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晚明风云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火炮与燧发线膛枪

    崇祯二年十月初五,周羽正在机械厂和宋应星研究火炮生产事宜,周正拿着一个纸条急冲冲闯进车间,周羽猜测应是张啸的飞鸽传书,于是命令道:“念!”

    周正清了清嗓子,念道:“急报:十月初二,后金皇太极亲率大军十万,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绕开袁崇焕驻防的关宁锦防线,分兵三路突袭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崇祯帝诏天下镇抚官入京勤王。”

    周羽与宋应星对视了一眼,淡淡地说道:“终于来了。不管他,我们继续。”

    “我有个想法,我们铸炮材料是否可以全用钢材呢?”周羽问宋应星。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以前钢材无法大量生产,容易锈蚀,铸铁炮使用寿命比铜炮短一半,况且为增加炮管强度,管壁就要铸得很厚,导致炮身过于笨重,因此才弃铁用铜。如今我们的锻造工艺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500公斤锻锤也已投入使用,目前的钢材强度和产量完全可以用来铸炮。只是我们不能将钢锭熔炼为钢水,无法直接浇铸火炮,只能利用热锻工艺锻造炮筒,再用大型镗床加工到使用精度。”宋应星答道。

    “我们的镗床可以加工炮筒了吗?”周羽问。

    “最大镗孔可达到113毫米,大将军炮级别。由于工作荷载较其他机床大,磨损严重,滑动轴承使用寿命较短,但精度能够保证。如果我们正在研发的滚动轴承能够投入使用,会大大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滚动轴承的难点在于滚珠的批量生产,先手工制作一批轴承用着,批量生产不着急,慢慢来。回到火炮的问题,目前明军的火炮均为滑膛炮,我们要仿照线膛枪的原理,铸造线膛炮,增加火炮的射程和射击精度,在炮管内侧刻划阴膛线,弹丸为长锥型,尾部做成与膛线对应的凸齿,装入时和膛线相啮合。发射火药定装,方便装填。”

    “好的,我这就去试制。”宋应星答道。

    “别着急,咱俩去锤锻车间看看。”见宋应星要走,周羽一把拉住了他,“着急也不在这一时半刻。”

    宋应星被周羽铁钳一般的手抓住,苦笑着跟着他向锤锻车间走去。

    锤锻车间是周羽的一个创举,近代钢材的锻造采用蒸汽锤,而此时的周家集是没有这技术手段的,周羽的优势是什么?是人!只要你想,要多少人有多少人,而且是廉价劳动力——陕西民变,陕甘百姓民不聊生,好多人不惜身死也要造反,主要是实在没有活路了,周羽能给口饭吃,当然不愁没人。按照人海战术的思路,周羽设计了锤锻流水线:将500公斤锻锤用人力通过滑轮组提升至预设高度,烧红的钢锭置于砧板上,锻锤落下铁花四溅,接着锻锤提升将钢锭撤出,放入旁边的铁轨小车上,运至下一个已提升好的锻锤之下,锻打……十组之后,第一组锻锤已就位,如此循环,达到锤锻的效果。工人熟练之后,每分钟锻件可打四锤。可根据锻件的形状和所需强度,适时调节锻锤高度。如此方式,可生产枪炮管、机床刀具、轴承等高强度钢材,并通过模锻制作零件毛坯,效率颇高。

    正当周羽和宋应星在震耳欲聋的锤锻车间转悠的时候,程开山从门外疯了一般跑进来,边跑边对周羽大喊:“队长,成了,我们成功了!”

    “什么成功了?”周羽皱皱眉,对程开山颇不满意,心说你一个连长怎么如此不稳重?

    程开山跑到周羽和宋应星面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大声喊道:“我们的燧发枪研制成功了,渠营长叫我来请您到靶场观看新枪试设。”嘈杂的车间里,只有大声喊叫才能正常交流,程开山满头大汗,却不敢去擦,眼睛里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燧发枪?周羽心里纳闷,限于目前机械加工精度和钢材强度,燧发枪较火绳枪复杂得多,由于工艺原因,扳动击锤更费力,射击精度不如更加成熟的火绳枪,因此他没有要求手下制造燧发枪,而是立足现有技术条件,改进火绳枪。而周羽不知道的是,明代燧发枪还没有发明,等到1635年,由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首先发明了燧发枪,而此时,明末农民起义已是如火如荼,明军还未来得及装备,李自成就攻陷了北京。

    冒出制作燧发枪想法的是程开山,新式鸟铳刚刚装备部队的时候,一连下了几天的雨,火绳枪怕雨无法使用,看着崭新的枪不能进行射击训练,程开山急得抓耳挠腮。偶然看见伙夫用火石打火做饭,突然产生灵感:为什么不用火石击发火药射击呢?这样就再也不怕下雨了。于是他找到宋应星的徒弟杨俊杰,把设想跟他说了一遍,看精于机械设计的杨俊杰能否帮他实现想法。二人利用休息时间,在机械厂的机床加工车间,把现有线膛鸟铳的进行了改进,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和调试,昨天终于成功制作出了符合预期射击精度的燧发枪。

    今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程开山就提着枪去找了渠宗海,在靶场为他进行了演示,渠宗海对枪械理解颇深,预感到眼前的这把枪,必将改变后世的战争形态。于是让人叫来了周明海、张大寿、侯三舍、王辅臣、卜喇库以及连以上干部,并要程开山亲自去请周羽和宋应星。

    新式燧发线膛枪射击演示结果,最大射程500米,有效射程250米,击发率85%,熟练士兵每分钟击发5发,与火绳枪相比,不用拖着长长的火绳进行射击,射击前无火星、烟和气味,方便隐蔽突袭,最大的优势是雨天也能有效击发。目前明军的火绳枪,有效射程仅100米左右甚至更近,在此枪面前就是个弟弟。

    周羽非常高兴,当即将新枪命名为“开山枪”,并指示宋应星和张大寿立即拨出人力给程开山和杨俊杰,由二人组建枪炮研究所,程开山为所长(兼职,平时工作还是以连长为主),杨俊杰为副所长(专职)。着手进行新式枪炮的研发。

    “技术人员太缺了!”宋应星叫苦道。

    “招人啊,派人到大同、太原、西安甚至是江浙去招,凡有手艺且识文断字的,统统给我招过来,来了之后先到学校进行数学、物理、化学速成培训,然后充实到生产一线,有天赋的,按个人兴趣分配到你的实验室里去。”周羽道。

    周羽的目标很大,他要把周家集打造成技术密集甚至是知识密集型的基地,让掌握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才聚集在这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热情,并逐一点亮科技树,而不是依靠自己的金手指,何况现在周羽渐渐地发现,他的金手指已经不再那么灵了,尤其是前几天在实验室与几个年轻人探讨力学问题的时候,受制于数学水平不高,他的理论功底已经不能和这几个年轻人相提并论了。周羽的想法是,尽量回忆起前世的科技发展轨迹,在大方向上给予这一世的科学家一些提示,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