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留下一丢丢打赏或者票票吗,拜谢支持。
于是,在林敬大佬的组织下,大明朝中的文官纷纷赶到。
大明的文官体系很简单,三省六部制,没有三省,只有六部。
六部上有丞相,三师和三公,三师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当然,这六个都是虚职,荣誉职位,没实权的。
六部下分二十四司,二十四司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至于九寺五监,九寺可以理解为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五监则是将作监,国子监,军器监,都水监,少府监。
这些在大明的文官体系中,多是过度用的虚职。
在这九寺五监任职不代表一定就会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是虚职,他们连工作的地方都没有,需要做的基本都被六部做完了。
这也是大明的一个不太合理的地方。
该有御史台,御史台专门负责掌管律法,说白了就是专门负责研究大明的法律。
以上这些人,都是归丞相大人管的。
除了这些,大明还有的内廷,内廷是宦官机构,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二十四衙门包括有十二监、四司、八局。
其中十二监都是由太监主管,四司八局则是宫中女官负责。
这内廷是专门服侍皇帝,对皇帝负责的机构,可以说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皇帝的守护者,都是不能背叛皇帝的人。
所以这些人,林敬管不着。
当年的魏公公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现在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一个姓海的小太监,每天伺候在朱墨的身边。
在这二十四衙门里,职位的高低看的不是年龄,也不是资历,总之内廷的这些事情,不好明说,慢慢品就好了。
再有就是三万禁卫军,自成体系,负责守卫上京城和皇宫,直接听命于皇帝。
这一块,林敬也不能动。
然后就是六扇门了,这六扇门专门负责江湖之事,不问朝政,按道理讲也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
所以这一块也和林敬这个丞相没什么关系。
现在,除了那个还在乌江城的兵部尚书白仲,所有归林敬管的人都到齐了。
“咳咳,今日请诸位同僚到此,是有一些事情要和诸位商议。”林敬身为大佬,自然是率先开口镇场子。
三师和三公本来和丞相是一个地位的,但这种虚职,大明这几年基本就没有人得到,除了那个白清明是太傅。
当然,老白头现在不在这里。
提醒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后,林敬开始进入正题了,那就是关于这次战争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大明在陛下和肃王殿下的英明领导之下,已经连续大捷,击溃了东方和北方周秦两国的攻势,而白将军也是尽力阻止了宋国的入侵。”
“但是这些还不够,诸位,论国力,我大明在五国之中排行最末,然而现在同时三线开战,虽然目前局势还好,但是这么拖下去,大明的许多问题就会暴露啊!”
林敬说完,户部的尚书沈康开口了:“大明现在能三线开战不显颓势,靠的就是在座的诸位掏出家底来维持军队,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来,大明最多能再撑一个月!”
沈康的话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边境连续两次大捷后,大明的局势竟然还是这么糟糕!
“没错,在乌江城和卞崖城,新兵们用的还是敌国士兵的武器装备,兵部这边没有任何库存了。”这是兵部左侍郎冯晓。
“我们工部这段时间一直在黑白不间断的工作了,炉子都快烧化了,但是产量就这么多,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工部尚书刘百途也很为难,叹了口气他又委屈的道:
“不止如此,现在铁矿即将用尽了,还有上京城的布纺全部停止对外出售,专门给我工部供应,但还是跟不上消耗的。”
礼部的尚书沈墨韩也不甘寂寞了,发声道:“这次战争绝不会轻易就结束,三国已经断了和我国的任何往来,明显是要灭国啊!”
原本大家的情绪都还好,但是听到这,基本没人能稳住心态了。
太难了,大明太难了!
“诸位,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们总要去面对它们,但,今日林某召集诸位是商讨另一件事。”
林敬赶忙扯住越聊越远的话题。
“其实,诸位同僚都是明眼人,多半也能看出来此战的结局。”
“我大明只有两种选择,投降或者被灭国!”
“所以,诸位,现在我们要商讨一下大明的未来了!”
林敬缓慢的阐述,压抑的气氛使不少人都有些紧张起来。
“林丞相,敢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林老?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啊?陛下才刚刚给您儿子赐婚啊!”
“是啊林老,你可不能叛国啊!”
林敬的话又一次被打断了,而且这次的话题被拉扯的更远。
一听到叛国这个词都出来了,沈康连忙起身打圆场,给林敬一个解释的机会。
“诸位!诸位!等林丞相把话说完不好吗,就是林丞相有什么别的心思,也不会当这么多同僚的面讲出来啊,老夫觉得,林丞相还是有别的话要说的。”
林敬赶忙擦擦鬓边的汗,道:
“唉,诸位太激动了,老夫的为人诸位不清楚吗?”
“既然当时我们决定迎战三国,就说明投降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他们绝对不会接受我们的臣服,而且,大明也不会臣服!”
“所以,林某想问诸位,对今后的一切是如何打算的。”
“陛下在边疆战场,可能没空想这些事情,但是我们做臣子的,一定要为陛下,为大明想好后路!”
林敬的话让整个场面安静下来。
他说的其实大家明白,可是为什么没人愿意提起呢?
因为不想。
一旦战争发生到那一步,大明面临覆灭,也是在座诸位生命的终点。
所以不是没人想到这些问题,但是从会议一开始就不断地把林敬的话题扯远,是因为他们不想去面对这个绝境。
很多聪明的人一开始就知道林敬召开会议的目的,很多聪明的人其实早就有了打算,但是大家不说,也不想说。
现在,这层遮羞布被林敬掀开,所有人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问题。
是降,是死。
大明的未来,该走向何方。
ps:今天上推荐了,麻烦各位书友看完书后,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给新来的书友们留下些好印象。
另外,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留下一丢丢打赏或者票票吗,拜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